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百科  > 所属分类  >  教育人物   

朱日祥

朱日祥,男,1955年8月18日生于山西大同,地球物理学家。兼任第三世界科学院地球科学奖励委员会主席。2019年8月27日,被聘任为中国石油大学地球物理学院名誉院长。2021年5月,任西北大学榆林碳中和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

目录

人物经历 编辑本段

1978年毕业于山西大学物理系。

1984年获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硕士学位。

2007年—2017年,担任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第三届、第四届所长。

200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2005年,当选为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

2011年,当选为美国地球物理联合会会士(AGU Fellow),是中国大陆首位地球科学家。

2021年3月,当选第一届月球样品专家委员会主任。

2021年5月,任西北大学榆林碳中和科创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

科学研究 编辑本段

长期从事地球物理学基础理论和实验研究。在极性转换期间地磁场形态学、地质时期地磁场古强度变化与地球深部过程的相关性以及沉积盆地古地磁定年等领域取得了系统性、创新性的成果。论证了地磁极性倒转频率与地磁场强度呈负相关性。

在国内开辟了地质时期地磁场古强度研究新领域,将古地磁学的研究范畴拓展到认识地球内部过程。主持创建了集成岩石磁学古地磁学和地磁场古强度研究的综合实验室,开拓了新的实验技术和方法,该实验室已成为岩石磁学与古地磁学领域国内外研究中心之一,提升了我国该研究领域在国际上的地位和影响。

长期从事地球科学基础理论和实验研究。在极性转换期间地磁场形态学、地磁场古强度变化与地球深部过程的相关性以及沉积盆地古地磁定年等领域取得了系统性、创新性的成果。在国内开辟了地质时期地磁场古强度研究新领域,论证了地磁极性倒转频率与地磁场强度呈负相关性,将古地磁学的研究范畴拓展到认识地球内部过程。根据华北克拉通地壳记录的东-西块体碰撞拼合、古洋壳消减以及古陆壳残留的证据,论证了地球在古元古代已经进入板块构造体系;提出在早白世全球地幔整体升温背景下,太平洋板块俯冲脱水等物理化学过程,使华北克拉通东部地幔对流失稳,导致华北克拉通东部破坏的新观点。

人才培养 编辑本段

2018年4月27日,朱日祥作客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赵九章·侯德封大师讲堂,作题为《大洋钻探—地球科学创新的前言》的专题报告。

2019年5月24日,朱日祥应邀参加在中国石油大学主楼C308会议室举办第十二期蟒山讲坛,作题为《地球科学过去、现在与未来》的专题报告。

学术论著 编辑本段

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发表论文210篇,其中140余篇被SCI收录;被SCI引用1000余次。

国外英文文章

1. Zheng T Y, Zhao L, Zhu R X.

New evidence from seismic imaging for subduction during assembly of the North China Craton.

Geology, in press, 2009

2008

2. Zhu R X, Pan Y X, He H Y, Qin H F, Ren S M.

Palaeomagnetism and 40Ar/39Ar age from a Cretaceous volcanic sequence, Inner Mongolia, China: Implications for the field variation during the Cretaceous normal superchron.

Phys. Earth Planet. Inter., 169, 59-75, 2008

3. Zhu R X, Potts R, Pan Y X, Yao H T, Lü L, Zhao X, Gao X, Chen L W, Gao F, Deng C L.

Early evidence of the genus Homo in East Asia.

J.Human Evolution, 55, 1075-1085, 2008

4. Zhu R X, Potts, R, Pan Y X, Lü L Q, Yao H T, Deng C L, Qin H F.

Paleomagnetism of the Yuanmou Basin in southeastern Tibetan Plateau and its constraints on late Neogene sedimentation and tectonic rotation

Earth Planet. Sci. Lett., 272, 97-104, 2008

5. Wang F, Zhu R X, Yang L K, He H Y, Lo C-H.

40Ar/39Ar analyses on Quaternary K–Ar standard BB-24: Evaluations.

International J. Mass Spectrometry, 270, 16–22, 2008

6. Deng C L, Zhu R X, Zhang R, Ao H, Pan Y X.

Timing of the Nihewan formation and faunas.

Quat. Res., 69, 77-90, 2008.

7. Shi G H, Zhu R X, Jiang N, Jia X M.

Geochemistry and Mineralogy of Two Contrasting Cretaceous Lavas: Implications for Lithospheric Mantle Evolution beneath the Northeastern North China Craton.

Int. Geol. Rev., 50, 1040-1053, DOI: 10.2747/0020-6814.50.11.1040, 2008.

国内刊物中的论文

1.朱日祥,刘青松,潘永信,邓成龙,张睿, 王先锋.

马兰黄土声磁不存在显著Lock-in效应-来自Laschamp地磁漂移的证据.

中国科学,36(5), 430-437,2006.

Zhu R X, Liu Q S, Pan Y X, Deng C L, Zhang R, Wang X F.

No apparent lock-in depth of the Laschamp geomagentic excursion: evidence from the Malan loess

Sci. China (Ser. D), 49(9), 960-967, 2006.

.王红强, 邓成龙, 朱日祥, 谢飞.

泥河湾盆地岑家湾旧石器遗址的古地磁定年.

中国科学,36(3), 273-279, 2006

Wang H Q, Deng C L, Zhu R X, Xie F.

Paleomagnetic dating of the Cenjiawan Paleolithic site in the Nihewan Basin, northern China.

Sci. China (Ser. D), 49(3), 295-303, 2006.

3. 桑海清,王非,贺怀宇,王英兰,杨列坤,朱日祥

K-Ar法地质年龄国家一级标准物质ZBH-25黑云母的研制.

岩石学报,32(12), 3059-3078, 2006

Sang H Q, Wang F, He H Y, Wang Y L, Yang L K, Zhu R X.

Intercalibration of ZBH-25 biotite reference material untilized for K-Ar and 40Ar-39Ar age determination.

Acta Petrologica Sinica, 32(12), 3059-3078, 2006

专著

[1]Zhu R X, Tchu K K.

Studies on Paleomagnetism and Reversals of Geomagnetic Field in China.

Science Press, Beijing, 168 pp., 2001.

[2]丁士章, 朱日祥.

电动力学教学辅导.

山西人民出版社,太原, 215 pp., 1986.

Ding S Z, Zhu R X.

Teaching Guidance of Electrodynamics. Shanxi People Press, 215 pp., 1986 (in Chinese) .

获奖记录 编辑本段

曾获第三世界科学院地球科学奖、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进步奖、中国青年科学家奖、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一等奖、中国科学院青年科学家奖、

1994年获首届国家杰出青年基金、中国科学院首届"百人计划"入选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学术带头人。

2004年,获得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地球科学奖)。

2005年12月,获得第三世界科学院(TWAS)地学奖。

2014年10月14日,获得法国研究院下属的科学院学院年度颁奖大会颁发的首个“法中奖”。

2017年5月25日,获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中国科协、科技部、国务院国资委表彰的全国创新争先奖状获奖者。

2020年8月28日,2020年度陈嘉庚科学奖公布,因华北克拉通破坏项目获地球科学奖。

人物评价 编辑本段

朱日祥在地球科学和人类演化理论领域取得的诸多国际前沿性研究成果,以及在法中两国科研人员、实验室之间开展合作方面发挥的重要推动作用。

朱日祥朱日祥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山西大学三立学院    下一篇 德国科学院院士

标签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