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百科  > 所属分类  >  艺术百科    文化百科   

青铜器修复与仿古技艺

青铜器修复与仿古技艺是第三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项目编号JS-03-Ⅶ-0038,是一种传统技艺,青铜器修复早在春秋时期就已出现,并不断延续,经过历代发展已成为集焊接、整形、补配、作色等为一体的综合性技术体系,在文物保护修复史上占有重要地位。青铜器修复技艺包括文物信息采集、取样分析检测、清除污物、清除有害锈、整形补配、做旧、封护等七个步骤。青铜修复技艺对于恢复青铜器所记载和隐含的历史信息,研究各个历史时期的文化等方面具有重要价值。

目前,从事传统青铜器修复的专业人员呈老龄化趋势,后继人才缺乏,进一步传承面临困难,需要进行专业人才培养。

古代青铜器的修复,在历史上是随着金石学的发展而兴起的。修复方法是利用中国传统的锡焊法和铜胎打制法,将残破的青铜器复原,再用胶水调颜料涂抹,外罩一层黄蜡。著名的“陈侯午敦”、西周夔纹“铜禁”就是利用传统工艺修复成功的。现代青铜器修复技术继承了古代的传统工艺,并且有所发展。


目录

技艺传承 编辑本段

南派青铜器修复技艺创始人金云松,是晚清民国苏州有名“金铜匠”,专事铜器修补及浇铸,精于修复仿制商代青铜器,在铭文錾刻方面有独到造诣,其子金润生、金满生不仅深得其技艺真传,更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对器物造型、风格、纹饰都烂熟于心。他们进入安徽博物馆工作后,修复了蔡昭侯墓和蔡声侯墓出土的大量青铜器,并在此落地生根,将修复技艺代代相传。

如今,南派青铜器修复技艺在安徽博物院已有第5代传人,修复青铜文物一万多件,其中不乏楚大鼎、龙虎纹鼓座等国之重器。金学刚作为第三代传人,1985年荣获文化部颁发的“铜奔马”奖,并于1985-1987年承担了国家文物局委托安徽省博物馆举办的三期全国青铜器修复技术培训班,为全国27个省市博物馆培养了40多名青铜器修复技术人员。第四代传人靳鹏、曹心阳在继承传统修复技艺基础上,不断探索、改进传统工艺,创新性的引入了现代科技保护手段和方法,使传统和科技相融合,更适应文物保护事业的发展。在三十多年的文物修复工作中,完成了几十项省内外修复项目,修复保护文物近万件,为文物保护事业做出了卓越贡献。

主要方法 编辑本段

1.锡焊法:利用青铜器断口的金属性,将烙铁加热,衔挂焊锡进行焊接,使破残铜器复原;

2.器形打制法:根据铜器残缺平面大小,剪下相似的紫铜片材,加热后,利用紫铜的延展性和可塑性,用特殊形状的长锤捶打出补配原器的器形,再补配破残青铜器;

3.翻砂铸造法:用铜器本身完好部分作为模型,将型砂或粘土制成外范,浇铸成残缺部分的金属配件,再补配残缺铜器;

4.花纹雕刻法:用自制的各种錾刀,按照已摹绘好的花纹(饕餮纹、夔纹、雷纹等)轮廓,用锤击加压法进行雕刻,对照原器花纹,反复重刻、磨锉,直至花纹和原器花纹一样精细为止;

5.花纹雕刻镶嵌法:将原器花纹摹绘在配件上,选用适当錾刀雕刻(切削)成花纹阴槽,再将镶嵌金属(紫铜、黄金、白银等片材或丝材)用特殊的錾具加压力嵌入花纹阴槽,磨锉平整;

6.鎏金、鎏银法:俗称“火镀金银”。用水银加热分别熔解黄金和白银,制成金泥(金汞齐)或银泥(银汞齐),再用酸类溶液把青铜器配件清洗干净,然后将金泥或银泥均匀地涂抹在配件上,用炭火加热,使水银蒸发,这样涂镀2~3次后,再将镀件浸入皂角水内,用铜丝刷刷洗均匀,显出金或银色金属光泽,最后用玛瑙轧子轧光;

7.作假锈法:用漆类和各种粉末型非水溶性颜料调和成各色漆浆和漆泥,参照青铜器本身腐蚀现象,做出形象相同的“地子”和“锈”型,掩盖青铜器修复的痕迹;

8.去锈法:用酸性或碱性物品,作用于青铜器上,待青铜器锈垢溶解或松弛后除掉,恢复青铜器花纹或铭文。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连云港锻铜技艺    下一篇 钦工肉圆制作技艺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