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鼠
竹鼠(学名:Rhizomyiidae),是属竹鼠科、竹属动物。以竹子、芒草、植物茎秆等为食。因吃竹而得名。这种野生种非常珍贵,全世界有3属6种:非洲竹鼠属2种(东非的特有种)竹鼠属3种、小竹鼠属1种(亚洲特有,见于中国中南部,如湖南郴州)中国有1属3种。居住在东非和南亚的热带和亚热带森林、灌丛和竹林中。它大而多肉,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厚而软,具有很高的经济和药用价值。它已在中国广泛种植,并成为具有经济效益的种植业之一。花白竹鼠、大竹鼠、中华竹鼠、小竹鼠都是国家“三有保护动物”,私自捕捉违法。
形态特征
竹鼠是一种体鼹鼠,外表粗壮如鼢鼠。呈圆筒形。头钝圆,吻大,眼睛小,耳朵藏在皮毛里。尾巴上均匀地覆盖着又长又软又细的毛发,透视下可以看到皮肤。前脚小,爪子短,但结实,适合挖。第二个和第三个手指几乎相等。
颅骨厚而坚实,颧弓扩张,骨嵴高,肌肉发达;上门牙特别厚,一共有16颗牙。其中,中华竹鼠粗壮呈圆柱形。四肢短,但粗壮有爪,是移动器官和挖洞觅食的工具。尾巴短,门牙厚,臼齿短,具有啮齿动物的特征。
成年竹鼠体长约30 ~ 40厘米,个别种类如大竹鼠体长可达45厘米,体重2 ~ 4公斤;趾强爪尖;全身长毛,但尾巴无毛或短而稀疏,比鼢鼠长;体色随年龄变化,由深到浅,幼虫毛色比成虫深。全身深灰黑色。成人背上的外套 s体为棕灰色,有百尖针毛,口鼻部及两侧被毛略淡,体腹部被毛稀疏,白色,深色,有光泽的细毛透过被毛可以看到粉红色的皮肤,个体脚背和尾巴上的被毛为棕灰色。
生活习性
竹鼠因吃竹子而得名,所以竹子是饲养竹鼠的最佳食物。喜栖息于竹林、马尾松林和山地阳坡在草下和营地下生活和打洞。它们晚上更活跃,白天少吃多睡,晚上吃得很起劲。其活动规律可分为活动周期和休息周期。无饮水习惯,从食物中摄入水分。当受到人类的刺激时,它有时会发出:咯、咯…的轧轧声,或者立刻露出锋利厚实的门牙,同时“呼呼-的鸣声示威。母竹鼠很护幼,经常把幼鼠藏在肚子下面,还能自己哺乳;性情温和,雌雄不离,抵抗力强。有互相残杀,侵敌的习惯。当雄性竹鼠带着幼鼠进入母鼠屋时,它会在与雌性竹鼠同居前将幼鼠咬死。对外侵入的家鼠、雏鸡、鸭和鹌鹑习惯了杀戮,甚至死亡。
竹鼠喜在安静、阴暗、清洁、干燥、光线适当、空气清新的环境,喜欢温暖,耐低温、不耐高温,喜欢躲在光线弱的角落,生活温度为-8 ~ 35℃,最适温度为8 ~ 28℃。
尤其怕阳光直射。当阳光直射环境温度过高时,竹鼠进食量减少,腹部朝上睡觉,部分竹鼠半小时内死亡。温度过低时,头腹部紧绷,爬行不安“哇、哇、哇…的鸣叫声。
生长繁殖
竹鼠一年四季都可以发情,种鼠每次发情1 ~ 3天,每天1 ~ 2次。每胎产1 ~ 6只幼崽。
母鼠在交配和怀孕后60天左右分娩,分娩前6 ~ 7天,母鼠 s乳头外露,活动减少,动作缓慢。临产前,时不时“咕-咕-声,在分娩时,后代是与胎盘和胎盘一起产生的。母鼠一边分娩一边吃胎盘和胎盘,最后咬断脐带,清洗子鼠身上的羊水。发货时间2 ~ 4小时,最快也要1 ~ 2小时。此时可听到仔鼠“叽-叽-的叫声。分娩时避免观看和触摸产妇,保持环境安静。分娩后12小时,母亲开始母乳喂养后代。新生老鼠仅重约10克,全身无毛。竹鼠生长速度快,6个月大时体重可达2公斤左右。
分布范围
竹鼠又名竹狸、灰竹鼠、竹根猪、竹根鼠、芒鼠、冬芒鼠、竹鼬、茅根鼠、芭茅鼠。因其主要食物是竹子而得名。《本草纲目》记录:竹鼠是吃竹根的老鼠它像兔子一样大,它的肉很甜,可以补中,补气,解毒在动物分类学上,属于脊椎动物亚门,哺乳动物亚门,啮齿动物亚门、竹鼠科、竹鼠属。竹鼠是一种广泛分布于我国南方的珍贵野生经济动物,具有很高的食用和药用价值。分布在我国广西、广东、福建、安徽、云南、贵州、四川、湖北、湖南、江西、陕西、甘肃等省(区)
保护现状
包含在《世界自然保护联盟》中(IUCN)2013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第三版.1—易危(VU)
包含在《华盛顿公约》中(CITES)附录Ⅰ。
花白竹鼠、大竹鼠、中华竹鼠、竹鼠于2000年8月1日由中国国家林业局颁发《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号证书。
管理规定
2020年10月,国家林草局下发通知,明确对圈养和禁食的64种野生动物实行分类管理。其中,2020年12月底前要引导竹鼠等45种野生动物停止饲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