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湖秧歌
金湖秧歌是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扩展名录传统音乐类项目,国家级项目编号Ⅱ-27。金湖秧歌是金湖及周边地区广大劳动人民在插秧劳动中集体创作出来的田歌,是里下河地区民歌的典型代表,与“香火戏”有一定的渊源,已有150余年历史。金湖秧歌的曲调以“四句头”、“五句半”、“串十字”、“抢八句”为主 。分秧号子”、“锣鼓秧歌”、“打鼓唱唱”三种演唱形式。“秧号子”为单人唱的短歌。“锣鼓秧歌”是专职锣鼓师傅演唱的长篇叙事曲,一人敲锣,一人打鼓主唱。最突出的当属“打鼓唱唱“,一人或多人唱《格冬代》,俗称“打鼓”,一人接唱,称之为“唱唱”。曲调风格别致,演唱方式独特,唱词内容丰富,旋律委婉柔润,特有五声商、羽调式,清新悦耳。多重调式、调性的转换技巧对于民族音乐作曲技法的研究有着重要的学术价值。金湖秧歌还是里下河地区的农耕文化、稻作文化、水文化与宗教文化等元素的集合体,对于研究里下河地区风土人情和人文历史具有参考价值。
金湖秧歌在江苏里下河地区乃至国内外产生过深远影响,多次被搬上舞台,先后参加上海世博会等重大展示活动,与韩国固城郡开展友好文化交流、交响音画《格冬代》在维也纳金色音乐大厅演出获得巨大成功,为中外文化交流作出积极贡献。当地十分重视金湖秧歌的传播与传承工作,记录保存近1000首秧歌词、曲,培养了2000余人的传承群体。
概况介绍 编辑本段
金湖秧歌是一种江苏省的传统民歌。淮安市金湖地区广大劳动人民在长期的插秧劳动中,以朴实的情感、用集体的智慧创造。在以金湖县为中心的周边县市流传,传承最少有10代以上,有据可考的就有百年历史。其唱词、曲调和演唱方式非常独特,是不可多得的民间文化遗产。2014年7月底,金湖秧歌作为传统音乐入选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历史渊源 编辑本段
金湖秧歌的历史可追溯到明初,从金湖地区普遍栽插水稻开始,朱洪武称帝之后,曾下令将苏州地区原来支持和拥戴过张士诚的士绅商贾罚没家产,流放外地屯田垦荒。这就是历史上所说的“洪武赶散”。许多出生于本地的老人,他们都说自己的祖先是洪武赶散时从苏州迁徙过来的。正是江南移民带来的“稻作文化”与金湖本土歌谣相结合,逐渐形成了秧歌的雏形。金湖秧歌中最具代表性的“锣鼓秧歌”则是在清代从湖南那边流传过来的。清政府在镇压太平天国时大批湘军北上,后来滞留本地,带来很多湖南习俗。如金湖方言中把小孩称为“伢子”、把“去”说成“叩”等等;与此同时带来锣鼓秧歌这一演唱形式,也就不足为奇了。当然,金湖的锣鼓秧歌不完全就是安乡的锣鼓秧歌。它的敲击方式(即锣鼓谱)和演唱曲调则融合了本地木工的“打排斧”节奏和流浪艺人的“凤阳花鼓”等内容。
金湖秧歌在清末至民国时期是它的成熟期。这一时期流传有大量唱本,同时也出现了许多著名歌手。锣鼓师傅张忠祥(1939年生)从其父张志荣(1896年生)为师,其父又师从徐吉祥(1888年生);华文灿(1943年生)的师傅华洪山(1924年生),师祖徐吉发(1899年生)等等。从他们可考的家族或师徒传承来看,也超过了百年历史,可见金湖秧歌源远流长。
文化内涵 编辑本段
金湖秧歌作为民间传统的舞蹈项目,一直深受淮安地区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例如,《四句头》秧歌,鸡叫头遍离被窝,黑咕隆咚去插禾,四爪抠泥生活苦,不唱秧歌瞌睡多。“鸡叫头遍”、“黑咕隆咚”、“四爪抠泥”,不加雕琢,质朴自然,勾画了一幅艰苦劳作的画面。再看下面两首不同情趣的秧歌歌词《抢八句调》我与妹妹隔条河,妹妹养鸭我养鹅,我帮妹妹,妹妹帮我,鹅鸭合趟,哥唱妹和。……《串十字调》秧工姐,加把劲,快赶上趟,载黄秧,抢季节,莫误时光。……这两首词同样也写劳动,但字里行间洋溢着热情与快乐,情调也显得活泼,积极。
金湖秧歌反映爱情更有其独到的长处,有的情真意切,有的委婉缠绵,有的则幽默诙谐。《串十字调》想姐姐变一个西天亮月。郎变得似星星围在边边。想姐姐变一棵梧桐大树,郎变得似萝藤树上缠缠。《串十字调》恨不得变一条丝绸罗带,系住我的干妹妹杨柳细腰。恨不得变一把白玉琵琶,让我被那个干妹妹怀里搂抱。恨不得变一只波斯花猫,跟在我的干妹妹脚前脚后绕。《四句头》猛听哥哥一声喊,小妹子房中忙打扮。口红掸在鼻尖上,错把个裤子当汗衫。
这三首歌词中,第一首营造了诗一般的爱情意境,月亮和星星,大树与萝藤,信手拈来的比喻,抒发了真挚的情感;第二首则表现出一种对纯真爱情的渴望与追求,三个“恨不得”,连续排比,造成了一种急切的语势,读起来令人为之感动;第三首的笔调显得轻松、调侃,听到情郎呼唤,急忙装扮自己,慌乱中把口红抹到鼻尖上,真是惟妙惟肖,出神入化,活生生塑造了一个初恋少女会情人之前既兴奋又紧张的奇妙心态。
金湖秧歌在歌词方面还有一个特色就是生动细腻的细节描写,大胆描绘劳动人民生活中的情趣与意境。下面这首金湖秧歌《五句半》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女)天上下雨烂坯坯,姐叫情哥哥不要来。姐家没有砖天井,踩出脚印子有人猜,小情才,无影子说出有影子来。(男)天上下雨烂坯,叫我不来偏要来。我把鞋子倒着走,只见出去不见来,小妹子,叫他神人也难猜。
歌词讲述了一个故事:一对情人相约,不巧天公不作美,下起雨。姑娘叫情人别来,原因是留下的脚印会招来风言风语;而情郎哥却不以为然,下雨也要去,只是他想了个绝妙的主意,把鞋子倒着穿,让人以为是出去而不是进来,“叫他神人也难猜”,风言风语自然也就不存在了。我们不得不惊叹劳动人民那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我把鞋子倒着走”这个细节描写,真是匠心独具,奇特而又在规定情境之中。
这样的情歌让人叹为观止。湖水煮湖鱼,金湖人唱起金湖秧歌更是委婉缠绵、韵赛胶漆。歌中那个“烂坯坯”的“坯”,方言读作“pái”,既状地面泥泞,又含娇羞愠怒,神情兼备,一石双鸟。
艺术特色 编辑本段
金湖秧歌的曲调节奏明快、清新悦耳,既有北方民歌的高亢豪放,又有南方的民歌的舒缓流畅。调名有:“四句头”、“五句半”、“抢八句”、“串十字”等,曲调富于变化,表现力很强。我省音乐界的一些专家学者认为:金湖秧歌音调非常优美,它的旋律中具有“变宫为角”、“变徴为角”、“以商为宫”等多种调式的转换手法,特别是在短短的单乐段中,竟有三个不同宫调系统的调性作连续的同调式的变调,这种复杂的调性运用手法在中国民歌中是独特的,它的音乐具有相当的研究和应用价值。
金湖秧歌在演唱上分职业和业余两种。职业歌手即“锣鼓师傅”,不参加插秧劳动,专门唱给插秧人听。两人配对,一人打鼓,一人敲锣,边敲边唱,这类秧歌又称为“锣鼓秧歌”。业余歌手一边插秧一边唱秧歌,由一人唱“格冬代(俗称‘打鼓号子’)”代替锣鼓伴奏,另一秧歌手主唱。业余歌手与职业歌手所唱曲调尽管相同,但业余歌手的唱法上更为自由,唱腔高亢悠扬,委婉抒情。
金湖秧歌通俗易懂,形象生动,内容十分丰富,重要分情歌和生活歌两大类。其中以情歌最为优美动人,且占相当大的比例,是金湖秧歌的精华所在。金湖秧歌的唱本和唱段很多,到目前为止,收集整理的歌词等文字资料就有20多万字之多,内容涵盖了这一地区的近百年来的农村生活的各个方面,对于研究当地的风俗民情、生产、生活状况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附件列表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东海孝妇传说 下一篇 金山寺水陆法会仪式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