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创新与创业企业家高峰论坛(2024)举办
2024年12月28日,复旦创新与创业企业家高峰论坛在管理学院政立院区举办。本届论坛以“穿越周期:人工智能与企业出海”为主题,学界业界共聚,一同探讨和分享在全球化发展新趋势与数字化转型不断深化的今天,如何通过人工智能与出海赋能助力企业穿越周期,400多名企业界代表、高校教师和学生参加现场会议。
论坛由“AI前沿技术与未来趋势”、“AI技术应用场景与商业化”两大话题模块与“AI助力跨境电商与企业出海”圆桌论坛组成。复旦大学人事处处长、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教授熊易寒与复旦大学管理学院教授田林分别为论坛致辞。他们对与会的学者、行业领袖和企业家们表示热烈欢迎,并指出,本次论坛聚焦人工智能与企业出海,契合当前全球经济转型的重要方向,也是中国企业在新阶段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议题。
模块一:AI前沿技术与未来趋势
中欧资本董事长、华为原副总裁张俊以《大模型O3、具身智能、人形机器人与VC》为题发表演讲。他指出,O3模型以评估器引导搜索,革新了AI信息处理方式,但在自然语言程序执行与数据依赖方面仍存在局限。具身智能作为AI新浪潮,以人形机器人为标杆,突出了语言理解、任务规划和环境交互的重要性。他还系统梳理了机器人产业链及核心部件,并提出技术突破、应用转化和商业模式三大创新路径,以助力中国在智能硬件领域实现自主突破。
复旦大学管理学院教授、论坛发起人宁钟以《AI赋能企业研究与开发活动新范式》为题发表演讲。AI正成为科学研究的新范式,2024年诺贝尔奖的相关成果充分印证了这一趋势。在应用层面,DNA测序、药物开发、电池研发等领域的应用,全面展示了AI技术的广泛价值。宁钟教授特别以“第一性原理”思维为切入点,探讨如何通过回归事物本质实现颠覆性创新,并结合马斯克在锂电池制造及乔布斯在智能手机领域的成功实践,生动展现了这一思维方式在推动技术突破中的实践路径。在展望未来的同时,他也提出了AI可能引发的伦理挑战,例如数据隐私保护、深度伪造威胁、机器自主性及责任归属等问题,强调社会需正视AI对工作模式和社会结构的深刻变革。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教授白果探讨了AI时代产业结构迭代与全球布局的新机遇。中国凭借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庞大的市场规模,在AI领域具备巨大潜力,未来数字化与智能化浪潮将进一步推动行业整合与全球产业链深化。同时,白果教授也揭示了AI带来的诸多挑战,如制造业自动化导致的产业链重构、地缘矛盾对布局的影响,以及供需不平衡和收入分配极化等问题。面对这些复杂局面,企业家们应以更高创新能力和战略眼光应对,为产业转型打造新格局。
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同济大学科技政策与管理研究所执行所长张玉臣在论坛上深入剖析了AI技术的演进特征及其产业应用逻辑。AI技术的数据驱动创新范式对全球产业链分工产生深远影响,未来将呈现极点化趋势,推动优质资源向核心城市集聚,形成新的经济区域与都市圈。张教授提到,AI技术发展存在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两种路径:前者以应用入手,深入行业场景,但可能受制于底层技术;后者以技术为核心驱动,虽突破难度较高,却能占据主导地位。他同时强调,AI快速发展对科学、伦理与治理提出新的挑战,展望了AI重塑全球产业链分工与构建分布式产业群落的广阔前景。
模块二:AI技术应用场景与商业化
哈尔滨工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一带一路”商学院联盟秘书长金家飞探讨了教育在赋能产业国际化中的关键作用。教育在“一带一路”倡议中扮演着先导角色,通过文化和知识的输出推动国际化产业合作。然而,目前存在“术多道少”“实多虚少”的现象,使产业与教育难以形成真正的协同效应。为应对这一挑战,高水平的产业研究和实践平台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国际化人才培养、深入的产业研究以及国际资源对接,教育与产业可以实现更深层次的互动,从而助力企业拓展全球市场,同时为AI技术推动产业创新提供了有力支撑。
蔚来汽车高级总监金贝分享了AI技术在智能电动汽车领域的广泛应用和未来趋势。AI已成为智能电动汽车企业的核心能力,并被视为支撑企业发展的关键动力。蔚来汽车将AI作为核心竞争力,在智能座舱、智能驾驶、芯片和车载智能硬件等领域持续投入,实现整车全域操作系统的全面升级。同时,大模型用户专属服务显著提升了研发效率,为汽车行业带来了技术革新和用户体验的双重升级。
上海段和段律师事务所全球总部理事会副主席吴坚律师分享了中国资本外流和境外资产保护的现状及挑战。2015至2016年间,中国资本外流规模累计高达1.28万亿美元,占GDP总量的6%。随着境外资产规模的快速增长,中国企业在资产调查与追索过程中面临多重困境。司法主权的受限是首要挑战。由于各国法律体系的差异,中国判决在境外的承认与执行十分困难,且国内公权力难以直接干预。此外,跨境资产的结构复杂,交易涉及多个法域,加之资产隐匿手段多样,追索目标往往难以明确。欺诈手段的日益高超更使资产调查工作难上加难。同时,中国在全球资产追索经验和域外法律框架方面仍显不足,跨境合作网络的建立也处于起步阶段。
杭州见大供应链服务有限公司董事长俞德祥聚焦餐饮供应链的趋势与智能化转型。在政策利好的推动下,中国餐饮供应链市场快速扩张,但传统供应链仍然面临效率低、匹配难、浪费多、品控差等痛点。餐饮连锁化率的稳步提升、食材产品化的加速推进,以及一体化、平台化、标准化、数智化的转型趋势,为行业创新提供了清晰方向。通过数字化菜谱和自动化烹饪技术的结合,他提出的智能餐饮系统精准解决了供需矛盾,显著提升了生产效率和食品安全,为企业创造了巨大的商业价值。
媒哥品牌咨询创始人兼总经理吴朋分享了企业出海营销的品牌破局之道。他指出,从产品出海到品牌出海是一次巨大的跨越。在品牌出海的过程中,企业需要明确自身定位,精准匹配目标市场,形成差异化的营销策略,并搭建完善的品牌营销体系。例如,针对东南亚市场注重产品微创新满足本地需求,而对北美市场的切入需注重垂类机会和未满足需求的挖掘。同时,社媒营销、内容场景力和网红营销成为品牌打造的重要策略,为企业在全球市场的品牌升级和业务拓展提供了有效支持。
上海众调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兼CEO谢鹏深入探讨了AI大模型在企业数智化领域中的应用,AI技术的演进推动了通用场景和专业场景的快速落地。大模型技术在智能工牌、AI对练和企微助手等领域的广泛应用,不仅提升了销售效率,还优化了客户体验,推动了售后服务的智能化覆盖。结合行业需求,大模型在汽车、教育、能源等领域展现了强大的适配能力,例如智能工牌覆盖客户接待与试乘试驾环节,为销售赋能;AI生成的营销文案和视频显著提高了品牌传播效率;在能源领域,AI助力智能巡检与设备故障预测,大幅提升运营效率。通过大模型服务平台的全面解决方案,企业能够从数据标注到模型部署实现智能化运营的升级。
国际科学院院士、美国纽约科学院院士、中科院教授廖奇为深入探讨了中国芯片赋能智能制造高质量发展的路径与实践。他指出,中国在存算比方面与美国仍有显著差距,算力中心的建设需要实现算力、存力和运力的高效协同。作为人工智能的核心基础,传感器和芯片面临通用性、功耗和芯片面积等多方面挑战。团队自主研发了多款芯片,推动技术瓶颈的突破。廖奇为院士还分享了中国芯片赋能智能制造的典型应用案例,包括高端医疗设备、无人机与低空经济、裸眼3D显示技术以及AI辅助诊断系统。这些实践展示了中国芯片技术在多个前沿领域的成功应用。他进一步提出,未来发展需建立科创与金融的融合机制,构建多层次的科创投资体系,打造企业孵化平台,同时强化科创人才的引进与培养,为实现中国芯片产业的持续创新和全面突破奠定基础。
圆桌论坛由宁钟教授主持,嘉宾就“AI助力跨境电商与企业出海”展开讨论,为推动企业全球化发展提供了深刻见解。嘉宾们强调了当前企业出海会面临一系列挑战,例如跨文化沟通障碍、复杂的国际市场监管环境、多样化的消费者需求以及不确定的国际贸易形势等,企业在出海前必须做好充足的准备。嘉宾们一致认为,通过将AI技术融入跨境电商和企业出海战略中,企业可以更高效地应对市场变化,增强品牌国际影响力,为未来的全球化创新奠定坚实基础。大家认为这个时代是充满机遇与挑战的时代,是科技创新驱动全球化再塑的时代,是AI助推企业再全球化发展的时代。在党中央的英明领导下,我们一定能突破技术壁垒和国际市场复杂性,守正创新,走向世界舞台的中央,书写企业出海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