睢宁龙虎斗
睢宁龙虎斗是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编号:JS-02-III-0016,传统舞蹈类。为中国民间的一种舞蹈,古代为祭祀及庆典的一种表演节目。《龙虎斗》是睢宁县独具特色的民间舞蹈。据全国民间舞蹈普查表明以龙虎相斗的舞蹈唯独睢宁有之。
历史起源 编辑本段
《龙虎斗》起源于清朝光绪年间,由睢城镇毛庄村老艺人毛春点与八和庙(八个和尚组建的庙宇)中一方丈,在《龙舞》的基础上创排而成,至今已有120多年历史。
老艺人毛春点一生痴迷于民舞研究,到了六十岁时,觉得自己耍龙头,已是力不从心,为使自创的《龙虎斗》套路招数不失传,在临终前又传给本村民舞爱好者魏本府。时年二十岁魏本府继承师业,耍了五年龙头后,不仅精通了毛春点原有舞龙的全部招数,还和其它艺人一起苦心钻研,更加丰富和发展了原有的招数,经过加工整理,总结出计有盘龙、啃中节、晒翅、龙虎斗、八仙过海等三十六套舞龙的招数,从此世代相传。
传说,龙能兴雨,是百姓祈求风调雨顺的崇拜对象,历史上的皇帝就被称之为真龙天子。虎,是兽中之王,给人以勇猛、威武、神圣的感觉。古时元帅、武将升帐要悬挂猛虎像,门匾上写着“白虎堂”三字;将军坐虎皮椅以示虎威;百姓家中悬挂“猛虎下山”年画,也是以虎来驱恶避邪,免灾消难的愿望。因此,以龙虎相斗的舞蹈,寓意十分深远。
艺术特点 编辑本段
《龙虎斗》气势磅礴,场面壮观。两条龙与一只虎,边舞边斗,勇猛强悍,相斗相爱,智慧超群。舞蹈内容丰富、舞艺独特精采,其中“龙卧”、“虎跳”等招数,不仅扣人心弦,且情趣横生。尤其是镇虎人作和尚打扮,肩上斜背一个黄包袱,内有符咒,以示降龙伏虎,手持一把镇虎锤,威风凛凛。预示着争着为民做主、使百姓安居乐业才是龙虎相斗的最终目的。
龙虎斗演员的着装简单,舞龙者头系白毛巾,身着镶黄边的白裤白褂,整齐划一,给人以美的好感。镇虎者一身和尚短打服饰,便于舞蹈。乐器伴奏以锣鼓为主。
发展传承 编辑本段
睢宁《龙虎斗》,八十年代曾参加江苏省在淮阴举行的民间舞蹈会演获一等奖,后经专家挖掘整理编入《中国民族民间舞蹈集成》。1983年,徐州市何赋硕副市长赴法国访问时,将该舞蹈制作成录像带作为国宾礼品送给法国友人。
近二十年来,由于受到社会多元化的冲击和人们审美情趣的要求,龙虎斗的老艺人所剩不多,已处频危状态,急需挖掘保护传承。
附件列表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