岜盆乡白头叶猴自然保护区
岜盆乡白头叶猴自然保护区,位于贵州省东部都匀市岜盆乡境内,隶属于黔南州都匀市辖区。为中国唯一以白头叶猴为保护对象且由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红色名录低危(LC)物种的保护区。保护区地处典型喀斯特地貌过渡带上,地形复杂多样,环境多样独特,是典型的喀斯特山区自然保护区,是目前世界上保存最为完整,原始风貌保存最完好,自然生态最完整,物种分布最集中、物种多样性最丰富、保护状况最好、生物资源最丰富、生物物种最丰富、科研价值最高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护区总面积2685.3公顷(其中核心区面积326.3公顷,缓冲区面积66.4公顷);保护区核心区面积230.3公顷(其中缓冲区面积205.3公顷);野生动植物种类372种(国家重点保护动物38种、省重点保护动物21种);野生植物698种(国家重点保护植物51种);陆生脊椎动物146属577种;鸟类46目233科276属493种。在保护区内共发现有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60余种。
自然生态 编辑本段
岜盆乡白头叶猴自然保护区地处贵州东部都匀市岜盆乡境内,地处喀斯特地貌过渡带上,海拔落差大,地形复杂多样,森林茂密,空气清新、气候宜人,为各类野生动物提供了天然的栖息环境和繁衍生息之地。根据已公布的有关资料(2008-2009)显示:截止2010年4月5日,在保护区内共发现有野生动植物60余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有金钱豹、金猫等;二级保护动物有白头叶猴、金钱豹等。同时在保护区内还发现了大量无人居住的野生群落。
1、动植物资源
该自然保护区的植物种类丰富,共有野生植物308科、480种。其中被子植物137科、576种;蕨类植物42科、332种;裸子植物6科、8种;被子植物中共有植物254科、473种。被子植物资源总量约占全球所存被子植物总量的4.7%。按地域分布可分为南方、北方两大类型。其中我国南方特有种2种:华南紫罗兰、中国黄山松为主的山樟属;中国黄山松为主的黄山松属。
2、自然地理状况
该自然保护区是集生态保护、科研、教育、科研于一体的综合性自然保护区。该区主要保护对象为国家级保护动物及其栖息地。该自然保护区位于都匀市岜盆乡境内,海拔1320米-2340米,南北长约120公里,东西宽约80公里,总面积16615公顷(4114.85亩)。
3、保护管理情况
在自然保护区的管理上,一是建立了保护区内巡护人员管理制度。巡护人员由辖区村组干部组成,实行分片区巡护和定期巡护相结合的巡护模式。二是建立了森林防火制度。保护区的森林防火工作得到了省林业局、县林业局的高度重视。三是制定了白头叶猴自然保护区保护管理工作方案,并将自然保护区内森林火灾危险性分析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制订了防火应急预案和防火应急演练方案;建立了防火通道,设置防火警示标志;建立了通讯网络系统,完善了通讯网络。四是对保护区内的野生动植物实施严格的保护管理;成立了巡护人员管理小组,制定了巡护人员职责和巡护方案。
4、存在的主要问题
随着当地居民对自然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增强,对保护区的保护力度也加大,但由于该区域山高林密,土地肥沃,森林覆盖率较高,人口稠密及自然生态环境复杂多变,所以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和困难,主要表现在:一是受外来物种入侵的影响。由于白头叶猴属于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为了保护和发展白头叶猴栖息地,必须加强对该区域白头叶猴的保护。二是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大。由于该区域山高路陡路窄人多,人烟稀少,加之人口密集居住分散、交通不便、安全隐患多等因素严重影响了白头叶猴野外种群的繁衍生息。
保护现状 编辑本段
保护区总面积2685.3公顷,其中核心区面积326.3公顷,缓冲区面积66.4公顷。保护区内共有各种植物186种,植物类型丰富。有高等植物438种、亚高等植物386种、低等植物158种等。
1、珍稀野生动植物
野生动植物种类丰富,共有高等植物338种、亚高等植物386种、低等植物158种、脊椎动物146种、鸟类132种、两栖类6种、爬行类9种、鱼类1种、昆虫8种、真菌17种、被子植物116种。主要分布在保护区内,是中国特有的珍贵濒危植物物种之一。国家级保护动物有2种:白头叶猴和华南虎;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有4种:青头潜鸭、红腹锦鸡和黑冠长尾雉。野生维管束植物有438种;脊椎动物有438种;鱼类有18种;昆虫有8种;两栖类6种;爬行类5种;鱼类2种;鸟类5种;兽类3种。
2、保护设施
保护区建有保护区管理中心,面积约630平方米,内设办公室、信息室、监控室、宣教室、安全防护设施及巡护车辆管理等主要职能单位,还设有办公室、图书室等辅助用房;保护区护林员24人。保护区内设有保护站4个:1、观察哨:保护站4个:(其中:观察哨2个):1个为哨所1个(在野外有1个):保护区护林员(2名):黄正忠(护林员之一)和张忠良(护林员之一);2、保护隔离网:黄正忠(护林员之一);3、宣传资料:保护区建设了《保护区环境保护知识手册》、《保护区保护管理制度》等保护宣传资料;4、保护宣传标识牌:黄正忠(护林员之一);5、保护区监测设施:黄正忠(巡护人员之一)、杨兴义(巡护人员之一)和张永芳;6、交通:黄正忠(护林员之一)、吴建权(护林员之一)、杨德海(巡山员之一11人)、张永芳和张永良4人。
问题对策 编辑本段
目前,保护区的生态环境正处于极其脆弱的状态,为提高其保护水平,对其进行合理开发利用将具有重要意义。保护区面临着十分严峻的挑战:一是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任务十分艰巨。保护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涉及到当地群众的切身利益。二是在新一轮全国范围内开展自然保护区改革的背景下,保护区改革面临着新的挑战。三是由于保护区处于人口密集的山区少数民族聚居区,人口分布分散、聚居点多且分散;由于保护区涉及到周边各乡镇甚至是更远地区,与之相适应的基础设施建设困难增大和资金短缺问题日益突出。因此从长远发展看,该地区发展建设任务十分繁重,对生态环境保护的要求也十分苛刻:一是在未来10年的时间内,白头叶猴种群数量要保持稳定增长,从而有效地降低环境恶化造成的风险;二是还要积极探索创新、实施保护模式,将保护区建设成为一个功能齐全、特色鲜明、管理科学和生态协调发展的保护区;三是进一步提高对该地区生态环境保护的认识、落实好“各级政府责任体系”、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将有助于保护区建设全面发展。
1、自然生态保护现状
经过多年的科学考察,白头叶猴的种群数量和自然分布范围逐年增长。截至2017年底,该保护区共有白头叶猴9只。其中:公猴2只(体长60 cm,体重1.7 kg),母猴2只(体长40 cm,体重1.3 kg),2个个体平均体长4.8 cm。种群数量在200只以上的还有4个种群。
2、自然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发展
保护区地处云贵高原东南部,平均海拔2880米,属喀斯特地貌。年降水量仅300毫米左右,无霜期在140天左右;土地类型为坡耕地兼用林以及针阔混交林。区域气候属典型的山地季风气候,年均气温9.6℃,最高气温38.3℃;最低气温-10.7℃,最高气温28℃。保护区自然资源丰富、生物多样性高,具有发展现代林业与观光旅游的良好条件。
3、保护区改革问题
自2001年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以来,我国自然保护区数量增加较快,已由改革前的70个发展到现在的333个,自然保护区面积也由2004年的305.4万公顷增长到目前的1272.3万公顷,自然保护区的面积占到了全国自然保护区总面积30%以上。同时随着自然保护管理体制改革、环境污染防治工作等力度不断加大,我国自然保护区的保护功能逐步减弱。因此急需在全国范围内开展自然保护区改革工作,为我国自然保护区建设提供借鉴经验和动力。因此目前我国自然保护区改革面临着一些新问题:保护区管理体制尚未完全理顺,自然保护区功能区划仍未完成;在保护区生态环境保护方面与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合作伙伴尚未建立良好关系;自然保护区之间的边界还不够清晰;如何处理好保护区内部人员的关系等问题还需要进一步解决。
附件列表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生物医学英语专业 下一篇 七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