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百科  > 所属分类  >  动植物园    百科词条   

斑背潜鸭

斑背潜鸭(学名:Aythya  Marila)体长42-47厘米,翼展68-75厘米,体重750-1350克,是中等矮小鸭。雄鸟比冠潜鸭长,背部灰色,无冠。雌鸟和雌冠潜鸭的区别在于嘴的基部有一个很宽的白色环。与小鸭相似,但较大且没有小鸭的短羽冠。飞翔与小鸭的不同之处在于初级飞羽的基部是白色的。求偶炫耀时,雄鸟轻声咕咕,吹口哨;雌鸟 的回声又钝又嘶哑。其他时候极安静。大多在沿海水域或河口;有时光顾淡水湖。合群且以群栖居。繁殖季节主要居住在北极苔原地带、西伯利亚北部的苔原林带和开阔的针叶林带。分布范围包括整个北界,在亚洲北部繁殖,在包括东南亚和菲律宾在内的温带沿海水域越冬。是罕见冬候鸟。

目录

外形特征 编辑本段

斑点背潜鸭的雄性有黑色的头和脖子,有绿色的光泽和上背部、腰部和尾部覆盖着黑色的羽毛;后腰和肩羽为白色,布满黑色波浪状细纹,翅膀上覆盖有浅深褐色带棕白色蛾状斑点外侧初级飞羽为深褐色,内侧初级飞羽外侧近白色,羽尖和内侧仍为深褐色;二级飞羽白色,尖端深褐色,形成明显的白色翼镜和深褐色后缘;胸黑色、腹部及两侧为白色,小腹夹杂有稀疏的深褐色斑点尾羽为浅深褐色,尾羽为黑色,尾羽和腋羽为白色。

雌鸟头、颈、胸部和上背部呈褐色,有不明显的白色羽尖,形成鱼鳞状斑点,下背部和肩部呈褐色,有不规则的白斑。翅膀和公鸭一样,翼镜是白色的,只是小一点。嘴基有一个宽的白色环;腹部灰白色,肛周深褐色,有肋骨、浅褐色,羽尖有明显的白斑,尾下有褐色羽,腋下和翅下有白色羽。

虹膜为明黄色,嘴为蓝灰色,跗骨和脚趾为铅蓝色,爪子为黑色。

大小量度:体重730-1100克,600-1020克;体长750-485毫米;425-465毫米;嘴峰72-47毫米,40-43毫米;翅215-230毫米,198-219毫米,尾部50-58毫米,47-59毫米;跗蹠34-36毫米,32-35毫米。注:雄性—雌性—

栖息环境 编辑本段

繁殖季节主要居住在北极苔原地带、西伯利亚北部的苔原林带和开阔的针叶林带。通常在富含植物的淡水湖中、河流、池塘和沼泽活动.冬季主要栖息和活动于海岸和河口附近的浅水区、海湾、内陆湖泊、水库和沼泽地带。

生活习性 编辑本段

斑点背鸭是一种候鸟每年秋季10月初开始迁徙到中国越冬,春季4月初至5月初迁徙。在繁殖季节,它们成对活动,而在非繁殖季节,它们喜欢成群结队。有时它们会和其他潜水的鸭子混在一起。善游泳和潜水。起飞需要两个翅膀快速拍打水面,在水面上跑起来需要一段时间才能飞起来动作笨拙,但飞行快速有力。

主要捕食甲壳类、软体动物、水生昆虫、小鱼和其他水生动物以此为食。也吃水藻、水生植物叶、茎、种子等。觅食活动主要是通过潜水。通常潜水深度为2-3米。通常白天觅食。休息时,我常常成群结队地在海面或湖面上游荡,或一动不动地浮在水面上随波逐流。

繁殖方式 编辑本段

繁殖期为5-7月。通常它们在冬末成双成对,经常成对到达繁殖地。巢建在湖或河外的旱地上,通常靠近水s边缘窝多放在干草或鲜草边上,或小柳树灌木下,窝隐蔽性好。它通常由干草制成,并填充有羽绒。每窝产卵7-10枚。通常一天一枚。鸡蛋为灰橄榄或棕色,大小为54.5-68.1×40.7-48毫米;平均62.7×71.5毫米,重57-72.5克,平均60.7克。第一枚蛋一产下,孵化就开始了,孵卵工作由雌鸟承担潜伏期为27-在第28天,雄鸟在雌鸟刚开始孵化时就离开雌鸟,并与其他鸟聚集在水边 蜕皮的边缘。雏鸟是雌性,它们跟随父母 孵化后不久活动,大约40年后在父母的指导下活动-小鸡50天后你就能飞了。

种群现状 编辑本段

该物种分布范围广,未接近脆弱濒危物种生存的临界值标准(分布面积或波动范围小于20000平方公里,栖息地质量种群规模和分布区域呈碎片化)种群趋势稳定,因此评价为无生存危机的物种。

保护等级 编辑本段

包含在《世界自然保护联盟》中(IUCN)2013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 3.1——低风险(LC)

包含在中国国家林业局于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中。

2020年10月,国家林草局下发通知,明确对圈养和禁食的64种野生动物实行分类管理。其中,禁止以食用为目的的斑背鸭养殖活动,引导养殖户在2020年12月底前停止养殖活动,并按有关规定完成处置工作。确需预留适量种源用于科研等非食用目的的,要充分论证工作方案的可行性,严格履行相关程序。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赤颈鸭    下一篇 鹊鸭

标签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