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域流量
概念定义
2018年,吴晓波首次提出了“私域电商”的概念,并认为“2017年以来形成的私域社交流量,会在2019年出现井喷”。
2020年12月,作为私域经济领导者,有赞首次在行业内对私域经济进行了定义。
2020年12月,有赞8周年生态大会上,有赞CEO白鸦首次披露了有赞总结的“私域三角”增长模型,也就是私域经济运营能力最关键的三个评估标准。
一是私域产权力,即建立连接的客户数量、企业信息触达客户的能力
二是单客价值度,即单个客户全生命周期的总价值、客户的重复购买率
三是顾客推荐率,即通过老顾客推荐来拓新的能力、在关联领域对顾客的影响力
应用场景
例1:「生活场景」
我把你当朋友,你却把我当私域流量。
例2:「生活场景」
深夜两点我利用我的私域流量组了一个火锅局。
例3:「生活场景」
亲戚帮你找对象,朋友圈推广。
特点
1. 获取难度,取决于你的公域流量来源,譬如你的淘宝店铺、京东、拼多多、线下门店以及你的抖音、微博,日常的老客户和粉丝积累,决定你的私域流量汇聚难度。
2. 粘性高,拿私域流量的典型代表——微信好友来说,只要一个客户是我的微信好友,我就可以通过发消息、发朋友圈的手段,将我的信息自由、反复、稳定的传递给他(当然,被拉黑就不是私域流量了)。但是想要添加到很多精准的客户很难,毕竟谁都不想自己的微信充斥着太多的商业因素。所以,微商随之诞生。微商就是让普通人,变成微商品牌的分销商。而每个人都会有自己已有的私域流量(亲朋好友),所以这些微商分销商就能够通过自己已有的私域流量,直接进行营销信息的传递。
判定标准
穆胜博士提出,同时符合“AIE标准”的流量才是私域流量。
一是可自由触达(Accessibility),这意味着私域流量的拥有者可以直接接触到流量。
从这个意义上说,微信公众号、服务号、微博、抖音等平台上的粉丝都不能算作是私域流量。真正的私域流量,还是主要存在于微信个人号。基于微信的IM属性,一对一的信息推送、一对多的社群运营(群控),都是私域流量运营的天然手段。
二是聚集流量的方式是“IP化”的,这意味着企业连接流量的方式是一个对用户足以形成影响的IP。
现实一点的方式是做“品牌人格的实体化(形成个人IP)”,变成有温度的专家渗透到社交圈。这种角色可能是购物助手(了解货品)、专家(了解领域)、KOL(文化引领)、KOC(行为引领)……甚至是能够与用户深度交流、有温度的个人伙伴。没有人希望微信朋友圈里有一个“功能化”的品牌客服,只有个人IP才是社交网络里的有效节点。
三是具有耐受性(Endurance),这意味着流量不会轻易离开。
这一条标准是检验连接的稳固性。流量之所以不会离开:一方面是因为连接是基于社交平台,而不是微博那种偏信息流平台的社交平台,道理很简单,只要有人际连接就有“人情世故”,关系就相对稳定。另一方面是因为连接必须给对方提供价值,即使是在朋友圈里发货品广告,也需要流量(用户)认可这些信息的价值。
衡量指标
私域流量的衡量指标包括两个,流量成本(CAC)、流量收益(CLV),它们共同决定ROI,公式为:ROI=CLV/CAC。
CACCAC,即平均获客成本,是流量支出费用与用户数的比值,公式为:CAC=C/M。其中,C为流量支出费用,M为获得的实际用户数。CLVCLV,即用户的长期价值,公式为:CLV=R/M。其中,R为销售收入,M为获得的实际用户数。
AIE标准穆胜博士在2019年11月的《中欧商业评论》杂志发表的《公私域流量的进击与反制》一文中首次提出,同时符合“AIE标准”的流量才是私域流量。“A”是指,可自由触达(Accessibility),这意味着私域流量的拥有者可以直接接触到流量。
可以理解为,还是主要基于微信的IM属性,一对一的信息推送、一对多的社群运营。微信公众号、服务号、微博、抖音等平台上的粉丝都不能算作是私域流量。
“I”是指,聚集流量的方式是一个对用户足以产生影响的IP。
这种角色可能是购物助手(了解货品)、专家(了解领域)、KOL(文化引领)、KOC(行为引领),是能够与用户深度交流、有温度的个人伙伴。
“E”是指,流量具有耐受性(Endurance),不会轻易离开。
私域流量的触达是通过人际关系连接,就产生了“人情世故”,关系相对微博等信息流平台更稳定。
另一方面,私域流量的拥有者必须给用户提供价值,所以关系更稳定。即使是在朋友圈做推广,也需要用户认可这些信息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