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百科  > 所属分类  >  传统文化   

中元节

中元节,汉族传统节日,日期为农历七月十五,本来为初秋庆贺丰收、酬谢大地的节日。后来道教视中元节为地官赦罪日而成为道教节日,又称地官诞,是指三官大帝的地官大帝(全名:中元二品七炁赦罪地官洞灵清虚大帝青灵帝君)诞辰。道教在此日素馔普渡,祈请为亡灵赦罪。

中元节和上元节、下元节合称三元节,崇祀三官大帝天官、地官和水官,自然信仰源自于中国上古时代,天子祭天、祭地和祭水的礼仪,《仪礼·觐礼篇》记“祭天燔柴,祭山丘陵升,祭川沉,祭地瘗”。

2008年,浙江温州的汤和信俗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香港特别行政区的中元节(潮人盂兰胜会)和广西壮族自治区的中元节(资源河灯节)也分别于2011年和2014年被评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目录

历史起源 编辑本段

中元节在汉代已有,在夏末秋初祭祀田地之神、感谢大地的节日——中元节。《礼记》“月令”篇上说:“是女也(七月),农乃登榖,天子尝新,先荐寝庙”。在收获的季节,天子象征性的以新榖祭祀祖庙,表达对祖先的敬意。由于祖先崇拜在中国人的信仰中占了相当重要的一环,所以“荐新”的习俗得以存活数千年,甚至在它已从国家祭典中消失以后,民间都还保持着荐新的习俗,并且集中在农历七月十五举行。

道教创立后,加入了道教相关内容,这天在道教又是中元地官宝诞,是地官大帝赦罪的日子,有祭祖的习俗,并祈求地官大帝赦免祖先亡魂之罪,并由个人的祖先扩大至一切亡魂。

佛教传入后,佛教徒在佛欢喜日供养众僧,以功德回向父母,称为盂兰盆法会,后来这天就有了盂兰盆节的名称。道教出现后,加入了道教相关内容,七月十五这一天,中元地官赦罪清虚大帝持人鬼录簿,检阅善恶,若被选中,则永世难以超脱。因此,这一天,饿鬼囚徒、十方大圣都会齐集起来,道士则会供奉花果、设坛颂经,作法事,期望地官赦罪,有普度之意。因此,不论佛教或道教,在农历七月十五日这一天,都有活动普度众生。

相关传说

中元地官赦罪清虚大帝是道教大神,最流行的说法即帝舜,是黄帝的八代孙,母死后父再娶,继母生了儿子象,舜常遭继母及象所害,唯舜仍事奉父母、相待幼弟恭敬友爱如一。舜后来在历山耕作,在雷泽网鱼,在河滨制陶,人民相携来聚追随他,两年成村邑,三年成都市,二十岁时以孝举闻名天下,三十岁时尧帝以二女赐为妻并禅让帝位,而后成为大神。因舜事亲至孝,所以中元节又叫“孝子节”,民间在这天都会杀鸡宰猪,准备极为丰盛的酒肉祭品,祭拜祖先与阴间鬼魂。同时民众聚集庙宇中,丰盛祭品普施阴公,孝祭祖先,继而普度游魂野鬼,称“中元普度”。

传统习俗 编辑本段

祭祖

祭祖是中元节习俗之一。中元节这一天将去世的亲人“请回”家里来,进行祭祀供奉,然后再将其“送走”。古时祭祖时,要把先人的牌位都请出来,恭敬地放到供桌上,再在每位先人的牌位前插上香,每日早、中、晚上三次上供,直到七月三十日送回为止。送回时,烧纸钱衣物,或寺庙也会办超度法事。如今,祭祖仪式已经简化了,逐渐剔除了迷信色彩,保留祭奠形式,作为对祖先的缅怀和纪念。祭祖时,有的地方有“烧包”习俗,即祭祖时,要烧很多纸钱寞财,以便“祖先享用”,同时,在写有享用人姓名的纸封中装入纸钱,祭祀时焚烧。

放河灯

河灯也叫“荷花灯”,在宋朝也有这一习俗。是在一块小木板上扎一盏灯,大多做成荷花的形状。中元夜放在江河湖海之中,任其漂泛。放河灯,尤数黄河里放灯壮观。意为故去的先人照明指路,人们也认为,中元节是鬼节,就应该张灯为鬼庆祝节日,水与鬼同为阴,使人想到传说中的幽冥地狱,因此中元张灯就在水里,所以也叫放河灯,不过到了如今,放河灯已经成为一个欢乐的活动项目了,那些制作精巧别致的河灯甚得小孩子、年轻人的喜爱。

普渡

普渡时家家门前都会摆设祭品于供桌,屋檐下挂纸灯,用来照路,使孤魂野鬼能找到供养他们的地方。普渡通常以寺庙为中心,附近居民将祭品拿到寺庙来祭拜。以慰在人世间游玩的众家鬼魂,并祈求自己全年的平安顺利。较为隆重者,甚至请来僧、道诵经作法超度亡魂。

祈丰收

中元节与祈望丰收常联系在一起。施孤之夜,家家户户要在自己家门口焚香祷祝稻谷三收并把香枝插于地上,这叫做“布田”(插秧),插得越多越好,以此象征着秋收稻谷丰登。

节日食俗 编辑本段

中元节的饮食一般是包子、水饺、馒头,饭后吃苹果、梨等时令水果。唯独山东陵县例外,称中元节为掐嘴节,吃粗茶淡饭。26 每到中元节这天,在南京家家户户做茄饼。民间认为,茄饼可以成为已故祖先前往盂兰盆会的干粮。在中元节那天,东莞有吃濑粉的习俗,而且几乎在整个东莞都通用。当然,不同片区,吃濑粉的方法还是有所不同的。

在中国山西省,中元节要做面塑,以糯米面为主料,塑造各种形的民间传统艺术,首先根据家庭实际人数,给每人先捏一个大花馍。送给晚辈的花馍要捏成羊形,称为面羊,取意羊羔吃奶双膝下跪,希望晚辈不要忘记父母的养育之恩;送给长辈的花馍要捏成人形,称为面人,寓意为儿孙满堂,福寿双全;送给平辈的花馍,要捏成鱼形,称为面鱼,寓意为年年有余。在华北地区的农村,农历七月十五,又称为“送羊节”,羊这种动物,通常象征着吉祥。民间七月十五这天有舅舅给小外送活羊的习俗。据说此风俗与沉香救母的传说有关。沉香劈山救母后,随后要追杀虐待其母的舅舅二郎神,二郎神为重修兄妹之好和舅之谊,每年的七月十五都要给沉香送一对活羊,据说这是取二郎神和沉香之母“杨”姓的谐音,以重结两家之好。从此民间便有了舅舅送外生活羊的习俗,后来逐渐演变为送一群面羊。

传统禁忌 编辑本段

民间相传农历的七月是鬼门关大开的日子,在此期间允许鬼魂到人间四处游走,于是,人间的百姓也因此产生了很多禁忌。譬如在中元节期间不可晚归、夜间不可出户.否则容易“遇鬼”:中元节期间,要避免搬家,婚宴也最好不要选这个时间;忌讳开市、讨债,否则很可能会落个发鬼财、收帐鬼之嫌:此间不得下河游泳或进行各种水上运动,以防被“水鬼”拉走;如果小孩子生于这天,作父母的会将其生日改为七月十四或十六,以免被说是“与鬼俱来"……虽然这此梦忌让人觉得有此“草木皆鬼”,不过却也令这个“鬼节”“鬼气”十足。

​节日意义 编辑本段

中元节是传承孝德文化的习俗节日,有让家庭更和谐作用,社会教育功能较强。

中元节起源于古时对丰收的祈愿,3435 从古至今中元节的主题是祭祀,是中国人追怀先人的一种传统仪式。站在儒教伦理的角度,祭奠先人是孝道的表达方式,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的重要价值观念和文化精神——“孝”文化。是维系血缘宗亲的纽带,是实行道德教化的重要途径,也是传播孝文化的重要方式。孝文化作为中元节重要的精神内核,在今天依然有着深远的教育价值。在个人层面,传播孝文化有助于提高孝老、敬老的认识,增强人们的家庭责任感与社会责任感,提高公民道德水平;在社会层面,弘扬孝文化是形成尊老、敬老和爱老和谐氛围的重要助力,有利于文明、和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落实。

中元节是一个产生于中国古老时祭习俗的祖先崇拜节日,礼敬亡灵是其主要主题。亡灵崇拜是世界性的宗教现象,泰勒在《原始文化》中指出亡灵祭祀“跟收获季节和秋季有密切关系”,墨西哥的秋季亡灵崇拜是该国最古老的传统节日之一,因此中国的中元节属于世界性亡灵崇拜体系的一部分。

传承保护 编辑本段

过去许多人认为中元节是产生于佛教和道教的迷信的节日,长久以来不被作为传统节日对待,在解放后中元节曾遭到人们打压衰落下去。其实中元节内涵复杂,现代随着国家对传统文化的重视程度逐渐加大,传统节日更加被重视,中元节也再次被提起,但现在中元节仍未被人们重新接纳,回到人民的生活仍任重而道远。

通过问卷调查发现,人们对中元节普遍有一定的了解,但认识的程度却不高。大部分人还是愿意过中元节的,从认为传统的节日活动应该并可以与现代社会相融,只有少部分人认为中元节与现代社会生活难以相融,认为中元节在现代没有传承的必要。

从人们的回答中可以看出大部分人都能意识到传统节目的重要性,认为想要发扬、传承传统文化。就应该让传统节日活动与现代社会慢慢融合。在保留传统节日内涵的基础上对节日活动进行一些改变,与现代社会接轨。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瑶族耍歌堂    下一篇 跨栏跑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