函谷关
函谷关是一个地名,因为在很多朝代都存在过,而且不在同一个地方,所以前面加了秦、汉、魏国和其他朝代区分开来。函谷关始建于周代,位于河南省三门峡市灵宝市以北12公里处的红农涧河入海口它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关隘要塞之一。这个地方东起萧山,西至金童,被称为汉沽,被称为天然屏障”(《辞海》)它被命名为函谷关,因为它在山谷深处,像一封信一样危险。
历史上,曾有秦、汉、卫三在不同时期都位于函谷关其中,秦关位于河南省灵宝市以北15公里的王铎村,距三门峡市约75公里;憨憨山谷位于陕西省新和县洛阳市安县;魏汉古关位于灵宝城北19公里的函谷关镇孟村1960年前后,三门峡大坝蓄水,威汉固关遗址被淹没古道和烽火台依然存在。
历史发展
秦函关谷
建成原因
战国时期,秦孝公从魏国手中夺取了宋汉地区后,秦国驻扎在豫西以防备东部诸侯国的进攻“崤函孔道”位于西端的灵宝是根据风险设立的。秦汉古关城东Xi场7.5公里、众所周知,谷道只能容纳一辆汽车“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说。战国时期,秦王凭借函谷关赢得了与六国的战斗,六国也敲开关隘进攻秦国,因此这个关隘被称为秦国的函谷关,简称秦关。古人把函谷关以东的地区称为关外、关东灌口以西地区称为关西关内,三地由此得名。
损毁原因
秦统一天下后,定都咸阳,函谷关作为皇都咸阳的屏障依然存在。公元前207年,秦朝各地爆发起义,刘邦和项羽先后成为各方的核心人物。公元前206年,项羽、刘邦攻打秦国,两人约定第一个入关的为王。刘邦绕道而行,选择进攻秦国实力较弱的武关(陕西商洛境内),迅速突围,秦被消灭。项羽凭借强大的实力,率领40万楚军直接进攻函谷关。当他来到函谷关时,他发现刘邦 夏侯惇的旗帜被悬挂在城头,并命令大将鲸布攻克函谷关。风俗被打破后,项羽下令放火焚烧秦汉关。
汉函谷关
建成原因
根据《汉书》的记载,西汉时期南方部落百越叛乱汉武帝刘彻宣布天下要出兵攻打越国,但是没有人响应汉武帝一怒之下,遣散了106人,船上的将军杨仆主动请缨,前往南方平定叛乱。
损毁原因
两千多年来,函谷关多次被破坏和重建,如明朝万历七年(公元1579年)清顺治十五年(公元1658年)都重修过。上一次重建是在1923年。据《新安县志》报道,国民革命军20路总司令张放出资重建汉关隘,重建时试图模仿旧制,并试图在关隘下部使用古函谷关的基石。修复后的涵涵谷关楼高83米,分为上中下三层顶层是有飞檐的亭子,中层是方形阁楼底层塔楼中间有一个拱形门道,宽约4米,用于东西向交通。1958年“大炼钢铁”期间,汉函谷关遭到严重破坏。
魏函谷关
建成原因
据清光绪二年(公元1876年)《灵宝县志》记录:函谷关,在城市的西南部。曹操 夏侯惇西征给张鲁一打开了这里的粮道。后遂置关。后人称之为“曹操运粮道”,即魏函谷关。威汉谷的关关建筑曾经存在了1700多年。1923年初秋,当康有为从Xi 安东去,路过灵宝县,他曾在写谷“天下为公”后来,在1935年,关楼入口顶部的四个字被改为“紫气东来”,据说是冯玉祥写的。
损毁原因
直到抗日战争时期,魏汉关还存在过一段时间。1937年,日军入侵中原,炮轰山西黄河对岸的函谷关,然后用飞机轰炸这座建筑在抗日战争时期毁于战火。1960年前后,三门峡大坝蓄水,威汉关遗址被淹没。
军事意义
自函谷关建立以来,发生了200多次战役,其中16次重大战役改变了中国的历史进程。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地理名词函谷关已经成为影响兵家成败的强大力量“佐证”其意义也与中国军事史紧密结合。
秦函谷关军事
函谷关在先秦时期被称为“丸泥可塞”,是兵家必争的战略要塞,无论是逐鹿中原还是进取关中,它都必须经过这里。秦函谷关的道路狭窄而崎岖,与“如果一个人守着关隘,一万人也过不去指关隘战略要地,难以进入”之说。东周时期,齐、楚、燕、韩、赵、魏国和其他国家数次攻打秦国。秦国依仗函谷关天险,难尝败绩。然而,当时的秦军并不是不可战胜的,苏秦曾经控制过齐国、楚、燕、韩、赵、魏国六国互相封国,组织六国联军联合抗秦,使秦军十五年不敢出函谷关。
汉函谷关军事
东汉中平元年(公元184年)朝廷曾经设立了八个海关,汉沽海关排在第一位。由于地势险要,易守难攻,有“如果一个人守着关隘,一万人也过不去指关隘战略要地,难以进入”因此,函谷关一直是东都洛阳的门户,是连接东西京的要道,也是抵御外敌入侵的屏障。安禄山起兵反唐后,多次从函谷关进攻潼关,被唐军统帅葛击退。玄宗听了杨 的诽谤性言论,迫使哥舒翰放弃了他的计划,以捍卫海关和拒绝敌人。两军在函谷关西苑交战,唐军战败20万大军中只有8000人逃脱。
近代军事
中日函谷关之战1944年4月至6月,美军第一战区部队在河南中部对日军华北方面军第12军进行了一次防御战役。中国 美军当时据守在汉沽关横岭的前线,并与日寇展开了激战。经过三个月艰苦卓绝的抗战,未能阻止日军打通通往郑州的平汉线、许昌、洛阳、西方的平等在战略上下降了,但它给了日本军队相当大的消耗。此战之后,中国军队主力撤退到豫西、皖西各地不断骚扰日军,使其无法有效利用平汉线(北平至汉口)的交通。
文化意义
老子文化
老子是中国春秋末期杰出的思想家、政治家、哲学家和文学家不仅是道家学说的创始人,而且被视为道家的始祖,他们也是先秦时期诸子百家的启蒙者。两千多年前,我西游经过函谷关时,在函谷关逗留了7个多月,在太初宫潜心写作,完成了《道德经》的创作。因此,函谷关被称为道教的源头,它也因其著名的官员和名人而闻名。
丝路贸易
汉函谷关的军事防御功能远不如秦朝,但作为交通枢纽和商业中转站更为完备。作为丝绸之路西行的第一关,函谷关见证了丝绸之路贸易的繁荣。当时,西域各国的使节、骆驼商队正是从这里往返于汉朝都城洛阳之间。通过函谷关,中原文化和秦晋文化相互交融。2013年5月,憨憨谷被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4年6月22日,在卡塔尔多哈举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第38届会议上,函谷关遗址被命名为中国、哈萨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联合申请了世界遗产“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项目中的一处遗址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遗址古迹
秦函谷关遗迹
秦朝灭亡后,秦谷里的关关大楼被项羽烧毁订单。函谷关历史文化旅游区的现存建筑是在1992年四川成都青羊山出土的汉雕像的砖上建造的“函谷关东城门”该图案被重新设计和建造,并移至原址以西37米处。
关楼正面“函谷关”这三个字是四川著名书法家侯写的。然而,只有老子于《道德经》年创建的太初宫留下了古建筑,并成为一个大型规模。自2009年以来,当地政府开始建设函谷关古文化旅游区。今日 函谷关历史文化旅游区已成为4A国家级旅游区,主要景点都与建筑有关、函关古道、太初宫、藏经楼、瞻紫楼、纪明台等20多个地方。2016年,灵宝市函谷关镇入选河南省第四批特色景观旅游名镇名村。
汉函谷关遗迹
1923年,爱国将领张方重修函谷关,即现存的关楼、阙台烽火台等遗迹构成了现在的汉汉谷关遗址。汉函谷关遗址呈“H”形状分布上,建筑位于通道上方。在关楼东侧,有两座汉代夯土台,当地俗称“鸡鸣台”和“望气台”在“望气台”南侧有一处关城东墙保护性展示工程,被土壤和植被完全覆盖“地下”展厅,其中展示了大面积的夯土墙及其周围的台阶、马道、排水设施、水口等配套设施遗址。2020年5月,憨憨谷垭口被评为市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20年7月被评为洛阳市科普教育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