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尾鸭
针尾鸭(学名:Anas acuta)它是一种中型游禽,属于水鸭类。体长43-72厘米,重量0.5-1千克。公鸭 s背部布满浅棕色和白色相间的波浪状横斑,头部为深棕色,颈部有白色纵带与下体白色相连,翼镜为铜绿色,中间一对尾羽特别延长。母鸭体型较小,上半身多为黑色和棕色,身上有黄色和白色斑纹,无翅镜它们的尾巴比雄鸟的短,但比其他鸭子的长。飞行迅速。在各种内陆河流、湖泊、它们可以在低洼的湿地,开阔的沿海地区,如空旷的海湾看到、在海港和其他地方经常可以看到数百个星团。广泛分布于欧亚大陆北部、北美西部。越冬在东南亚、印度、北非、在中美洲,有一些一年到头都呆在南印度洋的岛屿上。
外形特征 编辑本段
雄性针尾鸭夏羽有着深棕色的头部和棕色的羽毛,以及深棕色的中颈;头侧、颏、喉部和前颈上部为浅棕色,颈侧为白色,以白色纵带与腹部白色相连。背部布满波浪状横斑,暗褐色和灰白色相间较长的肩羽有宽阔的天鹅绒黑羽末端,最长的肩羽是全黑的天鹅绒,边缘是银灰色或棕黄色。翅膀上的羽毛大部分是灰褐色,飞羽是深褐色,翅膀上有铜绿色的翼镜;翼镜前缘为砖红色羽端,羽端较大,后缘为二级飞羽白色端斑;三级飞羽为银白色至浅褐色,中部贯穿有宽阔的黑褐色纵条纹。腰部棕色,略点缀有短白斑。尾巴上的羽毛和背上的羽毛一样,但每根羽毛都有深褐色的羽轴和白色的羽缘;外侧尾羽呈灰褐色,外肢有灰白色羽缘,中间的两根尾羽特别延长,呈丝绒黑色,有金属光泽的对日照。下半身白色,腹部略夹杂浅棕色波浪状斑点;两边和背面颜色一样,但是颜色浅一些;尾部覆盖黑色羽毛,前缘两侧有乳黄色斑点。冬羽似雌鸟。
雌鸟 它的头是棕色的,有黑色的细纹;后颈呈深棕色,带有黑色斑点;上半身深棕色,上背部和肩部夹杂着棕色和白色‘V’形斑;下背部有灰白色的横斑。翅膀上长满褐色羽毛,末端有白色斑点,尤其是大型羽毛的白色末端斑点特别宽,二级飞羽的白色末端斑点在翅膀上形成两条明显的白色横带,飞行时明显可见。下半身是白色的,前颈部夹杂着深褐色的斑点;胸部和上腹部有浅褐色的横斑,下腹部的褐色斑更明显更细。尾下覆羽白色。
虹膜是棕色的,嘴是黑色的,脚是灰黑色的。
大小量度:体重660-1050 grams, 545-660g;体长435-710 mm, 525 mm-600mm;嘴峰46-54mm,46-54mm;翅241-274 mm, 235 mm-267mm;尾长110-202 mm, 93-126mm:跗蹠36-42mm,36-38mm。注:雄性;雌性)
栖息环境 编辑本段
越冬期间栖息在各种类型的河流中、湖泊、沼泽、盐碱湿地、在池塘开阔的沿海地区和海湾,繁殖季节主要栖息在大型内陆湖泊、流速缓慢的河流、河湾及其附近的沼泽和潮湿的草地。
生活习性 编辑本段
迁徙
每年2月底至3月初开始迁离我国南方越冬地,3月初至3月中下旬大量到达华北和东北地区。从4月初至4月中旬,它们已基本到达中国北方的繁殖地或迁出中国,少数个体在4月底5月初仍留在中国辽宁省,也许是当年没有参加繁殖或留在中国东北。9月中下旬,我国东北华北地区已有少数秋候鸟群到达,其中大量在10月初至10月底南移,少数在11月底南移,往往整合成几十个甚至近百个大群。
习性
性偏好是群居的,尤其在迁徙季节和冬季,往往形成几十到上百个大群体。活动和休息多在靠近岸边的水域和开阔的沙滩泥地。游泳轻盈敏捷,善于飞翔,速度快而有力。在陆地上行走也不错。他胆小而机警白天,他经常躲在有水的芦苇丛中或在远离岸边的地方游荡或休息黄昏和夜晚,他去水边的浅水处觅食如果它发出任何声音,它就会立刻飞走。
食性
主要是草籽和其他水生植物,如浮萍、松藻、牵牛子、芦苇、吃菖蒲等植物的嫩芽种子等植物性食物,也在农田里觅食一些散粒。在繁殖期,主要使用水生无脊椎动物,如淡水蜗牛、软体动物以水生昆虫为食。经常在黄昏和夜晚在水边的浅水区觅食,秋冬季偶尔在附近农田觅食。
叫声
甚安静。雌鸟发出低沉的喉音-kwuk声。
繁殖方式 编辑本段
1岁性成熟,能交配筑巢。配对形成的过程相当快,大多数雌性在冬季结束前就已经配对,少数求偶行为持续到下一次春季迁徙。繁殖期4-7月。营巢于湖边、在河岸上,有长满稀疏植物的草地或低地,通常距离水面50米-100m远。每窝产卵6-11枚卵,一般每年1窝,卵乳黄色,大小52枚-58mm×37-39毫米,重量40-51g。产卵最早在4月底开始,但也最晚在6月底开始。孵化完全由雌性承担雄性通常只在孵化期开始时在巢穴附近放哨当人们到达巢穴时,雄鸟飞过巢穴并一直歌唱,直到雌鸟离开巢穴潜伏期为21-23天。幼鸟早熟,孵化后不久就能行走和游泳,35年后在母鸟的带领下-45天即能飞翔。
种群现状 编辑本段
针尾鸭不仅分布广泛,而且种群丰富。北美繁殖种群约600万只,西北欧越冬种群约5万只,地中海和黑海约25万只;塞内加尔9万人,马里495万人,乍得湖22万人。在亚洲,根据1990年世界水禽研究局组织的亚洲水禽调查,在中国越冬的针尾鸭有25277只,日本有162681只,朝鲜有2695只,韩国有2939只,西南亚有93205只,南亚有321779只,东南亚有8114只。亚洲越冬种群总数为616690只,中国仅占4只%据史料记载,针尾鸭不仅在我国分布广泛,而且数量丰富,是一种常见而重要的狩猎对象。减少主要是因为狩猎和生态环境恶化。应该注意保护它的环境和人口。
该物种分布范围广,未接近脆弱濒危物种生存的临界值标准(分布面积或波动范围小于20000平方公里,栖息地质量种群规模和分布区域呈碎片化)种群趋势稳定,因此评价为无生存危机的物种。
保护等级 编辑本段
包含在《世界自然保护联盟》中(IUCN)2012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 3.1——低风险(LC)
本种已于2000年8月1日被中国国家林业局列入《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2020年10月,国家林草局下发通知,明确对圈养和禁食的64种野生动物实行分类管理。其中,禁止以食用为目的的针尾鸭养殖活动,引导养殖户在2020年12月底前停止养殖活动,并按相关规定完成处置工作。确需预留适量种源用于科研等非食用目的的,要充分论证工作方案的可行性,严格履行相关程序。
附件列表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