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鸣沙山·月牙泉
敦煌鸣沙山·月牙泉位于甘肃省敦煌市以南五公里处,景区占地76.82平方公里,核心景区界定为12.79平方公里,被称为“塞外风光之一绝”鸣沙山和月牙泉“沙泉共处、沙水共生”独特的方式闻名于世千百年来,二者在浩瀚的沙海中形成了一道奇妙的风景月牙泉汉代叫沙井,唐代叫药泉,清代叫月牙泉,汉代是旅游圣地。1988年7月,鸣沙山月牙泉风景名胜区被列入政府 于1989年2月被列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市级风景名胜区“它是敦煌的典型标志之一。2015年被评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属于中国敦煌世界地质公园。
地理位置 编辑本段
鸣沙山·月牙泉位于甘肃省敦煌市以南五公里的腾格里沙漠边缘,河西走廊最西端。鸣沙山东起莫高窟崖顶,西至卧佛山脚下的党河水库,有12座.79平方公里的核心景区在鸣沙山北麓。月牙泉位于鸣沙山北麓。
形成原因 编辑本段
鸣沙山
鸣沙山形成的原因很复杂,是大自然从多角度打磨的结果。这是一个地理位置特殊的地方、周围的环境和风力使其成为敦煌的标志性景点。鸣沙山位于敦煌县西南部,相互靠近。但县城的主风是西风,次主风是东风。但是鸣沙山的风改成了西偏南风,东偏南风,还有偏南风通过观察,三种风的频率也不同。敦煌南北多山,山势南高北低,东西狭长,形成一个风道。境内有党河、疏勒河流入海拔1000米的内陆盆地,大量原始沉积砂形成鸣沙山沙源。三围山和黑石峰山是月牙泉周围高耸的沙山,使月牙泉形成一个环形洼地。不同方向的风将沙源的沙子吹过狭长的通道沙子被风刮走后,被火山口阻挡在泉域旋转上升,从而将大量流沙带到山顶或抛到山的另一边。沙粒不断沉积,经年累月,形成鸣沙山。
月牙泉
特殊的地理环境造就了月牙泉“古往今来,沙子并没有填满它”的神奇。月牙泉位于鸣沙山的中部,因其形状酷似一弯新月而得名。月牙泉的形成有多种解释据地质专家实地调查研究,认为月牙泉是第四纪以来地质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其形成机制是月牙泉内外动力地质作用和水文地质条件综合影响下的自然产物。月牙泉位于敦煌地区党河冲积扇和西水沟冲积扇两个扇洼地的中心,党河补给的地下水径流为其提供水源。由于地下水位的上升,低洼的地形条件和高的地区,地下水位溢出地表,这是月牙泉形成的关键因素。湖水不断被地下暗流补充,以弥补蒸发的损失,月牙泉千百年来没有干涸。
主要景点 编辑本段
整个景区的规划面积为212.86平方公里,风景名胜区76.82平方公里,核心区12.79平方千米。
鸣沙山
鸣沙山东西长约40公里,南北宽20公里,主峰海拔1715米。山体由红、黄、绿、黑、白、五色细砂称为五色砂。从鸣沙山脚下望去,这座山看上去就像古埃及的金字塔,金碧辉煌、巍峨壮观。沙峰起伏不定,远远望去,连绵起伏,如蛇龙和豌豆。阳光下,沙脊波纹起伏,黄涛翻滚,明暗分明。人从沙山上掉下来,沙子会发出隆隆的声音,这也是鸣沙山名字的由来。据史料记载,在晴朗的天气里,即使风停沙静,也会发出丝竹弦鸣的声音,所以鸣沙山也叫鸣沙山“沙岭晴鸣”清《敦煌县志》会“沙岭晴鸣”它被列为敦煌八景之一。敦煌古称沙洲,故名。鸣沙山和月牙泉并存、沙与水共存,闻名于世,被誉为“塞外风光之一绝”。鸣沙山的东面是三危山,南面是黑石峰,西面是戈壁和库姆塔格沙漠。虽名称为“山”,却是一堆黄沙。
月牙泉
位于核心景区,流沙环绕。如一弯新月环绕鸣沙山,月牙泉由此得名。是河西区沙山最长寿的小湖。泉水东深西浅,最深处约5米“沙漠第一泉”之称。月牙泉的水域面积和深度随着敦煌生态的变化而变化2022年水域面积8200平方米,东西长242米,南北最宽处可达50米,平均水深1.5米左右,最深可达2.2米。月牙泉水质甘甜,有珍稀的铁背鱼和中草药七星草,当地人有七星草、铁背鱼、五色沙子“三件宝”的说法。月牙泉被誉为中国十大最美赏月地之一山顶巨大的满月倒映在月牙形的泉水里,天水一色。每年中秋节,都会有大量游客和敦煌市民在中秋之夜爬山赏月,共同度过中秋佳节。
民俗博物馆
始建于1988年,建筑面积4300平方米,具有传统的城堡式外观,城堡内的房屋也采用了敦煌民居建筑中最常见的四合院风格。堡内共有126间房屋,分为前院、后院、偏院三个部分。这个博物馆收藏了敦煌民间建筑、生活习俗、传统文化的精髓。它的布局遵循敦煌传统民居的风格,其陈设反映了敦煌现代民间生产、生活、宗教、文化等大量展品是集中展示现代敦煌民间文化的基地。
夫妻柳
老公是1971年种的,是两株从同一个根系长在一起的柳树,叫 quot柳树和柳树quot“夫妻柳”这里成了游客驻足流连的沙漠景象。1997年,一场沙尘暴来袭“夫妻柳”,“夫妻柳”从根部折断。经过工作人员的悉心照料,它重新出现了。
药王庙遗址
山药王庙,确切地说是药王洞,发现于20世纪90年代。从出土的木质功德碑来看,证实是清朝嘉庆二十三年的(1818年)王耀洞是为了纪念王耀孙思邈而建造的。去鸣沙山脚下的路上,左边有一条岔路,不远处有一个地方“药王庙遗址”只看到断壁残垣的几个地方。正殿为砖砌窑洞建筑,宽3米,长6米.2米。洞前是一条西式结构的走廊,已经全部坍塌,剩下的大部分已经腐朽,洞内的泥塑也不复存在。洞北壁背光为“红王诊龙治虎”挂雕东墙为山水花鸟挂雕因为不可能保证在现有环境下保存悬挂的雕塑,所以现场已经回填。
游乐项目 编辑本段
游览鸣沙山-月牙泉,除了爬沙山赏月牙泉,还有很多可选项目。常年项目包括沙漠骑骆驼、滑沙、自驾沙滩摩托车、自驾沙漠越野车、乘坐直升机、滑翔机空中游览服务和其他项目。
开发保护 编辑本段
开发
1989年2月,敦煌市政府将鸣沙山月牙泉列为“市级风景名胜区“
1994年被国务院评为第三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6月14日,”鸣沙山月牙泉文史研究院”成立,11月,发现“药王洞”遗址;
2021年,按照《鸣沙山月牙泉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的要求,景区开始修建东门、西门。项目总投资约5.42亿元,含景区东门、西门游客中心、浴室等服务设施,配套绿地、广场、停车场以及排水、电气、取暖、消防等附属设施。
2022年7月31日晚,敦煌鸣沙山月牙泉景区东出入口游客中心开放。
2022年8月1日,敦煌市鸣沙山月牙泉景区东门试营业
2022年,敦煌鸣沙山月牙泉景区升级改造工程开工。
保护
1988年7月,敦煌市政府成立“敦煌市月牙泉风景管理处”敦煌鸣沙山月牙泉景区已纳入政府管理和保护。
1999年,月牙泉水位下降,露出湖底。从2000年开始,敦煌市采取紧急措施,对月牙泉周围的河流进行补给,以补充月牙泉的水位,从而暂时防止月牙泉干涸。
2004年,月牙泉水域面积缩小到8亩,水深变成1米左右。2008年3月,月牙泉水位下降应急处理工程竣工并投入运行,即在月牙泉西山后修建的A站点由西南向下游月牙泉渗漏,在月牙泉东北侧修建C站点,阻止地下水向下渗漏。
2011年,国务院批准《敦煌水资源合理利用与生态保护综合规划》,采取一系列措施,使月牙泉水深达到2.0m以上,满足自然生态景观要求,平均水深1.7米。
2013年敦煌鸣沙山·月牙泉景区“定界”为了减少人为破坏,月牙泉周边设置了围栏,禁止游客在核心景区周边攀爬,鸣沙山东坡还设置了专门的攀爬区。
景区荣誉 编辑本段
1991年11月,列为甘肃省省级风景名胜区,被评为“中国旅游胜地四十佳之一;
1994年,被定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荣获“中国最美的五大沙漠之一”等荣誉称号;
2001年,被评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2003年,完成ISO14000环境质量体系认证和ISO9001管理质量认证;
2005年,在《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社主办的“中国最美的地方”评选活动中,鸣沙山荣获“中国最美的五大沙漠”称号;
2012年3月,敦煌鸣沙山月牙泉景区被批准为“省级地质公园”;4月荣获”中国最佳自然景观旅游目的地”称号;12月被评为省级“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
2014年,敦煌鸣沙山月牙泉景区荣获“中国最美赏月地”称号;
2015年,敦煌鸣沙山月牙泉景区先后获评国家5A级旅游景区、中国敦煌世界地质公园;
2016年,原国家旅游局和原环境保护部认定敦煌鸣沙山月牙泉景区为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
2020年,敦煌鸣沙山月牙泉景区跻身国家5A级旅游景区品牌100强榜单;
2021年11月25日,敦煌鸣沙山月牙泉景区入选2021年国家体育旅游示范基地名单;
2022年,鸣沙山月牙泉景区被命名为2021-2025年度全国科普教育基地;
2022年,荣获2022甘肃文旅打造100个美好目的地;
2023年5月8日,敦煌鸣沙山月牙泉景区入选第二批国家级文明旅游示范单位名单。
附件列表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