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百科 >> 云南大学 >> 历史版本
编辑时间历史版本内容长度图片数目录数修改原因
2023-10-17 17:26 最新历史版本 243071 2 9 新增内容,修正错误
上一历史版本 |   返回词条

云南大学

云南大学(Yunnan University)简称云大(YNU),位于昆明市,是教育部与云南省“以部为主、部省合建”的全国重点大学,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入选211工程、一省一校、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云南省重点支持的国家一流大学建设高校,“111计划”、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为中西部“一省一校”国家重点建设大学(Z14)联盟成员、南亚东南亚大学联盟牵头单位。
云南大学云南大学
云南大学始建于1922年,时为私立东陆大学,1934年更名为省立云南大学,1938年改为国立云南大学,是中国西部边疆最早建立的综合性大学之一。1946年,《不列颠百科全书》将云南大学列为中国15所在世界最具影响的大学之一。1958年,云南大学由中央高教部划归云南省管理。1978年,云南大学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88所重点大学之一。1996年首批列入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1999年,云南政法高等专科学校并入云南大学。2017年成为中国首批42所“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之一。
截至2022年10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有呈贡、东陆两校区,占地面积4367亩,校舍建筑面积133余万平方米,图书馆藏书400余万册;设27个学院、10个研究机构,1个附属医院,设有研究生院,有22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1个专业博士学位授权,42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26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本科专业82个;有教职员工3000余人(不包括附属医院),院士12人,全日制本科生近17000人,全日制硕士研究生近12000人,博士研究生1500余人。
目录

历史沿革

私立东陆大学
二十世纪初,全国各地开设大学之风渐盛。宣统三年(1911年)云南光复后,急需发展教育,培养人才。
1915年,云南省政府计划设立大学,1918年滇川黔三省合议设立联合大学,但因经费无着未能办成。
1919年,云南省议员大会审议通过龚自知等人提出“本省筹办大学请愿书”。时任云南督军兼省长的唐继尧于9月以云南督军公署、省长公署之名告知省议会,表示“大学之设,必期于成。”
1922年11月,筹备处投票决定校领导人员,唐继尧和王九龄当选名誉校长,董泽为校长。
1922年12月8日,私立东陆大学宣布成立。
1923年4月20日,正式开学,设有预科、本科、附中。
省立东陆大学
1930年,改为省立东陆大学。
1932年,云南省立师范学院并入,设有文学院(政治经济、法律系),工学院(土木、矿冶系),教育学院。
省立云南大学
1934年9月,改称省立云南大学。
1937年,熊庆来受聘出任云南大学校长,设有文理学院(文学院、教育学院),理工学院(工学院、理科学系)和医学专修科。
国立云南大学
1938年,改为国立云南大学,成为中国西部边疆最早建立的综合性大学之一。
1946年,被英国《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列为中国15所著名大学之一,设有5个学院、18个系、3个专修科、3个研究室。
云南大学
1951~1958年,全国院系调整,学校仅设文理两科,共6个系。
1954年8月,理工学院独立为昆明工学院
1956年8月,医学院独立为昆明医学院。
1958年8月,农学院独立为昆明农林学院(今云南农业大学西南林业大学前身);航空:并入四川大学、北京航空学院;法律、政治:并入西南政法学院;土木建筑:并入中南土木工程建筑学院、重庆土木工程建筑学院;铁道管理:并入北京铁道学院、长沙铁道学院。
1958年8月,学校由教育部下放云南省政府管理。
1978年,恢复招收研究生,被教育部列为88所全国重点大学之一。
1981年11月26日,经国务院批准,云南大学成为全国首批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单位。
1997年11月,正式成为国家“211工程”首批建设的61所大学之一。
1998年8月27日,“云大科技”股票上市,云南大学成为全国高校中第八家拥有高科技上市公司的高校。
2001年6月,云南大学“211工程”、“九五”建设顺利通过验收。8月,复旦大学与云南大学签订对口支援共建协议。12月,首批获准试办示范性软件学院
2004年3月11日,教育部与云南省共建的云南大学,学校成为省部共建大学
2006年,学校接受教育部专家组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共19项二级指标全部评定为A,被教育部评为本科教学优秀学校。
2006年4月,入选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11月,入选“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111计划)”2007年度建设项目立项名单。
2008年,入选“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
2012年,入选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和“中西部高校综合实力提升工程”。
2012年11月,入选教育部、中央政法委“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成为全国首批58个应用型、复合型法律职业人才教育培养基地之一。
2013年7月,成为“中西部”一省一校”国家重点建设大学(Z14)联盟”成员。10月,入选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
2014年7月,被教育部评为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
2016年,被列入国家“一省一校”工程重点建设院校。
2017年9月,入选中国首批42所“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之一
2018年,入选教育部14所“部省合建”大学之一。
2018年11月,被教育部公示为第一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12月,牵头成立南亚东南亚大学联盟,秘书处常设云南大学。
2019年8月,学校被教育部评为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
2020年,学校获批国家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7月,入选第二批高校国家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建设名单。9月,云南省第二人民医院(省红会医院)划归云南大学正式划归云南大学管理,名称变更为云南大学附属医院(省第二人民医院、省眼科医院)。10月22日,云南大学民族与边疆学部成立。12月30日,云南大学历史博物馆开馆。
2021年2月,学校入选教育部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2020年度)名单,获批生物科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
2021年9月4日,云南大学成立生命科学与医药学部、现代工学院、碳中和创新中心三家新机构。
2021年10月,中国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了2020年审核增列的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点名单,云南大学入选。
2021年11月22日,云南大学与云天化集团签订校企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以充分发挥各自优势资源,进一步深化“产学研用”深度合作,促进双方高质量发展,共同为云南省经济社会和产业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2022年2月,入选第二轮“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5月31日消息,著名古生物学家徐星出任云南大学古生物研究院学术院长。6月13日,云南大学官方微信公众号消息,教育部办公厅发布了《关于公布2021年度国家级和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名单的通知》,云南大学18个专业入选第三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6个专业入选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6月24日,中国帆船帆板运动协会与云南大学战略合作协议签约仪式在位于云南玉溪澄江市的云南大学抚仙湖产教融合帆船基地举行。

办学条件

院系概况

截至2022年3月,学校下27个学院、10个研究机构,1个附属医院,设有研究生院,有本科专业82个,其中有国家级和省级一流本科建设专业47个,涵盖文、史、哲、经、管、法、理、工、农、教育、艺术11大学科门类。
学院
云南大学经济学院(会计学院)
云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云南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
云南大学法学院
云南大学外国语学院
云南大学工商管理与旅游管理学院
云南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
云南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
云南大学物理与天文学院
云南大学化学科学与工程学院
云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云南大学信息学院
云南大学软件学院
云南大学资源环境与地球科学学院
云南大学建筑与规划学院
云南大学国际学院
云南大学职业与继续教育学院
云南大学体育学院
云南大学医学院
云南大学农学院
云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云南大学生态与环境学院
云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云南大学历史与档案学院
云南大学新闻学院
云南大学文学院
云南大学昌新国际艺术学院
云南大学大学外语教学部
云南大学留学生院
云南大学研究生院
研究机构
云南大学西南边疆少数民族研究中心
云南省微生物研究所
云南大学发展研究院
云南省地理研究所
云南大学高等教育研究院
云南大学现代分析测试中心
云南大学廉政研究中心
云南大学国际关系研究院
云南大学文化发展研究院
云南大学周边外交研究中心
云南大学国际河流与生态安全研究院
云南大学滇西发展研究中心
云南大学自然资源药物化学重点实验室
云南大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中心
云南大学生态学与进化生物学实验室
云南大学能源研究院
云南大学缅甸研究院
云南大学深时陆地生态研究所
云南大学东陆书院
云南大学非洲研究中心
云南大学中国西南天文研究所
云南大学地球系统科学研究中心
云南大学民族政治与边疆治理研究院
-
独立学院
云南大学滇池学院
云南大学旅游文化学院
-
以上数据为不完全统计,详情请查看官网。

师资队伍

截至2022年10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有教职员工3000余人(不包括附属医院),其中专业技术岗位2700余人,具有高级职称人员近1300人,具有博士学位人员近1500人。
学校有院士12人(含双聘),长江、杰青、千人、优青等国家高层次人才70余人,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首席科学家5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16人,中科院“百人计划”入选者13人,国务院学位委员学科评议组成员4人,全国模范教师2人,中宣部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2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跨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和“高等学校骨干教师资助计划”入选者14人,中宣部宣传思想文化青年英才6人,国家级教学团队4个,科技部重点领域创新团队1个,教育部创新团队1个。
中国工程院院士
陈景(专职)、朱有勇(双聘)
云南大学会泽院
云南大学会泽院
中国科学院院士
张亚平(双聘)、周俊(双聘)
加拿大工程院院士
吕正红(专职)
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
Gehan Amaratunga(英国)
欧洲科学院院士、比利时皇家科学院院士
Francois Maria L.Peeters(比利时)
国家级教学团队
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基础平台课程研究型教学团队、宏观生物学系列课程教学团队、化学实验系列课程教学团队、旅游管理专业教学团队
省级教学团队
基础化学实验课程及教学平台建设团队、旅游管理特色专业教学团队、CDIO软件人才培养教学团队、基础物理实验教学团队、工商管理专业教学团队、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教学团队、新闻传播专业教学团队
教育部创新团队
天然产物及类天然产物合成创新团队
云南省创新团队
微生物资源可持续利用创新团队,放线菌资源与利用省创新团队,生物活性分子设计、合成与发现省创新团队,国际河流研究省创新团队,天体物理和宇宙线省创新团队,体外诊断技术及应用研究省创新团队、高原山地退化环境与生态修复省创新团队、人类复杂疾病基因研究省创新团队
云南省高等学校科技创新团队
统计物理与复杂系统科技创新团队、非线性分析和优化科技创新团队
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团队
西部发展与社会转型研究团队、云南省民族政治与边疆治理研究团队、云南民族文化多样性的田野调查与民族志研究团队、民族文化产业研究团队、云南农村综合改革与社会管理创新研究团队、中国西南民族的由来与发展研究团队、云南对外开放与周边安全研究团队、当代缅甸与滇缅关系研究团队、能源安全研究团队、云南旅游产业升级与产业结构调整研究团队、云南城镇化与多民族地区社会转型研究团队

学科体系

截至2022年3月,学校有4个国家级重点学科,52个云南省级重点学科。有14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2个(博士学位授权点130个,含自主设置22个),1个专业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42个(硕士学位授权220个,含自主设置40个),26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生物学、民族学、中国学、数学、理论经济学、工商管理、政治学、马克思主义理论、信息与通信工程、生态学、统计学、中国语言文学、化学、系统科学、物理学、公共管理学、地理学、社会学、材料科学与工程

重点学科

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学科:民族学、生态学
国家二级重点学科:民族学、生态学、专门史、微生物学
云南省级重点学科:生态学、民族学、中国民族史、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中国经济史、工商管理、植物学、国际经济与贸易、基础数学、材料物理与化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国际关系、民族法学、有机化学、思想政治教育、遗传学、旅游管理、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微生物学、化学、专门史、理论经济学、信息与通信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文艺学、公共管理、理论物理、气象学、系统分析与集成、生物学、金融数学、产业经济学、行政管理、物理化学、民族文化学、政治学、金融学
云南省院省校重点学科:金融数学、产业经济学、行政管理、物理化学、民族文化学、政治学、金融学
学位授权
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民族学、生物学、理论经济学、政治学、中国语言文学、数学、物理学、化学、信息与通信工程、工商管理、中国史、生态学、统计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法学、地理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大气科学、公共管理、社会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等
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法学、政治学、社会学、民族学、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语言文学、中国史、数学,物理学、化学、地理学、大气科学、生物学、材料科学与工程、信息与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生物医学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公共管理、图书馆、情报与档案管理、哲学、教育学、外国语言文学、新闻传播学、地球物理学、系统科学、电子科学与技术、控制科学与工程、土木工程、软件工程、艺术学理论、美术学、世界史、生态学、统计学、药学、天文学、地质学、网络空间安全

学科评估

在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学校有30个学科进入全国前70%,其中,A类学科2个(民族学为A+,生态学为A-),B类学科14个。微生物学、化学、植物学与动物学学科进入全球ESI前1%

人才培养

质量工程
截至2021年6月,学校有国家级特色专业12个,47个专业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1个专业入选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有国家精品课程10门,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4门,教育部-IBM精品课程1门,教育部-INTEL精品课程1门,云南省级精品课程33门,云南省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6门。
学校有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4个,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2个,云南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9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5个,云南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6个,国家级人才培养基地4个,国家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国家级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项目3项,国家级应用型、复合型卓越法律职业人才教育培养基地1个,国家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4个以及国家示范性软件学院,云南省级特色专业11个,云南省级重点专业18个,云南省级品牌专业4个。
国家级特色专业:环境科学、化学、公共事业管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汉语言文学、国际经济与贸易、政治学与行政学、大气科学、生态学、新闻学、网络工程、旅游管理
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法学、政治学与行政学、民族学、汉语言文学、缅甸语、新闻学、历史学、化学、生态学、统计学、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工商管理、公共事业管理、档案学、旅游管理、经济学、国际经济与贸易、英语、数学与应用数学、生物科学、物理学、地理科学、大气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会计学、行政管理、视觉传达设计
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创新实验区、生命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基于CDIO的国际化、工程化软件人才培养创新实验区、工商管理类本科专业创业人才培养模式实验区
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生命科学实验教学中心、化学化工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新闻传播实验教学中心
国家精品课程:公共事业管理概论、普通生态学、人文科学概论、民族政治学、动物生物学、微型半微型有机化学实验、旅游经济学、人类生态学、生态旅游、软件工程
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离散数学、管理沟通、材料化学、网络协议工程
教育部—IBM精品课程:高级J2EE应用开发
教育部—英特尔精品课程:软件工程
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生物科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
云南省级特色专业: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经济学、数理基础科学、信息安全、英语、民族学、金融学、材料物理、行政管理、法学、制药工程
云南省级重点建设专业:旅游管理、统计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应用化学、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通信工程、环境科学、公共事业管理、汉语言文学、经济学、生态学、政治学与行政学、大气科学、软件工程、化学、新闻学、工商管理、法学
云南省级精品课程:中国民族史、植物生物学、微型半微型有机化学实验、数据库技术与应用、普通生态学、动物生物学、人文科学概论、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民族政治学、软件工程、旅游学概论、遗传学、有机化学、信号与系统、数学分析、旅游经济学、中国儒学导论、食品化学、应用电视学、人类生态学、动力气象学、生态旅游、计算机网络原理、公共组织财务管理、大学体育、语言学概论、传播学引论、细胞生物学、管理学、中国少数民族文化概论、科技档案管理学、操作系统原理、数据库概论
云南省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离散数学、高级语言程序设计、光纤通信原理及应用、国际经济合作、国际商务、基于Java的XML技术运用
云南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自然资源化学人才培养创新实验区、工商管理类本科专业创业人才培养模式实验区、服务中国面向西南开放的国际经贸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以社会工作专业为基础的社会福利与公共服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民族民间造型艺术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实验区、复合型法律卓越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教学成果

1989年-2014年,云南大学连续七届获得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2021年9月,学校被教育部认定为第二批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试点单位。2021年,学校获得云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15项(一等奖8项,二等奖7项)。
部分国家级教学成果
项目名称
获奖类别
我国西南地区生态环境类复合型人才培养体系建设与实践
2014年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软件工程人才培养CDIO改革实践与创新
2014年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旅游管理人才培养体系构建与实践
2009年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民族政治学学科与人才培养体系的创建及实践
2009年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特色鲜明的开放式生物学实践教学平台构建和教学改革
2009年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推行微型化实验改革,促进创新教育的实践
2001年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计算机基础教育改革与实践
2001年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以上数据为不完全统计,详情请查看官网。

科学研究

科研平台

截至2022年10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有1个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级国际联合研究中心,1个国家技术转移中心,2个国家级众创空间,1个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实验室,1个四部委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1个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2个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1个教育部国际联合研究中心,1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1个教育部野外科学观察站,2个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Linux技术培训与推广中心,1个教育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1个教育部国家教材建设重点研究基地,1个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1个国家科学决策咨询研究中心。有4个国家级人才培养基地,4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项国家级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项目,1个国家级应用型、复合型卓越法律职业人才教育培养基地,4个国家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以及国家示范性软件学院。拥有实验动物中心、先进计算中心、电镜中心、1.6米多通道测光巡天望远镜等一大批一流的重要科研设施平台。
国家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西南边疆少数民族研究中心
国家文化产业研究中心:云南大学国家文化产业研究中心
国家级国际联合研究中心:光电子能源国际联合实验室
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中国周边外交研究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西南生物资源可持续利用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
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跨境网络空间安全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教育部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云南亚洲象教育部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科技部重点领域创新团队:微生物与线虫互作机制创新团队(邹成钢)
科技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联合实验室:中尼地理资源联合实验室
教育部创新团队:天然产物及类天然产物合成创新团队
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云南省生物资源保护与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
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自然资源药物化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微生物多样性可持续利用实验室
云南省重点实验室:云南省工业微生物发酵工程重点实验室、云南省生物资源保护与利用重点实验室、云南省古生物研究重点实验室、云南省高原山地生态与退化环境修复重点实验室、云南省天然产物转化与应用重点实验室、云南省量子信息重点实验室等、云南省粒子天体物理重点实验室、云南省微纳材料与技术重点实验室、云南省国际河流与跨境生态安全重点实验室、云南省软件工程重点实验室、云南省植物繁殖适应与进化生态学重点实验室、云南省地球系统科学重点实验室等
云南省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云南重大生物演化事件及古环境教育部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云南省高原湖泊及流域生态修复国际联合研究中心、云南省生作物国际联合研究中心等
云南省级工程技术中心(工程实验室):云南省作物病虫害生物防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云南省工业废水光催化处理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云南省生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云南省铜基及特种先进导电材料工程实验室、云南省云无线接入与异构网络工程实验室等
云南省高校重点实验室:云南省高校人类复杂疾病分子遗传学重点实验室、云南省高校谱传感与边疆无线电安全重点实验室、云南省高校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重点实验室等
云南省高校工程研究中心:云南省高校化学原料药及药物中间体工程研究中心等
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云南生态建设与可持续发展研究基地、周边地区安全与区域合作研究基地、云南民族文化与文化产业发展研究基地、滇学研究基地
云南高校新型智库:沿边开放与经济发展智库、西南周边环境与周边外交智库、边疆民族问题智库、民族文化建设与文化产业发展智库、云南生态文明建设发展智库、地方政府治理研究中心智库、法治云南研究中心智库
云南省高等学校科技创新团队:统计物理与复杂系统科技创新团队、非线性分析和优化科技创新团队等
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团队:西部发展与社会转型研究团队、云南农村综合改革与社会管理创新研究团队、云南城镇化与多民族地区社会转型研究团队等

科研成就

截至2022年10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先后主持国家“973计划”“863计划”项目6项,国家水专项重大项目2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3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招标项目22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专项7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大攻关项目5项,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项目2项,国家社科基金成果文库5项,“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招标项目1项。荣获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全国高校人文社科优秀成果一等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惠特克杰出生态学家奖、国际青年古生物学家“Hodson Award”奖等多项大奖。荣获云南省科学技术杰出贡献奖3项、特等奖3项。20余篇论文发表于《Nature》《Science》和《中国社会科学》。
2016、2017年,学校获得国家社科基金项目76项,其中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3项(2016)、重点项目2项、一般项目44项、青年项目14项、西部项目12项、委托项目1项;获得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18项,其中教育部重大攻关委托项目1项、一般项目10项、西部项目5项、专项项目2项。
学校承担了《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二、三卷)缅甸、老挝等五国语言的翻译、出版、推广工作;“中缅油气管道与中国能源安全”报告、南方丝绸之路经济大走廊等成果上升为国家重大决策,“南海古地图研究”为中国南海主权争端提供实物依据;“阳宗海砷污染治理”“跨境生态安全和国际河流研究”“数字云南”研究、滇池流域“湖泊——流域农村面源污染治理核心技术体系”等科研成果直接服务于解决重大现实问题。
全国高校人文社科优秀研究成果一等奖:中国石油安全(2010年)
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澄江动物群和寒武纪大爆发(并列第一,2003年)
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高原高山峡谷区大型梯级开发的环境效应及生态安全调控(第一完成单位,2010年)

学术资源

馆藏资源

云南大学图书馆
截至2022年11月,图书馆藏书400万余册,电子图书1579834册,电子期刊320987册,中外文数据库123个(中文数据库69个、外文数据库54个),并有多个自建数据库,在生物生态学、历史学、民族学以及地方民族文献等方面形成了一定的馆藏特色。由日本科学协会捐赠的20万册日文图书也成为本馆馆藏的重要特色之一。
图书馆馆藏线装古籍图书有107种古籍图书定为珍善本,大部分为明中叶嘉靖、万历时期刻本及清初刻本。其中有宋元递刻本、海内外孤本、名人学者题跋本及稿、抄本,彩绘本等。明刻本有内府本、国子监本、藩府本书院本、著名坊刻本和家刻本。

学术期刊

截至2021年1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主办有《思想战线》、《云南大学学报》文、理科版等学术刊物。
《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为《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全文收录、《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核心期刊、《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来源期刊,被《CA》收录美国《数学评论》、《剑桥科学文摘:自然科学》、《剑桥科学文摘:工程技术》、俄罗斯文摘杂志、德国《数学文摘》、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JSP)收录。
《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被《中国人文社科核心期刊》、《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数据库》、《北大核心期刊(2014版)》、《北大核心期刊(2011版)》、《北大核心期刊(2008版)》收录,国家图书馆、上海图书馆馆藏,曾荣获全国社科学报百强、民族地区“十佳”学报、第四届云南省“优秀期刊奖”等荣誉。
云南地理环境研究》由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台湾思博网(CEPS)等全文收录,曾荣获云南省优秀科技期刊内容质量奖、云南省优秀科技期刊内容编辑质量奖等荣誉。
《思想战线》入选《中国核心期刊要目总览》,被评为“中国社会科学核心期刊”,获得国家新闻出版总署评定的“全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奖、“国家期刊奖百种重点期刊”以及“全国百强学报”、“全国双十佳学报”等奖项,是“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和首批入选教育部“名刊工程”建设的11种期刊之一。美国国会图书馆、英国大英博物馆、日本国立民族学博物馆、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图书馆列为重要上架期刊。

学术交流

截至2021年1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与英国剑桥大学工程院共建光电子材料联合实验室,与尼泊尔特里布文大学和四川山地研究所共建科技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联合实验室—“中尼地理资源联合实验室”等研究机构;在伊朗、孟加拉和缅甸共建有4所海外孔子学院(孔子课堂),设有国家汉办“一带一路南亚东南亚国家汉语推广基地”,发起成立“南亚东南亚大学联盟”。
合作建立孔子学院(孔子课堂)
孟加拉达卡大学孔子学院
孟加拉南北大学孔子学院
伊朗德黑兰大学孔子学院
缅甸曼德勒福庆语言电脑学校孔子课堂
以上数据为不完全统计,详情请查看官网。

知名校友

类别
名单
院士
冯景兰、陈省身、冯友兰、华罗庚、顾颉刚、金善宝、吕叔湘、彭桓武秦仁昌、汤用彤、钱临照、汤培松、吴晗、吴征镒、徐仁、张青莲、余德浚、曾昭伦、吴中伦赵忠尧、郑万钧、严志达、袁见齐、郭令智、许杰、钱令希、孟宪民、冯兴德、殷之文、徐祖耀、戴永年、张国成、陈景、孙汉董、胡永康、严济慈、陈达、周俊、张亚平、黄润乾
政界
欧阳坚、陈舜、吴晓青、杨崇勇、龙志毅、王广宪、杨维骏、董治良、田成有、孟苏铁、程英萱、倪慧芳、牛绍尧、梁公卿、王义明、卢邦正、黄维彬、高晓宇、孟继尧、刘披云、张祖林、刘东、熊清华、段跃庆、岳跃生、吴松、李小平、李文荣、解毅、何华、何金平、张纪域、黄建国、张耕、饶南湖、高劲松、任远征、雷瑞、景绚、张笑春、李定达
学界
刘尧汉、吴持恭、乔传藻、周春晖、邓启耀、庄圻泰、于坚、丁中江、孙开泰、何景熙、刘兰兮、邓贤、谭本馗、朱晓阳、李绍荣、苏琪、施传刚、刀世勋、张文勋、王学仁、于安黎、尤中、张洪彬、段昌群、俞立、王世普、晏奎、管彦波、文庄、丁崇明、屈野、夏勇、徐静琳、林喆、熊伟、潘建新、尹晓冰、刘鸿武、雷平阳、汪戎、林超民、魏骁勇、邢铁、曹兴权、汪振军、黄纯艳、王兴国、李玮、谭君强、吴国柱、秦潞山、秦勇、吕正红、毛月波、杜道明、杨光汉、李作新、刘邦瑞、郭平欣、王汝丰、戴建国、肖锋、刘兰兮、范可、侯绍庄
商界
郭振宇、王兟、李践、保明虎、何道峰、王家琪、孙炯、刘胡乐、张荣鼎、王明辉、任树录、张丽荣、洪志华、邹家驹、雷坚、程征、李伍波、黄文建、陈鸿睿
其他
傅聪、时佩璞、彭桂萼、熊汝霖、苏升乾、赵浩如、胡廷武、吴文光、李家华、王蓝、郝跃骏、肖文飞、陈锦、袁晓岑、施柳屹、董石才、杨德云、何真、李必雨
以上数据为不完全统计,详情请查看官网。

获得荣誉

2019年8月5日,获评2019年度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
2020年5月,武书连2020中国大学排行榜发布,云南大学以总得分14.28综合实力排名第125位。
2020年11月,入选QS2021亚洲大学排名榜单。
2020年12月,2021年U.S.News世界大学排名发布,云南大学排名第1167位。
2020年12月,位列2020软科中国大学排名——文科实力排名(两百强)第31位。
2020年12月25日,被国家卫生健康委等授予“无偿献血促进奖”。
2021年1月3日,入选《2020中国大学海外网络传播力综合指数》,排名第58位。
2021年1月21日晚,科睿唯安(Clarivate Analytics,原汤森路透)公布了ESI从2010年1月1日到2020年10月31日的统计数据。云南大学全国排名第128位,全球排名第1806位。
2021年4月,在2021软科中国大学排名中排名第83位。
2021年7月,入选2020年有博士学位授予单位新增一级学科博士点、专业学位博士点。
2021年8月,位居2021世界大学学术排名第501-600位。

文化传统

形象标识

校徽
云南大学校徽如右图所示:
释义:云南大学徽志是双圆套圆形徽标,环形带书以“云南大学”的中英文字样和建校时间,云大中文标准字体为毛体,内圆正中是“会泽院”线描图案,图像标志下方是“1923”字样,代表学校最初创建年份。
会泽院线描图案——因会泽院乃云大标志性建筑,几与云大同龄(东陆大学开学之日即会泽院奠基之时),故最可象征云大。会泽院线描图案中之梯级,长条为“十”,短条为“一”,以九长条为“九十”,五短条为“五”,点明“九五”之数。整个图案为海蓝色,寄寓“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之意。

校旗
学校的校旗:海水蓝的长方形旗帜,长宽比例为3:2,中央印有白色校名(毛体),左上角配有校标。

精神文化

校训
自尊、致知、正义、力行
自尊:志学而立,健以自强。不偏不倚,毋怠毋荒。世方万变,我自抱一。高乃自危,立乃毋踬。致知:子与有言,立乎其大。大者先立,天君自泰。何以致之,在致良知。良知吾心,吾心乃师。
正义:履蹈正谊,罔涉回邪。耿介拨俗,尽扫浮夸。廉隅外砺,诗书内华。不折不挠,凛然孔嘉。
力行:非知之艰,行之维艰。知行合一,允矣名言。庄敬曰强,同撑大厦,愿持此言,质诸天下。
八字校训,“自尊”谓心态,“致知”求学,“正义”谈道德,“力行”求实践。
校歌
《云南大学校歌》
作词:熊庆来
作曲:赵元任
太华巍巍,拔海千寻;滇池淼淼,万山为襟。
卓哉吾校,其与同高深。
北极低悬赤道近,
节候宜物复宜人。
四时读书好,
探研境界更无垠。
努力求新,以作我民;
努力求真,文明允臻。
以作我民,文明允臻。

资料来源:备注:1938年,云南大学改为国立,熊庆来为此写下了校歌。
云大精神
会泽百家,至公天下。
会泽百家意指海纳百川、兼收并蓄、百家争鸣、融合创新;
至公天下,意在以天下为公,求“公在天下”。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