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头鸺鹠
斑头鸺 [xiū]鹠[liú](学名:Glaucidium cuculoides),别名横纹小鸺、猫王是狙击手属的鸟,属于狙击手家族。成年斑头鸺鹠体长200~260毫米;重量150 ~ 260克。是鹬类中最大的个体。头、颈部和上半身呈深棕色,有棕色和白色的细小横向斑点。脸盘不明显,也没有耳羽簇。喙黄绿色,基部深色。喉咙上有一个明显的白斑。下半身多为白色带棕色条纹。飞羽黑褐色。尾羽也是深棕色,有明显的白色横斑。趾黄绿色。爪黑色。
www.qwbaike.cn
斑头鸺鹠主要分布在世界各地的印度东北部、喜马拉雅山脉、东南亚和中国南部;在中国,多见于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山东偶有发生、北京等北部地区。主要栖息于阔叶林中、混交林次生林和林缘灌木。吃的食物范围很广,主要是昆虫,但也有啮齿动物、小型脊椎动物,如鸟类和一些无脊椎动物。 www.qwbaike.cn
斑头鸺鹠在2016年《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被评定为无危险(LC)2021年在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上市,等级二。可灭鼠杀虫,是农林益鸟。 www.qwbaike.cn
形态特征 编辑本段
斑头鸺鹠是一种小型猫头鹰,雌雄无显著差异。体长200 ~ 260毫米;重量150 ~ 260克。是鹬类中最大的个体。翅长145 ~ 188毫米;口的峰值长度为14 ~ 18毫米;跗跖长度为25 ~ 35 mm;尾长90 ~ 100毫米。
www.qwbaike.cn
头部、颈部和整个上半身,包括翅膀,都是深棕色的,上面密布着狭窄的棕色和白色的横向斑点,尤其是头顶的斑纹特别狭窄和密集。沿着肩膀有一条白线断开上半身。脸盘不明显,也没有耳羽簇。喙硬,呈绿色和黄色;蜡膜暗褐色。眼睛微微斜着;虹膜黄色。眼睛上侧有白色细长的眉毛。
www.qwbaike.cn
下巴上有明显的白色斑纹。喉咙上有白斑。胸部呈褐色或棕褐色,混有淡黄色或黄白色斑纹;腹部为白色,有褐色纵向条纹;两肋栗色;肛门周围也有宽阔的棕色线条。 www.qwbaike.cn
部分肩羽、中羽和大羽的外稃上有大白斑,形成白色纵斑;内层飞羽为深褐色,羽毛上有细长的浅褐色横斑;外层飞羽为深棕色,外层羽毛夹杂着三角棕色条纹,内层羽毛也有同样颜色的水平斑点;三级飞羽的内外叶脉上有横斑;尾羽暗褐色,顶端白色,约有6个明显的白色横斑;尾下覆羽白色;跗跖完全被羽毛覆盖,跗跖被白色羽毛覆盖,边缘有棕色条纹;腋羽纯白色。脚趾黄绿色,有刚毛。爪近黑色。 www.qwbaike.cn
幼鸟上半身有横斑,但数量比成年鸟少,甚至整个上半身为纯褐色,仅有少许棕白色斑点。下半身有密集的纵向条纹。跗跖的羽缘是棕色的。其余与成鸟相似。 www.qwbaike.cn
分布栖息 编辑本段
分布范围:斑头鸺鹠在越南分布于世界各地、老挝、柬埔寨、缅甸、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中国、印度、尼泊尔、不丹;分布于中国和甘肃、西藏、北京、四川、山东、陕西、河南、河北、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 www.qwbaike.cn
栖息环境:斑头鸺鹠经常栖息在阔叶林中、混交林次生林和林缘灌木。它也存在于村庄和农田附近的疏林中、竹林中有时会发现树木。从低山平原、分布于海拔2000米左右的丘陵至混交林中。
生活习性 编辑本段
斑点鹬经常单独或成对移动。以昼行为主,多在白天活动和觅食,夜间也有活动,黄昏活动频繁。食肉,食性广泛,主要以各种昆虫和昆虫幼虫为食,也吃啮齿动物、鸟类等小型脊椎动物也吃蚯蚓等无脊椎动物。狩猎时,斑头鸺鹠可以像鹰一样在空中捕食小鸟和大型昆虫。早上和晚上经常叫,晚上叫得又响又亮,音调由高到低变化,最后变成颤音。 www.qwbaike.cn
生长繁殖:斑头鸺鹠的繁殖期为3月至6月。筑巢地点大多在树洞或自然形成的洞穴中,偶尔会发现它们利用喜鹊的废弃巢穴。斑头鸺鹠每巢产3 ~ 5个蛋,通常为4个。卵白色,近球形,光滑无斑点,大小约33 ~ 39 mm× 29 ~ 32 mm。蛋由雌性孵化,雄性在附近站岗潜伏期为28 ~ 29天。雏鸟发育较晚,可以在筑巢生活25天后离开巢穴。
www.qwbaike.cn
物种保护 编辑本段
物种现状
斑头鸺鹠分布范围较大,种群数量有增加的趋势评估结果不低于濒危物种标准。2009年全国大概有1 ~ 10万对养殖。
保护级别
在2016年《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的评估中,斑头鸺鹠被评为非危险(LC)
斑头鸺鹠于2021年被中国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列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名录,等级为二级。
www.qwbaike.cn
附件列表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