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套平原
河套平原(英文名:Hetao plain),古称朔方、河南地、河西等,位于内蒙古西南部,分布于内蒙古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和陕西省被划分为宁夏部分“西套”和内蒙古部分的“东套”东套”又分为“后套”和“前套”所谓的河套平原位于东经106° 25'~112°00'北纬40° 10°'~41°20'东西长500公里,南北宽20 ~ 90公里,总陆地面积约2.8万平方公里,被称为“塞外江南、塞上粮仓”。
历史追溯 编辑本段
河套平原是阴山山脉与鄂尔多斯高原之间的断陷冲积湖泊平原,形成于中更新世,海拔900 ~ 1200米,自西向东略有倾斜。主要地貌有山前阶地山前冲洪积倾斜平原和黄河、大黑河冲湖平原。河套平原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日照充足,热量充足,降水少,蒸发量大,风沙多,无霜期短,昼夜温差大,四季分明。年日照时数3000 ~ 3200小时,年平均气温5.6~7.4℃时,大部分地区降水量150 ~ 400毫米。河套平原降水很少、蒸发旺盛,降水形成的径流很少河套平原的主要河流是黄河、大黑河、山洪冲沟等。河套平原地理环境多样,有草原平原山地沙漠湖泊湿地。土壤以风沙土、灌淤土、盐土、以潮土和栗钙土为主,是典型的农牧交错带和风蚀沙化区。
河套平原是中国古代漠南的重要军事要地。北临长城,南接关中,西临甘梁,东临幽燕,是古都长安的北屏障安与燕京的翼障。这个地区自古以来就有少数民族居住,从明朝开始就形成了汉朝、满、回族与其他民族的杂居模式。河套平原是中国西北最重要的农业区,土壤肥沃,灌溉系统发达,畜牧业和水产业也很发达。河套灌区始于秦,汉代继续耕种,北魏唐时期兴盛几经沉浮,成为清末,兴盛于新中国。河套灌区建成了亚洲最大的大型平原引水灌区三盛公共水利枢纽工程。2019年,河套灌区被列入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河套平原旅游资源丰富,类型多样主要景点包括黄河河套文化旅游区、乌梁素海旅游区等。我国第一批可靠的地层学也分布在河套平原、基于年表——的古人类旧石器时代遗迹“河套人”遗址。截至2023年2月,“河套人”该遗址被宣布为世界自然和文化遗产“双遗产”
河套平原及其以北在战国以前被称为“朔方”,即“大北方”或“遥远的北方”战国到秦汉时期,河套平原被称为“河南”河南地;从十六国到北朝,这里也被称为“河曲”河西”隋唐时期,该地区主要以“河曲”之名著称;直到明清时期,这个地方才被称为“河套”。
名字由来
河套之名最早见于30卷《明宪宗实录》“成化二年五月韦辛”条中提到“河套”地名,卷192“景泰元年(1405年)五月壬戌”文章记载,宁夏总司令张泰夏侯惇的总兵,也提到了这件事“河套”,因此,“河套”一个比明朝景泰元年更早开始使用。记录在书《明史·地理志》中:三面环河,所谓河套地”蒙古语中的“套”就是“肘部弯曲的地方”因此,一些学者认为“河套”是蒙汉合词。清《河套图考·序》说:河以集命名,主形胜。意思是黄河流出青铜峡后,在曲流附近转向南方,形成一条“几”字形大弯如袖,故名河套。
1954年,国家取消了绥远省的建制,批准成立内蒙古人民 美国政府“河套”命名中国一级行政区的宣言改为陕西坝区为河套行政区。后来的河套行政区和磴口县、乌拉特前旗、乌拉特中旗、乌拉特后旗合并组建巴彦淖尔盟,2013年改为巴彦淖尔市。国家批准用“河套”以中国一级行政区命名的词在全国不能复制,从而确立“河套”地域的独特性和词的独特性。因此,今天的“河套”指的是巴彦淖尔市,全国唯一。
位置境域 编辑本段
广义范围
河套平原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西南部。黄河在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5省(自治区)境内形成一个马蹄形的大弯,这个大弯在北边(即白于山以北、贺兰山以东、阴山以南、芦芽山以西的封闭区域)地区叫河套,河套地区黄河两岸的平原叫河套平原,分布在内蒙古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和陕西省。河套平原分为宁夏部分“西套”青铜峡和石嘴山之间的银川平原)和内蒙古部分的“东套”东套”在巴彦淖尔和西山嘴之间又分为巴彦淖尔平原,又称巴彦淖尔平原“后套”,和包头、呼和浩特和喇嘛湾之间的土默川平原,又称土默川平原“前套”
一般来说,河套平原只包括前平原和后平原。北至阴山南麓,南至鄂尔多斯高原北缘陡坎,西至乌兰布和沙漠,东至满汉山。位于东经106° 25'~112°00'北纬40° 10°'~41°20'东西长500公里,南北宽20 ~ 90公里,总陆地面积约2.8万平方千米。包括巴彦淖尔市临河区、杭锦后旗、五原县、磴口县、乌拉特前旗、乌拉特中旗和后旗山前,包头市和土默特右旗,呼和浩特市和托克托县、土默特左旗、和林格尔县、清水河县一小部分,南部一小部分涉及鄂尔多斯杭锦旗、达拉特旗和准格尔旗。
狭义范围
狭义的“河套”主要指的是“河套灌区”,单指“后套平原”位于内蒙古西部、在黄河上游的尽头,北面与阴山山脉中的狼山接壤、乌拉山南以黄河为界,黄河自西向东,西与乌兰布和沙漠接壤,东与包头郊区接壤。大部分行政区划在内蒙古巴彦淖尔市。
历史成因 编辑本段
地质运动
侏罗纪末的燕山运动期间,蒙古地块向华北挤压由于鄂尔多斯硬地块的阻挡褶皱,侏罗纪地层发生逆掩反转形成阴山山脉,河套平原断陷为接受沉积的沉降盆地。新近纪喜马拉雅运动期间,河套平原出现垂直运动,阴山山脉再次抬升,导致山前出现一条东西向的大断层,河套盆地相对沉降,山脉被侵蚀、剥蚀和沟壑也在加深,河套盆地堆积了巨大的第三纪沉积物。
从第三纪末到第四纪早更新世,阴山和鄂尔多斯高原沿旧构造线强烈上升,河套盆地继续强烈下降。后套盆地沉降大,湖水范围广,几乎到了狼山脚下;前陆盆地沉降较小,盆地北缘随沉降而倾斜。从包头到西山嘴,古高地缓慢下沉,部分仍在水面以上,形成残丘。
中更新世,粉砂湖沉积进一步发展。在更新世晚期,黄河河套平原段逐渐形成。湖泊沉积通常覆盖着黄河冲积物和山前冲积物、洪积开始堆积,形成冲洪积扇群,逐渐发展为山前洪积平原。随着山体上升的相对速度加快,黄河被迫数次改道随着黄河的迁移,留下了大量的冲积物质,逐渐形成了黄河冲积平原。山前洪泛平原和黄河冲积平原在发展过程中连接在一起,形成了广阔的河套平原。晚更新世晚期以来,河套断陷盆地构造应力场转向东北—北东向挤压构造应力场盆地两侧的主要边界断裂和断陷盆地内的北东向主断裂主要为右旋走滑活动,并伴有正断层,导致断陷盆地内的剪切拉分断陷活动。由于沉降幅度不同,产生阶梯状断层,形成多个构造阶地。
风蚀堆积
全新世至近代,由于河套地区气候干燥少雨,寒暑变化大,地表植被稀疏,机械风化强烈。地貌发育受风的影响,河流湖泊中的冲积沉积被风侵蚀成洼地,流水汇集形成湖泊沼泽;同时,在风的堆积作用下,平原的西部和南部形成沙丘。最后在风的侵蚀和堆积下,形成了现在的河套平原。
矿产资源 编辑本段
河套平原也有煤、铁、铜、金、石墨、石棉、盐、碱、稀土和其他矿产资源。此外,位于“西套”银川的矿产资源是煤、赤铁矿、熔剂石灰岩、熔剂白云岩、熔剂硅石、磷块岩、水泥石灰岩、辉绿岩等。其中煤炭资源探明储量超过461.8亿吨,远景储量1305亿吨,分别居中国第六位和第五位;磷矿探明储量1354万吨;石灰石的探明储量为3.9亿吨。
河套平原巴彦淖尔市累计探明煤炭储量为32.1亿吨,储量31亿.84亿吨;铁资源储量7.6亿吨,资源储量6.16亿吨;铜资源储量(金属量)168.92万吨,资源储量(金属量)107.14万吨;金(伴生金)资源储量(金属量)258.48吨,资源储量(金属量)197.49吨;石墨矿资源储量(矿物量)8683.21万吨,资源储量(矿物量)8679.47万吨;锌资源储量(金属量)1061.3万吨,资源储量(金属量)771.38万吨;铅资源储量(金属量)322.44万吨,资源储量(金属量)264.22万吨。
地理特征 编辑本段
气候
河套平原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日照充足,热量充足,降水少,蒸发量大,风沙多,无霜期短,昼夜温差大,四季分明。河套平原盛行西风和西北风,冬春季多大风天气风季为11月至次年5月,年均风速2级.5~5.0米/秒。
气温
河套平原年平均气温为5.6~7.4℃,西高东低,1月平均气温14 ~11℃,7月平均气温22 ~ 24℃,无霜期130 ~ 1505天。1月最冷,7月最热,45月和1011月气温变化最剧烈。日平均气温低于0℃的有3 ~ 5个月,高于10℃的有150 ~ 165天。年温差34 ~ 37℃,日温差13 ~ 15℃。
降水
由于河套平原远离海洋,太平洋副热带海洋气团到达河套平原后不含太多水汽,所以年降水日数为34 ~ 72天,年降水量较少,大部分地区降水量在150 ~ 400毫米之间,东部降雨量少于西部。年蒸发量达2000 ~ 2400 mm,自东向西蒸发量逐渐增大。同一季节高温多雨,日平均气温在10℃以上时,降水量占全年总量的80%以上。夏季68月的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60%~68%8月最多,但地区分布差异很大;9月至11月的降水量占全年总量的14%~21%11月降水最少;冬季12月至次年2月降水稀少,仅占全年降水总量的1.3%~2.3%春季35月的降水量在2560毫米之间,占全年总量的13.7%~19.4%
日照
河套平原日照多、气温高,光热资源丰富。全年日照时数为3000 ~ 3200小时,西部多东部少,日照百分率为67%~73%全年总辐射627千焦每平方厘米,无霜期长达135天。
地质构造 编辑本段
河套平原的地质构造是一个断陷盆地,形成于1.侏罗纪晚期的35亿年。地质结构北深南浅、西深东浅的不对称倾斜状态。基底埋深从东南向西北逐渐增大。受地壳断裂带控制,平原上形成两个隆起带和四个凹陷带,自东向西可分为三湖河谷浅凹陷带、西山嘴潜伏乌拉山隆起带、乌梁素海拗陷带、陕坝深拗陷带、乌兰布和基底斜坡坳陷带和磴口断块隆起带。
土壤
河套平原除耕地以外的主要土地利用类型、林地、在草原之外,有大面积容易发生风蚀沙化的沙地,是典型的农牧交错带和风蚀沙化区。
地处阴山南麓至黄河北岸的河套平原,土壤类型以灌淤土为主、盐土、风沙土、碱土、潮土和新积土。主要耕作土壤为灌淤土,其表层土壤为壤土灌淤层,耕性好,含钾量高,有利于糖分和淀粉的积累。位于“西套”银川平原土壤分布的主要类型是浅灰色钙土、浅色草甸土、灌淤土、盐土、湖土、白壃土、风沙土、有8个土类,15个亚类,如堆土。土壤pH值8.0~8.5土壤肥力中等,有机质含量为13.6~17.6克/千克。
河套地区是平原为主的地区由于黄河和黑河的沉积,土壤中有更多的粘土矿物应时、长石矿物少,形成了大部分元素含量丰富的特点;在黄土地区,土壤中的粘土矿物是中等的,应时、长石矿物比平原地区多,形成的大部分元素含量具有背景特征;在荒漠化地区,土壤中的粘土矿物较少,应时、长石矿物多,形成大部分元素被亏损的特征。粘土矿物主要是伊利石,其次是绿泥石和高岭石;主要的砂质矿物是应时,其次是长石。
从河套地区成土母质的分布来看,粉砂主要分布在黄河南岸,以风成砂为主、砂是主要的成土母质;灌淤土、粘土主要分布在后套地区,以黄河冲洪积物为主要成土母质;粉质粘土主要分布在大黑河平原地区,主要分布在潮土中;黄土区主要分布在粟褐土分布区,以黄土母质为主。河套平原黄土质地均匀,土颗粒粗,岩性松散,孔隙度大,结构性差,抗分散能力弱,垂直节理发育地处山区,有一定坡度和冲沟发育、在丘陵地区,如果下大雨、强风、冻融等气候条件容易发生水蚀、风蚀和重力侵蚀。
地层特征 编辑本段
河套平原的地层属于太古代、元古宇、古生界、中新生代古近纪、新近系和第四系。中生代以前的地层在山区以裸露基岩出现,新生代松散岩层主要分布在平原地区,在大青山西部的哈齐拐沟有中下更新统的湖相砾石层。分布于河套平原西北部狼山地区的元谷峪杂尔台群,地层厚9648米,属区域性中深变质岩系,主要由灰黑色岩石组成、灰绿色和灰紫色砂质石灰岩、石英板岩、夕化灰岩、炭质板岩、千枚岩和板状变质粉砂岩夹石英岩和透闪石大理岩、绢云母石墨片岩和角闪石斜长片麻岩等。
地形特征 编辑本段
河套平原海拔900 ~ 1200米,自西向东略有倾斜,呈东西带状分布在阴山和鄂尔多斯高原之间。它从东到西分为胡宝平原(土默川平原)三湖河平原、后套平原主要由黄河及其支流的冲积沉积物组成。
地貌特征
河套平原的主要地貌有山前阶地山前冲洪积倾斜平原和黄河、大黑河冲湖平原。
山麓阶地
山麓阶地主要分布在呼和浩特市托克托县阴山山前、和林格尔县满汉山前。一般能看到五个梯田,三个梯田延续较远,四个、五个阶地断续零星分布。第五级阶地为基底阶地,是该区最早的剥蚀面。乌拉山前海拔1050米左右,大青山前海拔11001150米之间。狼山前的贝利盖寺一带,台面宽约500米。在大青山前的梅代昭一带,台面宽50米,比第四级阶地的台面高出约30米。第四阶也是基座阶狼山地区海拔约1040米,台面宽约100米大青山海拔1080 ~ 1100米。第三级阶地属于侵蚀与堆积的过渡阶地,阶地前缘,台面高程1060 ~ 1070米。二级阶地属于堆积阶地,主要分布在山前冲沟附近。从狼山到大青山,阶地面高程为1025 ~ 1060米。第一级阶地也是堆积阶地,分布在狼山和大青山前的河谷出口处为零星残留阶地,为近代洪积堆积而成,海拔1020 ~ 1040米。
在黄河南岸的鄂尔多斯市准格尔旗托克托县、达拉特旗还可以看到三级阶地,第一级是黄河、大黑河冲积阶地。第二级阶地由中下更新统湖相沉积堆积而成,台地被水流破坏,高出冲积平原约30米,海拔1000 ~ 1020米。第三阶段为黄土台地,可见风成沙丘,阶地上冲沟发育,呈羽毛状分布“V”之字形山谷深3040米,高出第二级阶地2030米,海拔约1040米。
山前冲洪积平原
山前冲洪积平原呈近东西向带状分布在阴山南麓,包括山前倾斜平原和由冲积锥和冲洪积扇组成的山前洼地。洪积锥主要分布在山前大小冲沟的出口处。山前冲洪积坡积平原是由冲洪积扇在每个沟口连接而成。各扇面积不等,较大的自西向东为炭窑沟、乌兰不浪沟、昆都仑河、五当沟、美岱沟、万家沟、乌素图沟、哈拉沁沟等十余条冲沟冲积而成的大扇,一般面积约30平方公里,地面坡度6‰~30‰,海拔1000 ~ 1100米。除南部和黄河前部外,山前倾斜平原、大河冲洪积平原连接处外,扇前有明显的洼地,多为沼泽湿地、伴随着盐碱化。
黄河、大黑河冲积平原
黄河、大黑河冲积平原平坦开阔,西部略有起伏,由第四纪向中下更新世转变、上更新世和全新世冲积物、它是由冲积和湖积物质堆积而成的。黄河冲积平原和后覆盖平原、西部胡宝平原最宽,三湖河平原最窄,坡度为2‰~5‰可以看到黄河一级阶地的河漫滩。除了蛛网式的灌溉渠系,平原上还有黄河故道和风成沙丘。大河冲湖平原位于胡宝平原东部,东北部地势高,西南部地势低,海拔990 ~ 1010米。
鄂尔多斯市杭锦旗、达拉特旗以北,黄河南岸,有一条东西走向的长冲积平原,由第四系全新统组成、上更新统、中更新世和下更新世冲积矿床。地势由南向北倾斜,平坦开阔,略有起伏,常有沙丘覆盖,有一级阶地、河漫滩沼泽地和盐碱地的分布。
水文特征 编辑本段
由于河套平原地区降水较少、蒸发强烈,所以降水形成的径流很少河套平原的主要河流是黄河、大黑河、山洪冲沟。河套平原地下水资源丰富,每年引黄河水50亿-6亿立方米,河套平原湖泊和湿地总面积为3.57万公顷。灌渠、湖泊 、诸如山麓溪流等地表水分布广泛,并通过蒸发浓缩、由于浅层地表水补给的影响,湖水含盐量高,达到近2000毫克/上升,一些地区土地盐碱化严重。
湖泊湿地
内蒙古河套平原有100多个湖泊,一般都比较浅,面积较小,较大的湖泊主要是乌梁素海、哈素海、深坑儿湖和太子子海子都在蓄洪水、灌溉、它在调节当地气候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西套”的宁夏(银川)平原有自然湖泊、有200处沼泽湿地,包括面积超过1平方公里的湖泊、沼泽20多个。银川湿地主要分布在黄河冲积平原和洪水冲积平原,分布密度较高、范围广、数量多。湿地面积531平方公里,其中湖泊湿地97平方公里、河流湿地217平方公里、沼泽湿地43平方公里、库塘人工湿地面积174平方公里。河套平原东端的乌梁素海,面积300平方公里,平均水深0.7米,最大深度2.5米,库容20993万立方米,是世界干旱草原和沙漠地区极为罕见的大型多功能湖泊。
河流
河套平原位于黄河中上游之间,三面环河。其中,黄河进入河套平原,河床扩张很多,水流缓慢,沙洲多。黄河的水几乎全部来自上游,境内支流多为小沟壑和较大的昆都仑河、大河的水不足以灌溉沿途。其中,大河发源于卓资县以东的阴山山区,径流来源于降雨,大部分为洪水,含沙量较多,年输沙量2500多万吨。河套平原有100多条山洪沟,流域面积较小,一般在500平方公里以下。
地下水
河套平原地下水丰富,深埋于黄河北岸前方、平原较浅,地下水埋深从10到30米减少到2到3米;含水层由厚变薄,涌水量100吨/小时下降60吨/小时;盐度逐渐增加,一般从0.5克/升增至3克/升。黄河南岸地下水埋深约1 ~ 3米,涌水量10 ~ 40吨/小时,盐度1 ~ 3g/升。由于降雨不足,除北部山前冲积扇基岩裂隙水补给地下水外,大部分地下水由黄河灌溉水补给形成8月非灌溉期,地下水位为1.5-4.26米,10月冬灌期间,部分地区水位埋深可升至0.5米。地下水主要以垂向水交替为特征。区域地下水的总体流向是由南向北、自西向东,最终流入东部的乌梁素海。地下水主要是山前断裂带输送的地表水、降水、灌溉渠和灌溉水,以及黄河南部的侧渗,通过蒸发和蒸腾得到补充、抽水排泄。
动物植物 编辑本段
动物
河套地区动物资源丰富,主要是鸟类、鱼类、浮游生物和两栖动物,其中鸟类最为丰富,包括国家二级保护鸟类天鹅、鼻子有疣的天鹅等该地区分布的鸟类多为候鸟或旅鸟。河套平原乌梁素海有鸟类16目45科181种4亚种。河套灌区平原上还有各种啮齿动物,比如仓鼠、田鼠等、还有兔子和其他动物,蛇、刺猬、蜥蜴等分布。
植物
河套平原的植被主要是荒漠草原和干旱草原。在其北侧乌拉山、狼山、小部分低覆盖度的森林分布在大青山等山区,大部分是天然次生林。在大多数平原地区,由于长期的农业耕作,几乎没有保留原生植被。植被以草本植物为主,构成草甸植被低洼地区有盐生植物,湖泊周围有水生湿生植物,沙丘或沙地有沙生植物,干旱山麓有旱生多刺灌木。河套灌区植被具有荒漠草原的地域特征,主要分布在农田渠道旁、盐碱荒地、丘陵阶地和河漫滩等。河套灌区共有植物287种,其中沙冬青是沙漠地区的珍贵植物,是国家二级保护植物,是常绿超干灌木。
自然灾害 编辑本段
沙尘暴
河套平原属于中纬度干旱半干旱地区,乌兰布和、库布其等沙漠沙地也是唯一影响我国冷空气西北路线的地方大风天气容易造成扬沙天气。
暴雨
1961-2010年,河套地区共发生暴雨972次。河套平原暴雨,暴雨日数较少、大雨,局部暴雨、区域性暴雨很少,这一带的地貌多为丘陵山区、由于黄土高原和沙漠地区,暴雨天气容易引发洪水和河流泛滥。
凌灾
河套平原是黄河最北的地区,气温最低。黄河河段是黄河第一个封冻也是最后一个开通的河段。河套地区的流冰封冻比黄河上游的兰州早20多天,河流解冻开河晚一个多月。河套地区封冻后,上游排出的河水有很大一部分会冻在河道里。第二年春天上游先解冻,大量冰水自上而下逐级释放,自上而下形成渐增的凌峰,迫使江面厚冰裂开,冰块在浅滩或河流中弯曲、狭窄的地方卡住后,大坝就会被堵住,造成毁灭性的灾难。
霜冻
河套平原由于春秋季冷空气活动频繁,地势高,气温变化剧烈,形成了霜冻气象灾害。该地区最后一个霜冻日的结束时间为4月下旬至5月中旬,将对作物苗期叶片造成冻害。该地区初霜冻日多发生在9月中下旬至10月中旬,此时秋季作物进入灌浆成熟期,抗霜冻能力弱,会造成作物产量低品质差。
环境保护 编辑本段
环境问题
20世纪80年代以来,由于过度开垦,河套平原地区遭到严重破坏、过度放牧、围湖造田、采矿,加上大量的污水排放,导致了沙漠化、草原退化、水土流失、土壤盐碱化、水环境质量恶化、生物多样性减少等生态环境问题。20世纪90年代以来,河套平原乌梁素海由于天然补给水和工农业排水减少,生态功能严重退化,水质一度恶化为五类,湖区面积大幅减少。
河套平原以细粒相为主的冲积湖泊含水系统,径流条件差,地形平缓,水力梯度小,地下水径流极其缓慢。地下水总是从西向东流,但大部分浅层地下水由南向北经几条主排水渠流入北部的主排水渠,再从主排水渠流入东部的乌梁素海由于乌梁素海的作用,东部地区经常受到乌梁素海回水的补给,使地下水位不断上升,产生大量的土壤盐渍化。河套平原盐碱地分布广泛,其中盐碱地面积达32.3万平方千米。土壤盐渍化已成为影响农业经济的重要因素、生态环境和社会发展的突出问题。
保护措施
1981年,河套灌区开通主排水沟,乌梁素海至黄河出口后,后期灌区开通排水口,随后进入逐步配套排灌的新阶段随着配套建设的不断推进,土壤盐渍化得到抑制,粮食产量不断提高。巴彦淖尔市也采取了一些措施,以集中在盆地的沙漠、矿山、林草、农田、湿地、湖水等生态要素进行治理。2018年以来,当地政府对乌梁素海流域的山河林田湖进行了草沙综合治理的统筹规划,生态修复包括沙漠治理、林草修复、矿山地质、堤路修筑、综合治理农田面源污染和城市点源污染,沙漠治理面积居全国同类工程之首,治理面积约为1.47万平方千米。巴彦淖尔市乌梁素海周边“六大”国家重点生态工程,即天然林资源保护二期工程、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退牧还草工程、草原奖补工程、乌梁素海流域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与修复试点工程是为了恢复乌拉山和乌拉特草原生态,扩大植被覆盖,减少水土流失。
截至2023年2月,巴彦淖尔市已建立8个湿地类型保护区,通过实施湿地生态效益补偿、退耕还湿、湿地保护补贴等措施保护了我国主要湿地资源。同时,不断完善保护和监控设施设备,开展联合执法、河湖长巡,不断改善湿地生态环境,为珍稀鸟类和其他野生动物创造了良好的栖息地。备受关注的乌梁素湖湖区水质由原来的劣ⅴ类变为ⅴ类,局部时间和区域为ⅳ类水,生态系统得到恢复和重现“明珠”风采。
风景名胜 编辑本段
河套平原旅游资源丰富,类型多样,沙漠众多、草原、河流、湖泊、温泉、古迹、民俗、城市风貌、现代工业景观等旅游资源。主要景点包括万里黄河一号闸——号三盛公共水利枢纽工程、黄河河套文化旅游区、乌梁素海旅游区等。
乌梁素海
乌梁素海位于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前旗,距乌拉特前旗政府所在地西山嘴镇13公里、通讯十分便利。面积293平方公里,是中国八大淡水湖之一、黄河流域最大的功能湿地,也是世界沙漠半沙漠地区极为罕见的大型草原湖泊“塞外明珠”塞上都江堰”被收录《国际重要湿地名录》的名声。乌梁素海湖区有180多种鸟类,景区内有鸟类展厅、画舫船、摩托艇等旅游项目。
乌梁素海湿地位于东亚,候鸟国际迁徙八大路线之一—澳大利亚和中亚—印度的交汇处是世界著名的野生鸟类繁殖地和迁徙地。2011年,被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命名“中国,疣鼻天鹅的故乡”
阿贵庙
阿桂寺,又名宗成寺,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磴口县哈腾苏木阴山山脉西端的二郎山山脉中建于清朝嘉庆年间,占地1000多亩它是中国西北地区最大的喇嘛教寺庙,也是中国为数不多的喇嘛教寺庙“红教”庙宇之一。藏名为“拉西布仁·嘎定林阿贵”阿贵是个山洞,所以爬在一个奇怪的山洞里,故名阿贵寺,尊莲花生为祖师。阿桂寺在藏传佛教领域享有很高的声誉,信众众多,已被列为内蒙古自治区12座重点寺庙之一。
寺庙结构紧凑,属于典型的藏族建筑。根据古代寺庙的山体布局,中间有9981座“大雄宝殿”,主供释迦牟尼。在农历七月初十、9月25日,庙会盛开。
鸡鹿塞
吉鲁赛,位于磴口县,2006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鸡鹿馅是正方形,边长68.5米,下基宽4.5米,现在基宽2.5米,残墙的高度约为7—8米,占地面积4692.25平方米,由天然花岗岩制成、砂、城的四个角都用石头加固,城门朝南是中国最早的瓮城之一,易守难攻吉鲁赛左侧有9座烽火台。
鸡路塞是秦朝重要的军事要塞。据《史记》,汉武帝在位期间(公元前127年)派韩派孙健率35万人到朔方县开始建城后来,周围的汉人被转移到这里屯垦戍边,成为汉代北方最大的垦区。曾经是匈奴南下重要军事要塞的吉鲁塞,成为当时汉匈之间的政治、经济友好交流的重要渠道。
黄河三龚升水利风景区
黄河三龚升国家水利风景区位于磴口县巴彦高勒镇东南2公里处,是依托三龚升水利工程而建。该枢纽工程建于1959年,于1961年竣工,是亚洲最大的枢纽工程、黄河上唯一以灌溉为主的大型拦河闸坝工程是“万里黄河第一闸”,同时兼有交通、发电和旅游等功能。枢纽工程已经竣工“黄河有害,唯富”的经典。景区2005年被评为国家水利风景区,2008年被评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
该景区因其独特的人文景观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于2021年入选“内蒙古在线名人打卡处”2023年1月,入选中国红色基因水利风景区名录。
黄河河套文化旅游区
黄河河套文化旅游区位于巴彦淖尔市临河区,总面积35.2平方公里,是全市最大的开放式湿地旅游区、国家龙舟比赛站、国家水风景区。2014年,它被评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是自治区创建的15个品牌景区之一。
黄河河套文化旅游区的生态保护、文化传播、休闲游览、自然野趣为主要内容,分为蒙元文化展示区、都市文化休闲区、黄河文化展示区、农耕文明观赏区、生态渔业体验区、生态休闲娱乐区、有水上运动娱乐区等7个功能区,分布在蒙古营地、观景平台、音乐广场、黄河广场、黄河水利文化博物馆、采摘园、民俗村、黄河渔村、塞上明珠、城市记忆等诸多休闲娱乐场所。
何琳黄河国家湿地公园
何琳黄河国家湿地公园位于中国黄河流域中上游“几”紫湾北岸位于河套平原南麓,总面积46.376平方千米。属于西部干旱、黄河滩区半干旱地区典型的芦苇沼泽湿地类型是中国中温带候鸟迁徙、一个茁壮成长的理想地方。公园里的植物包括林地、灌丛、草甸、沼泽、水生植物和其他植被群落类型。鸟类14目25科81种,浮游动物3门62种,鱼类4目7科20种,两栖动物1目1科2种。维管束植物1门15科29种,浮游植物6门72种。规划区内有3种国家一级保护鸟类,包括、白尾海雕、大鸨、遗鸥;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鸟类14种,包括斑鹈鹕、白琵鹭、大天鹅、玉带海雕、苍鹰、雀鹰等。
纳林湖国家湿地公园
纳林湖国家湿地公园位于巴彦淖尔市磴口县,是国家级湿地公园,总面积16.4612平方公里。公园里到处都是水生植物,生物物种丰富。有维管植物47科137属231种;脊椎动物151种,其中蓑羽鹤为国家二级保护鸟类、灰鹤、大天鹅、鸢、红隼、有8种,如有纵向条纹的小猫头鹰,中亚典型的沙漠鸟类,如狨猴、三道眉草鹀等。湿地公园对周边地区的气候调节作用明显,而且是水生动物、水生植物为许多珍稀濒危野生动物,尤其是水禽提供了极好的生活场所和栖息地、迁徙、越冬和繁殖场所。
附件列表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龙头山 下一篇 喜报!李璐正式成为中国音乐学院古筝专业社会考级考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