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普陀寺
南普陀寺(英文:Nanputuo muban)福建厦门的唐代佛寺位于厦门岛南部的五老峰下。南普陀寺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重点文庙也是厦门八景之一。
南普陀寺建于唐末,原名泗洲院。北宋高僧崔雯的重建作品名为无尽岩。它毁于元代正念,是在明洪武十八年(1385年)觉光和尚重建并改名为赵普寺(院)清康熙二十二年(1684年)施琅收复台湾省后,静海捐资重建寺庙,并改名为南普陀寺。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和尚沈从红山寺搬到南普陀寺,锡金寺的住持,以筹集资金建造一座新寺庙。民国初年,南普陀寺建成三堂七厅的禅寺格局,成为近代闽南最大的名刹。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和尚慧泉创建了佛教郑阳医院。1962年进行了一次大整修,大悲堂主体由木结构改为钢筋混凝土结构。1982年,妙湛和尚主持了寺庙的修缮和扩建,并重新开放了闽南佛学院。
南普陀寺占地25.8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1270平方米。南普陀寺坐北朝南,中轴线主体建筑为天王殿、大雄宝殿、乐途殿、大悲殿、中轴线主殿两侧的藏经阁钟鼓楼、走廊受到保护,形成一个整体。此外,徐东楼堂的建筑主要包括客房、库房、五观堂(斋堂)诸如此类徐希楼堂的主要建筑是方丈楼、侍者寮、西堂、闽南佛学院建筑等。此外,南普陀寺还有珍贵的文物,如藏经阁中收藏的古代经书、古代佛菩萨雕像、历史名人的书画等历史文物。南普陀寺的现任住持是大和尚吴泽。
南普陀寺在“文革”期间遭到破坏,1979年重新开放,并逐步建成以寺庙为主体的旅游服务单位。厦门南普陀寺天王殿和大雄宝殿分别成立于2005年、大修始于2007年。南普陀寺于2011年3月22日正式取消了门票机制。此外,对于佛教节日,、在节假日香客高峰期,南普陀寺还实施了限制人流等措施。
建筑布局
南普陀寺规模巨大到2008年底,整个寺庙的总面积为25.8公顷,总建筑面积21270平方米。寺庙依山而建,格局不大,多用石头屋檐是闽南风格的弧形飞檐,上面有许多带有磁切技术的藻类装饰物,色彩鲜艳。沿着中轴线,依次分布着国王庙、大雄宝殿、大悲殿和藏经阁。中轴线主殿两侧的钟鼓楼、走廊受到保护,形成一个整体。徐东楼堂的建筑主要包括客房、库房、大寮以及五观堂(斋堂)等。徐希楼堂的建筑主要包括方丈楼、侍者寮、西堂、后堂、闽南佛学院建筑等。寺前有放生池、太虚大师纪念塔”寺后五峰挺立,松竹苍翠,山石幽谷美不胜收“五老凌霄”它是厦门八景之一。
徐东楼堂楼主要是负责寺庙日常事务的执事们的办公活动场所,也为居民提供了吃喝和居住以及客人和僧侣来往的房屋和庭院。南普陀徐东楼建于民国十三年(1924)前后进行了全面重建、翻修、改建、拓建或新建。改造后的徐东大厦主要包括客房、库房、大寮以及五观堂(斋堂)退休和尚住在郑明楼,云水大厅供客人和尚挂订单,和和尚 小屋等。此外还新建祖堂(功德堂)经书流通处、念佛堂等。20世纪80年代后,该建筑群进行了大规模的翻新和重建。
西溪楼堂的建筑主要由丛林方丈和大德长老占用和修缮、弘法、以及指导僧人修行的活动场所。该建筑群主要包括方丈楼、侍者寮、西堂、后堂、此外,还有闽南佛学院的建筑,外国山长老的客堂,僧侣修行的单堂慈善楼和功德楼。20世纪80年代以后,徐希娄塘建筑群的所有建筑相继进行了全面改造和扩建。
建筑特征
建筑形制
南普陀寺的建筑沿袭了唐代皇家宫殿的规模和整体布局,历代的重建大多遵循唐代建筑寺庙的模式基本格局以正殿为中心,佛殿采用重檐翘角的皇家宫殿模式。大唐开元年间(713年—741年)唐玄宗推崇佛教,下令特许寺庙中的供佛场所可以按照皇宫大殿的模式建造,并被称为“殿”宫殿房屋可以按照宫殿布局的东西顺序建造。大殿遵循主次分明东西有序的统一格局。正殿在中轴线上,以大雄宝殿为中心,前殿另建(天王殿)中殿、后殿,以及附属大殿,前后垂直立于中轴线上。正殿两侧有东西走廊、回廊,使之成为一个整体。钟楼建在走廊的前端、鼓楼。
建筑风格
南普陀寺大殿结构模型的主要特点是大屋顶,采用重檐四向坡屋顶、瓦檐上,四面有一条下垂的飞脊(重檐组合成八字形重檐)屋檐覆盖黄绿色或紫色琉璃瓦和滴水重檐。大殿的整体规模结构为五进五出,正面有五个大门,四周有回廊。回廊中间的柱子上雕刻着一根盘龙柱,被称为龙柱。
细部特征
寺庙依山而建,格局不大,多用石头屋檐是闽南风格的弧形飞檐,上面有许多带有磁切技术的藻类装饰物,色彩鲜艳。
主要建筑
南普陀寺的中轴线上有天王殿、大雄宝殿、大悲殿、藏经阁。徐东楼堂的建筑主要包括客房、库房、大寮以及五观堂(斋堂)退休和尚住在生活楼,云水堂供客人和尚挂订单,和尚和s小屋和祠堂(功德堂)经书流通处、念佛堂等。徐希楼堂的建筑主要包括方丈楼、侍者寮、西堂、后堂、各班负责人和其他堂主的寮屋,以及闽南佛学院的建筑,外国山长老的客堂,僧侣修行的单堂慈善楼和功德楼。
天王殿
天王殿位于寺院中轴线的最前沿。弥勒佛被供奉在前殿的中央,弥勒佛的雕像后来被供奉给韦陀菩萨,东西两侧有四个天王。此堂宽5间,民国十五年(1926年)当时住持慧泉和和尚集资重建,采用歇山顶重檐的建造模式,与亭子相互辉映。天王庙的木柱梁被白蚁严重破坏,屋顶瓦片变形,并伴有雨水渗漏。2006年,南普陀寺按照历史原貌对寺庙进行了全面重建和保护,重建后的天王庙仍保持闽南风格的建筑模式。
大雄宝殿
王庙后面是大雄宝殿,是整个寺庙的中心,具有典型的闽南佛教寺庙的特点。这座寺庙重建于1921年,是一座两层建筑,有一个尖角。大殿中央是一尊高大的佛陀三世雕像,大殿后面有西方三圣;大殿正中供奉观音菩萨,其他面像均为48臂观音,造型优美,姿态多样。房屋铺有琉璃瓦,大厅顶部绘有九条鲤鱼龙、麒麟奔走、龙凤彩绘同为磁性图案,色彩鲜艳,璀璨夺目。殿内路上有“清影摇风”楚江秋吟”比如山水花鸟画,还有“禅河沐浴”六年苦行”释迦牟尼壁画的诞生和实践。大雄宝殿的前门和后门上有用细木雕刻的佛教故事邀请厦门的著名画家绘制和书写佛教故事,并涂上金色。
大悲殿
大悲殿的正后方是大悲殿,是施琅将军重建寺庙时修建的,专门供奉观音菩萨当时,这个大厅被称为大悲亭。1928年,香炉起火,大悲亭重建了四年多它于1933年竣工,并更名为大悲堂。1962年进行了一次大整修,木结构的主体改为钢筋混凝土,保留了用斗拱堆叠的沉箱的装饰。目前,慈悲大会堂是一座八角亭式建筑,宽一室,高三层顶部有三重飞檐,每层的屋檐呈八角形,每个角上都雕刻有龙尾中央的藻类井是由斗拱重叠形成的。寺内供奉着四尊观音菩萨,呈四个方向排列,中间是一尊坐在莲花座上的双臂观音。另外三尊雕像是观音,有48只手臂,每个手臂上都刻有一只小眼睛,手里拿着各种器物。
藏经阁
最后一个寺亭是藏经阁,是中轴线最高的建筑它是一座重檐的双层亭子,一楼是法堂,朝东、西、南、北四面,四扇门。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厦门著名的大圣蒋义德用他母亲攒下的巨款在大悲殿后面建了一座两层楼的亭子s殡葬待遇,底层作为讲堂,上层作为鉴宝法宝、佛像、存放珍贵文物如大藏经的藏经阁。其中28尊玉佛最为珍贵,也被称为玉佛殿。楼下是法堂,悬挂着四幅唐代书法家墨宝真迹,是一件非常珍贵的书法艺术品。
太虚图书馆
闽南佛学院太虚图书馆始建于1989年,现迁至南普陀寺三楼2018年12月的图书传播大楼,有一个很棒的旧纪念馆。经过30多年的发展,截至2020年底,太虚图书馆藏书已超过8万册。其文献收藏主要以佛教研究为主,涉及佛教藏品、学术丛书、佛教教理、佛教史地、佛教文学和艺术,各教派的主要经典和法典注释。
上客堂
厦门南普陀寺的上客堂位于南普陀寺五老峰下,专为在家接待僧人和居士而设、佛教信众、为有命运的人提供住宿服务等。尚客堂的大堂是将简约大方与传统文化相结合的新中式风格,天然纹理的大理石和温暖的实木家居。宾馆有50多个房间,具有古雅的中式风格。推开窗门,可以看到盛开的寺庙。
重要文物
寺藏文物
南普陀寺收藏了大量珍贵的历史文物,包括古代经书、古代佛菩萨雕像、古代法物、仪器和古董,以及著名的历史绘画和书法。在藏经中,有一件宋代《碛砂大藏经》年的影印本、日本 南大正新修理卷《大藏经》13520、《佛说阿弥陀经》法师写的等。藏经楼内还收藏有元代七座佛塔、宋代的古钟、香炉、明代铜铸二十四臂观音诗八首、近代木雕“五儿戏弥勒”杨树具有很高的文物和艺术价值。到2008年,寺内有38幅名人书画,其中据说唐代吴道子画的乱世观音第一轴极为珍贵,这是民国二十年的作品(1931年)庄文周先生送给南普陀寺收藏。
到2008年,寺庙里供奉着各种佛像、菩萨、111保护者雕像。其中,有25尊玉像、铜塑雕像38尊、瓷质雕像30尊、木质雕像12尊、有3尊石像和2尊铝像、石膏雕像1尊。其中,一尊白瓷观音由明代著名德化瓷雕家何朝宗雕刻而成他一生只雕刻了18个这样的观音像,现在全国只有三个,一个在北京国家博物馆,一个在泉州大开元寺,一个在南普陀寺作为稀世珍宝。
息心断臂
位于寺西侧'普照寺'的洞壁之上。行书横题,无款。字幅高0.115米,宽0.80米。根据验证,单词 quot断臂 quot是明洪武初觉光和尚为表断臂之志而作。
龙洲卧冈
位于藏经阁西侧。楷书直行大字。右边以隶书题'万历丙午秋'左侧署'男显亲立石'字幅高3.00米,宽1.50米。《厦门志》年:池,本名,龙州人。中左所人。太常浴德弟。二十一年为学生,在五老山盖好房子.崇祯十一年,本应进贡的他却因病去世,年仅三十四岁。乡人为镌'龙洲卧冈'四字于五老山石。卧冈'它是该墓的别称,表明石刻附近有一座池宇云墓。
飞泉
位于藏经阁的西侧,现在被称为'普照寺'在洞外的岩石上,是明末崇祯年间林宗载用草书题写的'飞泉'两字,右署'享万题'字幅高0.70米,宽0.72米。《厦门志》年:石室旁有巨石,草书'飞泉'二字,不署名。于之似乎为林泰昌写过书。
碑记
乾隆御平台济公四碑位于南普陀寺。共有《御制剿灭台湾逆贼生擒林爽文纪事语》《御制平定台湾告成热河文庙碑文》《御制平定台湾二十功臣像赞序》和《御制福康安奏报生擒庄大田纪事语》已满、有8个汉字铭文。这座纪念碑高3米,宽1米.28米,厚0.12米,四周浮雕九龙图案,并刻有铭文'御制'2字。碑文均为乾隆皇帝李鸿所书,建于清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被列为厦门市文物保护单位。
塔铭
慧日塔背碑刻:清康熙皇帝已经丑了好几年了,和孟春谷旦站在一起'左下款署名:维徒普印、普念、普海、普果,徒孙通能、通途、通晓,曾孙心空、心走、心悟心见、心明,玄孙源溥、源润、源洗。
开发保护
寺庙保护
1982年,南普陀寺天王殿外的乾隆御制碑被厦门市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南普陀寺于1983年4月9日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5年,大雄宝殿被列为福建省文物保护单位。在南普陀寺的庭院里和后山五老峰前,有许多历代摩崖石刻和碑文。1982年,厦门市政府将明朝将领钱迪调走、沈有容 年代题写的石刻被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南普陀寺内还有许多造型各异的佛塔(僧人墓群)2013年被思明区政府列为未分类不可移动文物。
厦门南普陀寺天王殿和大雄宝殿分别成立于2005年、大修始于2007年。2005年天王庙大修时,木架仍由福建产的杉木制成。天王殿只是重建了石柱上方的木架。2007年,大雄宝殿用缅甸产的柚木进行了大改造。柚木质地坚硬细腻,但其比重大于杉木,屋架重量变大,地基也得到加固。在大雄宝殿的重建工程中,采用了许多现代材料和技术对屋顶进行防水处理。
寺庙开发
1979年,南普陀寺重新开放,逐步建成以寺庙为主体的旅游服务单位 人的正常宗教生活得到保障,佛教节日和佛教活动前所未有。1981年,恢复了33,356所佛教学校,以培养初级僧侣。1985年,在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关怀下,恢复闽南佛学院,培养高级僧人(分预科班、普通班和bichuni班)与此同时,寺庙内的景点文物也得以修复。
为了让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更好地感受南普陀寺的纯洁庄严和智慧,厦门南普陀寺于2011年3月22日正式取消了门票机制。此外,对于佛教节日,、在节假日香客高峰期,南普陀寺还实施了限制人流等措施。为了更好地服务游客,南普陀专门设立了素食部、照相部、小卖部、技术部和其他服务设施。
2006年12月27日,南普陀寺周边地区景观控制规划正式颁布周边50米范围内不得建设高度超过18米的建筑物,这与12米的建筑高度限制相邻。
重大事件
1924年,方丈改为法师,以打破师徒传承的旧制度,进行宗教改革。南普陀寺订立了20条法度,实行十方选任制,规定住持由全寺僧人选举产生,每三年更换一次,不得连任两次;重大事务由寺内四僧商议,住持不得擅自行事;各住持僧人不得安排其弟子担任寺内重要执事。
1994年12月,南普陀寺慈善基金会成立,这是中国大陆第一个为佛教寺院设立的慈善机构。原名'厦门南普陀寺慈善基金会',后更名为'厦门南普陀寺慈善协会。
1994年,南普陀寺实业有限公司被评为市级先进集体,受到集体嘉奖。
2003年,南普陀寺工业社被评为全国先进单位。
2007年12月28日,南普陀寺慈善总会如火如荼、郭淼大师去了安徽太湖县参加“南普陀寺慈善协会捐赠太湖县普初小学仪式”向学校捐款10万元。次年2月4日,南普陀寺慈善协会向湖南郴州雪灾地区捐款10万元。
为加强档案管理队伍专业化建设,南普陀寺于2016年选拔了18名优秀僧人、员工已参加档案员资格证书培训目前全寺持证人员25人。2016年,南普陀寺志愿者获此殊荣“第三届全国‘119消防先进集体’和“福建省公安厅 第二届热心消防公益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2021年4月16日,厦门市红十字会召开十届九次理事会,厦门市南普陀寺慈善总会获奖“中国红十字会奉献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