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百科 >> 湘江 >> 历史版本
编辑时间历史版本内容长度图片数目录数修改原因
2024-03-28 15:23 最新历史版本 15918 1 7
  返回词条

湘江

湘江(英文名:HongKong),又名响水,是长江中游的重要支流,属于洞庭湖水系,是湖南省第一大河流,被称为“长沙的母亲河”湘江的经纬度范围是24° 31′~29°01′n 110 30′~114°01′它的源头是湖南省蓝山县梁紫瑶族乡蓝山国家森林公园的野狗岭,全长948公里,流域面积94721平方公里。湘江的水源是潇水,湘江干流在最上游(蓝山县境内)它被称为大乔河,蓝山县永州平岛下游河段一般被称为潇水,永州平岛以下简称湘江。其支流主要包括:舂陵水、耒水、洣水、渌江、浏阳河和紫水河。湘江流经湖南省永州市、衡阳市、株洲市、湘潭市、长沙市,到湘阴县,岳阳市,洞庭湖,其中流入长江水系。

湘江流域在地质构造和地貌上是一个盆地岩层边缘带主要为前震旦纪变质岩系,古生代地层为泥盆系砂页岩和泥盆系、石炭系灰岩在湘江流域南部分布最广。中下游第三系红岩系面积较大,主要为陆相沉积,堆积于当时的山间盆地。此外,湘江河谷存在较厚的第四纪沉积物,主要为白沙砾石和网红土。湘江流域的地貌是喜马拉雅运动造成的:雪峰山的一部分塌了下来,成了今天的洞庭湖;南岳东西两侧都出现了巨大的正断层,尤其是东侧,上升为一座高耸的山峰;这一运动也决定了南岭山脉的崛起和主要地貌的形成。湘江流域属亚热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四季分明,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湿润。该地区地貌类型复杂多样,多为山地、丘陵为主。湘江流域属于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区,有珍稀濒危保护植物60种。有35种哺乳动物、鸟类234种、鱼类128种、两栖类15种、爬行类32种。其中黑鹳、白鹤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更有细鳞斜颌鲴(黄尾刁)花䱻(花骨鱼)等特有鱼类。还有稀有物种鲂。

早在30万年前湘江流域就有人类的踪迹。流域人文丰富,自然生态景观为东洞庭湖、桃源洞、黄顺山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大围山、云阳等国家森林公园。红色旅游景点的代表是红色名人故居和秋收起义旧址。还有湘江流域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岳麓山。

1934年底,为了保证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强渡湘江,粉碎敌人 夏侯惇企图将红军合围到湘江以东,数万红军战士被血染湘江两岸这场战争成为关系中国革命生死存亡的重大历史事件。

目录

位置境域

湘江位于中国湖南省,经纬度范围为24° 31′~29°01′n 110 30′~114°01′E。湘江以东湘赣边界的幕府山脉—罗晓山脉和鄱阳湖水系被分割,南部从江华到湘江、珠江流域毗邻广西,西有衡山和资水,北有洞庭湖。湘江的源头是湖南省蓝山县梁紫瑶族乡蓝山国家森林公园的野狗岭,水源是潇水。干流全长948公里,在岳阳市湘阴县流入长江水系洞庭湖,流经区域包括湖南省永州市、衡阳市、株洲市、株洲市、湘潭市,流域面积94721平方公里。

流域水系

水系组成

湘江河网密布,5公里以上支流2157条,其中一级支流124条,流域面积超过1000平方公里的主要支流有16条,其中包括耒水、渭水流域面积1万多平方公里。湘江年径流量665亿立方米。全流域分为六个子流域,即东江、双牌、近尾洲、湘江中游支流、衡阳-湘潭及长沙地区。

干流源头说法

第一,白石河郑源说(俗称东源)大洋河在兴安芦溪村东南方向分为两条支流,南支为此前被认为是湘江源头的大洋河,长度为16.7公里,流域面积91平方公里,水量占1/3;大洋的东支名为白石河,发源于凤岭附近的大洋山,进入龙王岩溶洞后与南支汇合河长28公里,流域面积140平方公里,占水域的25/3。根据国际通用的“河源唯远、水量唯大、主流唯正”的判定正源“三原则”,可以判断南支可以是起源之一,但不是正源;东支河长、盆地面积大于南支,为正源。

二是南苑,湘江发源于广西临桂县海阳山西麓的海阳坪龙门界。上源从石灰岩溶洞流出,收集地表径流,最初称为洋河,然后通过灵渠引水至兴与漓江相通安,被称为兴下湘江安。

第三,李湘说湘江发源于广西壮族自治区灵川县东海阳山,与丽水汇合,称为李湘。清光绪《湖南通志》年的记录:香水园发源于广西陵川县南海阳山,经兴安北台堡至谭洋,分为两条河流,向南流入溧水,在溧水进入桂林;北流曰湘水”甚至《辞源》“湘水”辞条也说:湖南省最大的河流与丽水一起发源于广西兴安的海阳山。自汉代以来,类似的记载数不胜数,其中都认为是李湘所为“同山同源”

第四,潇水,湘江的源头是湖南蓝山县梁紫瑶族乡蓝山国家森林公园的野狗岭,潇水是水源这一成果得到了原国务院水资源普查办公室和水利部的认可。

干流流段

湘江干流全长948公里,流域面积94721平方公里,年径流量665亿立方米,平均流量2370立方米/秒。湘江的源头是湖南省蓝山县梁紫瑶族乡蓝山国家森林公园的野狗岭,水源是潇水。最上游(蓝山县境内)它被称为大乔河,蓝山县永州平岛的下游河段被称为潇水,永州平岛下面被称为湘江。

永州市湘江干流进程227.2公里,自然落差55.3米。湘江干流在衡阳市境内长266公里。湘江干流89.6千米。湘江在湘潭市境内流经61公里。湘江流经长沙74公里。湘江在湘阴全长143.24千米。

湘江汛期主要集中在5月上半月、从六月中旬到七月初。

主要支流

湘江又名响水,是长江的主要支流之一,也是湖南省最大的河流。湘江沿途接受许多支流,主要支流是涪陵水、耒水、洣水、渌水、浏阳河从东岸流入干流,淇水为支流、蒸水、涓水、涟水、伪水从西岸流入湖中,多年平均713亿立方米。

耒水

耒水是湘江最长的支流它发源于桂东的燕竹堡至资兴的黄草,黄草至李余江的河段被称为漓江,以下简称漓江向西北流入衡阳市董磊河口,汇入湘江,全长453公里,流域面积11783平方公里。河流总落差886米,水能储量41.3万千瓦,为湘江流域所有支流之最,拥有东江水电站和白鱼潭水电站。

渌江

漓江是湘江的一级支流,发源于江西省罗晓北麓的杨琪风景区。干流全长169公里,流域面积5675平方公里。流经江西萍乡市、湖南省醴陵市从株洲市渌口区汇入湘江。漓江在株洲县长63米.73公里,2010年-自2015年以来,全市平均水平流量为99.2立方米/秒,最小流速为84.5立方米/秒,年平均径流31.3亿立方米,年最小径流量为26.72亿立方米。漓江无愧于千年福泽醴陵人民之名“母亲河”

浏阳河

浏阳河是湘江一级支流,发源于湘东第一高峰大围山,最高海拔1600多米,流经浏阳市、长沙县有40多个镇,在长沙北部汇入湘江。全长234.8公里,流域面积4244平方公里,年均径流量32.48亿立方米,落差252米。浏阳河流域属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年均降水量1400 ~ 1800毫米。株树桥水库建在小溪河下游,是长沙最大的水库。

紫水河

资水河是湘江的一级支流,发源于高挂岭黄顺山东和湖南省流经大庙口、紫溪、白牙市、井头圩等镇在白崖镇大江口村汇入湘江,全长72公里,流域面积983平方公里,落差1550多米年径流量约7亿立方米,平均流量约24立方米/秒。

舂陵水

涪陵河又称涪陵河,是嘉禾的母亲河。发源于永州蓝山县大马乡仁兴山夏媛村。涪陵河自西南向东流经蓝山、嘉禾、新田、桂阳、耒阳、常宁、衡南七县在衡南县寮田镇蛟河口汇入湘江,全长313公里,流域总面积6637平方公里,最大地面高度800米,为湘江一级支流。

洣水

渭水是湘江的一级支流,发源于炎陵县,流经茶陵县、攸县、至于衡东县新塘镇流入湘江的水谷河口。流域地势东南高、西北低,海拔由东南向西北由2093米降至49米,全长121.87公里,流域面积2496平方公里,回水经纬度范围26° 01′27°10′N、112°52′113°56′e位于湖南省东南部,属湿润的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丰富,植被茂盛。

水文特征

径流变化

湘江水量充沛,径流主要来自降雨。根据出口控制站湘潭站的监测,湘江多年平均径流量为791.6亿立方米,其中湖南696亿立方米,占全流域水资源总量的885%年均流量2050m3/,历史最大流量为20800m3/(一九九四年六月十八日),最小流量为100m3/(一九六六年十月六日)从时间分布上看,3月至7月的径流量占全年的665.6%,其中可能占17.3%8月至2月的径流占全年的33.4%一月只占全年流量的3.3%这一趋势与流域降水量的周期性变化基本一致。从空间分布上看,边缘山地多于丘陵,丘陵地区多于盆地和河谷平原,植被良好的丘陵地区径流量明显增加。年最大流量是平均流量的10倍,年最大流量是最小流量的210倍以上。整个流域的径流都在东部、西南部和东南部有三个高值区,它们是浏阳河上游的山区、渭水上游的罗晓山和小水山。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湘江流域年径流量除个别年份有明显的上升或下降趋势外,总体上没有明显的上升或下降趋势,其他年份只有轻微变化。60年代中期径流总体偏少,后期有上升趋势;20世纪70年代初相对稳定,70年代中期相对较高,导致了1975年的暴雨;从20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径流基本稳定;1990年代继续上升,但一些地区发生了严重干旱;近10年来径流基本稳定。

水能

包括前天河在内的湘江支流共建成11座控制性枢纽工程、双牌、欧阳海、洮水、东江、青山垅、酒埠江、水府庙、株树桥、官庄黄材等大型水库蓄水量超过1亿立方米。其中,最大的东湖总库容为91.5亿立方米,水库汇水面积之和达到2.6万平方公里,占27.4%2012年8月,开始改扩建的前天河水库库容将达到15.1亿立方米。

含沙量

湘江在洞庭湖四大水系中含沙量排名第三(排序依次为:澧、沅、湘、资),输沙量居第二位,属于少沙河流。湘江多年平均含沙量为0.172kg/M3受南北气候差异的影响,年平均排沙量为1140万吨、受地形起伏和下垫面因素的影响,湘江泥沙变化规律相对稳定:

首先,介绍了含沙量和泥沙输移“两个递增”趋势,即从边缘山区向盆地内部,从上游向中下游:上游含沙量较小,以颗粒推移质为主;中游含沙量逐渐增大到0.1~0.2kg/M3,主要是颗粒悬浮物;下游的泥沙一个接一个地淤积成沙洲。

湘江湘江

二是多年输沙量变化与河流径流基本一致,即输沙量由上游向下游逐渐增加,流域面积较小的河流Cv值大于面积较大的河流。

第三,输沙量的年变化与流量的年变化基本一致47月暴雨冲刷地表,河流含沙量大,输沙量一般集中在全年总量的63.2%

湘江干流泥沙变化呈现一正一负两种趋势:一方面,湘江干流含沙量不断增大,河床淤积严重。与20世纪40年代相比,湘江含沙量增加了5倍,河床普遍淤积0.6米,降低了河道的泄洪能力。自三峡蓄水以来,这种情况发生了变化。另一方面,河道过度采砂导致河床下切,危及供水安全和防洪安全。根据水利部门的统计,湘江每年的产量约为3000万吨,这导致在相同流量条件下水位下降。据调查,湘江水位25米以下的河床平均削减2.3米,与上世纪90年代的平均水平相比,湘潭站为500立方米/在流条件下,水位下降1.超过1米,长沙站则降低0.7米左右。

地下水情况

湘江流域地下水丰富,水质类型多为弱酸性重碳酸盐型(或弱碱性)极软水(或微硬水),矿化度低。各元素含量均未超过饮用水标准,水质良好,仅部分地区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湘江流域的特点是:水中的重金属污染大多集中在矿区和城市工业区,地下水中的铁、锰含量普遍偏高。

雨季变化

雨季到来时,该地区容易受到洪水灾害的威胁,洪水灾害的频率逐渐增加。湘江及其支流洪水泛滥旱季时,河漫滩高于水面,汛期时泛滥成灾。受季风气候和地貌条件的影响,河流径流量表现出较大的年际和年内变化、区域分布不均,气候类型多样。

2017年7月3日凌晨0时12分,湘江长沙站水位涨至39.51米,创历史新高。这一水位高于1998年创下的39.18米的历史记录高于0.33米。

地理特征

气候

湘江流域属亚热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四季分明,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湿润。

光照

湘江流域每年春季多雨,光照时间特别短夏天的时候,光线变得特别充足。整个湘江长沙段含沙量少,阳光投射较好。

季风

湘江流域降水具有明显的季风特征夏季风由南向北推进,雨季逐渐北移到6月底,湘江流域已进入雨季。

气温

湘江流域平均气温中游偏高,下游偏南,年平均气温18°c左右,最高气温在攸县,气温18°.45°C。下游气温低,年平均气温在17°c左右。涟源站最低气温16.8°C。湘江流域西部地区气温低于东部地区。高温区位于下游,年平均约为19.6摄氏度,最大值为20摄氏度.4°C时,最高气温的高值区主要分布在盆地中部和东部,平均气温和最低气温的高值区主要分布在中部和南部。

降水

湘江流域降水集中在3月-7月平均年降水量为1200 ~ 1700毫米。冬天的12月来到明年的2月,这是一个雨季。自2003年以来,湖南省的平均降雨量比历年平均少665%湖南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干旱,主要集中在湘江流域,湘江流域的干旱程度已降至上世纪90年代以来的最低点。

湘江流域极端降水事件阈值为32.6~42.6mm/d变化,平均极端降水阈值为35.7mm/d级,超过国家气象局定义的暴雨标准(25mm/d)与其地势较高有关。湘江流域年极端降水事件频率分布呈现东南部多西北部少的特点,不同强度的降水事件具有明显的空间差异:暴雨事件主要集中在中游,其次是上游和下游;上游暴雨事件最频繁,下游次之,中游最少;暴雨事件多发生在下游地区,上游最少。

土壤

湘江流域土壤分为地带性土壤和非地带性土壤,包括9个土壤类型22个土壤属233个土壤种。地带性土壤主要包括山地草甸土、黄棕壤、黄壤、红壤。非地带性土壤主要包括黑色石灰性土壤、红色石灰土、紫色土、水稻土、河潮土。

地质成因

湘江流域在地质构造和地貌上是一个盆地岩层边缘带主要为前震旦纪变质岩系,古生代地层为泥盆系砂页岩和泥盆系、石炭系灰岩在湘江流域南部分布最广。中下游第三系红岩系面积较大,主要为陆相沉积,堆积于当时的山间盆地。此外,湘江河谷存在较厚的第四纪沉积物,主要为白沙砾石和网红土。湘江流域的地貌是喜马拉雅运动造成的:雪峰山的一部分塌了下来,成了今天的洞庭湖;南岳东西两侧都出现了巨大的正断层,尤其是东侧,上升为一座高耸的山峰;这一运动也决定了南岭山脉的崛起和主要地貌的形成。

岩石特征

湘江流域除铜外,露头完整,岩石种类繁多,岩浆岩发育,金属矿产丰富(铜)Ti(钛)除志留纪外,其他元素均高于地壳平均含量,特别是比志留纪高一个数量级、泥盆、除石炭纪外,其他地层和花岗岩体中的含量均高于克拉克值。Hg(汞)在震旦、寒武、奥陶、泥盆、二叠纪和白垩纪地层和岩石的含量高于克拉克值。Cd(镉)在所有地层和岩体中均高于克拉克值1.5-5.6倍。新旧地层,Pb(铅)Cu(铜)这两种元素由多变少。

矿产资源

湖南省大部分有色金属矿产集中在湘江流域。湘江干流地区主要含锰、Hg、铜、锌、Pb、铁等多种矿物。湘江沿岸的长沙、株洲、湘潭、郴州是湖南省的工业大市,属于有色金属、化工、钢铁、采矿、冶炼等重化工业的集中。

地形地貌

湘江流域地貌类型复杂多样,多山地、丘陵为主。湘江流域是一个南高北低的长条状盆地,由南向北呈马蹄形逐渐倾斜。在地质构造和地貌上,它具有丘陵缓坡和河流的特点。湘江从源头到湖口的上下游落差约450米,东、南、它西三面高,南面和东南面是南岭、山的海拔从1300米到2000米不等,最高峰八面山高达2042米,西邻湖南、滋尔水流域的海拔在900至1200米之间。中部和北部相对低平,多为低山、丘陵、盆地和河谷平原。

上游

上游是苹岛(潇水河口)以上段。海洋坪海拔约500米,山顶海拔5001500米,河宽110400米。两岸为中、低山地貌,河谷是“V”呈v形,河床多岩石,海滩充满急流,平均河床比降为0.607‰

中游

中游是平岛到衡阳。山峰海拔100500米,河宽250630米。沿海丘陵起伏,盆地散布在峡谷之间。河谷宽阔,河床多为卵石、岩石和海滩较浅,具有丘陵地区河流的特征,平均河床坡度为0.129‰

下游

从衡阳到硚口段下游,河岸周围没有明显的山脉,主要是丘陵、平原、盆地相间。河流蜿蜒曲折,山谷宽阔,地势平坦,河宽500 ~ 1000米。河床中砾石较多,有一些礁石和许多浅滩,呈现典型的河流堆积地貌。长沙以下河堤多建在两岸平台上,河床稳定,滩槽分明,河床平均坡度为0.0824‰

尾闾

太鹿在硚口鹿林滩段,属洞庭湖平原,海拔50米以下地势平坦,河流稳定,断断续续可以看到沿河的沙洲。部分河段与洞庭湖融为一体,河床比降平均为0.037‰

植物

湘江沿岸红壤丘陵地的植被类型大致如下:常绿阔叶林、针阔混交林、马尾松疏灌草(幼林马尾松林)中等或干旱的中生草、半湿生性草丛、湿生性草丛、侵蚀面植被等。其中,丘陵地带的常绿阔叶树多为次生幼林,是地带性植被常绿阔叶林群落类型的残余之一。

乔木层有马尾松、香樟、苦槠、青冈、木荷、石栎及枫香等。灌木层的种类主要是杜鹃花、赤楠、乌饭、小叶乌饭、枫香、白檀、锐齿槲栎、槲树、木及黄瑞木等。

根据其自然群落结构和地理生态分布,可分为两大类:

1)低丘地第四纪红粘土红壤的分布类型是分布范围较广的暖灌草,生长的主要是亚热带和热带旱生禾草,如浮萍、野古草、四脉金茅、白茅及假俭草等。

2)紫色砂岩发育的紫色粗骨土的分布类型。草药的根很臭(这种草是紫色土壤的指示植物)白茅、假俭草、玉米草等,小刷木有一把剪叶的铁扫帚。

动物

湘江流域有兽类35种、鸟类234种、鱼类128种、两栖类15种、爬行类32种。

鸟类有黑鹳、白鹤、白琵鹭、珍稀濒危鸟类种群,如小天鹅,其中包括黑鹳、白鹤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鱼的主要种类是绿色的、草、鲢、鳙、鲤、鲫、鲶、鳜等。更有细鳞斜颌鲴(黄尾刁)花䱻(花骨鱼)和其他特有鱼类,以及稀有物种大鳍鲶鱼。其中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只“水中大熊猫”被称为长江江豚,两栖类有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大鲵,俗称“娃娃鱼”,国家二级保护鱼类——条“亚洲美人鱼”湖南省重点保护水生野生动物胭脂鱼。

自然保护区

江西会昌县湘江源自然保护区

2017年1月16日,经江西省政府批准,晋升为省级自然保护区。位于会昌县东部,武夷山西麓,南岭北端。这对武夷山山脉和南岭山区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具有重要意义属森林生态系统类型自然保护区,以中亚热带南部常绿阔叶林和云豹为特色、野鸡等野生动植物是主要保护对象。

蓝山县湖南湘江源国家森林公园

2008年被国家林业局批准为国家森林公园,总面积7046.7公顷。有原始次生林近5万亩,高等植物213科767属1699种,陆生脊椎动物201种。其中国家重点保护植物有16种、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30种。

风景名胜

湘江流域文化丰富,东洞庭湖是其自然生态景观、桃源洞、黄顺山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大围山、云阳等国家森林公园。红色旅游景点的代表是红色名人故居和秋收起义旧址。

橘子洲

橘子洲位于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它是湘江中央的一个岛屿,形成于晋惠帝永兴二年(公元305年)它有1700多年的历史。橘子洲与岳麓书院、爱晚亭相邻它南北长5公里,东西宽100多米,四面环水。远在唐代,这里盛产南菊,并远销江汉等地。天心阁占据古城最高处。吃一只鸟 东临湘江风光带,尽享城市繁华。从西向东,山、水、洲、城市融为一体,像一幅流动的画,如一个放大的盆景。游客游览大陆,听渔舟唱晚,观庐山红枫,观天心飞阁,赏橘树,唱先贤赞歌,十分过瘾。1982年7月,橘子洲公园正式开放,现在占地210亩。

岳麓书院

岳麓书院位于湘江西岸美丽的岳麓山脚下,湖南大学校园内,在中国享有盛名“四大书院”世界上最古老的大学之一。北宋开宝九年(976年)潭州刺史朱东在岳麓山下黄豹洞附近的原和尚办学的地方正式建立了岳麓书院。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时,宋真宗亲自召见山长周笔锋,御书书法“岳麓书院”匾额。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后改为湖南高等学校,后改为湖南高等师范学校、1926年湖南工业专科学校正式定名为湖南大学。

学院采用传统的中轴对称、在建筑格局的纵深和纵深上,主体建筑分为听课区、藏书、牺牲三个部分,前门、赫曦台、大门、二门、讲堂、帝国书店集中在中轴线上;斋舍、两侧排列着祭祀用的神龛,建筑至今保存完整。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