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之舞
(《大河之舞》)Riverdance The Show)世界著名的踢踏舞剧,爱尔兰的国宝,世界顶级表演之一,起源于1994年4月30日。这部舞剧是欧洲歌唱大赛课间休息时的7分钟踢踏舞表演因为很受观众欢迎, 作曲比尔·约翰导演的惠兰 ·迈克科根和制片人莫亚·多尔迪等优秀的爱尔兰艺术家将其改编成约2小时的戏剧表演。目前芭蕾舞剧有两部作品,分别命名为《大河之舞》《舞起狂澜》。
《大河之舞》讲述了爱尔兰先民与自然抗争,历经千辛万苦重建家园的历史,以及爱尔兰文化在世界各地的旅程。它将爱尔兰踢踏舞与西班牙弗拉门戈舞等其他民族的舞蹈结合在一起、俄罗斯芭蕾和美国纽约风格的爵士踢踏舞相结合,形成独特的踢踏舞节目。在表演过程中,舞者们用自己独特的舞蹈语言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观众感受到了故事中体现出来的乐观精神。
截至2017年12月,《大河之舞》已走遍117个国家和地区,为425位国家元首演出,连续22年蝉联全球舞蹈票房冠军,10年蝉联中国演出市场冠军,票房遥遥领先亚军.7倍。全球票房累计30亿,总演出达到70万英里,全球巡演超过18万场。1997年被授予格莱美《年度最佳音乐剧》。
创作背景
舞蹈起源
爱尔兰最具代表性的民间舞蹈有吉格舞里尔舞和圆号笛。吉格舞是一种轻快活泼的快舞,角笛舞又称Hornpappus舞,是爱尔兰水手的一种舞蹈。这两种舞蹈的共同特点是舞者穿着木鞋跳舞,用木底踏出复杂的节奏。因此,爱尔兰人也将这两种舞蹈称为木鞋舞。19世纪, 爱尔兰木鞋舞传到美国,非裔美国人将其与西班牙即兴舞 和非裔美国人舞蹈的舞步和切分音节奏相结合,创造出一种美国风格的舞蹈——踢踏舞。
文化背景
在英国殖民统治的时代,英国人通常把住在乡下的爱尔兰人比作“野蛮人”相联系。许多爱尔兰移民来到了北美新大陆,成为美国最大的移民群体之一。刚到新大陆时,他们大多从事一些繁重的地位低下的职业,比如铁路建设、造大桥、建造房屋等。爱尔兰移民通过苦难来理解和继承祖先的文化遗产。通过一代又一代移民后裔的努力,他们在新移民社会中逐渐取得了较高的地位,越来越多的爱尔兰移民后裔成为美国社会的成功人士。著名的肯尼迪家族是爱尔兰移民的后裔。肯尼迪 美国的成功也成为美国和爱尔兰移民建构新的双重身份的重要契机。在这种认同下,他们既是美国人又是爱尔兰人的后裔。《大河之舞》以爱尔兰创作者为主体,将爱尔兰田园风光和美洲新大陆的叙事结构转化为一种反叛话语,表达了爱尔兰自我,赞美了爱尔兰文化的自然本性。
爱尔兰艺术家通过美国文化重塑自己的民族文化,现代化与古典化结合的经典案例,《大河之舞》创作者最初想表达的善恶主题,民族的历史及其与自然的斗争,遭受战争和饥荒后重建家园的艰难。表达爱尔兰人民对生活和爱情的热爱和追求、对祖国和家乡的强烈感情,都在这里化为强烈冲击的舞蹈动作和舞台情感宣泄。
舞剧起源
1994年4月30日在都柏林举行的欧洲电视歌唱大赛中,《大河之舞》在插播时间进行了7分钟的踢踏舞表演。深受观众喜爱, 作曲比尔·约翰导演的惠兰 ·迈克科根和制片人莫亚·多尔迪和其他许多杰出的爱尔兰艺术家根据爱尔兰管弦乐单曲改编成了一部两小时的戏剧,于1995年2月在都柏林山顶剧院首次上演。
艺术鉴赏
《大河之舞》走出了全球化带来的文化趋同壁垒,找到了自己的民族根,通过民族根把自己推向了世界。在与现代化的结合中,人们看到了民族艺术的魅力和生命力,民族文化不会随着历史的变迁而消失。
作品主题
崇拜太阳
英国文化人类学的创始人爱德华·伯内特·泰勒在《原始文化》中说过,哪里有太阳照耀,哪里就有太阳崇拜。太阳是生命之神的象征, 是人类文明史上最令人钦佩的、最重要的宇宙参照物,从太阳延伸出来的符号也成为人类艺术史上经久不衰的象征图式。舞者从“◎”到“⊕”从“十”到“○”队形的变化是太阳文化符号的外化和展示。舞者rocio 蒙托亚身穿红色礼服,在火焰下翩翩起舞,肩膀 、胸与头、颈、双臂间扭捏而对峙,目光炯炯、脚下势不可挡的节奏表明太阳把所有的力量都投入到舞者身上激情,而 完美的展现了古老爱尔兰国家太阳般的热情和力量。太阳崇拜作为自然界万物有灵论的一种形式,普遍存在于世界各地,它体现了原始人类对太阳的崇拜他们渴望光明和温暖,渴望种族繁衍,崇拜神灵。
乐观精神
梦醒美洲”准备起飞”像这样的几次表演显示了爱尔兰人的乐观主义和他们对自己历史和文化的自豪。在第十幕“梦醒美洲”在中学里,一群年轻人正在农场里快乐地跳舞,舞蹈队形以轻快的步伐不断变化,这是对爱情和自由生活的表达的赞美;准备起飞”它是歌舞的结合,首歌曲表达了对新世界美好生活的信心,首爱尔兰民间舞蹈进一步凸显了爱尔兰文化和民族认同的力量。
舞蹈语言
从动作语言来看,创作者使用了巧妙的舞蹈语言,即 “舞蹈对话”正因为《大河之舞》用tap进行对话,所以 才让这一段特别精彩。在对话中,一个演员 s的舞步充满了复杂的变化,而另一方演员的进度越来越慢,在节奏处理上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而两人在跳的时候仿佛在做一场较量,胜负难分。
从调度语言来看,《大河之舞》大量使用直线,形成各种形状的调度。直线踢踏舞的场景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条直线是《大河之舞》中的一个亮点。 因为直线会给人一种直观的感觉,所以也给剧中注入了更多的情感魅力,不仅让演员焕发出新的精神和活力,也给观众带来了情感上的冲击。《大河之舞》结尾再用这一排的时候,观众已经到了疯狂的状态。
舞台表现
《大河之舞》的布景把它的剧情表现的淋漓尽致、丝丝入扣。观众用的是日月星辰、河流山川、村庄等具有鲜活生命气息的真实物质作为布景。爱尔兰人民不仅热爱自然、崇尚生活的精神得到了完美的展现, 也将演员和布景融为一体 你有我, 我有你。这时观众受到了布景的提示, 深刻理解了演员想要表达的理想、内容, 更有沉浸感、驰骋忘返的人生体验。《大河之舞》在光照处理上独树一帜。整个表演以蓝光为主,有不同层次的变化, 柔美搞笑。给观众一种置身于天空或大海怀抱的感觉, 不仅亲切而且舒适。辅之以红、黄、灰色等灯光, 有生活感。比如该剧第一幕,第七幕《火舞》和 的灯光越来越亮,舞台一片熊熊大火,仿佛无数生命在跳动。此时, 一道红黑相间的影子闪现出来,进行着生命的律动:It 这不仅仅是一个影子, It 这是火的精神。慢慢的, 火之灵从火海中走了出来, ,然后火也慢慢的过去了,只剩下灵在以最妖娆的方式跳舞。而这种强烈的视觉反差和冲击也在观众心中掀起波澜。
音乐特色
《大河之舞》s器乐与人声完美结合, 在爱尔兰传统音乐的旋律中孕育出新的灵魂。悠扬苍凉的爱尔兰风笛延续着古老的情怀,扣人心弦的小提琴催人奋进观众被爱尔兰的文化和历史所感动。人们无法抑制地沉浸在爱尔兰的悲伤和悸动中。还有那流动的水,三三三五六像天籁之音的歌唱,三三三五六像春天清晨的冷空气,三三三五六可以逃离一切纷乱的思绪。
作品影响
早期的爱尔兰踢踏舞是爱尔兰文化的一种载体,但是《大河之舞》引起了大众, 也造成了爱尔兰踢踏舞的全球同质化。面对再造的《大河之舞》, 性感短裙不是凯特符号, 可以 不代表爱尔兰身份。对于非专业人士来说,他们坚信《大河之舞》是传统的爱尔兰踢踏舞,这种观点甚至会给传统的爱尔兰踢踏舞带来误解。
在来中国演出之前,《大河之舞》已经在四大洲18个国家进行了2630场演出,观众超过1500万,在电视上欣赏《大河之舞》的观众达到12亿。《大河之舞》创造了5个世界.5亿美元的票房神话。《大河之舞》在爱尔兰文化身份建构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成为当代爱尔兰文化的代表作。
1995年在都柏林山顶剧院成功首演后, 受到了世界各地观众的欢迎,带动了全球踢踏舞热潮,创造了当代音乐剧的传奇。你是爱尔兰的国宝22年来,全球政要必看的经典表演,有来自——114个国家的425位国家元首观看。被称为“世界舞蹈教科书,”这可以说是爱尔兰艺术家利用美国文化背景重塑宗族文化,巧妙揉合现代化和民族化的一个很好的例子。
荣誉介绍
1996年3月《大河之舞》登上billboard世界音乐排行榜第一名。
1997年被授予格莱美《年度最佳音乐剧》。
1998年,《大河之舞》成为美国票房最高的综艺节目。
连续22年蝉联全球舞蹈票房冠军,10年蝉联中国演出市场冠军,票房遥遥领先亚军.7倍。
在人民大会堂演出的第一部西方戏剧是“北京国际戏剧演出季”闭幕的压轴节目。
2003年和2014年,两位爱尔兰总统带着《大河之舞》计划访华。
《大河之舞》舞蹈团在圣帕特里克节的爱尔兰之友午宴上表演美国华盛顿国会山举行的美国国庆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