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百科  > 所属分类  >  地理百科    建设建筑    景观景点   

甘肃省博物馆

甘肃省博物馆,位于中国甘肃省兰州市七里河区西津西路3号,收藏文物、收藏、研究、展示、教育、整体服务,是甘肃省最大的综合性博物馆,是甘肃省的宣传、教育、文化、旅游、外事活动的中心地位和重要场所。

甘肃省博物馆,前身为甘肃科学教育馆,1939年建立于兰州成贤后街25号和西城巷14号两院1956年更名为甘肃省博物馆,1958年迁至兰州市七里河区西津西路3号。经过扩建,甘肃省博物馆现已发展成为收藏办公区、库房区、展览区、服务区为一体化智能建筑,占地面积72000平方米,建筑面积43320平方米整个建筑是典型的苏欧风格,表面平整“山”Font,中楼五层,厢房三层。基本显示包括《甘肃丝绸之路文明展》《红色甘肃——走向一九四九展》《甘肃古生物化石展》10010《甘肃彩陶展》010010010010。截至2021年底,甘肃省博物馆馆藏有8万余件(组)该类别涉及古生物化石、陶器、铜器、瓷器、玉器、木雕、丝织品、绘画、木简、金器、自然标本等,汇集了甘肃从古至今的大量文化瑰宝,其中国宝级文物为青铜奔马、驿使图壁画砖、头型口彩陶瓶、鼎形铜行灯、三色凤头壶等16件。

2012年底,甘肃省博物馆升级为国家一级博物馆。

目录

历史沿革 编辑本段

甘肃科学教育博物馆时期

1936年至1937年,中英董事会组织西北教育代表团,经实地考察后决定在兰州兴建甘肃科学教育馆。

1939年1月1日,中英耿宽董事会在兰州成贤后街25号和西城巷14号两处民房成立甘肃科学教育馆,机构设置为自然科学教育团(下设理化股、工业股、生物股、农业股)社会科学教育组(下设农村经济股、社会教育股、营养卫生股)总务科(下设文书科、会计科、后勤科、编辑科)成立的目的是提高甘肃省学校的科学教育水平,促进甘肃省的经济发展。

1940年,甘肃科学教育馆迁至兰州城南外小门关一侯75号,将自然科学教育组改为博物学组、数理化股。博物股主持生物、地质学,并准备科学陈列室;数学和物理股负责调查、研究、化验。总务科改为总务室。还有一个中心实验室、金木工室、制药室。

从国立甘肃科学教育馆到西北人民大学科学博物馆

1943年,中华民国教育部接管甘肃科学教育馆,并将其更名为国立甘肃科学教育馆,并迁至兰州女子中学兰州市立志路中学。国立甘肃科学教育馆的建立,极大地促进了当时甘肃省学校的理化教育水平。

1944年,国立甘肃科教博物馆的机构设置改为研究组、展览组、推广组、总务组。

1949年11月,西北人民政治军事委员会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接管了国立甘肃科学教育博物馆。

1950年4月,国立甘肃科学教育馆更名为西北人民大学美国科学博物馆。

1947年至1953年,国立甘肃科学教育馆(西北人民科学馆)主要从事自然科学研究和普及教育,建立了60多平方米的科学展厅,先后举办了动植物矿物标本展览、天文知识展、生物展、动物进化展、电世界展、生产力展、生理卫生知识展等展览,收集植物科学标本7000余件、1000多只蝴蝶标本、矿产标本几百件。

甘肃省博物馆甘肃省博物馆

甘肃省博物馆筹备办时期

1953年1月,根据中共中央指示各省建立省级博物馆的精神,成立了甘肃省博物馆筹备处,并成立了收藏保管组、陈列展览组、群众工作组、总务组,进行历史文物、革命文物征集由甘肃省文物管理委员会部分历史文物所组织“甘肃历史文物陈列室”使用国家甘肃科学教育博物馆(西北人民科学馆)在此期间采集的植物、动物、昆虫、矿物等样品已经整理好了“甘肃天然富源展厅”党和国家的展览我们坚持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总路线。这时,作为一个地理博物馆,它已经初具规模。

甘肃省博物馆成立时期

1956年2月12日,西北人民 美国科学博物馆更名为甘肃省博物馆,这是一个具有历史的省级地理博物馆、自然、社会主义建设部和甘肃省文物管理委员会联合举办了甘肃历史文物展览、甘肃自然富源展、祖国西北展及其他展览。

在1958年,人民 甘肃省人民政府拨款250万元,占地72万平方米,计划在兰州市七里河区西津西路3号新建一座占地182万平方米的甘肃省博物馆新馆“山”之字形,有18个展厅。甘肃省博物馆与甘肃省文物管理委员会合并,迁入新馆,机构设置调整为:历史部、自然部、社会主义建设部、群众工作部、文物队和办公室,举行“十年建设成就展”

1959年10月初,甘肃省博物馆大楼全面竣工。

1960年,甘肃省博物馆成立了专业的文物保护实验室。

1972年,甘肃省博物馆的机构设置调整为托管组、展览组、文物组,增设革命文物组,举办“甘肃出土文物”展。

甘肃省博物馆重建时期

1998年,甘肃省委、甘肃省政府将甘肃省博物馆加固改造工程列为重点工程经过多次现场调查和听取专家意见后经过论证和报告,甘肃省政府的领导最终决定拆除并重建整个建筑。

1999年,经甘肃省人民政府批准美国政府投资了1.5亿元拆除重建甘肃省博物馆展览楼,建成收藏办公区、藏品库房区、展区是智能建筑规划建筑占地面积720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28500平方米。

2000年,甘肃省博物馆展览楼拆除重建工程开始。

从1985年到2000年,甘肃省博物馆逐渐恢复了它的历史、自然、社会建设等三大部门,加技术、群工、文物复制厂等机构。根据国家新的文物法规和政策,制定了一套管理规章制度,甘肃省博物馆逐步走向科学化、标准化、规范化。

2006年12月26日,甘肃省博物馆展览楼重建,正式对外开放。

2008年3月28日,甘肃省博物馆展览楼正式向公众免费开放。

甘肃省博物馆扩建期间

2021年1月,随着甘肃省博物馆的不断发展,为了更好地适应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甘肃省委、甘肃省政府再次将甘肃省博物馆扩建项目列入甘肃省重大项目审批,总投资3.5亿元,总建筑面积32万平方米计划2024年全面完工。

2022年6月11日,甘肃省博物馆扩建工程正式开工建设。

设计布局 编辑本段

建筑设计

甘肃省博物馆是一个收藏办公区、库房区、展览区、服务区是一座带有楼宇自动化系统的智能建筑、通信自动化系统,建筑抗震设防9度,楼面荷载4000Nm2,建筑面积720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43320平方米整个建筑是典型的苏欧风格,建筑主体部分的外墙装饰材料是浅米色烧毛花岗岩,灰色玻璃幕墙“山”字体,中楼五层,两翼三层,高5.6米到7.2米。整栋楼有18个展厅、接待厅4个、电教厅1个、学习报告厅1个。展厅总面积20332平方米。中楼的七个展厅是全封闭的,配有灯光吊顶中央空调系统和先进的消防系统、安防系统;东翼和西翼的11个展厅是半封闭的,有照明天花板和先进的消防系统、安防系统。两翼展厅每层分为北展厅和方展厅,两个展厅之间有休息处、服务等公共空间。北展厅和广场展厅外有内廊,通过内廊和入口可以到达各个展厅、公共场所的楼梯可以到达地下或地上。两翼展厅在一、二、三楼中路1展厅、二、三层相连,两翼为第一展厅、二层高度和中路展厅高度均为5.6米,两翼展厅三层楼高7.2米。地下一层6米高。中路楼和东西翼楼之间有一个东、西两块内院。中楼入口位于南面,两跨楼入口位于南北,内院入口留在两翼南侧的休息室。

馆内布局

甘肃省博物馆一楼有五个临时展厅,二楼有一个固定展厅,三楼有一个固定展厅;东楼一楼有两个临时展厅,东楼二楼有一个固定展厅,东楼三楼有一个固定展厅;西楼一楼有两个临时展厅,西楼二楼有三个固定展厅,西楼三楼有两个固定展厅。

基本陈列 编辑本段

甘肃省博物馆基本陈列包括《甘肃丝绸之路文明展》《红色甘肃——走向一九四九展》3010010《甘肃古生物化石展》3《甘肃彩陶展》3010。其中《庄严妙相——甘肃佛教艺术展》《甘肃丝绸之路文明展》《甘肃彩陶展》是2007年取得的“第七届(2005-2006年度)国家博物馆十大展览”精品奖《甘肃古生物化石展》 2011年获“第九届(2009-2010年度)全国博物馆十大优秀展览奖”,《庄严妙相——甘肃佛教艺术展》 2013年收购“第十届(2011-2012年度)全国博物馆十大展览优秀奖”临时展览

自甘肃省博物馆开馆以来,历史一直在举办、文化、艺术和其他类型的临时展览,每年将举办20多个临时展览,向人民展示甘肃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如“唐蕃古道——八省文物展”木本水源——黄河流域史前文明展”更具代表性的重点临时展览。

唐蕃古道——八省文物展

2017年12月1日至2018年1月15日,甘肃省博物馆举办“唐蕃古道——八省文物展”展览分为前言和《红色甘肃——走向一九四九展》《探索和前奏》03010三个部分该展览来自甘肃省、陕西省、青海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四川省、云南省、西藏自治区245件(组)精品文物,展示唐蕃古道沿线所有地区、各民族、每个历史时期的重大历史事件和文化特征,反映了历代中央政府对西部地区的主权管辖和有效治理,以及西部地区各民族之间的相互交流、交流、交织、交融的历史。

木本水源——黄河流域史前文明展

2022年6月11日至2022年9月11日,甘肃省博物馆举办“木本水源——黄河流域史前文明展”展分为共生、共融、它分为三个部分,展出了200多件作品(套)黄河流域史前文明代表性珍贵文物,充分展示了黄河流域从一万年文明史到五千多年文明史的演变历程,有助于更好地了解中华文明的起源、形成、发展的历史脉络和区域文明的演进路径意义重大。

馆藏文物 编辑本段

截至2021年底,甘肃省博物馆馆藏有8万余件(组)该类别涉及古生物化石、陶器、铜器、瓷器、玉器、木雕、丝织品、绘画、木简、金器、自然标本等,收藏了甘肃从古至今的大量文化瑰宝,其中一级文物686件(组)二级文物2606件(组)三级文物48164件(组)其中有16件国宝(组)铜奔马、驿使图壁画砖、头型口彩陶瓶、鼎形铜行灯、三彩凤首壶、鲵鱼纹彩陶瓶、彩色塑料坐佛和恐吓菩萨、东罗马神人图案镀金银盘、涡纹彩陶翁、金棺、石观音菩萨立像、彩绘木轺车、彩绘木博戏俑、彩绘木独角兽、三彩骑俑队列、绢底平绣人像。

学术科研 编辑本段

甘肃省古生物博物馆、古人类、彩陶研究、长城文化、中西交通、简牍学、佛教石窟艺术、西夏文字与历史、在古代书法艺术等方面取得了较大的科研成果;承担甘肃省各市开展文物保护和研究工作、国家文物局授予了县藏文物保护修复的职责和人员培训“可移动文物修复一级资质”和“可移动文物技术保护设计甲级资质”文物科技保护课题多次获得国家级奖项“科技进步”二、三等奖;自1966年以来,在甘肃省的一些地区进行了大量的考古调查和发掘;参与完成国家社科基金委托的专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司“十五”重点科研项目、清代国史编纂委员会的重点科研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项目等国家重点科研项目;编辑出版多部专著、各种收藏的文物目录、论文多篇,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多篇论文;先后举办的“丝绸之路文化国际研讨会”第四届东亚纸张保护国际研讨会”第二届甘肃省简牍国际研讨会”等国际性、这次全国学术会议在国际博物馆界引起了巨大反响。

文创产品 编辑本段

2013年以来,甘肃省博物馆依托甘肃省丰富的文化资源和甘肃省博物馆文物资源的独特优势,结合甘肃省博物馆专题展览,积极开发文化创意产品。甘肃省博物馆开发的创意产品以创意为主、本着实用的原则,我们创作了以蓝莲为主的系列、彩陶系列、铜奔马系列、画像砖系列、敦煌系列等文化创意产品。其中,以甘肃省博物馆的蓝莲花形玻璃托为创意元素设计开发的丝巾等蓝莲系列文化创意产品达80余种、钥匙扣、摆件、书签、纸胶带、手机壳等类。该系列文创产品参加了2015年第二届全国博物馆文创产品展,受到了业内专家的好评和观众的喜爱;以甘肃省博物馆收藏的马家窑彩陶为基础,设计开发了包括明信片在内的120多种甘肃省彩陶文化创意衍生品、彩陶罐、抱枕、彩陶娃娃、手帕、书签、文件夹、纸胶带等类。其中,“丝路萌娃——彩绘套娃系列”文创产品荣获2017年9月全国旅游商品大赛金奖,受到业内专家的一致好评和观众的喜爱。这些文创产品对宣传甘肃省和甘肃省博物馆具有重要意义。

社教活动 编辑本段

甘肃省博物馆依托甘肃省深厚的文化资源和甘肃省博物馆独特的文物资源,融合文物知识、历史故事、文化内涵等多元化的内容和欣赏、互动、体验、感悟等多种多样的融合形式,利用线上线下的方式开展多种形式的文化活动。其中重点建立的“馆校共建”活动——“文物进课堂,课堂在博物馆”,推出了一批传统文化、文物、遗址、非遗、典故、科学等不同类别、适合不同年龄儿童的图书馆和学校课程在甘肃省的一些学校定期开展教育活动;重点建立的“流动博物馆”活动走进学校、社区、军营、贫困山区、在革命老区等地,这些文化活动让大众在快乐学习中了解文物、感受历史、传承文化。

所获荣誉 编辑本段

2007年甘肃省博物馆基础展《通达和交流》《延续和拓展》《甘肃丝绸之路文明展》获奖“第七届(2005-2006年度)国家博物馆十大展览”精品奖。

2009年,甘肃省博物馆被中宣部公布为第四批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2011年,甘肃省博物馆基础展《甘肃彩陶展》被评为“第九届(2009-2010年度)全国博物馆十大优秀展览奖”。

2012年,甘肃省博物馆被中国科协评选为“2012年全国优秀科普教育基地”同年年底,晋升为国家一级博物馆。

2013年甘肃省博物馆基础展《甘肃古生物化石展》获奖“第十届(2011-2012年度)全国博物馆十大展览优秀奖”。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    下一篇 南越王博物院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