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薇
陈薇,女,1966年2月出生于浙江兰溪,中共党员,生物危害防控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生物工程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专业技术5级,少将军衔,中国科协第十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 中国药学会第二十五届理事会副理事长 。
陈薇1988年毕业于浙江大学,获得化学工程学士学位;1991年获得清华大学工学硕士学位,同年4月特招入伍;1998年获得军事医学科学院医学博士学位;2002年晋升为研究员;2003年成为博士生导师;2006年担任军事医学科学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副所长;2011年获得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2012年担任军事医学科学院生物工程研究所所长;2015年被授予专业技术少将军衔;2017年获得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2019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2020年,被授予“人民英雄”国家荣誉称号。
陈薇长期致力于生物防御新型疫苗和生物新药研究,研制出我军首个SARS预防生物新药“重组人干扰素ω”、全球首个获批新药证书的埃博拉疫苗。
2020年8月,陈薇荣获“全军防治非典先进个人”“全国十大杰出青年”等称号。 2020年8月11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一次会议上,陈薇被授予“人民英雄”国家荣誉称号。 2020年9月8日,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向陈薇颁授国家荣誉称号奖章。
获得荣誉
时间 | 荣誉表彰 |
1999年 | 中国人民解放军三等功 |
2002年 | 首批军队特殊人才津贴 |
2003年 | 中国十大杰出青年 |
2003年 | 中国十大科技新闻人物 |
2003年 | 中国人民解放军三等功 |
2003年 | 全军“非典防治工作先进个人” |
2003年 | 总后勤部“优秀地方大学生干部” |
2004年 | 中国人民解放军二等功 |
2005年 | 全军“优秀地方大学生干部” |
2006年 | 总后勤部“科技银星” |
2008年 | 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
2009年 | “求是”杰出青年奖 |
2011年 | 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 |
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万人计划”领军人才 | |
2015年 | 中央电视台年度科技创新人物 |
2015年 | 中国科学年度新闻人物 |
2017年 | 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 |
2019年 | 中国工程院院士 |
2020年8月11日 | “人民英雄”国家荣誉称号 |
2020年9月8日 | 全国优秀共产党员 |
2021年3月 | 2020年度全国政协委员优秀履职奖 |
主要成就
陈薇长期从事生物防御新型疫苗和生物新药研究,主持建成创新体系和转化基地,成功研发中国军队首个病毒防治生物新药、中国首个国家战略储备重组疫苗和全球首个新基因型埃博拉疫苗。2014-2015年西非埃博拉疫情期间,率队赴非洲疫区完成埃博拉疫苗临床试验,是第一个在境外开展临床研究的中国疫苗。
陈薇历经狙击非典、汶川救灾、奥运安保、援非抗埃等重大任务砺炼,带出一支学科交叉、拼搏奉献的生物防御队伍,2018年获军队科技创新群体奖。
2020年3月,由陈薇领衔的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科研团队研制的重组新冠疫苗开始人体注射试验。
研究成果
多年来一直从事生防研究,领衔承担了多项国家、军队重大研究项目,都出色完成了任务。在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的新型疫苗和治疗药物研究方面,研究成果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获得“全军科技进步一等奖”(第一完成人)。
2020年3月16日,由中国工程院院士、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研究员陈薇领衔的科研团队所研制的重组新冠疫苗获批启动临床试验,这是国内第一个进入临床试验阶段的新冠疫苗。4月12日,由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所生物工程研究所陈薇院士团队牵头研发的重组新冠病毒(腺病毒载体)疫苗II期人体临床试验正式在武汉开始受试者接种试验。这是全球首款进入II期人体临床试验的新冠病毒疫苗。
2021年6月3日,举行的2021浦江创新论坛全体大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军事科学院研究员陈薇在演讲中透露,她带领团队与康希诺合作研发出了吸入式重组新冠病毒疫苗(腺病毒载体),正在向国家药监局申请紧急使用授权。11月,全球首款吸入式新冠疫苗由军事医学研究院陈薇院士团队与康希诺生物股份公司合作研发,目前二期临床试验已取得阶段性成果,正在推进紧急使用的申请工作。
教育成果
作为博士生导师、学科带头人,她坚持用事业凝聚人心,用真诚感动人心,用豁达稳定人心,营造宽松和谐的科研和人文环境,放手培养更年轻的优秀人才,加强梯队建设。
共招收培养博士后3名、博士生12名、硕士生25名,联合培养博士生6名、硕士生2名。
2002年破格晋升研究员并遴选为博士研究生导师以来,招收博士、硕士生研究生70余名,培养了一支团结协作、朝气蓬勃的科研创新团队。
2011年她的研究团队硕士研究生以上的就有32人,平均年龄30岁。已有3人晋升副研究员,有6名博士以第一负责人承担了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等多项课题。
学术论著
截至2019年5月,陈薇在Nature Nanotechnology等期刊发表SCI论文,单篇最高影响因子53.2。
据2020年6月中国工程院官网显示,陈薇以通讯作者在Lancet、Lancet Global Health、Nature Nanotechnology、Advanced Materials等期刊发表文章。
据2020年10月首都文明网显示,陈薇以通讯作者在《科学》《柳叶刀》等发表SCI收录论文79篇,单篇影响因子最高60.3。
承担项目
2001年“9·11事件”后不久,陈薇作为全军某重大专项的首席科学家,获得500多万元的资助。
2006年,陈薇领导的“重组埃博拉疫苗项目”获得国家“863”计划支持,随后又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国家重大专项、科技部科技改革与发展专项的持续支持。
项目名称 | 项目类别 | 研究期限 | 资助机构 |
抗SARS病毒人源抗体的研究 | 专项基金项目 | 2003年5月至2004年4月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特种药物 |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 | 2011年1月至2014年12月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发明专利
据2020年6月中国工程院官网显示,陈薇作为第一发明人获中国、美国、日本等发明专利授权30项。
据2020年10月首都文明网显示,陈薇以第一发明人身份获国内外发明专利授权31项、I类新药证书3项、临床批件9项。
成果奖励
2006年,陈薇凭借一项反恐生化研究,以第一完成人身份获得军队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2016年,陈薇领导的“抗病毒Ⅰ类新药—重组人干扰素ω”项目获得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
人才培养
指导学生
截至2007年4月,陈薇共招收培养博士后3名、博士生12名、硕士生25名,联合培养博士生6名、硕士生2名。
自2002年至2015年7月,陈薇共招收博士、硕士生研究生70余名。
讲座报告
2016年11月15日,陈薇在北京师范大学作了题为“生物安全的机遇与挑战”的学术讲座。
2018年12月20日,陈薇在清华大学“化学工程与高分子科学导论”课上为本科新生作了题为“饮其流者怀其源”的报告,她以自身工作经历为主线,与同学们分享生物安全、病毒防御、疫苗研制的国际前沿和实践进展。
社会任职
时间 | 担任职务 |
2005年7月 | 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第十届委员会委员 |
2013年3月 |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
2013年10月 | 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第十一届执行委员会委员 |
2016年6月 |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第九届全国委员会委员 |
2017年8月 | 第十一届药典委员会委员 |
2018年3月 |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三届全国委员会委员 |
2021年5月 |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第十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 |
国家传染病重大专项总体组专家 | |
2022年1月 | 中国药学会第二十五届理事会副理事长 |
社会活动
2012年1月15日,中央电视台《小崔说事》节目嘉宾。
2020年8月28日,受邀参与由中宣部、教育部、国家卫健委、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联合主办的《开学第一课》,讲述感人至深的抗疫故事,弘扬抗疫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