知名百科  > 所属分类  >  地理百科    建设建筑    景观景点   

天津自然博物馆

天津自然博物馆位于天津市河西区友谊路31号,面积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3.5万平方米,展区一.4万平方米。这是中国第一次主题单元化、全景展示的自然探索、科学体验、自然科学教育博物馆,2008年5月确认的第一批国家一级博物馆。

天津自然博物馆创建于1914年,前身为北江博物馆,位于天津外国语大学河西区马场路117号。1952年6月,天津市人民 美国政府批准成立了天津人民银行美国科学博物馆是在北疆博物馆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1957年6月,天津人民解放军美国科学博物馆更名为天津自然历史博物馆。1959年展览及办公地址迁至河西区马场路272号。

1968年8月,天津自然历史博物馆、艺术博物馆合并成天津博物馆。1973年12月恢复博物馆建制,1974年1月更名为天津自然博物馆。1997年,天津自然博物馆翻修,1998年开馆。2013年,天津自然博物馆选择了另一个地点,开始重建新馆2014年1月25日,新馆对外开放。

天津自然博物馆的动植物藏品、古生物、地质标本化石约40万件,其中200件被列为国家一级标本。是集收藏、研究、展教、旅游是国家科普教育基地、国家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基本展览被授予 quot中国十大优秀展览quot1998年国家文物局。2002年获得“全国文物系统先进集体”称号。 

目录

历史沿革 编辑本段

北疆时期

天津自然博物馆创建于1914年,前身是北疆博物馆修建之初,这里被称为黄河白河博物馆,由法国神父创建、动物学博士黎桑(Amir   license, 1876-1952年,中文名桑志华)来华创办的。1914年,桑植华带着对东方大陆的好奇来到中国。他是第一个在中国组织大规模野外发掘的科学家。在中国待了25年,桑志华已经走遍了华北、在东北和西北地区行程近5万公里,收集了20多万件自然历史标本,并在天津建立了中国北方第一个自然博物馆——北疆博物馆。

北疆博物馆旧址位于天津市河西区马场路117号天津外国语大学那是一栋三层小楼,红墙白窗,墨绿色窄门。这座小楼由三部分组成。北楼建于1922年,陈列室建于较晚,与北楼西端相连,1928年对外开放。1929年,南楼重建,通过一条走廊与北楼相连“工”字型布局。2014年,在中法建交50周年和桑芝华百年诞辰之际随着中国科学考察的深入,北疆博物馆北楼及陈列室改造工程全面展开“修旧如旧”恢复其原始标本收藏的原则、科学研究、展览的功能与科普教育。2015年底,所有改造工程和修复展览全部完成,2016年1月对外开放。2018年10月,南楼改造后开放。北疆博物馆是中国唯一的原址、原建筑、原藏品、原展柜、这座保存有完整原始文献的百年博物馆被称为中国现代博物馆发展史上的一座博物馆“活化石”北疆博物馆旧址于2019年10月被列入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天津自然博物馆天津自然博物馆

变迁时期

人民政府成立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北疆博物馆由私立的津沽大学管理。1951年9月,天津市委宣传部接收北疆博物馆。1952年6月,天津市人民 美国政府批准成立天津市人民政府筹备委员会在北疆博物馆的基础上建立了天津科技馆美国科学博物馆在同一年建立。1957年6月,天津人民解放军美国科学博物馆更名为天津自然历史博物馆。1959年展览及办公地址迁至河西区马场路272号,时任政务院副总理、文化教育委员会主任、中国科学院院长郭沫若先生题写了博物馆的名称。

1968年8月,天津历史博物馆、天津美术馆、天津自然博物馆合并为天津博物馆。1973年12月恢复博物馆建制,1974年1月更名为天津自然博物馆。

新馆时期

1997年,天津市委市政府投资1亿元对天津自然博物馆进行修缮,并于1998年建成对外开放它是中国首批一级博物馆之一。改造后的天津自然博物馆占地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2万平米,从展厅开始、藏品库、业务用房、植物园由四个功能区组成。主体建筑“海贝含珠”造型寓意天津自然博物馆是渤海之滨的一颗明珠。藏品中有38万个生物标本,其中一个、二级珍品1300余件,模式标本1400余件。是集收藏、研究、展教、旅游是国家科普教育基地、国家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基本展览被授予 quot中国十大优秀展览quot1998年国家文物局。2002年获得“全国文物系统先进集体”称号。 

2013年,在市委、在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天津自然博物馆新馆改造工程被列为“天津20大热门项目”之一。2014年1月25日,天津自然博物馆新馆开馆试营业,新馆址位于天津文化中心、原天津博物馆内。新馆陈列以“家园”作为主题,这是中国第一个主题单元化、全景展示的自然探索、科学体验、科学教育中的自然历史博物馆。

建筑布局 编辑本段

建筑特点

北疆博物馆的建筑由三部分组成-——北楼,陈列室和南楼,南楼、北楼两栋由一条走廊相连,整体建筑为 “工”字型布局。马场道住宅的主体建筑是“海贝含珠”造型寓意天津自然博物馆是渤海之滨的一颗明珠。

文化中心新馆由新高松建筑设计事务所和川口结构设计事务所共同设计,呈天鹅造型,占地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3.5万平方米,展区一.4万平方米。

馆内布局

新馆一楼以“家园·探索”主题是展现天津从古至今的生态景观。在大厅的中央,有一对“母与子”左边是活蝴蝶园,右边是儿童 探索大厅。

二楼展览面积5700平方米,有“家园·生命”以古生物化石为主题的展览、近万件岩石矿物和活体植物标本展示了过去38亿年间生命从无机到有机的发展过程。在二楼的大空间布局中,整个展厅分为三个区域,每个区域选取有代表性的生物作为设计布局形式。在海洋部分,选择水母作为代表生物,并根据其形状进行排列;第二部分选取从水到陆的代表性生物龟,以龟甲为设计布局形式;第三部分以人脑形态作为版式的基本形态。3号馆的铜像是天津自然博物馆的前身——北疆博物馆的创始人、法国生物学家桑志华先生。本展区的永久性展览分为“生命诞生,地球不再荒凉”神奇的爆炸,生命从此繁盛起来”等八个单元。

三楼展览面积3600平方米,有“家园·生态”作为主题,它主要展示了慈善家肯尼斯·贝林先生捐赠了近300件野生动物标本,同时展出了一个名为 quot野生动物 quot“秦岭四宝”的朱鹮、大熊猫、金丝猴扭角羚等中国珍贵动物标本。这个展区的设计理念突出生态系统,形式是一个大景观、大张旗鼓地展示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每个大洲动物群由几个景观组成,每个景观以不同的场景展示,每个场景由动物生活中的一个典型故事代表。

北疆博物馆一楼展厅由法国永和建筑公司设计建造,展览内容包括地质、古生物学、史前学和人种学。什么现在二楼展出的是栩栩如生的、植物标本。三楼展厅主要展示北疆皮革样品和浸泡样品。

陈列展览 编辑本段

天津自然博物馆的两个展览各有千秋,新馆以科普为主展览分为三层,第一层是“家园·探索”展区,二层是“家园·生命”展区,三层是“家园·生态”展区;北疆博物馆旧址以科研为主,藏品主要有地质系列、古生物丛书和生动的植物标本。一楼展厅包括地质学、古生物学、史前学和人种学。什么现在二楼展出的是栩栩如生的、植物标本。三楼展厅主要展示北疆皮革样品和浸泡样品。

基本陈列

家园·探索展区

展区位于博物馆一楼,配有巨型恐龙骨架国内馆内首个活体蝴蝶园科普剧场。博物馆安排了《欢乐的海洋》《小蝴蝶成长记》《来自猩猩的你》等科普剧,寓教于乐,增长见识、趣味性、交互性的良好集成。在一楼大厅的龙台上,摆放着一批恐龙骨架,其中就有井研的马门西龙、在合川马门溪龙荣县峨眉龙这样的恐龙世界里,“巨人”还有蜥脚类动物如苏 s巧龙“侏儒”作为它们的死敌,兽脚类恐龙霸王龙和将军庙单脊龙的骨架被放在了龙台的中间。此外,龙台左侧还有霸王龙与三角龙对抗的可移动模型场景,再现了这两种著名恐龙的生死搏斗场景。

家园·生命展区

展区位于博物馆二楼,展览面积5700㎡“远古家园”和“现代家园”它由两部分组成,采用古今结合的主题单元展示方式展示古生物化石、近10,000份岩石矿物和活植物标本。依托新的地球观和最新的科学研究成果,展示了地球家园的生命世界在过去38亿年间从无机向有机转变、从单细胞到多细胞、由简单到复杂、从低到高的发生率、发展,甚至现在的宏伟、跌宕起伏的演变。

展览分为八个单元:第一单元:生命诞生,地球不再荒凉;第二单元:神奇的爆炸,生命从此繁盛起来;单元  :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在海洋中争霸喧哗;单元4 : 从水上到陆地,开辟一个全新的家园;第五单元:多样进化,爬行巅峰一代;第六单元:鸟儿飞了,天空的新主人;第七单元:上升和下降,哺乳动物辐射;第八单元:类人猿的划分,智慧生物的起源。

家园·生态展区

展区位于博物馆三楼,展览面积3400㎡,以美国慈善家闻名、天津荣誉市民肯尼斯·在贝林先生多年来捐赠的200多件珍稀野生动物标本的基础上,又增加了一些珍稀野生动物标本,如大熊猫等、金丝猴等,共同展示世界各大洲的典型动物群。

展览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澳洲:活化石大陆”在澳大利亚的景观中,展示了以有袋动物为代表的最原始的哺乳动物;南美:神奇的雨林”,聚焦亚马逊雨林动物群,突出亚马逊 世界上最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北美:野性新世界”以落基山脚下的平原和森林为景观,集中了北美森林和草原居住者的景观;北极:消融的冰川”以北极熊为代表,展示了全球变暖下北极动物的家园,并告诫人们要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非洲:原野生与死”基于非洲三个典型的自然景观,展示了稀树草原动物群、非洲沙漠动物群和非洲热带雨林动物群,同时特别展示了非洲马赛人的生活场景和日常用具,既让观众了解了非洲动物,也了解了非洲文化;欧亚:生命交响曲”,重点展示欧亚山地动物和森林动物群,不仅仅是大熊猫、中国如金丝猴代表动物,还有欧洲盘羊、典型的欧洲动物,如鹿。

北楼陈列

一楼展厅包括地质学、古生物学、史前学和人种学。展出了5000多件古哺乳动物化石,一些展出的石器包括桑枝花 他从1920年到1935年一直呆在辽宁、甘肃、内蒙、宁夏等地收藏的古人类化石模型、旧石器、有新石器时代和各种文化遗迹392处。

二楼展厅展现当下的鲜活、植物标本,包括展出的617种植物、6000多只动物。

三楼展厅主要展示北疆的皮革标本和浸泡标本,其中有近百年的鸟类标本、近2000件两栖爬行、1600种鱼类和哺乳动物、无脊椎动物标本;此外,一些文物史料,如:老式的地图柜、收藏用藤篮等;以及北疆博物馆的遗迹、四位西方画家的十四幅《平定准噶尔回部得胜图》铜版画

南楼陈列

图书馆得到了修复和展示,展出了2000多本书,其中包括法国的动物学家、古生物学家乔治·居叶巍 ■代表作《四足动物化石研究》(拉丁文,13册)《昆虫史记》由法国著名博物学家列奥谬尔(1734年法文版)18世纪最杰出的科学家林奈的代表作,19世纪意大利著名真菌学家萨卡多的《自然系统》(拉丁文,26册) ,北疆博物馆25年来最重要的学术成果,《真菌汇编》《黄河白河十年实地调查记(1914-1923)》是展出的最珍贵的展品。

古生物仓库的修复和展示是在北疆博物馆南楼原有古生物仓库的基础上进行的。当年桑志华、德金日等人正在中国西北、华北等地采集、发掘得到的岩矿、古生物、古人类标本和史前考古文物送回北疆博物馆后,都被复原整理在古生物库房里、分类鉴定和科学研究。许多举世瞩目在我国古生物和史前研究领域发挥基础性作用的研究成果都是在这里完成的,包括甘肃庆阳的桑志华等人、内蒙古萨拉乌苏、宁夏水洞沟、河北泥河湾山西榆社多项重大发现。

北疆科学考察展览分为楼上楼下两个独立展厅,两个展室、两条线索基于大量原始照片、资料、桑志华等人的手稿笔记、用标本和图表分别展示了桑志华等人25年的科学考察历程。第一展厅全方位多角度深度挖掘北疆博物馆25年科学考察历程,重点展示甘肃庆阳、内蒙萨拉乌苏、宁夏水洞沟、全景式地描述了河北泥河湾和山西榆社划时代的地质古生物和古人类科学考察;第二展厅集中展示了25年来对中国黄河流域以北广大地区动植物资源的持续科学考察,并对中国沿海地区进行了深度回顾、华北西北科学研究的艰辛历程,进一步说明了北疆博物馆在国内外自然科学领域的历史地位和影响,以及在历史回顾中值得称道的科学精神。

实验室是北疆博物馆过去整理和研究标本的地方昆虫实验室以历史照片和部分工作场景为基础,旨在展示北疆博物馆过去昆虫整理和研究的工作场景,从而揭示北疆博物馆过去研究人员严谨的科学精神。

动物实验室是北疆博物馆整理和研究动物标本的重要中心,桑志华等研究人员在这里对采集的动物标本进行初步防腐处理、分类整理、制作不同类型的标本,如干标本和针插入标本。展品包括当时使用的标本玻璃瓶、解剖镜、手术刀等实验工具和在此工作的研究人员的原始照片。此外,还有当时使用的卡片柜记录标本鉴定结果和分类的卡片等珍贵实物资料。

临时展览

成群的鱼跃入金门,共享自然美景

这个展览以自然地理为基础、原生鱼种、生命故事、从资源保护等多方面介绍鱼类知识;在展示形式上,特别加入了活鱼、科学手绘等元素;互动环节还引入了光影体验等多媒体素材。展览中展出了60多种鱼类标本近30幅鱼类科普画和10多种典型的溪流鱼类活体。

恐龙木乃伊——浓缩生命

展览以辽西发现的鹦鹉嘴龙干尸化石和古埃及法老 她的妈妈:死亡——风干——掩埋——石化——暴露。本文介绍了蒙古鹦鹉喙龙、中国鹦鹉嘴龙、麦乐营的鹦嘴龙家族成员及其分布显示孔子鸟、小盗龙、驰龙、娇小辽西鸟、著名的化石物种,如满洲鳄鱼和腕龙、世界上其他著名恐龙的木乃伊化石,如埃德蒙顿龙。展示设计中融入了一些新的设计理念和技术,突出了知识性、趣味性和娱乐性强,很多珍贵的古生物化石都是第一次和观众见面。展览分五个部分:木乃伊化石的形成过程;恐龙木乃伊;鹦鹉嘴龙简介;鹦鹉嘴龙繁殖行为的化石证据——;皮肤衍生物化石。

馆藏精品 编辑本段

天津自然博物馆两个区域约有40万件生物标本,其中200件被列为国家一级标本。北疆博物馆的藏品包括动物、植物、古生物、古人类、20多万件岩石和矿物标本以及历史和民间文物。

部分藏品如下:

文信草天牛

黄斑星天牛,昆虫纲,鞘翅目,天牛科,黑触角。女性触角基底部肿瘤基部有白毛圈。雄性非常短而钝,而雌性则更长。雄性背板上的白斑较宽,而雌性背板上的白斑则相当宽。鞘翅目的翅膀呈均匀的椭圆形,有粗糙的点和宽阔的白色条纹。大部分脚是红色或淡红色的,一半的腿是黑色的。此模式标本由桑志华于1937年7月9日在内蒙古采集。天津自然博物馆专业人员杨2013年研究,《海河原生鱼》出版。三副模式标本保存在天津自然博物馆。

石耜

石耜,时代:新石器时代,起源:河北承德热河。1927年7月,桑志华在河北承德热河采集了新石器时代的石器标本。石墩是一种用石头制成的铲形农业工具,由旧石器时代的片状刮刀或切碎器演变而来它最初的形状并不固定,后来逐渐采用近似圆形的石片或带小手柄的圆形石片,石片的一面有刃口。石头主要出土于中国北方的考古遗址,南方出土的骨头也很多。

师氏中华弓鳍鱼

石 中国弓头鱼,硬骨鱼,弓头鱼,中国弓头鱼,中国弓头鱼。时代:晚侏罗世至早白垩世,起源:辽宁义县。中国弓鳍鱼是瑞典学者于1935年在山东蒙阴发现的化石基础上建立的一个新属种“弓鳍”因其背鳍弯曲而得名。中华弓鳍鱼细长,呈纺锤形,头大,口中有锋利的牙齿,背鳍长,体表有菱形硬鳞,硬鳞后缘有锯齿。中华弓鳍鱼是一种生活在淡水中的肉食性鱼类,它的化石在中国辽宁、山东、内蒙古、甘肃、宁夏、安徽浙江在中生代晚期地层中分布广泛,但数量较少此外,在北美,、南美、产于欧洲和亚洲。与一亿多年前的中生代类型相比,现在的弓鳍鱼的外貌基本保持不变。它们很凶猛,捕食各种昆虫、青蛙、虾、螃蟹等小动物也有同类相食的嗜好。它体内的鱼鳔不仅有漂浮的功能,还有呼吸的功能,所以离开水后还能存活很长时间。

泥河湾披毛犀

泥河湾的毛犀牛,哺乳动物,翼手目,犀牛科,毛犀牛。时代:更新世,产地:河北泥河湾。毛犀牛是更新世最著名的犀牛,骨架非常结实、厚厚的皮毛和巨大的鼻角。20世纪20年代,法国古生物学家德金日在泥河湾研究哺乳动物化石时发现了这种柔毛犀牛的上颌骨,它比普通的柔毛犀牛要小。1969年,德国古生物学家卡尔克尔以此标本为正型建立了一个新物种:泥河湾披毛犀。后来的研究表明,泥河湾柔毛犀牛的鼻骨非常坚固,巨大而粗糙的圆顶状角座几乎占据了鼻骨的整个后部,鼻中隔强烈骨化,额骨上有一个小小的中央角。这个物种生活在冰河时期的恶劣气候中,就像中新世晚期最后一只多毛犀牛一样。

文石

文石是一种碳酸盐矿物,成分为CaCO3,又称文石,与方解石同质方解石和文石都是天然存在的和常见的碳酸钙多晶型物因为文石和方解石的晶格不同,所以晶体形状也不同。文石晶体呈柱状或矛状,集合体多为壳状、鲕状、豆状、球粒状等。通常呈白色、黄白色,玻璃状,有油脂状断口和不完全解理,贝壳状断口,莫氏硬度3.5~4.5。在自然界中,文石远远小于方解石。文石是由外生作用形成的生化产物,通常在动物的外壳或骨骼中发现。内生文石是热液最后阶段的低温产物,温泉沉积物中常产文石在自然界中,文石是不稳定的,往往可以转化为方解石。

诺氏古菱齿象

古细菌,哺乳动物,角翅目,壳斗科,古细菌。古代菱形象的名字来源于它与现代非洲象的关系过去认为是非洲象的祖先,臼齿已经初步发育出菱形的嵴。体型大、头骨相对宽、扁,额骨突出、鼻孔上方形成悬横嵴,牙齿磨损后牙板中心扩大,第三磨牙牙板数量可达14个-15。在中国,关于古代菱形体的报道最早见于1928年布勒等人发表的《林文信纪念文集》。之后,化石在中国河北、山西、河南等10多个省市进行了举报。古菱齿龙norskei是一种牙齿较窄的古菱齿龙齿板多而密,中尖常有,但不突出臼齿特化的趋势和程度与现代亚洲象相似。1986年,蓟县白碱乡官山村发现了古犀牛的头骨和牙齿化石。  2005年在位于蓟县杨金庄乡陈家庄西南500 m的古河道中发现完整下颌骨及左右第三磨牙。

似锯齿似剑齿虎

哺乳动物,食肉目,猫科,像剑齿虎。锯齿状和剑齿虎头骨化石采自河北阳原泥河湾,地质时代在距今一至三百万年前的早更新世。锯齿状的剑齿虎是一种已经灭绝的大型猫科动物其典型特征是犬齿特别长且弯曲,呈马刀或军刀状,齿缘呈锯齿状。此外,锯齿样剑齿虎四肢细长,善于奔跑,生活在开阔稀疏的草原环境中,通过追逐捕捉猎物。锯齿状的剑齿虎从大约40万至20万年前的更新世开始消失,推测与大型食草动物数量下降有关。这一时期的直立人、早期智人已经掌握了更加发达的工具,开始凭借自己的勇气和智慧大规模捕杀大型食草动物,而吃它们的锯齿状剑齿虎在这种冲击下很容易灭绝。

阿舍利手斧

阿舍利手斧,起源:法国,时代:旧石器时代。桑志华 与法国自然历史博物馆的交流在欧洲出土、一批来自西亚等地的史前石器标本,涵盖了旧石器时代到新石器时代的年代范围,类型丰富多样,颇具典型性与中国特别是宁夏水洞沟出土的石器标本进行对比,将有助于探讨东西方早期人类的文化异同和迁徙、传播模式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小眼金线鲃

小花棘豆,硬骨鱼,鲤科,鲤科。小眼狗牙根是我国鲤科中较为原始的一种,也是世界上罕见的盲鱼种群。体长80-200毫米。吻突出。头部前部扁平,呈鸭嘴形,后部凸起;后脑勺拱起,腹部比较直。眼睛很小,有些个体眼睛上有皮肤覆盖。一对口鼻部和一对雏鸽应该有相同的长度,并发展到能保持该物种的缺陷黑暗环境下生存,视觉功能退化。分布于广西红水河右江水系支流的溶洞中。1986年3-4月,天津自然博物馆专业人员李国梁、郭琦在广西进行鱼类资源调查时,采集了10多条鱼“盲眼鱼”,经研究鉴定为鱼类新种,发表于1989年第一期《动物分类学报》,命名为金线鲶。

多背棘沱江龙

多棘沱江龙,倍:中侏罗世,起源:四川自贡,大小:长7米,高2.5米。生活在中国的沱江龙与同时期北美的剑龙关系密切。它们从脖子、从背部到尾部生长着15对尖头篮板它们的主要功能是集热散热,当然还有防御敌人。尾部末端有两对大尖刺,用来猛击所有敢于靠近的肉食敌人,如四川龙或体型较大的永川龙。

石斧

石斧,时代:新石器时代,起源:辽宁北票巴图营子。1919年10月,辽宁北票巴图营子桑志华收藏的新石器时代石斧标本。虽然不是中国最早的新石器时代,但出土也比较早。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这些新石器时代的标本都有明确的出土地点,比1921年仰韶遗址出土的石器早两年。

包氏玛姆象

包 大象妈妈,地质时代:上新世早期,起源:山西省榆社县泥河村 号。完整的下颌骨和所有的下臼齿,下颌关节前端长出一对下切牙。这个标本是桑志华上世纪30年代在山西榆社泥河村发掘的,一直保存至今。

老西开自流井岩屑样品

天津老西开自流井是天津历史上第一口地热井,位于旧法租界老西开教堂附近 这口井是在北疆博物馆创始人桑志华的指导下勘探和挖掘的1936年5月成功开凿,深度861米,被证明是“天津最纯净的水源”挖掘之后,水流了一整天、那时候的天津也是一片风景。钻井过程中岩屑样品等数据的研究对区域地质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地下水、地热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科研价值和实用价值。

河套人”牙齿

20世纪20年代以前,亚洲尚未发现与古代人类活动有关的确切数据,中国和亚洲是否有早期人类活动仍悬而未决。

1922年,北疆博物馆创始人、法国博物学家桑志华在内蒙古自治区伊克昭盟乌审旗萨拉乌苏河沿岸的沙层中发现了一颗古人类牙齿化石,后来被命名为“河套人”这是一颗左上侧门牙,属于更新世晚期牙齿大小与现代人相似,牙冠结构具有原始特征。 “河套人”牙齿化石是中国发现的最早的人类化石,出土地点和地层记录准确。它的发现开启了中国乃至亚洲的古人类学、旧石器考古研究的序幕。

学术研究 编辑本段

2021年12月29日,天津自然博物馆学术委员会成立并召开第一次学术会议,庆祝天津自然博物馆成立110周年(2024年)进行了一系列学术活动的讨论和研究。

2023年3月3日,天津自然博物馆主编的《走进北疆博物院》一书由科学出版社出版,天津自然博物馆馆长张才新任主编。该书历时近两年写成,是天津自然博物馆的前身——北疆博物馆首次从博物馆学的角度创建、建筑风格、藏品体系、展陈特色、研究成果、对历史沿革和发展进行了系统梳理,是第一部全面介绍北疆博物馆及其发展历程的著作。

文化活动 编辑本段

社教科普

天津自然博物馆1999年被评为国家科普教育基地24年来,充分利用馆藏资源,充分发挥文化艺术场馆和全球科普平台作用,不断创新素质教育新方式,举办各类特色科普活动和科普大讲堂。2022年“友谊的使者——小象米杜拉”入选天津市首批中小学博物馆示范班,“博物少年说”它被评为培养年轻人的优秀案例2022年天津博物馆的s精神素养“示范项目”2017年4月11日,北疆博物馆的工作人员走进河西区双山新苑小区,为居民们带来了一场名为《一座建筑与一位科学家的故事---记北疆博物院及其创始人》的科普讲座。

天津自然博物馆还承担国际文化交流活动。2022年11月第九届“中法环境月”开幕,特展《畅游珊瑚礁的世界》和 《水,科学的核心》同时推出。中法环境月”作为天津自然博物馆重要的国际文化交流活动,自2021年起已连续举办两届。这个展览的目的是提高观众和观众的兴趣加强中法两国在环境保护领域的合作,促进我馆科普学术交流的国际化、多元化方向发展。

文创产品

天津自然博物馆依托馆藏,深入挖掘馆藏资源,开发具有自身特色的文化创意产品。开发了一系列植物科学画、恐龙系列、3D立体纸模型、3D木拼模型、DIY恐龙挖掘套装、DIY雕塑纪念章、文创雪糕、贺岁生肖系列文创等多个品类100多款产品。产品涵盖文具、日用品、玩具、旅游纪念品等类别;2021年参加大运河文化创新创意设计大赛创作产品“植物唱机车载香薰”蝶舞满香”荣获全国文化创意百强产品称号。

为营造欢乐喜庆、文明祥和的春节气氛,天津自然博物馆将收藏文物和“文化”有意思的是,2023年春节期间,推出了9大类12种文创,满足文创爱好者的文化需求。文创产品包括“骨骼”主题T恤、帆布包、鼠标垫、钥匙扣。该系列图案以古生物为主题,选取——根毛犀牛骨和猛犸象骨的精品藏品为主体进行设计,并以艺术版画的形式对骨骼进行处理,充分展现了岁月的斑驳感。恐龙头骨”系列为观众带来鼠标垫、亚克力钥匙扣。本系列以恐龙化石为主题,精选——只鹦鹉嘴龙作为藏品、以三角龙和霸王龙头骨为设计元素进行艺术创作,用插图描绘恐龙头骨的细节,结合植物等场景,达到科学性、艺术性、利益统一的效果。植物科学画系列文化创意产品也有了新的设计复古风手写账本的材料选自《北疆博物院手绘植物图录》年的植物科学画,尘封已久的精美植物科学画跃然眼前,给岁月留下了多彩的印记。

所获荣誉 编辑本段

1998年,“天津自然博物馆基本陈列”获得第二届“国家博物馆十大展览”称号。

2002年,天津自然历史博物馆被授予“全国文物系统先进集体”称号。

2008年5月,天津自然博物馆成为首家国家一级博物馆。

2017年5月,北疆博物馆“回望百年,致敬科学——北疆博物馆恢复陈列”展,荣获第十四届(2016年度)全国博物馆十大精品展览。

2022年10月,天津自然博物馆入选亚太地区20大博物馆。

2022年11月,天津自然博物馆获得2022年第九届“博博会”弘博奖·最佳展示奖”

2023年2月,天津自然博物馆入选“第七批中国 20世纪的建筑遗产”推介项目名录。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南通博物苑    下一篇 深圳博物馆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