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百科  > 所属分类  >  艺术百科    文化百科   

雕版印刷技艺

雕版印刷技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传统技艺类项目,2009年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雕版印刷技艺是运用刀具在木板上雕刻文字或图案,再用墨、纸、绢等材料刷印、装订成册页或书籍的一种特殊技艺。扬州雕版印刷“肇始于隋,行于唐世,扩于五代,精于宋人,盛于明清”。 隋代,因隋炀帝推崇佛教,使扬州佛经和佛像需求量增大,推动了雕版印刷的应用和发展;唐代扬州,为淮南道治所,是刻印历书风气很盛的地区之一;清代扬州,创造了雕版印刷的辉煌业绩,其中钦命刻印的《全唐诗》至今仍不失为中国雕版印刷的代表作;由宋至明,扬州雕版印刷以空前辉煌的业绩跃居中国刻书名区之一,记录毕昇活字印刷术的扬州州学刻本—沈括《梦溪笔谈》得以面世;清末明初,扬州“杭集扬帮”成为传承雕版印刷技艺的主力军,创造了独特的传承方式。

扬州雕版印刷技艺大致可分为写样、雕刻、刷印、装订四个阶段,其中以雕刻和刷印为核心技艺,每个阶段又可细分为备料、制作、完善等若干道工序,各道工序都十分考究,不乏绝技,单是刻字的刀法就有数百种之多,视字型、材质不同而灵活多变、因势利导。其中,饾版印刷技艺之精,被誉为“神功之作”。

目前,扬州仍保存着雕版印刷传统工艺,集中着一批雕版印刷艺人,保存着近20万片雕版版片,继续采用雕版印刷传统工艺印刷木版线装书籍,使中国的雕版印刷传统工艺继续造福人类。

目录

概况简介 编辑本段

雕版印刷技艺,江苏省扬州市地方传统手工技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雕版印刷技艺古称版刻、梓行、雕印等,是指将文字、图像反向雕刻于木板,再于印板上刷墨、铺纸施压,使印版上图文转印于纸张的技艺。该技艺在书写和设计上有较高美学要求,雕版的关键要控制刀速和走刀的方向,特别讲究粘、编、折等操作技巧,整个流程散发着古朴典雅的文化气息。

2006年5月20日,雕版印刷技艺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遗产编号为Ⅷ-78。

历史渊源 编辑本段

雕版
雕版
雕版印刷技艺始于隋代,行于唐代。精于宋人,盛于明清。宋代毕昇在此基础上发明了活字印刷,但雕版印刷并没有被活字印刷完全替代,在古代中国印刷业中仍占据重要的地位。
隋代印刷实物尚未见流传。尚存最早的印刷品,为西安唐墓出土的印刷品《陀罗尼经》。敦煌藏经洞所出的《金刚经》,为公元868年(唐咸通九年)刻印。唐代诗人元稹白居易诗集作序,谈到白居易的诗作通过“模勒”广泛流传。从当时的文献来看,唐代扬州雕版印刷兴盛。
五代十国时,印刷地域有所扩大,品种增多,最突出的是政府开始在国子监组织编印儒家经典。
宋代,中国印刷勃兴时代,当时,扬州处于南北军事对峙的前沿,战火不断,缺乏刻板印书的社会环境。宋代扬州的雕版印刷也与其地位不相称。
元代,经济文化还未恢复,战事又起,扬州刻社也仅有零星延续。
明代,随着经济与文化的逐渐恢复,雕版印刷也得到发展。到明代中后期,官、私刻书业都有较大发展。沈括梦溪笔谈》,由扬州州学教授汤修年主持刻印,成为该书以后各种刊印本的祖本。
雕版印刷技艺
雕版印刷技艺
清代,扬州雕版印刷发展的极盛时期。官刻、坊刻、家刻林立,刻工遍布全国,刻书业空前繁荣跃居中国刻书名区之列。清代扬州官刻规模远胜前代。清代设立了专业刻书机构,集中人力、财力从事刻印。扬州诗局、扬州书局、淮南书局的先后建立及其辉煌的业绩,对扬州雕版印刷也起了巨大的激励和推动作用。
清代扬州刻经,有江北刻经处,在江都砖桥法藏(清同治五年创办),所刻佛经,校刻认真,刻书工整,远销海内外,被学术界称为扬州刻本”砖桥刻本”。刻印经籍达千卷以上。
1958年,散落于扬州周边地区的刻书艺人集中于扬州,从事古板修补工作,并新刻一部分版本。为使这一古老刻印工艺不致失传,当年成立了广陵刻印社,承担古板片的征集、收藏、整理、保护等工作,并从事古籍的整理和出版。1962年起汇集了江、浙、皖一带古版片约20余万片,进行统一修缮、保护。“文革大革命”期间中断。1978年恢复并定名为江苏广陵古籍刻印社,1999年更名为“广陵书社”。

工艺特征 编辑本段

雕版印刷技艺所用的材料,必须选用纹理细密、质地均匀、加工容易、资源较多的木材。为了就地取材,北方刻版多选用梨、枣等木,南方刻版则多选用黄杨梓木等。
雕版印刷技艺所用的墨也较有特色,大多采用松烟等为原料,秘方配制,故而清香四溢,永不褪色。
雕版印刷技艺所使用的工具主要是刻刀和铲刀,其形状、大小有各种规格。雕刻不同大小的文字和文字的不同部位,都要选用不同的刻刀。
雕版印刷技艺对文字书写和版式设计有较高美学要求,其中雕版是决定印刷物质量及艺术性的核心技术环节,需要精妙控制运刀速度和走刀方向,特别讲究粘、编、折等操作技巧。中国国内扬州广陵古籍刻印社尚保留着全套古籍雕版印刷工艺流程,共有二十多道工序,整个流程散发着古朴典雅的文化气息。
雕版印刷技艺的传承方式按组织形式可分为官刻、坊刻和家刻,传承的特点各不相同。扬州雕版印刷技艺的传承大体也分为这三种形式,但传承更有序,表现更独特。官刻,扬州官刻的独特之处主要表现为扬州官刻规格高,规模大,持续时间久,影响深远,成果丰硕。坊刻以营利为主要目的,由坊主聘请相对稳定的雕版印刷艺人,集中于书坊内刻印图书;逐步形成某个书坊独特的刻印风格或在某个地区形成坊刻的流派。家刻本占了大多数,精品也最多。官刻、坊刻、家刻这三种传承方式对传播和传承扬州雕版印刷技艺,都曾起到重要作用,也为雕版印刷技艺提供了博大的传承空间。

工艺流程 编辑本段

传统雕版印刷技艺流程极为复杂,大致可分为备料、雕版(含写样)、刷印与套色装帧四个环节。每个环节又包含若干道工序,每道工序又因其印刷种类的要求不同而有所变化。
• 材料
1.版材
(1)选材,雕版印刷技艺版材应选择纹理细密、质地细腻、软硬适中、棕眼大小较为均一、吸水均匀的材料,像材质硬度适中、纹理细滑的梨木与材质较为坚硬、质地紧细的枣木都是常用版材。苹果木、杏木、黄杨木银杏木皂荚木、杉木、榕木等也可用于版材。
(2)锯解将木料锯解成适宜制作雕版的方法大致有两种:一种是将木料沿着树干纵向平行锯开。另一种是不顾木材纹理的锯解方法,但此法较少见于制作雕版,因为用这种圆内截矩形方法获得的雕版,不仅木材的浪费量较大,而且这种版材的木纤维呈纵向排列,制成的雕版如果较薄,容易破裂。
(3)浸沤,一般的做法是将锯好的木板用绳子捆在一起放人池塘中,上压石块一类的重物使其沉入水底,也可以放在小溪或小河中进行浸沤,但需要用木桩等加固以防漂流遗失。
(4)干燥,将经过浸沤或不需要经过浸沤处理的木板平行地码放在无直射光的通风干燥处,每层木板之间用粗细相等的长木条或竹片垫平静置。这种方法较之普通的浸沤可以加快木材干燥速度并减小木板的变形。
(5)平板用木工刨将准备用来刊刻雕版的木板两面都细细地刨平、刨光,然后根据版面锯解成大小合适的矩形,最后用细砂纸沿木纹方向细细打磨,直至木板表面平滑。暂时不使用的木板不必刨平、刨光,以免在放置过程中表面受损或发生变形,到使用时还需重新处理。
2.纸张
雕版印刷制作
雕版印刷制作
用于印刷的纸张从制作原料上来分,大致有麻纸、皮纸、藤纸、竹纸。用于雕版印刷的纸张,首先要求有一定的韧性,不能过于坚脆。其次要求纸面较为平整光滑,对于表面粗糙不平的纸张可以通过碾研使之平滑。其三是吸水率适中,这样既有益于墨色沁人纸内,又不至于因浸洇而模糊不清。对于誉写用纸则要求薄紧、坚韧、光滑。
(1)印刷用纸,其一是皮纸类,如安徽泾县宣纸厂生产的绵料。其二是竹纸类,主要产地在今浙江江西。由于竹纸的坚韧性较差,尤其是沾水后强度急速下降,因此通常不用于湿纸印刷。
(2)誊写用纸,誊写纸要求有一定的透明度,同时易于书写,这样有益于在抄写中将不同字体的笔锋与神韵表现出来。眷写用纸多选用薄且坚韧的雁皮纸。
3.颜料
(1)黑色颜料,雕版印刷技艺所用的黑色颜料主要是用烟加工制成。松烟既可用于书法与绘画,也常用于制作印刷用墨。一些手工印刷作坊直接使用市售的成品墨汁,如北京一得阁墨汁。这种墨汁具有含胶量适中、墨色黝黑等特点,适宜于书画也适宜于用雕版印刷。
(2)其他颜料雕版印刷一般使用黑色颜料,但也可根据需要使用其他颜料。如刚刊刻好的雕版在尚未正式印刷之前,一般先用蓝色颜料印刷出校对稿,等校对无误后再用黑色进行大批量的印刷。
• 工具
1.书写工具
毛笔是最主要的书写工具。由于雕版之前必须书写字样,无论是直接在木板上反写,或是先在纸上正写然后再反贴到木板上,都需要用到毛笔。
2.刻版工具
常用的雕刻与打空工具(扬州广陵古籍刻印社
(1)拳刀刻版工具根据功用的不同,可以多达20~30种,最常用的是拳刀。拳刀又称、曲刀、雀刀、挑刀,是刊刻雕版最重要的工具。
(2)斜口刀,斜口刀的刃口有宽有窄,有加装木柄的,也有完全用钢铁制成的。斜口刀一是用来刊刻直线,二是辅助拳刀刊刻一些需要特殊处理的地方。
(3)曲凿,古时称,是一种圆口凿。曲凿外形与木工使用的圆凿十分相似,但刃口差别较大。曲凿可分为加装木柄的直柄曲凿与全部用钢制成的弯柄曲凿。一般直柄曲凿的刃口较宽,弯柄曲凿的刃口较窄,它们的功用都是将雕版上不需保留的部分凿掉。
(4)平口刀,平口刀是一种铲平工具,与斜口刀一样刃口有宽窄之分,大的平口刀装有木柄,使用时可用肩膀抵紧木柄,用肩膀与手臂的合力向前铲动。它们的功用主要是将雕版上不需保留的部分铲掉或凿掉。
3.刷印工具
(1)棕把棕把是刷色工具,通常用棕榈科植物棕榈的棕衣捆扎而成。
(2)擦子的制作大体可分为三类。一类是纯用棕榈树的棕皮捆扎而成,这类擦子制作方便,价格低廉,在民间大量使用。第二类是用一块长方形的木块作为内芯,然后在木块的底部垫上若干层棕皮,再经捆扎而成。这类擦子制作较为精细,通常用于印刷一些高档印刷品,如北京荣宝斋上海朵云轩就使用这种擦子。更为考究的擦子在棕皮外还纵向绷上一层马尾,使擦子在操作时更加灵便,这种擦子在荣宝斋与朵云轩屡见不鲜。第三类擦子主要是用笋衣包裹纸板或其他填料制成,是现代版画作者通常使用的擦印工具。
• 制版与刷印
1.制版
制版
制版
(1)写样写样是将待雕刻的内容用毛笔写到誊印纸上。主要有正写与反写两种模式。正写是在誊写纸上直接写出正体字。为了保证写出的书体与原作相近,不仅要求书写者能熟练宋体、仿宋、楷书等各种字体的书写,而且还必须能熟练地模仿待复制原稿的字体进行书写,尤其是对于一些特殊字体,如草书等,要求准确、传神、笔画规范,清晰,一笔不苟。为了保证全书字体的一致性,一般一本书只用一名书手抄写。反写是直接在板上写出反体字。这种写法看似困难,但一般的刻字工人都能掌握,而且还会写几种字体,如宋体、仿宋、隶书、篆书等。反写速度虽然比正写慢一些,但写出的反字却是一笔不苟。这种反写技法,可以减少在眷写纸上正写后再反贴上版这道工序,特别适宜于金属版、泥版等纸张难以粘贴牢固的版材。但对于要求与原稿字体相同或要求用行书、草书等字体书写时,最好还是选用正写方法。
(2)勾描其方法是用一张透明度较高、质地薄韧的纸张蒙在原稿上,用笔按照原稿一笔一画细心地勾描,主要用于书法与绘画作品的复制。
2.校对
写样之后,为了减少眷写错误,一般都要对眷写稿进行校对。校对通常由专人负责,如果发现眷写稿有个别谬误,可将誊写稿上有谬误处挖去,补贴上白纸后再眷写正确即可。如果错误很多,则需要重新誊写,直到正确无误为止。
3.雕刻
雕版
雕版
(1)刮板上样将誊写稿反贴在表面打磨光滑待雕刻的木板上称为刮板上样。具体做法是将待刻的木板正面朝上放在台子上,用稀浆糊在木板上薄而均匀地刷一遍,然后将校对好的眷写纸写有文字或绘有图案的一面向下平放在刷有糨糊的木板上,用棕毛刷在普写纸背面由中间向四周轻刷,将粘贴眷写稿纸时压在纸下的空气泡全部赶出,使眷写稿纸与木板紧密粘贴,若气泡过大,或不易赶出,必要时可用缝衣针在气泡处扎个小孔。上版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刊刻效果,如果眷写稿纸与木板黏合得不牢固,在刊刻时该处纸张浮起,会造成下刀不准;如果眷写纸贴偏,则刊印出的字或图案等也必然会偏移。
雕版
雕版印刷
雕版印刷
(2)刻版等反贴在板上的眷写稿纸干燥之后,便可以准备刊刻。刻版所需的工具是一套形状不同的钢制锋利刀具,其中最重要的工具是拳刀。为了刊刻方便,刻工握刀与刻版的方法有多种,但总的技术要求是:握刀要稳,下刀要准,走刀要流利,切忌凝滞剽轻,务必保持刻出的一笔一画都与刮板上样眷写稿的笔画相一致。对不同字体要采用不同的雕刻手法,如雕刻宋体字就必须将点、撇、横、竖、勾、捺处理得笔画清楚,尤其是对一些宋体字特有的“鹅头勾”、“腰子点”、“兔眼点”、“瓜子点”的处理更要求清晰。
(3)敲空使用曲凿一类的工具将印版上无需保留的部分剔掉即为敲空。敲空的技术要求是,左手握住曲凿,使凿口对准要剔除的部分,右手用小木槌在曲凿的柄端轻轻敲击,使凿口向前移动,将版上不需保留的部分凿去。在敲空时可根据不需保留部分面积的大小选择大小不同的圆凿进行处理。当印版上无需保留的部分面积较小时,可以直接用刻刀将该部分刻去,而不需使用曲凿。敲空时切忌用力过猛,更不能急于求成,以免将已经雕刻好的字体或笔画碰坏或凿掉。
(4)修版,对已经刊刻并经过打空的版面进行修正校对,如发现误刻,则可用平头凿子将误刻之处向下凿成一个矩形的凹槽,然后选择一块略大于凹槽的木质相同的木块楔人凹槽,再用笔反写出校正后的字或图案,最后用刀刊刻好即可。
4.刷印
(1)固版,雕版印刷的印版一般较大较重,可以直接放在桌面进行印刷。有时为了增加印版与桌面之间的摩擦力防止印版滑动,可以在印版与印刷台面之间垫上一层毛毡或者几层旧纸,也可用铁钉沿印版四周钉人印刷台或者用胶将印版的四个角粘在印刷台上。但无论怎样固定,印版的位置应以方便印刷者刷墨、覆纸、刷印等操作为宜。
制作流程
(2)刷色刷色之前,先用清水将印版刷两遍,待印版吸水湿润后,再正式刷色。雕版印刷的样张一般先印成蓝色,以供校对更改。校对无误后再正式刷墨印刷。因此,在刷色时应注意一种颜色一个棕把。刷色的技术要求是:墨要少,刷色要匀。具体操作是,先用形同毛笔的小棕把从贮墨的容器内蘸少许印墨放在刷墨盘中,然后再用刷色的棕把在刷墨盘中打圈将印墨均匀地蘸在棕把上,最后再用蘸过印墨的棕把在印版上用打圈的手法将印墨均匀地转移到印版上。
(3)覆纸,由于广陵古籍刻印社用于雕版印刷的纸张通常固定在印刷台上,因此对于操作人员来说,刷墨之后通常是用左手拉住将待印纸张平放到印版上,然后用右手拿擦子进行刷印。由于雕版印刷通常是单色印刷,只需印一次,所以当印数不多时,往往并不使用中间有空隙的印刷台并采用固定纸张的方法,而是直接用双手将纸拿起后放在刷过墨的印版上进行印刷。
(4)刷印纸张放到印版上之后,左手仍然拿捏纸边不放松,右手持干净的擦子在纸背自左向右将纸张平整地刷印到印版上,在刷印时可根据纸背透过墨迹判断转印到纸面的墨迹的均匀程度,必要时可在估计墨色转印较少的区域多擦几下。通常只要刷墨均匀,刷印得法,可保证将雕版上的字迹或图案都能完整而清晰地转印到纸上。
(5)晾干,刷印完成后,用右手将印好,的纸张从印版上揭起,放到印刷台两块台面之间的空隙处自然下垂晾干。对未加固定的纸张,印好后可以放在一旁自然晾干。
(6)装订将印好的纸张整理后装订成册。

传承保护 编辑本段

传承价值

雕版印刷技艺,凝聚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伟大智慧,加快了知识的传播速度,推动了世界文明的进程。随着科技的发展,雕版印刷技术虽然已经退出了主流信息传播媒介舞台,但是它本身所具有的古色古香的文化底蕴仍深深影响着中国人,感染着中国人,并且启发我们进一步发掘其中的价值内涵,它与源远流长的中国文化共同造福于人类的精神生活。
雕版印刷技艺在文化史上有着巨大的价值。如果说书写文字的发明使思想的长久的存留,印刷这一伟大的复制活动,则是超越个别性的局限,成为广大人群乃至全人类共享的文明成果。从某种意义上说,文明的智慧之光正是通过印刷与阅读驱散愚昧的迷雾,把人类带进文化普及与昌盛的时代。然而,我们不能忘记,推动知识传播的印刷文明,肇始于古代中国的雕版印刷。雕版印刷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贡献之一。雕版印刷使知识信息的传播在质和量上都产生了巨大的飞跃,从而成为社会发展、宗教繁荣、科技普及、技术进步和文化交流的强大动力。
雕版印刷技艺有着不容小觑的商业价值,雕版印刷在当今作为信息传播媒介的功能已经几乎消失但是其中蕴含的艺术之美却引起了人们的广泛欢迎,雕版印刷作品也更多地作为艺术品被人们收藏欣赏。
雕版印刷技艺这一文化形态和技艺汇集了中国造纸术、制墨术、雕刻术、摹拓术等几种传统工艺,它为后来的活字印刷术开辟了技术上的先河,是世界现代印刷术的最古老的技术源头,对人类文明发展和文化传播有着突出贡献。

传承现状

雕版印刷技艺,仅依靠政府以及相关机构的扶持是无法充分展现其生机和魅力的,因此雕版印刷技艺若要真正地传承下去,必须走商业化这条道路。雕版印刷在商业开发方面仍然需要进一步发展。雕版印刷的商业开发面临着一系列困难。
首先,雕版印刷的纯手工雕刻印刷决定了它的生产能力有限,生产周期长,产量低,因此,相比于生产周期短产量大的现代印刷技术,雕版印刷是不可能在提供信息的印刷品这个方面有任何的竞争力的,这也将雕版印刷局限于艺术应用方面。
其次,由于历史原因和社会原因,从事此行业的人员收人偏低。社会地位不高,导致没有年轻人愿意学习。“申遗”成功后这一现状得到改善。
再次,雕版印刷由于经费有限,宣传不够。生产力无法提高,宣传不够,生产力无法提高,导致无法提高和满足需求,经费不足,从而陷入一个个恶性循环。

传承人物

陈义时,男,汉族,1947年11月生,江苏省扬州市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江苏省扬州市申报。申报项目:雕版印刷技艺。

保护措施

2005年,扬州建成中国雕版印刷博物馆,向世人展示雕版印刷技艺的神奇魅力。
2005年7月12日,扬州“雕版印刷技艺传习所”正式挂牌成立,将采用“口传心授定向培养上门学艺”的开放式传承方式,为雕版印刷队伍补充新鲜血液。
2005年10月,江苏省扬州雕版印刷博物馆对外试开放。被誉为清代扬州雕版印刷极盛时期标志的《全唐诗》初刻初印本,回到扬州与世人见面。
2009年,以扬州广陵古籍刻印社为主体申报的中国雕版印刷技艺成功人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已建立雕版印刷技艺传习所和雕版印刷技艺展示馆,制定并颁布DB32雕版印刷技艺地方标准,开发全唐诗体字库,成立中国印刷文化遗产研究中心,采用雕版印刷技艺创作了冯小刚执导的电影《一九四二》的字幕和演职员名单。
2014年,扬州广陵古籍刻印社入选国家级非遗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2019年11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公布,连城县文化馆、扬州广陵古籍刻印社有限公司获得“雕版印刷技艺”项目保护单位资格。

国际影响 编辑本段

2010年,扬州中国雕版印刷博物馆参与上海世界博览会江苏展馆的会展工作,通过世博会这一国际平台,全面展示中国雕版印刷的古老魅力,极大地提升了雕版印刷的国际影响力。
扬州中国雕版印刷博物馆与韩国国学振兴院、日本早稻田大学、日本庆应义塾大学合作外,还积极与南京大学合作,进入美国大学圈,以互动、演示等形式,分别在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东亚图书馆、旧金山公立图书馆以及爱荷华州格林奈尔学院举办雕版印刷展演活动。一时之间雕版印刷在美国各州刮起了一阵猛烈的中国风。中国雕版印刷展在美国的成功展出,使当代中国雕版印刷的保护传承工作突破了东亚圈,成为国内外民众共同关注的一个焦点,客观上提升了中国雕版印刷的国际知名度。

荣誉表彰 编辑本段

2006年,该印刷技艺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09年9月,由扬州广陵古籍刻印社、南京金陵刻经处、四川德格印经院代表中国申报的雕版印刷技艺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陈义时的《礼记正义校勘记》获华东六省一市古籍图书特等奖;《毛泽东诗词六十首》、《唐诗三百首》获华东六省古籍图书一等奖;《绿扬笺谱》获十三届世界华人艺术大会(香港)国际金奖;《金刚经》获十三届世界华人艺术大会(香港)国际金奖;《鲁迅小说插图集》获十五届世界华人艺术大会(香港)国际金奖。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镇江恒顺香醋酿制技艺    下一篇 金陵刻经印刷技艺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