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竹刻
金陵竹刻是第一批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传统美术类项目,南京著名的传统手工艺品之一。中国传统竹雕艺术的重要艺术流派之一,与嘉定派并驾齐驱,成为中国竹雕艺术的双璧。
金陵竹雕以浅刻、简刻风格著称于世,这种技法雕镂不深而层次不减,表面略加刮磨,廖廖数笔却意境深远。同时,金陵竹雕对圆雕运用颇为讲究,材质选择甚严,雕刻时善于因形取势,不多做人工修饰而古朴淡雅。金陵派擅长竹刻书法,使中国传统竹刻平添了浓郁的人文气息,金陵竹刻在历史上技艺精湛,名家辈出,在中国工艺美术史上独树一帜。
历史溯源 编辑本段
明代中期,与嘉定竹刻同时崛起的还有金陵(今南京)竹刻。嘉定竹刻以深刻见长,金陵竹刻则以浅刻和略刻取胜。金陵竹刻则以浅刻和略刻取胜。金陵竹刻的代表人物主要有:李耀,字文甫。据史载:“其善雕扇骨,所镌花草皆玲珑有致,亦能刻牙章,为文徵明长子三桥捉刀。”濮澄,字仲谦,生于万历十年(1585年)。他的竹刻,善于根据竹的形态,随形施刻,利用竹的盘根错节,以不事刀斧为奇,经手略刮磨,勾勒数刀,便与凡异。
竹刻艺术在明末的兴盛还与当时的社会审美风气有一定关系。明代中后期,社会风尚一反明初的“非世家不架高堂,衣饰器皿不敢奢侈”的“简朴”风尚,社会生活逐渐奢靡,缙绅士大夫“导奢导淫”,绣户雕栋,花石园林,原本古雅简朴的竹器,也开始精雕细琢,成为他们爱不释手的案头文玩。流风所及,普通市民也莫不“群相蹈之”。这在客观上推动了竹刻艺术的发展。
嘉定竹派为明嘉靖、隆庆(1522-1572)年间朱鹤所创,他擅长诗文书画,艺术造诣极深;通古篆,得缪篆不传之密,所以在其竹雕设计、制作中,常以笔法融于刀法之中,所制笔筒、香筒、臂搁、佛像等,或朴茂质拙,或精妙细致,多以“洼隆浅深”,刻五六层的镂空深刻透雕并行制作而成。在他看来,竹刻如不透雕、深雕,就不成其为雕刻。与精雕细镂、刻意求工的嘉定竹派迥然不同,金陵竹派则以浅刻、简刻风格著称于世,这种技法雕镂不深而层次不减,表面略加刮磨,寥寥数笔却意境深远。同时,金陵竹派对圆雕运用颇为讲究,材质选择甚严,雕刻时善于因形取势,不多作人工修饰而古朴淡雅。金陵派擅长竹刻书法,使中国的传统竹刻平添了浓郁的文人气息。这都是金陵竹派的艺术魅力所在,为其主要特征的具体表现。
文化价值 编辑本段
金陵竹刻特征突出,文化艺术价值很高。明代中期金陵竹刻与嘉定竹刻并列为当时我国竹刻艺坛两大流派。至清代又将金陵竹刻进一步发场光大。金陵竹刻“留青”浅刻是其工艺特色,这与嘉定等地的“商、深、透”竹刻风格迥然不同。金陵竹刻因形取势、古朴典雅,并擅竹刻书法,增添了文人气息,清代的潘西凤、方絜等人皆是文人竹刻家。
附件列表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