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百科  > 所属分类  >  生物动物   

灰喜鹊

灰喜鹊,学名Cyanopica cyanus,亦称山喜鹊、蓝鹊或蓝膀香鹊,隶属于鸦科灰喜鹊属。至2023年,ITIS系统收录该属下7个亚种,而Avibase数据库则记录了8个亚种,本文遵循Avibase的数据。灰喜鹊广泛分布于俄罗斯、蒙古、中国、日本、朝鲜及韩国等地。作为一种杂食性鸟类,灰喜鹊以动物性食物为主,捕食多种昆虫及其幼虫,包括许多农林害虫。它们实行“一夫一妻”的单配制。

灰喜鹊多栖息于道路、山脚、住宅区、公园和风景区的稀疏树林中。其体长介于33至40厘米,体重在73至132克之间,雌雄鸟羽色相似。它们的喙为黑色,额至后颈为黑色,背部灰色,两翼灰蓝色,初级飞羽外缘为白色;尾巴长,灰蓝色,尾端有白色斑纹,下体灰白色;脚部为黑色。

2016年,灰喜鹊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列为无危(LC)物种,并于2023年成为中国《有重要生态、科学、社会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中的一员。在中国古代,灰喜鹊被视为吉祥的象征,在绘画、剪纸、诗词和影视作品中均有体现。

目录

形态特征 编辑本段

幼鸟:灰喜鹊幼鸟体色偏暗,带有淡褐色的羽缘,头顶有淡牛皮黄色的羽缘,形成鱼鳞状斑。翅上覆羽和次级飞羽淡灰褐至淡褐蓝色,有明显的淡黄端斑。下体灰白色。外侧尾羽窄,尾端有白斑。首次换羽时,中央两枚尾羽较窄且柔软,长度仅及相邻尾羽的一半,随成长中央尾羽长度超过外侧尾羽。

成鸟:灰喜鹊体长33-40厘米,体重73-132克。雌雄鸟羽色相似。虹膜暗褐至淡褐黑色,喙黑色,颏喉部白色。额至颈项和颊部黑色,带有淡蓝或淡紫蓝色光泽。背部、肩部和腰部土灰或棕灰色,颈后与上体土灰色交汇处羽色较白,形成领圈。胸部和腹部白色,渐变为棕或葡萄灰色,最终转为淡灰色。两翼表面灰蓝色,最外侧两枚初级飞羽黑褐色,其余六枚初级飞羽内翈黑褐色。外翈基部一半灰蓝色,先端一半为白色,形成长形白斑。最内侧两枚三级飞羽灰蓝色,其余飞羽外翈灰蓝色,内翈黑褐色,羽轴淡黑色。尾羽灰蓝色,尾端有白色斑纹,中央两枚尾羽白色端斑宽大,其余尾羽末端仅具白色边缘。跗蹠和趾部为黑色。

分布栖息 编辑本段

灰喜鹊的分布范围广泛,主要栖息于道路、山脚、住宅区、公园和风景区的稀疏树林中。

全球分布:灰喜鹊在全球范围内可观察到,主要分布在俄罗斯、蒙古、中国、日本、朝鲜和韩国等地。

中国分布:在中国,灰喜鹊的分布极为广泛,除了西藏和广西,几乎遍布全国各个省份、直辖市及自治区。

栖息环境

灰喜鹊在选择栖息地时,倾向于避开密集的森林和斜坡,它们通常出没于低地灌木丛,以及靠近河流和岛屿的大片落叶树林。此外,它们还常在道路两侧、山脚下、住宅区、公园及风景区的稀疏树林中栖息。灰喜鹊的栖息地海拔最高可达1600米。

生活习性 编辑本段

鸣叫特点:灰喜鹊在活动或飞行时,会不断地发出单调而嘈杂的鸣叫声,用以进行交流并维持群体的团结。它们的鸣声清脆,常见的叫声包括“嘎—唧唧唧唧,嘎—唧,嘎—”。

觅食行为:灰喜鹊是杂食性鸟类,主要以动物性食物为主,捕食半翅目、鞘翅目、鳞翅目、膜翅目、双翅目等昆虫及幼虫,同时也采食乔灌木的果实和种子。它们还具备储藏食物的习惯。灰喜鹊在人类居住区盗食时,会由2-3只个体负责警戒,没有危险时则轮流进食。这种鸟类具有攻击性,常盗食其他鸟类的小鸟和鸟卵。

社群行为:灰喜鹊在非繁殖季节通常成小群活动,有时甚至形成多达数十只的大群。例如,灰喜鹊长江亚种常以3-5只或7-8只为一群觅食,冬季则几十只甚至几百只聚集在避风处过夜,白天集体觅食和活动,夏季也以群为单位活动。

活动特点:灰喜鹊在丛林间频繁跳跃,不喜长时间停留,活动方式类似游击战,忽飞忽停。它们飞行速度快,略呈波浪状,两翅快速扇动,但飞行距离不会太远。

节律行为:尽管灰喜鹊是留鸟,但部分个体会表现出季节性的游荡习性。例如,北方生活的亚种多在针叶林中栖息,冬季会结成大群迁移至平原地区。

生长繁殖 编辑本段

求偶交配:灰喜鹊虽然实行一夫一妻的单配制,但巢穴位置较近,常形成一个集体生殖领域。在这个领域内,灰喜鹊会集体警戒和防御,属于合作繁殖的繁殖群,表现出强烈的亲社会性。繁殖期在5-7月,开始配对时,它们仍会集群活动,但鸣叫更为频繁。雌雄鸟会追逐对方,进行高低飞翔和绕圈飞行,多数情况下在栖息时交配,雌鸟先飞起,雄鸟随后追随,直至接近地面时分开,交配后不久开始筑巢。

筑巢产卵:雌雄喜鹊共同承担筑巢任务,它们通常选择在次生林、人工林以及村镇附近和路边的人行道树木上建造巢穴。它们偏好杨树、山丁子树、榆树和幼松树的枝杈。巢穴距离地面2至15米,结构简单,呈浅盘状或平台状,主要由细枝条堆集而成,夹杂草茎和草叶,内部填充有苔草、树叶、麻和树皮纤维,以及兽毛如牛毛、狍子毛和猪毛。巢穴的外径约为17至18厘米,内径约为11至12厘米。灰喜鹊也倾向于利用乌鸦废弃的巢穴。

灰喜鹊灰喜鹊

孵化与抚育:雌鸟负责孵化卵,通常在产下倒数第二枚卵后开始全天孵化。雄鸟则在巢区附近担任警卫,或者为雌鸟提供食物。孵化期间,亲鸟表现出强烈的护巢行为,一旦有其他鸟类侵入巢区,巢外的雄鸟和雌鸟会共同驱逐入侵者,然后雌鸟继续孵化。卵的孵化期大约为15±1天。雏鸟由雌雄亲鸟共同抚养。雏鸟出生时羽毛未长全,仅翅上有羽根,眼睛紧闭,约4至6天后才开始睁开眼睛。在此期间,雌鸟留在巢内,由雄鸟外出觅食。雏鸟的头部、肩部、背部和两翼的羽毛先长出,生长迅速。亲鸟对雏鸟的保护极为强烈,一旦触动树木或掏取雏鸟,亲鸟会立即攻击。雏鸟在巢中的停留时间约为19±1天。离巢后,雏鸟仍需约一个月时间向亲鸟乞食,直到能够独立觅食,并在巢区附近短距离飞翔,之后逐渐远离。

人工饲养:由于灰喜鹊在中国被视为“三有动物”,其饲养需要获得相关部门的批准。在一些林区,人们饲养灰喜鹊以消灭害虫,通常在特制的大笼中饲养,笼内设有树荫、饲料台和水池,以方便它们栖息和活动。人工巢穴用树枝和框篮制作,置于树上。饲养员穿着固定服装,吹哨喂食,使幼鸟建立条件反射。熟悉幼鸟后,会引导它们到森林中自行捕食昆虫,并通过哨音将其带回笼中。

疾病防治:感冒:病鸟表现出精神不振、怕冷、呼吸加快等症状,严重时可能出现鼻塞和口呼吸。治疗方法包括将病鸟放置在温暖干燥的地方,并喂食高营养食物。

肺炎:病鸟表现为精神萎靡、呼吸急促、身体颤抖等症状,死亡率较高。治疗方法是给病鸟提供温暖并服用消炎药。

啄羽病:疾病被称为“营养不良症”,其症状为鸟类间相互啄食羽毛,头部和背部羽毛常被啄光。针对此病的治疗手段包括提高营养摄入,例如增加昆虫、鸡蛋等富含营养的食物供给。

物种保护 编辑本段

种群状况

在部分地区,灰喜鹊的种群数量有所减少,如中国吉林长白山区,1963年5月在林缘河谷阔叶林中的每小时遇见率约为2.06只,而到了1980年5月,同一地区的每小时遇见率降至0.19只。截至2023年,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评估显示,灰喜鹊的整体种群数量呈上升趋势。IUCN认为,随着该物种分布范围的部分地区出现显著增长,其数量也在逐步上升。

保护等级

1979年,灰喜鹊被列入《伯尔尼公约》附录Ⅱ。

2016年,灰喜鹊被纳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评定为无危(LC)等级。

2023年,灰喜鹊被收录入中国《有重要生态、科学、社会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编号第362项)。

此外,灰喜鹊长江亚种还是中国湖南省的地方重点保护物种。

主要价值 编辑本段

生态价值:灰喜鹊能够大量捕食农林害虫,一只灰喜鹊每年可以消灭约1.5万条松毛虫,从而保护松林免受松毛虫的侵害。它们还捕食多种农林害虫,如避债蛾、黄刺蛾、地老虎等。

药用价值:灰喜鹊去毛和内脏的全体可用于药用,具有清热散结、补虚、通淋、止渴的功效,用于治疗石淋、虚痨发热、胸膈痰结、消渴等病症。然而,灰喜鹊在中国属于“三有动物”,需遵守《中国野生动物保护法》,禁止滥捕滥杀。

观赏价值:灰喜鹊能很好地适应人口密集地区的生态环境。若在城市公园、园林中为灰喜鹊提供适宜的栖息条件,不仅能利用其消灭害虫,还能美化环境,提升公园和园林的美学价值,给人们带来愉悦。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李东泽    下一篇 红梅花雀

标签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