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丝绒乐队
地下丝绒乐队(英语:The Velvet Underground)是1964年在美国纽约市成立的摇滚乐队。创始阵容包括主唱兼吉他手卢·里德(Lou Reed),贝司手、键盘手兼中提琴手约翰·凯尔(John Cale),主音吉他手斯特尔·莫里森(Sterling Morrison),鼓手安格斯·麦克利斯(Angus MacLise)。1965年,麦克利斯被莫琳·塔克(Maureen Tucker)取代,同年乐队正式取名地下丝绒。
乐队的发展与美国著名的波普艺术家安迪·沃霍尔息息相关。沃霍尔于1966年成为乐队经理,邀请德国模特兼歌手妮可(Nico)加入,于1967年策划并发行了乐队的首张专辑《The Velvet Underground & Nico》。该专辑并未大卖,但却收获了广泛的赞誉,在2020年《滚石》杂志“历史上最伟大的500张专辑”评选中排名第23。
乐队随后又发表了三张专辑《White Light/White Heat 》(1968),《Velvet Underground》(1969)和《Loaded》(1970),后两张专辑约翰·凯尔退出了乐队,取而代之的是道格·尤尔(Doug Yule)。1973年,在尤尔的带领下,乐队发表了最后一张以地下丝绒乐队为名义的专辑《Squeeze》,接着于当年解散。
1993年,在里德与凯尔号召莫里森与塔克重聚,共同进行了一系列巡回演出,但不久后再次解散。1995年,莫里森去世。1996年,乐队入选摇滚名人堂。2013年,里德去世。2017年,乐队获得格莱美终身成就奖。
地下丝绒乐队在摇滚音乐圈被公认为是摇滚、地下、实验和另类音乐领域最具影响力的乐队之一,他们挑衅性的主题、实验性的音乐元素和虚无主义的态度,也对后世朋克摇滚和新浪潮音乐的发展产生了较大影响。一个广为人知的评价是,“他们的第一张专辑仅售出一万张,但购买它的每个人都组建了一个乐队”。《纽约时报》则评价地下丝绒乐队,“可以说是我们这个时代最有影响力的美国摇滚乐队”。
乐队历史 编辑本段
卢·里德出生于美国纽约市布鲁克林区的一个保守犹太家庭,童年大部分时间都在长岛度过,从小喜欢写作、吉他,并且学习了古典钢琴。1959年,十七岁的里德因为同性恋倾向,被父母送去纽约皇后区的克里德莫州立精神病院,进行每周两次的电击治疗。这段经历对里德的人生与音乐风格造成了较大的影响。作家艾登·利维(Aidan Lev)在里德的回忆录中这样描述他的这段经历:
在如此年轻的时候,(里德)经历这样的创伤,巩固了他的反对传统社会的观点、对制度的仇恨和拒绝服从。
1960年,十八岁的里德从纽约布朗克斯学院(Bronx Campus)转学至雪城大学(Syracuse University),主修新闻学、导演和创意写作。城市的迁移为里德的音乐创作注入了不同的灵感,当时纽约市的大学校园,兴盛着一股鲍勃·迪伦(Bob Dylan)的风潮,而在雪城市的雪城大学则是原型朋克(Prototype Rock)的摇篮,这所校园周身散发着叛逆与不羁的味道。里德在雪城大学遇到了他一生的精神导师,诗人兼小说家德尔莫·施瓦茨(Delmore Schwartz)。施瓦茨于1966年逝世,里德后来特意写了《欧洲之子》(European Son,1976年)与《我的房子》(My House,1982年)致敬施瓦茨。在《我的房子中》,里德的歌词里这样写道:
“我的朋友和老师占据了一个空房间。他死了,终于平静了,流浪的犹太人。其他朋友在他的坟墓上放了石头。他是我遇到的第一个伟大的人” “My friend and teacher occupies a spare room. He's dead, at peace at last the wandering Jew. Other friends had put stones on his grave.He was the first great man that I had ever met.”
在雪城大学,里德还完成了歌曲《海洛因》(Heroin)与《等待那个人》(Waiting for the Man)。大学期间,里德遇到了吉他手斯特尔·莫里森,两人很快在当地酒吧开始演出。雪城大学的经历,基本奠定了里德,以及后来地下丝绒乐队的创作风格:简单、干净、直接、粗暴、反映现实。
1964年,里德从雪城大学毕业,在纽约的皮克威克国际(Pickwick Internatioinal)唱片公司找了一份写歌的工作。同年,里德结识了在拉蒙特·扬(La Monte Thornton Young)的“恒音剧院”(Theater of Eternal Music)工作的约翰·凯尔(John Cale)。凯尔于1960年至1963年在伦敦戈德史密斯学院(Goldsmiths, University of London)学习音乐学,后来由于获得伯恩斯坦奖学金(Leonard Bernstein Scholarship),来到美国师从美国著名的先锋派古典音乐家约翰·凯奇(John Cage)。里德和凯尔很快便决心组建一支乐队,并招募里德的大学朋友斯特林·莫里森,以及鼓手安格斯·麦克利斯。但是麦克利斯很快便离开了乐队,取而代之的是计算机键盘(当时为打孔计算师)操作员莫琳·塔克。塔克有着独特的打鼓方式,他把大鼓放在侧面,站着打鼓,并且不使用钹片,精确的节奏融合在4/4拍的鼓点行进中,这也成为日后乐队的一个重要标志。乐队名起初采用过“The Primitives”及“Warlocks”等。最终,在1965年末定为地下丝绒,据说灵感来自迈克尔·雷(Michael Leigh)1963年出版的同名小说。
遇见安迪·沃霍尔(1965-1967)乐队真正的发展,与著名波普艺术家安迪·沃霍尔的结识息息相关。1965年,沃霍尔碰巧听到了乐队在纽约格林威治村奇异咖啡店的演出,不久之后就签下了乐队。他们的第一个合作项目是名为“爆炸塑胶之必然”(Exploding Plastic Inevitable)的巡回多媒体表演艺术,结合了舞蹈和电影放映。之后,沃霍尔为乐队找到了更合适的唱片公司——米高梅唱片公司的分支机构Verve唱片,促成签约。同时,沃霍尔坚持让德国模特兼歌手妮可(Nico)加入乐队,并坚称她是乐队主唱,乐队四人则不情愿的接受了。
1966年春天,沃霍尔开始筹备乐队的第一张专辑《The Velvet Underground & Nico》。妮可演唱了其中三首,里德依然被其他成员认为是主唱,演唱了其他八首歌曲。沃霍尔亲自创作专辑封面,设计了经典的黄色大香蕉,并坚持将自己的名字印在封套上,而没有专辑的名字。这一简洁有力的封面设计带有强烈的视觉冲击,成为摇滚与艺术史上的经典之作。沃霍尔还别出心裁地在黄色大香蕉旁边放上小字,提示听众“慢慢撕开然后享用”:封面上的香蕉皮可以撕下来,露出里边的红色香蕉。然而这种封面的生产需要特别的工艺,导致唱片的发行一再推迟,专辑后来再版时取消了该设计。
整张专辑由11首不同风格的歌组成,轻松愉悦但是令人充满遐想的“星期天早上(Sunday Moring)”,具有强烈风格转折与冲击力的“我在等待的人(I'm Waiting For The Man)”与“跑、跑、跑(Run Run Run)”,安静温柔的“致命女郎(Femme Fatale)”与“我将成为你的镜子(I‘ll Be Your Mirror)”,里德专门献给施瓦茨,长达7分46秒的长曲“欧洲之子(European Son)”,以及充满哥特风格的“所有在明天的聚会(All Tomorrow‘s Party)”(这也是沃霍尔最喜欢专辑单曲)。这张专辑不仅在音乐风格上大胆的尝试,在音乐所表达的话题上也是突破的。在美国当时充满了欢声笑语的嬉皮年代,地下丝绒歌曲中提出反时代潮流的意识,更是在歌词中讲出社会的无力感,赋予了摇滚现实意义,这正是当代摇滚最重要的精神之一,在“致命女郎”中,生动的描述了一个站街女的动作与心理,表达出当时社会底层人民的无奈与无力。“穿着皮毛衣的维纳斯(Venus In Furs)”更是突破了当时美国社会的底线,表达了对“同性恋”这个禁忌话题的看法。《The Velvet Underground & Nico》的推出被认为是摇滚音乐历史上的重要事件,对后世摇滚音乐的影响很大。
在录制过程中,沃霍尔、妮可与乐队其他成员发生了不和。凯尔认为沃霍尔:“什么也没做”,里德则评价沃霍尔:“他对唱片制作一无所知,但他不必知道。他只是坐在那里说:哦,太棒了。”因为销量非常低迷,沃霍尔逐渐淡出了乐队事务,而乐队内部的分歧则在此后逐渐显现。
分歧、重聚与死亡(1968-2013)第一张唱片的低迷销量,安迪与妮可离开乐队,让乐队陷入了分歧。1967年到1968年,乐队专注在全美各地的巡回演出上。在这期间,乐队录制了第二张专辑《White Light/White Heat》。这张专辑基本由里德主导,同名主打歌“白光/炙热(White Light/White Heat)”俏皮的钢琴配音,延续了乐队在第一张专辑的风格。专辑歌曲中具有特色的是“礼物(The Gife)”,这是一个由里德写的短篇小说,由凯尔主唱(其实是讲述),这首歌同样充满了反叛意识,表达了对现实生活的不满。凯尔评价这张专辑时说道:“(这张专辑是)在有意识的反对美国。”《White Light/White Heat》于1968年1月30日发行,连续两周进入Billboard Top200排行榜,排名199。
在专辑的制作过程中,同样具有非凡创造力的凯尔,在音乐理念上与里德分歧越来越大,最终二人的矛盾变得不可调和,里德甚至向其他成员施压,表示除非凯尔走人,否则自己将主动离开。1968年9月凯尔离开了地下丝绒,同年10月道格·尤尔(Doug Yule)加入乐队担任贝司手。之后,乐队在1969年与1970年分别录制了专辑《The Velvet Underground》《Loaded》,后者销量尚可,令乐队成功地为部分大众听众所知。在发行《Loaded》之前,乐队主唱与灵魂人物里德离开了乐队。
1970年前后,塔克因结婚生子逐渐淡出了乐队,还因此事与其他成员不和。莫里森于1971年8月离开乐队,攻读博士学位。至此,四位创始成员全部离开,之后主导乐队的是键盘手威利·亚历山大(Willie Alexander)和吉他手沃尔特·鲍尔斯(Walter Powers)。1971年11月,新组建的乐队在短暂的欧洲巡演结束后,尤尔、塔克、亚历山大和鲍尔斯的阵容解散。1972年,尤尔自己以地下丝绒乐队的名义,在伦敦录制了乐队最后一张专辑《Squeeze》,该专辑于次年2月在欧洲发行。该专辑发布后,收到了一致的差评,尤尔也曾公开表达过:“编排这张专辑是为了赚钱”。1973年,乐队正式宣布解散。
1989年,里德和凯尔重聚,录制了向沃霍尔致敬的唱片《Songs For Drella》,并于1993年成功号召莫里森与塔克重组乐队,开始巡回演出。但由于里德与凯尔再度陷入不和,乐队很快再次解散。莫里森退出了摇滚界,回到德克萨斯大学教授英文,之后在休斯顿担任拖船船长,1995年因病去世。2013年,里德在纽约家中,因肝部疾病去世。
乐队成员 编辑本段
创始成员
主唱兼吉他手卢·里德,贝斯手、键盘手兼中提琴手约翰·凯尔,主音吉他手斯特尔·莫里森和鼓手安格斯·麦克利斯
成员变更
1965年,安格斯·麦克利斯退出乐队,莫林·塔克加入
1965年,妮可加入乐队
1966年,妮可退出乐队
1968年,约翰·凯尔退出乐队,道格·尤尔加入
1970年,卢·里德退出乐队,沃尔特·鲍尔斯加入
1971年,斯特尔·莫里森退出乐队,威利·亚历山大加入
重聚组合
1993年乐队重聚,成员有卢·里德、约翰·凯尔、斯特尔·莫里森、莫林·塔克
乐队作品 编辑本段
地下丝绒乐队作品列表 | ||
类型 | 名称 | 发布时间 |
录音室专辑 | The Velvet Underground & Nico | 1967年 |
White Light/White Heat | 1968年 | |
The Velvet Underground | 1969年 | |
Loaded | 1970年 | |
Squeeze | 1973年 | |
现场专辑 | Live at Max’s Kansas City | 1972年 |
1969: Velvet Underground Live With Lou Reed | 1974年 | |
1969: Velvet Underground Live With Lou Reed, Volume 2 | 1988年 | |
Live MCMXCIII | 1993年 | |
The Lost Live Tapes 1969 | 1994年 | |
Bootleg Series, Volume 1: The Quine Tapes | 2001年 | |
Live at the Gymnasium | 2008年 | |
Velvet Redux: Live MCMXCIII | 2009年 | |
La Cave 1968 | 2013年 | |
Live at the End of Cole Ave. – The First Night | 2013年 | |
Live at the End of Cole Ave. – The Second Night | 2014年 | |
Live at Second Fret, Philadelphia, May 9, 1970 | 2015年 | |
The Complete Matrix Tapes | 2015年 |
乐队评价 编辑本段
罗西音乐(RoxyMusic)的联合创始人布赖恩·伊诺(Brian Eno)评价:“他们的第一张专辑仅售出一万张,但购买它的每个人都组建了一个乐队”。
滚石杂志的评论家莱斯特·班斯(Lester Bangs)评价:“他们的专辑几乎压倒一切的音乐抒情与深情的向往,富有同情心的歌词,让我们都知道他们终于‘开始看到光明’。”
乐队成就 编辑本段
1996年,入选摇滚名人堂。入选理由:“并不是每个人都买了他们的专辑,但很多人都因为他们,而组建了乐队。他们充满了文学气息,但又脚踏实地,融合了高雅文化和街头文化,他们写出了他们所看到的凄美生活。”
2017年,获得格莱美终生成就奖。入选理由:“尽管寿命相对较短且商业成功有限,但地下丝绒现在被公认为有史以来最有影响力的摇滚乐队之一。地下丝绒是由卢·里德、约翰·凯尔、斯特林·莫里森和莫林·塔克组成的乐队,他们在视觉和声音上都领先于他们的时代,通常被认为是原始朋克乐队的典型,在过去的50年里,他们一直是无数现代摇滚乐章的标杆。”
2020年,《滚石》杂志评选历史上最伟大的500张专辑,《The Velvet Underground & Nico》排名13。
附件列表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