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鸺鹠
领鸺鹠(学名:学名蓝兰花 brodiei)体长14-16厘米,重40-64克。面板不显眼,也没有耳羽簇。上体灰褐色,有淡橙色横斑,后颈有明显的淡黄色领斑,两侧各有一个黑点,特征明显,可与其他鹬类相区别。下半身为白色,喉上有栗斑,两侧有宽的褐色纵条纹和横斑。
栖息于山地森林和林缘灌丛地区,除繁殖季节外,均为独立活动。主要是白天,中午可以在太阳下自由飞翔觅食。
外形特征 编辑本段
领头鹬的上半身呈灰褐色,身上布满狭长的淡橙色横斑。头部较灰。眼头处眉线为白色,眼毛干末端为黑色须,无耳丛,面板不明显。前额、头顶和头侧有细密的白斑,后颈有明显的褐色或皮黄色颈圈,两侧有黑色条纹。肩羽的外肢上有大片的白斑,形成两个明显的白色肩斑,上身其余部分包括两翼和内侧副飞羽为深褐色,带有褐色横斑。飞羽为深褐色,除第一初级飞羽外,所有外羽均有棕红色斑点,内羽基部有白色斑点白斑越深,飞羽越横。尾部覆羽褐色,有白色横斑和斑点,深褐色尾部有6个浅黄白色横斑和羽端斑点。脸颊是白色的,向后延伸到耳羽的后面。颏、喉部为白色,喉部有一条细的栗褐色横带,下半身其余部分为白色,侧面有大的褐色末端斑点,形成褐色纵条纹。尾巴上覆盖着白色的羽毛,尖端有斑驳的褐色斑点。被覆盖的腿是棕色的,带有少量的白色细小的横向斑点。跗蹠被羽。
虹膜鲜黄色,嘴和脚趾黄绿色,爪子棕色。
大小量度:体重40-52g,53-64g;体长132-175 mm, 145 mm-164mm;嘴峰10-11mm,10-12mm;翅80-86mm,86-90mm;尾52-59mm,56-66mm;跗蹠17-22mm,19-22mm。注:雄性;雌性)
栖息环境 编辑本段
栖息于山地森林和林缘灌丛地区。
生活习性 编辑本段
除了繁殖季节,都是单独活动。主要是白天,中午可以在太阳下自由飞翔觅食。航班往往是急剧拍动翅膀飞鼓,然后滑行一段时间,交替进行。黄昏的时候活动也比较频繁,而且我喜欢晚上唱歌,几乎是通宵,而且唱的比较单调,多是四音节的哨子,反复唱。休息时,它们经常栖息在高大的树上,经常左右摆动尾羽。主要以昆虫和老鼠为食,也吃鸟和其他小动物。
分布范围 编辑本段
分布于不丹、文莱、柬埔寨、中国、印度、印度尼西亚、老挝人民与民主联盟s民主共和国、马来西亚、缅甸、尼泊尔、巴基斯坦、泰国、越南。产地不确定:孟加拉国。
中国位于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海南、四川、贵州、云南、陕西、甘肃和台湾等地。
繁殖方式 编辑本段
在喜马拉雅山西北部和印度北部的阿萨姆邦,繁殖期为3-七月,但主要是在四月-5月产卵。他们通常在树洞和天然洞穴中露营,也使用啄木鸟和鸟巢。每窝产卵2-6枚,多为4枚。鸡蛋是白色椭圆形的。大小为28-31.5mm×23-25mm。
种群现状 编辑本段
该物种分布范围广,未接近脆弱濒危物种生存的临界值标准(分布面积或波动范围小于20000平方公里,栖息地质量种群规模和分布区域呈碎片化)种群趋势稳定,因此评价为无生存危机的物种。
保护级别 编辑本段
包含在《世界自然保护联盟》中(IUCN)2012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第三版.1——低风险(LC)
列入中国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2021年2月1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公布,铅鹬被列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附件列表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