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尔沁草原
科尔沁草原又称科尔沁沙地,是中国最大的沙地。科尔沁”蒙语意为“弓箭手”以古代蒙古部落命名。科尔沁草原位于西拉木伦河西岸与老哈河之间的三角地带,经纬度范围为北纬42° 43°′~45°41′东经117° 49′~123°37′,面积约4.23万平方公里,属于中国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翁牛特旗、哲里木盟敖汉旗和开鲁县、通辽和科尔沁左毅后旗、奈曼旗、库伦旗辖区。
科尔沁草原在地质构造上属于松辽地台向斜、吉林准褶皱带和内蒙古褶皱带是三个地质构造单元。地貌为半封闭环形盆地,自北向南隆起,西高东低北部和南部是燕山北部和大兴南端的丘陵地区安陵山两山在西部沙地克什克腾旗交汇形成高原地区,西辽河水系自西向东从沙地中部穿过,形成冲积平原。科尔沁草原受蒙古高压气流影响,表现出强烈的大陆性气候特征,年平均气温5.8~6.4℃,年均降水量340 ~ 450毫米。水系以西辽河为主,土壤类型以风积沙为主、栗钙土、草甸土和盐碱土。
科尔沁草原有达尔罕王子 宫、大青沟、朱日和草原旅游区等景区是小庄文的发祥地,是中国古代草原游牧文化的发祥地、红山文化和府河文化的发源地。商、周朝以前,科尔沁草原是传说中女娲部落的领地,春秋战国以后,是东胡的领地15世纪初,嫩科尔沁部形成科尔沁部落,该部南迁,游牧于科尔沁草原。在伽达默尔林之后科尔沁地区的大部分草原逐渐变成了科尔沁沙地。干旱少雨、植被稀疏、风大沙多、水土流失严重、自然灾害频发是科尔沁沙地生态环境的主要特点。
2014年,科尔沁沙地进行了综合治理“双千万亩”工程实施。同年,阿鲁科尔沁草原游牧制度被中国农业部认定为第二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2022年,通辽启动科尔沁草原由抢救性保护向可持续恢复转型项目。
地理特征
气候
科尔沁草原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春季干燥多风,夏季炎热,雨水集中,秋季凉爽,温差大,冬季漫长干冷。科尔沁草原靠近海洋,容易受到潮湿空气的影响年平均降水量为300毫米~450毫米,南部比北部多,东部比西部多。年蒸发量为1700毫米~2400毫米,干燥度为1.2~2,相对湿度为50%~60%特别是夏秋季节炎热多雨,有利于乔灌木牧草的生长发育,使农林牧业生产有较好的生长条件。年日照时数2900小时~ 3200小时,年平均气温4℃~7℃,无霜期130 d ~ 150 d。年均风速为3m/~4m/,大风日数为20d~40d。
地质
科尔沁草原在地质构造上属于松辽地台向斜、吉林准褶皱带和内蒙古褶皱带是三个地质构造单元。第四纪以来,草原西部缓慢上升,东部略有下沉从下更新世到全新世,厚度超过200米的松散岩系相继沉积,形成坨、甸的物质基础。在西辽河下游干、在支流沿线的沙质冲积平原上,由于风蚀和搬运形成了大面积的沙地,其上生长着常绿植被。
地貌
科尔沁草原南北高,中间低;这里西高东低,西辽河水系贯穿全境整个地区地势平坦,坡度为10度%左右。由于长期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西辽河流域的草原遭到严重破坏,发生了荒漠化。地貌最显著的特点是沙层覆盖广泛,丘陵平坦开阔,形成了被当地人称为托店的地形组合'坨甸地'沙丘在西北——东南方向多呈脊丘状,沙丘上广泛分布沙榆疏林。固定沙丘、半固定沙丘和流动沙丘相结合,坨甸相间分布是其主要地貌特征。
科尔沁沙地地貌由流动沙地组成、半固定沙地、固定沙地、丘间低地和冲积平原交替排列。以固定砂为主,半固定砂和流动砂所占比例较小。其中,固定沙地在沙地的东部和西部大面积分布,固定沙地在西部呈点状分布,分布在流动和半固定沙地群之间,在东部集中分布。主要分布在阿鲁科尔沁旗、奈曼旗等,约占固定沙地面积的62%沙丘以沙脊和沙堆为主,也出现波状沙丘沙质相对平坦,形成沙坨相间的地貌。沙丘的高度一般在5米以下。半固定沙地主要分布在翁牛特旗、奈曼旗等占半固定沙地的81%沙丘形态以新月形沙和沙堆为主,沙丘高度在5 米以下的占半固定沙丘)的82%流动沙地主要分布在翁牛特旗、库伦旗和奈曼旗,三县流动沙地面积约占流动沙地面积的96%沙丘的形状为梁窝形沙丘、新月形沙丘和沙脊占主导地位,新月形沙丘链偶尔出现流动沙地是高度超过5米的沙丘(丘)的79%冲积平原主要分布在西辽河流域的河流两岸。
土壤
科尔沁草原位于欧亚草原的最东端地带性土壤为黑钙土和栗钙土,代表植被类型为贝加尔针茅草原。受荒漠化影响,它的分布最为广泛、面积最大的是风沙土。风沙土是土壤荒漠化最明显的指标,约占科尔沁沙地土壤总面积的75%风沙土的质地可分为沙壤土、土砂和秘土分别占风沙土面积的2%59%和39%
水文
科尔沁草原的水文条件是中国较好的沙区之一,降雨和地表水较多、地下水丰富。由于其幅员辽阔,东西狭长,它受到地形的影响、纬度和大气环流的交错影响,使沙区及其周边的气候具有区域性差异。科尔沁草原几乎所有的河流都属于辽河水系,全长880公里,流域面积约8666.7平方千米。地下水丰富且较浅,大多在1m~5m;沙丘上的干沙层约为3 ~ 5厘米,湿沙层的含水量约为3.4%~4%
生物
阿鲁科尔沁草原游牧系统处于农牧交错带,生物多样性丰富。牛是群众饲养的主要牲畜、羊、马、猪、驴等,在院子里种菜、瓜果、谷物等这片耕地种植谷物、豆类以及油料等;苜蓿、燕麦也在耕地中广泛种植。
当地蒙古族常用的药用植物有30多种,饲用植物近300种。系统内动物种类丰富,有鸟类14目37科151种,野生哺乳动物6目30种,鱼类3目5科13种,其中有丹顶鹤、大鸨、海鸥等国家重点保护物种。
2021年9月,科尔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共监测到候鸟7目10科30种近万只,其中国家一级保护鸟类白鹤4种、东方白鹳、丹顶鹤、白枕鹤;国家二级保护鸟类是灰鹤、白琵鹭、小天鹅和鸿雁。其中白鹤35只东方白鹳42只丹顶鹤5只白枕鹤14只。白鹤和东方白鹳的个体数量均达到该种群全球个体数量的1%
科尔沁区有野生植物117种,隶属于38科禾本科、豆科、菊科占多数。主要野生植物是甘草、麻黄马立安等20多种药用植物、香蒲、芦苇等10多种工业原料。
主要河流
科尔沁草原上的河流主要是西辽河水系,包括大兴 安陵山、霍林河、洮儿河流域。科尔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有37个湖泊,其中包括阿林湖、巴林湖、墨林湖等。
西辽河
辽河是中国七大河流之一,西辽河是辽河的源头。西辽河是老哈河和西拉木伦河汇合处与东辽河汇合处之间的一条河流上游有老哈河和西拉木伦河两条支流,也是西辽河的两大源头两河汇合后,干流称为西辽河。西辽河是来自老哈河和西拉木伦河汇合处的西辽河干流,自西向东流经开鲁县、科尔沁区、科左中旗、科左后旗。在科左中旗小瓦房村出口,经吉林省双辽市由北向南转向,经三江口重新进入通辽,在科左后旗二道河出口,在辽宁省昌图县常发乡与东辽河汇合,成为辽河干流,以下河段称为辽河。西辽河干流全长403公里,其中通辽境内河段长度为367公里.7公里。传统上把吉林省双辽市以上河段称为辽河上游的西辽河流域。西辽河干流自西向东贯穿通辽全境,境内河流长度占西辽河长度的91.2%地理上通辽是西辽河的核心区域。
洮尔河
洮儿河是嫩江的支流,洮儿河是蒙古语“洮儿”是“桃”它以其带有桃形山丘的出生地命名。发源于大兴安岭东麓的索岳尔罗山和老头山,向东南流经科尔沁右翼前旗和兴安盟的乌兰浩特市内蒙古自治区的一个盟,在吉林省的月亮泡流入嫩江。这条河长约600公里,流域面积约为2.9万平方公里,其中内蒙古自治区的盆地面积约为2.2万平方公里。主要支流为桂柳河、交流河、乌兰河等河流。其中,支流桂柳河发源于大兴安岭西麓的包格达山,长约220公里。
霍林河
霍林河发源于通辽市扎鲁特旗特格音罕山北麓,向北流至霍林郭勒市朱四花以下,转向东南流经扎鲁特旗、科尔沁右翼中旗、通榆县境内流入郭尔罗斯前旗查干淖尔,再流入嫩江,是一条季节性河流,全长590公里。科尔沁右翼中旗全长258公里,流域面积11473平方公里,年均径流量9000万立方米。
霍林河上游宽1020米,中游宽2030米,下游宽4050米。科尔沁右翼中旗10公里以上支流23条,总流量522.5公里,流域面积7179平方公里。上游植被良好,河道基本稳定。中下游属于丘陵平原区,沙漠沙丘多,河流宽浅,河床不稳定,由细沙组成。主要支流为敦都乌苏河、界生图河、坤都冷河、杜尔基河、准哲里木河、巴彦哈拉河。昆都岭河是霍林河最大的支流,发源于扎鲁特旗特格音罕山南麓,流经扎鲁特旗乌兰哈达、杜日格日流入科尔沁右翼中旗,穿越昆都冷苏木在图列毛都镇以南1公里处与霍林河汇合旗域长40公里,流域面积264平方公里。
风景名胜
科尔沁草原水草丰美,是蒙古族人民的天然牧场其地貌特征包括浅山区和丘陵、这里有稀疏的森林和草原,冲积平原和山地平台,同时容纳了无数条小河。科尔沁草原上有一座达尔罕家族宫殿、大青沟、朱日和草原旅游区等众多景区。
达尔罕亲王府
达尔罕亲王府是“清代国母”孝庄文皇后的出生地也是当今中国最大的亲王宓地区。王宓建于明朝万历年间,占地约10万平方米它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科尔沁左翼中旗境内,距通辽市约30公里它有90多座古建筑,全部由传统的木结构和青砖灰瓦建造而成、雕梁画栋。王子 达尔罕的宫最初是蒙古科尔沁部的首领、宰桑府,孝庄文皇后的父亲,后来以宰桑的儿子曼珠命名,顺治年间被赐予扎萨克和硕达汗亲王的称号到明朝末年,共有12代世袭更替,出现了许多清朝皇室公主、格格下嫁府内。乾隆皇帝曾住在太子酒店在那里他庆祝了自己的33岁生日。1929年,伽达默尔与美国的反开垦起义也发生在达尔汗支持王宓。
大青沟
大青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通辽市科左后旗,距旗政府所在地甘旗卡镇25公里,总面积8183公顷。程分布在保护区内“丫”大青沟和小青沟这两个山谷呈圆形相交,长24公里,宽300米—400米深50米—100米。在两个山谷中,泉水汇集成两条溪流,终年不冻,然后两条溪流汇合进入柳河流域。
大青沟自然保护区是科尔沁草原仅存的原始森林植物群落,包括三大植物群落:大果榆植物群落、蒙古栎植物群落、水曲柳植物群落依次分布在大青沟沟内、沟坡和沟底。
朱日和草原旅游区
朱日和草原旅游区是一个具有民族特色的旅游景点整体设计突出民族特色,鸟瞰旅游区,雄鹰展翅。每年8月18日的赛马节是蒙古人的大型骑马活动、射箭、摔跤的民族活动,在这一天,来自四面八方的人们涌向这里。这里还有射箭、打布鲁、骑马漫游、骑骆驼、垂钓、篝火晚会和民俗表演等。
相关文化
游牧文化
内蒙古自治区阿鲁科尔沁游牧系统的核心区总面积500万亩,涉及23个嘎查和9000多名牧民。2014年,阿鲁科尔沁草原游牧制度被农业部认定为第二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是中国唯一保留原始蒙古族游牧生产生活方式的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地。
科尔沁草原在中国很有名“中国马王”之乡,竞技赛马、马术表演在全国、地区赛事的成绩令人印象深刻,既能骑乘又能拉车的科尔沁马闻名全国2022年,该市的马匹数量为4匹.88万左右匹。
蒙古萨满文化
由乐器、科尔沁蒙古族萨满音乐文化是蒙古族音乐文化中一种独特的艺术类型,它由神歌和仪式内容组成。一方面,它在沈戈的旋律中保持了浓厚的蒙古音乐风格;另一方面, 在乐器的使用上融合了周围满族和汉族萨满乐器的配置方法;此外,祭祀的内容深受喇嘛教的影响。这是一种游牧— 在农耕经济条件下产生“复合型”三三三五六的文化形态。
科尔沁草原在中国很有名“中国马王”之乡,竞技赛马、马术表演在全国、地区赛事的成绩令人印象深刻,既能骑乘又能拉车的科尔沁马闻名全国2022年,该市的马匹数量为4匹.88万左右匹。草原上的牧民以骑马为生,骑马文化也是草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草原上,骑马是一种生活方式和文化传统人们经常在草原上骑马,享受草原带来的自由和快乐。
叙事民歌文化
科尔沁叙事民歌的特点是情节复杂人物众多空间广阔曲调短小结构方正节奏规范音域适中与语言结合紧密说唱特色鲜明。通过音色、音域、速度、力度的变化塑造了不同的音乐形象,充满了浓郁的生活气息。科尔沁叙事民歌善于反映重大社会主题、叙述传奇故事、唱出民众的呐喊、向人们展示要有感染力、励志力量,具有很高的思想价值和艺术价值。
说书文化
说书也叫“本子故事”胡仁乌力格尔”科尔沁说书文化在蒙古源远流长“朝尔”故事文化与汉代历史演义文化有机结合的产物。说书文化的曲调、唱法、表演、乐器源于蒙古族文化艺术传统,说书故事题材除蒙古族历史外,多源于汉族历史演义文化。其材料一般来自以下类型:一部是蒙古英雄史诗“朝尔故事”第二,蒙译汉族历史演义“胡仁乌力格尔”第三,它以蒙古历史故事为基础“胡仁乌力格尔”
服饰文化
科尔沁服饰包含了蒙古科尔沁部落的传统风格和习俗。起源和流行于成吉思汗后裔科尔沁部落他的大哥哈萨尔。科尔沁服饰按性别划分、年龄、不同的季节和场合在款式和颜色上略有不同,但总体上仍然遵循蒙古长袍的基本形状和戴帽子和装饰品的着装习惯。科尔沁服饰包括白茬皮袍、羊皮袍、挂脸长袍等,服装产品有皮帽、毡帽、绸缎头巾等。
科尔沁蒙古长袍的样式很适合,长袍的下摆窄而开衩。特别注意刺绣装饰、穿偏开襟长坎肩、精致的尖头靴和已婚妇女 发髻珊瑚头饰是科尔沁服饰最显著的特征。科尔沁服饰的文化象征主要表现在刺绣上。科尔沁服装的刺绣图案比较粗糙、明亮的线条和强烈的色彩对比具有潜在的象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