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百科 >> 巴西实在拖不起了,59%的人民吃不饱饭,卢拉来华寻求出路 >> 历史版本
编辑时间历史版本内容长度图片数目录数修改原因
2023-09-27 10:58 历史版本2 13896 3 0 修正错误
上一历史版本 | 最新历史版本 |   下一历史版本 | 返回词条

巴西实在拖不起了,59%的人民吃不饱饭,卢拉来华寻求出路

卢拉右手上还贴着胶带

在大病初愈后,现年77岁的巴西总统卢拉终于不远万里来到中国访问。在上海机场,有细心的网友发现,卢拉的右手上还贴着输液后留下的胶带,这说明他几乎是在病情刚有好转就迫不及待地来华访问。那么卢拉为什么要如此着急地访华呢?

据环球网报道,12日巴西总统卢拉的专机抵达上海,与以往外国政要访华行程不同,卢拉的专机并没有在北京降落,而是把第一站放在了上海。

卢拉要去上海见一个人——他曾经的“接班人”、巴西前总统,现在的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行长罗塞夫。

罗塞夫和卢拉一样,都是巴西的左翼政治家,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就是罗塞夫一手促成建立的,当年卢拉身陷囹圄时,再加上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被认为对西方金融霸权构成了挑战”,罗塞夫也受到殃及,2016年被弹劾下台。不过,随着卢拉的回归,2023年罗塞夫被任命为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行长。

卢拉与罗塞夫会晤

当然,更重要的是,卢拉首访上海也是抱着取经的目的。此次随卢拉访华的还有一支279人的商业代表团,几乎涵盖了巴西各个领域。卢拉曾说过,他非常希望更深入地了解中国,参观中国企业,学习中国经济成功的经验,而上海就是必须要去的城市。

卢拉之所以要如此迫不及待地访华,并将首站放在上海,是因为如今的巴西实在拖不起了。2003年卢拉首次担任巴西总统,任内巴西经济年增长4.3%,2010年卢拉卸任时,巴西成为世界第7大经济体。

可以说,彼时的巴西是一片欣欣向荣的局面,然而这只是巴西繁荣的昙花一现。

2008年后美国的金融危机席卷全球,全球大宗商品市场对原材料的需求下降,依靠农产品和矿石出口的巴西经济遭到重创,从2010年后巴西GDP增速呈现出断崖式的下跌,2015年出现负值,到卢拉再次胜选时,巴西的GDP已经近乎腰斩,与此同时,政府负债占GDP的比值开始大幅上升,到2020年已经达到88%。

经济增速放缓也就导致巴西民众的生活日趋困顿,2022年巴西人口约有2.15亿,但有6250万人生活在贫困线以下,59%的巴西人生活在饥饿之中。

在去年的胜选演讲中,卢拉哽咽地说道,他从未想过有一天饥饿会再次来到这个国家,他原以为接下来的十年,巴西人的生活水平能赶上英国或法国。

卢拉向民众承诺,如果在本届政府任期结束时,每个巴西人能享用上咖啡、午餐和晚餐,他就完成了人生的使命。

可能会有人说,巴西不是农业大国吗?每年还能出口大量粮食、肉类和咖啡,为什么巴西人却吃不饱饭,这难道不矛盾吗?

卢拉发表演讲

跨国资本说,这并不矛盾。巴西虽然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和现代化的大农场,但种什么作物,就不是农场主能决定的,而是跨国粮食资本“四大粮商”说了算,《卫报》曾如此评价“四大粮商”的影响力:只要一个人活着,就无法逃脱它们的阴影。

在这种畸形的农业现代化体系中,粮食资本与大农场主相互勾结,赚得盆满钵满,农民和小农场主的土地被大面积兼并,这些失地的农民只能流向城市,最终聚集成巴西的贫民窟,由此也产生了毒品和黑帮泛滥、贫富差距扩大等社会问题。

可以说,巴西农业的现状就是“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西方资本可以轻易地拿走巴西人民的财富,却不用承担任何代价。

也正因为如此,卢拉在上任之初就首访美国和欧洲,希望西方能关注到巴西的困境,最起码不要竭泽而渔,然而西方眼里只有剥削,没有互利共赢。

拜登只给了950万美元就把卢拉打发走了,而且这笔钱还是投资在环保上;卢拉的欧洲之行也不顺利,德国只承诺会援助2亿美元。3月初,卢拉的随行官员曾评价说,西方的态度是对巴西赤裸裸的羞辱。

兜兜转转之下,卢拉只能转向东方,中国和金砖国家是巴西摆脱困局、寻求发展的最后一班列车。在抵达上海后,卢拉发文称,金砖国家的梦想就是为了发展,如果没有这个组织,最贫穷的国家将永远得不到发展,富者愈富,穷者愈穷,这是不公平的。

事实上,巴西也确实乘上了中国发展的东风,中国连续14年成为巴西最大的贸易伙伴,2022年中巴贸易额达到1714亿美元,自卢拉2004年首次访华以来,两国贸易额增长了21倍。

今年年初,中巴签署本币结算协议,这是拉美第一大国首次尝试摆脱美国打造的美洲秩序。在14日的演讲中,卢拉慷慨激昂地表示,“每天晚上我都会问自己,为什么所有国家的贸易都必须以美元为基础?为什么像金砖国家银行不能拥有一种货币来为中巴或者其他国家的贸易提供资金?”

卢拉这番表态可谓响应了那句“天下苦美久矣”,但凡美国能稍稍做点人事,也不至于现在就连法国和巴西也准备与美国保持距离,只可惜这样的道理,华盛顿那帮政客永远不会懂。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