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百科  > 所属分类  >  艺术百科    文化百科   

安塞腰鼓

安塞腰鼓是陕西省汉族传统民间舞蹈,历史悠久据考证,它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在历史发展中,安塞腰鼓与舞蹈融为一体、武术、打击乐、吹奏乐、民歌和其他艺术一样,是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

安塞腰鼓表演时间多在节日和收获季节,尤其是春节正月初一至十五。表演者的数量可以几个甚至几千人同时表演,气势磅礴。表演时,动作雄浑奔放、粗犷豪放,但自然流畅、刚柔并济,充分体现了陕北高原人民的凶残、憨厚的性格特征。安塞腰鼓的作用是“以鼓报警”以鼓助威”以鼓告急”以鼓为乐”丰富的形式和内容,它被称为“天下第一鼓”

1996年,安塞县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腰鼓之乡”2006年5月20日,安塞腰鼓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目录

艺术特色 编辑本段

种类特点

安塞腰鼓分为文鼓和武鼓两种。鼓主要是扭,秧歌式,敲;武士鼓以踢打为主,武士风,轻扭,高难度动作,激烈动作。武腰鼓”这是衡量一个人的主要标准这是安塞腰鼓技艺的体现。随着发展,温孤和古武合并形成腰鼓、秧歌、武术的融合形式叫做“式子(舞姿)慷概,码子(鼓功)硬”

安塞腰鼓在表演形式上可分为路鼓、场地鼓和舞台鼓有三种。路鼓也称为“行进鼓”过街鼓”,即行走性能。其动作简单,幅度小,常用“一字步”走路步”马步缠腰”等动作,队形有“单过街”双过街”单龙摆尾”双龙摆尾”等;场地鼓是在广场或指定场地表演的安塞腰鼓,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排列整齐、动作连贯,但灵活别致常用的队形有“神楼”古庙”神前挂金牌”富贵不断头”和尚游门”等;舞台鼓是在舞台上表演的安塞腰鼓通常,人数从8到12不等时间短,内容精,对表演者的技术要求高。

表演形式

安塞腰鼓表演时间为每年正月初一至十五、在喜庆的日子里,如庙会或丰收,人们从一个村庄到另一个村庄去拜年it你好、庆祝丰收、祭祀神灵,为了有个好天气,好生活。安塞腰鼓有几个表演者、几十人或几百人,大多是20到40岁的男性表演者,都打着伞、鼓手、拉花、蛮婆、野蛮人等人物,有时伴随着“跑驴”水船”等其他民间艺术。

安塞腰鼓常见的形式是在春节期间搞社火、在秧歌活动中,秧歌队的头是伞,然后是腰鼓手,最后是秧歌队,秧歌队里有花、丑角、大头娃娃等角色。演出时除了打鼓,还有秧歌、搬水船、跑驴、等节目。其次,安塞腰鼓也是沿门表演,一般是正月初二到二月初二“龙抬头”期间腰鼓队挨家挨户进行活动,旨在驱邪、除旧迎新。这个村没有腰鼓队请向其他村庄求助。如果村里有寺庙,腰鼓队的首要任务是“谒庙(拜庙敬神)腰鼓队在庙前三巡后,伞头唱庙堂拜歌,腰鼓队紧随其后,又唱了一遍伞头的最后一句这叫做“接下音”唱完,腰鼓队表演,继续挨家挨户“沿门子”另外,安塞腰鼓表演队在每年的正月十五进行表演“转九曲”时,也参与其中。转九曲”也叫“观灯”目的是祈求丰收、消灾保平安。其表现形式是人们围着九曲阵烧香祭拜,过程是拜风、围场、进场、点五方、出场、再围场、向孤独的灵魂献祭,等等,而秧歌队将由伞头带领入场、观灯人紧随其后。每一步表演结束后,腰鼓队在指定的空地上表演,称为“闹夜场”

在传统腰鼓表演中,根据表演场地的大小,把不表演的人在场地周围踢来踢去赶走,让场地空着这个链接叫做“踢场子”场地空出来后,腰鼓队在“伞头”在的指引下,朝东南西北四个方向拜,然后从四个方向拜“路鼓”表演。为首的是两个伞头,后面是鼓和花,后面是俏佳人、野蛮人等角色,自由扭、逗乐。随即进行“场地鼓”表演,锣鼓喧天,开始踏场、排成队形,走一个大圈。这时,伞头站在场地中央,唱起了歌“秋歌调”站在圆圈上的演员慢慢转身,拥有他们(重复每段的最后一句话)唱完,伞头退场,扛着鼓,拉着花这种表演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不受时间限制表演者的数量可以是单人的,也可以是集体的,各显其能。鼓手们在路透鼓子的指挥下,敲鼓狂舞,彩绸飞舞,气氛达到高潮。这一段之后,穿插表演“跑驴”水船”高跷”等表演完了,再表演腰鼓。

动作特点

安塞腰鼓有四个基本步骤:小踮步、马步横移、跨步和小跳。整体来说,既有模拟动物动作,也有拳击、骑马、战斗和其他行动,主要包括“野马分鬃”金鸡独立”凤凰展翅”马步缠腰”白虎甩尾”搓鼓边”丰收步”跳龙门”连环击”等。其中,“路鼓”表演中的动作比较简单,舞蹈幅度较小基本步骤如下“十字步”跳跃步”交叉步”马步缠腰”等。这个动作经常使用“单过街”双过街”龙摆尾”小蝴蝶”列队表演时,表演要求步伐一致,动作雄浑豪迈,鼓点有力;场地鼓”表演中的动作主要有“一人单打”二人对打”四人对打”群打”等。常常采用“方正图”长城”五马挖城”编队表演时,要求队形变化一致,动作幅度大,气氛热烈。

安塞腰鼓动作的精髓是“五劲”,指“能劲”虎劲”蛮劲”狠劲”猛劲”能劲”主要是腰鼓手的头部动作,摇头,表示喜悦;虎劲”意思是威武如虎下山;蛮劲”表现在踢腿、跳跃等动作,直白泼辣;狠劲”意思是鼓槌一定要打得重,不能轻;猛劲”指整体气势,腰鼓手要有横扫一切的精神,越弹越有气势。

场图特点

安塞腰鼓的野战地图变化在反映古代作战计划行军路线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变化,表演场景极具艺术性。传统腰鼓和腰鼓的正方形阵列布局模式如下“十字梅花”双排灯”九连环”拜四方”等。今日 ■场图正方形分为三类,一类是电路图,有“走四方”跑五角”单过街”长城”双过街”等;二是阵势图,有“皇冠”官帽”宝塔山”万里长城”等;三是作战图,有“黑虎掏心”出征”五马挖城”炮打金鸡豹”拳王乱点兵”盘肠大战”里四外八”等。安塞腰鼓的方形造型充分显示了黄土地人民丰富的艺术想象力和创造力。

音乐特点

安塞腰鼓音乐伴奏主要有打击乐和管乐。打击乐有大鼓、小锣、一个或多个小钹。鼓是主要的伴奏乐器,音质丰富,音量大,穿透力强;小锣、小钹是辅助乐器,增强了音乐效果,使音乐更加欢快和谐。演奏音乐以唢呐为主,演奏的曲调可根据心情选择常见的有《搜山令》一首曲子可以反复演奏,也可以穿插几首曲子,使之与舞蹈动作紧密配合,烘托表演气氛。表演的时候,鼓就是总指挥打鼓的人节奏感很强,腰鼓手必须随着鼓的节拍表演,也就是鼓快、腰鼓快;大鼓慢、腰鼓也慢。目前舞台表演以音乐伴奏为主,没有现场伴奏。

安塞腰鼓表演的鼓是鼓和腰鼓的总称,它们击打的音乐基本相同。最常见的鼓点是“路鼓”,节奏是四二拍: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其次,也有“二流水”,称为“万能鼓点”秧歌表演队也是用这种节奏,就是,“敲杠 敲杠 | 敲杠 敲杠 | 敲杠 敲杠 敲杠 敲杠 | ”每种鼓的节奏都有相应的腰鼓动作,如“马步横移”动作,对应鼓点中的大变点,当鼓点响起,腰鼓手准备变动作。

在安塞 s腰鼓表演,还有一个专门唱的角色,就是伞头。伞头唱的内容可分为固定和即兴两类,内容多为祈祷和祝福、财迷逗笑、民俗谚语等。常见的固定歌词如下“转九曲”时所唱的“瑶池歌舞落人间,火树银花彻夜未眠。黄河九弯十八湾,风调雨顺是好年景。即兴编唱多见于“沿门子”表演形式中。所以,这就要求伞兵表演者要有深厚的文化功底和灵活的应变能力。

服装道具 编辑本段

服装

安塞腰鼓表演者的服装曾经是一个统一的头戴白色羊肚巾,身穿白色双排扣外套,中式白裤,黑色布鞋。随着时代的发展,表演者 服饰逐渐多样化,加入了黑色、黄色等服饰。鼓手 的服装特点是他的右肩上挂着一根鼓带,鼓紧贴在他的左臀前部他每只手拿着一个鼓槌,一边敲鼓一边踢腿、踩、跳、转等动作。手鼓,又称头鼓。它的服装风格和色彩搭配都与众不同,特点是戴有图案的头巾、黄色耳朵的头盔或草帽,穿着紧身袖口外套和金边靴子。拉花是女角,穿着秧歌服,腰间系着一根近两米长的彩绸,手持彩绸两端,做秧歌步。

道具

安塞腰鼓的道具主要有腰鼓、鼓槌、花伞、彩绸四种。腰鼓高约40厘米,直径约20厘米,表演者用红丝带系住腰鼓的腰。鼓槌长约30厘米,手的一端系一根红绫打腰鼓。伞是一个人撑在保单前面的。彩绸色彩丰富,用来渲染气氛。

风格特征 编辑本段

安塞腰鼓的风格粗犷豪迈,刚劲有力,一举一动和风格都表现出陕北人民的凶残、憨厚,透着战士在战场上战斗的英姿。其风格特征可以具体分为:首先,舞者可以 他们敲鼓时忍不住摇头,精神饱满,目光炯炯,激情四射,做到形神兼备。二击鼓时有一股狠劲,无论是上下弹还是绕腰弹,双手都要甩开,浑厚有力。三是做踢腿、跳跃等动作时,无论是小踢大踢还是踩踏动作,都要精神饱满,全力以赴,代表了安塞人粗犷豪爽的腰鼓、刚劲泼辣的风格。第四是击鼓转身,这是安塞 ■腰鼓表演。凡是表演中有蹲、踢完之后一定要有转身,而且转身一定要很猛。尤其是在空中跳跃落地后,转身、同时开始,在一定节拍内做一套一致的动作,快速剧烈的连接。第五,随着节奏的加快,表演的步骤逐渐变得复杂踢跳,身体摆动较大。动律中带股昂劲、节奏硬朗,表现出顽强的精神状态。

流派特点 编辑本段

安塞腰鼓有南北学派、东西川之分。南派主要由西河口乡组成、砖窑湾乡、高桥乡、楼坪乡等四个南部乡镇;北派由沿河湾、真武洞、建华等北方城镇。川东和川西主要分为艺术体系,安塞腰鼓主要分为两个流派西川派以西河口山望河为代表,东川派为真武洞、谭家营为代表。

通常分为东部和西部,当地人常说“谭家英 的胳膊,西河口的腿,还有一些鬼沿着河湾上来,真武洞的鼓手和土匪较劲”从而总结出安塞腰鼓流派的风格特点。谭家营的胳膊”腰鼓队是指表演者演奏腰鼓时,手臂挥开,音域大。西河口的腿”意思是舞者注意腿部动作,在腰鼓上跳的时候,腿像弹簧一样弹起来,而不是跨过去。延河湾和真武洞位于同一条线上,玩法基本相似“晃脑鬼”就是说头部动作多,摇头晃脑,欢快搞笑。

服装上,各个学校用的头巾都是白色的,但是谭佳颖、沿河湾、真武洞的头巾角上有三个红色。谭家英 她的连衣裙是红色的肚兜、羊毛背心;西河口 腰鼓是一种红色背心,绣有龙形图案和战斗裙,看起来像一个古代士兵 s连衣裙;延河湾是一件红色背心,有圆形刺绣;真武洞是黑色的棉袄和裤子。

在节奏上,谭佳颖、西河口、真武洞节奏很快,一拍 2/4,而且沿河湾节奏时快时慢,从 2/(4 )( 4)4组合而成。

文化价值 编辑本段

安塞腰鼓是陕北历史悠久的传统民间艺术,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融入了舞蹈、武术、民歌、打击乐、玩与乐融为一体,形成一种粗犷豪迈、气势磅礴、浑厚雄壮、刚劲威武、舞姿优美、潇洒大方的风格特点,表现了陕北人民的淳朴忠厚、乐观开朗的精神品质。安塞腰鼓因其内容丰富、灵活多样的形式和独特的风格,又因为动作简单易学,逐渐成为广大人民群众健身的首选。安塞腰鼓已成为当地一项颇具特色的群众性全民健身体育活动。其次,安塞腰鼓是节日期间流行的娱乐活动,可以吸引群众走出家门,缓解社会矛盾。可见安塞腰鼓不仅能促进人 身心健康,还拥有愉快的心情、调节社会矛盾的作用。同时,这种艺术形式是黄河流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表征,是中国文化乃至世界的瑰宝。

传承发展 编辑本段

传承困境

虽然安塞腰鼓已经成为一项广泛流行的传统文化活动,但它的发展和传承也面临着诸多困难。一是商业化加剧随着时代的发展,、随着科技的进步,安塞腰鼓的发展更加商业化,表演者往往更注重表演带来的经济效益,从而忽视了腰鼓动作技术的学习和创新,使得功能和文化价值没有得到充分展示,阻碍了安塞腰鼓的发展空间。二是传承人的差距随着时间的推移,掌握了更多原创艺术形式的老一辈艺术家老龄化严重,而年轻人面对现代社会的诱惑,不愿意学习和掌握腰鼓技艺,导致传承危机。第三,一些技能已经失传与国家 美国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视,出现了腰鼓热潮,有些人是出于热爱、有些人,出于经济诱惑,刺激了一大批人加入腰鼓表演但随着人员的增加,演奏者的演奏水平参差不齐,演奏动作多样化,失去了原有的风格,容易使单纯的安塞腰鼓失传,不利于其传承和发展。

传承现状

安塞县流传着一句话:从九十九到刚走,人人都会打腰鼓。这句话说明了安塞腰鼓在当地的受欢迎程度。大约一半的郡 美国15万人口会打腰鼓,形成一个“青年腰鼓”少儿腰鼓”老年腰鼓”女子腰鼓”等。为了弘扬这种艺术文化,设立了安塞县“安塞腰鼓艺术协会”,分布在各个乡镇,有1000多名会员,主要承担对外交流和艺术展览的任务。在全区中小学普及腰鼓文化,比如进课堂、研发“腰鼓校本教材”,并将散文家刘成章的散文《安塞腰鼓》编入国语课本;安塞城南冯家营村建设“腰鼓专业村”目前有246名专业鼓手,年龄最大的87岁,最小的只有6岁,并且已经开始利用当地的腰鼓人才资源和文化进行打造“千人腰鼓文化村”此外,在各种演出中,安塞腰鼓也逐渐从自编自演发展到参与乡镇、县、市(区)省和全国调演、比赛、会演、庆典等。

1942年,新秧歌运动在延安兴起安与陕甘宁边区,安塞腰鼓在其中参与并大发展,被誉为“胜利腰鼓”

1951年,他在天安门广场参加了国庆典礼的演出;

1952年,参与“布达佩斯世界青年”和“学生联欢比赛”节目,获得了特别奖;

1984年5月,被选为陈凯歌导演、张艺谋摄影、电影《黄土地》由张子良编剧;

1986年,他参加了在北京举行的活动“首届全国民族音乐舞蹈艺术大赛”表现,获得了最高奖;

1997年,他参加了香港 回归庆典;

2006年5月20日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安塞腰鼓的表演范围不断扩大,获奖水平逐年提高,不断走出陕西、走出中国,扬名海外。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蒙古族舞蹈    下一篇 waacking

标签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