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贝尔经济学奖
诺贝尔经济学奖是瑞典国家银行为纪念阿尔弗雷德·诺贝尔而设立的奖项,也称瑞典银行经济学奖。
经济学奖并非根据阿尔弗雷德·诺贝尔的遗嘱所设立的,但在评选步骤、授奖仪式方面与诺贝尔奖相似。1968年起,奖项由瑞典皇家科学院每年颁发一次,颁奖遵循对人类利益做出最大贡献的原则。1969年(瑞典国家银行成立300周年庆典时)第一次颁奖,由挪威人弗里希和荷兰人扬·廷贝亨共同获得,美国经济学家萨缪尔森、弗里德曼等人均获得过此奖。
2018年10月8日,保罗·罗默和威廉·诺德豪斯诺贝尔经济学奖,以表彰二人在创新、气候和经济增长方面研究的杰出贡献。
2019年10月14日,201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揭晓,由阿比吉特·班纳吉、艾丝特·杜芙若及迈克尔·克雷默摘得奖项。
2020年10月12日,瑞典皇家科学院宣布,将2020年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保罗·米尔格罗姆(Paul R. Milgrom)和罗伯特·B·威尔逊(Robert B. Wilson)。
2021年10月11日,瑞典皇家科学院宣布,将202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David Card,另一半授予Joshua D. Angrist和Guido W. Imbens。
历史沿革
1968年,瑞典中央银行于其成立300周年时,为纪念阿尔弗雷德·贝恩哈德·诺贝尔(以下简称:诺贝尔)而增设“致力纪念阿尔弗雷德·诺贝尔的经济科学奖”(Prize in Economic Science dedicated to the memory of Alfred Nobel) ,以下简称诺贝尔经济学奖(实际上该奖的官方全名一直有变迁,具体内容见该目录的最后部分)。
196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首次颁奖,由挪威人朗纳·弗里施和荷兰人简·丁伯根两人共同获得,两人一共获得了37万5000瑞典克朗(相当于2007年12月的287万1041瑞典克朗) 。
200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的奖金达到1000万瑞典克朗(按照2014年11月汇率计算,约合136万美元),这与最初的五项诺贝尔奖的奖金数额相等 。
2006年,瑞典中央银行每年拨给诺贝尔基金会650万瑞典克朗,以支付该奖的评选与管理费用,并额外拨付100万瑞典克朗以使此奖的相关讯息被诺贝尔基金会官网收录 。
官方全名变迁
1969年以来,经济学奖的官方全名,历来有不同的翻译。以英文举例:
年间 | 官方全名英译(中文转译) |
1969年–1970年 | Prize in Economic Science dedicated to the memory of Alfred Nobel (致力纪念阿尔弗雷德·诺贝尔的经济科学奖) The Sveriges Riksbank Prize in Economic Sciences in Memory of Alfred Nobel |
1971年 | Prize in Economic Science (经济科学奖) |
1972年 | Bank of Sweden Prize in Economic Sciences in Memory of Alfred Nobel (纪念阿尔弗雷德·诺贝尔的瑞典银行经济科学奖) |
1973年–1975年 | Prize in Economic Science in Memory of Alfred Nobel (纪念阿尔弗雷德·诺贝尔的经济科学奖) |
1976年–1977年 | Prize in Economic Sciences in Memory of Alfred Nobel (纪念阿尔弗雷德·诺贝尔的经济学奖) |
1978年–1981年 | Alfred Nobel Memorial Prize in Economic Sciences (阿尔弗雷德·诺贝尔纪念经济学奖) |
1982年 | Alfred Nobel Memorial Prize in Economic Science (阿尔弗雷德·诺贝尔纪念经济科学奖) |
1983年 | Prize in Economic Sciences in Memory of Alfred Nobel (纪念阿尔弗雷德·诺贝尔经济学奖) |
1984年–1990年 | Alfred Nobel Memorial Prize in Economic Sciences (阿尔弗雷德·诺贝尔纪念经济学奖) |
1991年 | Sveriges Riksbank (Bank of Sweden) Prize in Economic Sciences in Memory of Alfred Nobel (纪念阿尔弗雷德·诺贝尔的瑞典国家银行经济学奖) |
1992年–2005年 | Bank of Sweden Prize in Economic Sciences in Memory of Alfred Nobel (纪念阿尔弗雷德·诺贝尔的瑞典银行经济学奖) |
2006年至今 | The Sveriges Riksbank Prize in Economic Sciences in Memory of Alfred Nobel (瑞典国家银行纪念阿尔弗雷德·诺贝尔经济学奖) |
奖项综述
诺贝尔经济学奖虽然并非根据诺贝尔的遗嘱所设立的,也是唯一由诺贝尔基金会官方颁发的“非诺贝尔奖”(non-Nobel Prize),但与最初5种“诺贝尔奖”合称“诺贝尔奖”。诺贝尔经济学奖的奖金与相关的评选、管理费用均由瑞典中央银行“永久性”地全额拨付给诺贝尔基金会。奖项内容与其他5种“诺贝尔奖”一样,包括一枚金牌、一份证书以及一笔奖金。奖金的金额取决于诺贝尔基金会那一年的收入(自1901年以来的所有奖金,请参阅诺贝尔奖官方网站)。在有多于一位获奖者的情况下,奖金会平分,或是其中一人得一半,另外二人各得四分之一。
奖金
每一位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都会获得一笔奖金以及记有奖金金额的一份文件。2009年的奖金为1千万瑞典克朗(约140万美元)。2012年,由于削减预算,奖金降至8百万瑞典克朗(约110万美元)。奖金金额会随着诺贝尔基金会当年的收入而变动。如果同时有多位得奖者,则奖金可以平分;如果同时有三位得奖者,则奖金还可以以2:1:1的比例分配,也就是一人得二分之一,其余二人各得四分之一。
统计情况
已下统计数据为截至2019年,内容来源于诺贝尔奖官方网站: | |
年龄 | 最年轻的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是艾丝特·杜芙若(在2019年度获奖时46岁),同时也是第二位获得该奖的女性; 最年长的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是里奥尼德·赫维茨(在2007年年获奖时90岁) |
性别 | 共有二位女性获得过诺贝尔经济学奖,分别是埃莉诺·奥斯特罗姆(2009年)、艾丝特·杜芙若(2019年),在六个诺贝尔奖项中,这是女性获奖人次最少的奖项 |
人物关系 | 夫妻获奖:阿比吉特·班纳吉和艾丝特·杜芙若于2019年被授予诺贝尔经济学奖 |
奖励对象
1994年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约翰·福布斯·纳什之后,该奖项即重新定位为“社会科学奖”,奖励对象遍及政治学家、心理学家与社会学家。1974年的得主司马贺是一名政治学博士,也是首位获奖的“非经济学家”。其后,2002年的得主丹尼尔·卡内曼是一名心理学家,从未接受任何正规经济学课程。2009年的得主埃莉诺·奥斯特罗姆是一名政治学家,专长公共政策。
颁奖典礼
诺贝尔经济学奖的颁奖典礼在每年12月10日,即诺贝尔的逝世纪念日,在斯德哥尔摩音乐厅举行。每次颁奖典礼都是下午举行,这是因为诺贝尔是1896年12月10日下午4:30去世的,在1901年第一次颁奖时,人们便选择在诺贝尔逝世的时刻举行仪式,这一有特殊意义的做法一直沿袭下来。典礼上,得主会获颁发一份证书、一枚奖牌以及一份记有奖金金额的文件。
每年出席颁奖仪式的人数限于1500人到1800人;男士燕尾服或民族服装,女士要穿严肃的夜礼服;仪式中的所用白花和黄花必须从圣莫雷(圣莫雷是诺贝尔逝世的地方)空运来,这意味着对诺贝尔的纪念和尊重。
颁发统计
自1969年,迄今共颁出49个诺贝尔经济学奖,其中25个诺贝尔经济学奖由个人独揽,18个诺贝尔经济学奖由两人同享,6个诺贝尔经济学奖由三人共分。
评奖结果
截止至2020年10月,诺贝尔经济学奖一共颁发了52次,共有86人获奖,其中25次由一人获得,20次由二人分享,7次由三人共享。
设立宗旨
诺贝尔经济学奖是瑞典中央银行于其成立300周年(1968年)时,为纪念诺贝尔而增设的奖项,该奖旨在奖励在经济学领域作出杰出贡献的人。
奖牌证书
奖牌
经济学奖章的设计者是瑞典雕塑家贡沃尔·斯文松·伦德奎斯特,该奖的设计与诺贝尔物理学奖、化学奖、生理学或医学奖及文学奖有些许不同。奖牌的正面都印有阿尔弗雷德·诺贝尔的左侧头像,头像下面有两个交叉的丰饶之角,环绕文字为“瑞典中央银行纪念阿尔弗雷德·诺贝尔,1968”。奖牌的背面是象征着瑞典皇家科学院的北极星会徽。奖牌的侧面是获奖者的名字以及获奖的年份。
证书
瑞典国王会亲自将诺贝尔经济学奖证书颁给得主。证书由瑞典皇家科学院设计,每位得主的证书都是独一无二的。证书上有一幅图画,以及获奖者的姓名和得奖原因。
奖项设置
奖项综述
诺贝尔经济学奖虽然并非根据诺贝尔的遗嘱所设立的,也是唯一由诺贝尔基金会官方颁发的“非诺贝尔奖”(non-Nobel Prize),但与最初5种“诺贝尔奖”合称“诺贝尔奖”。诺贝尔经济学奖的奖金与相关的评选、管理费用均由瑞典中央银行“永久性”地全额拨付给诺贝尔基金会 。奖项内容与其他5种“诺贝尔奖”一样,包括一枚金牌、一份证书以及一笔奖金。奖金的金额取决于诺贝尔基金会那一年的收入 (自1901年以来的所有奖金,请参阅诺贝尔奖官方网站 )。在有多于一位获奖者的情况下,奖金会平分,或是其中一人得一半,另外二人各得四分之一。
奖金
每一位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都会获得一笔奖金以及记有奖金金额的一份文件。2009年的奖金为1千万瑞典克朗(约140万美元) 。2012年,由于削减预算,奖金降至8百万瑞典克朗(约110万美元) 。
评选过程
每年9月至次年1月31日,接受各项诺贝尔奖推荐的候选人。通常每年推荐的候选人有1000—2000人,不得自荐。
瑞典政府和挪威政府无权干涉诺贝尔奖的评选工作,不能表示支持或反对被推荐的候选人。
每年2月1日起,各项诺贝尔奖评委会对推荐的候选人进行筛选、审定,工作情况严加保密。
每年10月中旬,公布各项诺贝尔奖获得者名单。
每年12月10日是诺贝尔逝世纪念日,在斯德哥尔摩和奥斯陆分别举行诺贝尔奖颁发仪式,瑞典国王出席并授奖。
提名流程
根据规定,诺贝尔经济学奖委员会给有能力和资格提名的人发送机密文件,由他们推荐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奖人选,合格的提名人(Qualified nominators)要求如下:
1.瑞典皇家科学院的瑞典或外籍院士;
2.诺贝尔经济学奖委员会的委员;
3.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
4.瑞典、丹麦、芬兰、冰岛和挪威的大学和学院相关学科的教授;
5.由瑞典皇家科学院从至少六所大学或具有同等水平的学院选出担任同类职务的人员,以确保在不同国家及其学习所在地能够分配到适当的名额;
6.瑞典皇家科学院认为可能合适的其他科学家。
其中第5项和第6项所指的科学家的选择与确认,应在每年的9月底之前作出。
评选考核
诺贝尔经济学奖的评奖机构与诺贝尔物理学奖、诺贝尔化学奖相同,均为瑞典皇家科学院,在评选过程中亦采用一个与诺贝尔委员会组成、地位皆相似的“评选委员会”。
诺贝尔经济学奖与其它五项诺贝尔奖遵循相同的规则,即:每届得奖人数不超过3人,得主在本年10月依旧健在,提名消息在50年内保密。
历届名单
(1)1969年至201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平均年龄为67岁。
(2)最年轻得主 | 肯尼斯·约瑟夫·阿罗在51岁时获得1972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 |
(3)最年长得主 | 里奥尼德·赫维茨在90岁时获得2007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同时他也是所有奖项类别中最年长的得主。 |
(4)女性情况 | 埃莉诺·奥斯特罗姆获得2009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成为首位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女性。 |
(5)奖项追授 | 诺贝尔经济学奖没有追授奖项。1974年诺贝尔基金会公布了“不能被追授奖项”的规定,除非发生诺贝尔奖宣布后已经死亡的情况。1974年前,诺贝尔奖只追授过两次 |
达格·哈马舍尔德(诺贝尔和平奖,1961年)、埃利克·阿克塞尔·卡尔费尔德(诺贝尔文学奖,1931年)。
| |
(6)拥有家庭关系的得主 |
|
兄弟关系 | 简·丁伯根(诺贝尔经济学奖,1969年)、尼可拉斯·丁伯根(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1973年) |
夫妻关系 | 纲纳·缪达尔(诺贝尔经济学奖,1974年)、阿尔瓦·米达尔(诺贝尔和平奖,1982年) |
历届得主
年份 | 获奖者 (中文译名) | 获奖者 (英文名) | 国籍 | 获奖时机构 | 经济思想流派 | 获奖原因 |
---|---|---|---|---|---|---|
1969年 | 朗纳·弗里施 | 挪威 | 奥斯陆大学 | —— | 他们研发动态模型来分析经济过程 | |
扬·廷贝亨 | 荷兰 | 荷兰经济学院 | —— | |||
1970年 | 保罗·萨缪尔森 | 美国 | 麻省理工学院 | 凯恩斯 | 他发展了静态和动态经济理论,并积极促进经济学分析水平的提高 | |
1971年 | 西蒙·史密斯·库兹涅茨 | 美国 | 哈佛大学 | 制度 | 在研究人口发展趋势及人口结构对经济增长和收入分配关系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 | |
1972年 | 约翰·希克斯 | 英国 | 牛津大学 | 凯恩斯 | 他们深入研究了经济均衡理论和福利理论 | |
肯尼斯·约瑟夫·阿罗 | 美国 | 哈佛大学 | 新古典 | |||
1973年 | 瓦西里·列昂季耶夫 | 苏联、美国 | 哈佛大学 | —— | 发展了投入产出方法,该方法在许多重要的经济问题中得到运用 | |
1974年 | 纲纳·缪达尔 | 瑞典 | —— | 货币、凯恩斯、斯德哥尔摩 | 他们深入研究了货币理论和经济波动,并深入分析了经济、社会和制度现象的相互依赖 | |
弗里德里希·哈耶克 | 奥地利、英国 | —— | 奥地利、芝加哥 | |||
1975年 | 列奥尼德·康托罗维奇 | 苏联 | 俄罗斯科学院 | —— | 前者在1939年创立了享誉全球的线形规划要点,后者将数理统计学成功运用于经济计量学,他们对资源最优分配理论做出了贡献 | |
佳林·库普曼斯 | 荷兰、美国 | 耶鲁大学 | —— | |||
1976年 | 米尔顿·弗里德曼 | 美国 | 芝加哥大学 | 芝加哥、货币 | 创立了货币主义理论,提出了永久性收入假说 | |
1977年 | 戈特哈德·贝蒂·俄林 | 瑞典 | 斯德哥尔摩经济学院 | 斯德哥尔摩 | 对国际贸易理论和国际资本流动作了开创性研究 | |
詹姆斯·爱德华·米德 | 英国 | 剑桥大学 | 凯恩斯 | |||
1978年 | 司马贺 | 美国 | 卡内基梅隆大学 | 卡内基 | 对于经济组织内的决策程序进行了研究,这一有关决策程序的基本理论被公认为关于公司企业实际决策的创造性见解 | |
1979年 | 西奥多·舒尔茨 | 美国 | 芝加哥大学 | 芝加哥 | 在经济发展方面做出了开创性研究,深入研究了发展中国家在发展经济中应特别考虑的问题 | |
威廉·阿瑟·刘易斯 | 圣卢西亚、英国 | 普林斯顿大学 | —— | |||
1980年 | 劳伦斯·克莱因 | 美国 | 宾夕法尼亚大学 | 凯恩斯 | 以经济学说为基础,根据现实经济中实有数据所作的经验性估计,建立起经济体制的数学模型 | |
1981年 | 詹姆斯·托宾 | 美国 | 耶鲁大学 | 凯恩斯 | 阐述和发展了凯恩斯的系列理论及财政与货币政策的宏观模型在金融市场及相关的支出决定、就业、产品和价格等方面的分析做出了重要贡献 | |
1982年 | 乔治·斯蒂格勒 | 美国 | 芝加哥大学 | 芝加哥 | 在工业结构、市场的作用和公共经济法规的作用与影响方面,做出了创造性重大贡献 | |
1983年 | 杰拉德·德布鲁 | 法国 |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 | 新古典 | 概括了帕累托最优理论,创立了相关商品的经济与社会均衡的存在定理 | |
1984年 | 约翰·理查德·尼古拉斯·斯通 | 英国 | 剑桥大学 | —— | 国民经济统计之父,在国民帐户体系的发展中做出了奠基性贡献,极大地改进了经济实证分析的基础 | |
1985年 | 弗兰科·莫迪利安尼 | 意大利 | 麻省理工学院 | 凯恩斯 | 第一个提出储蓄的生命周期假设,这一假设在研究家庭和企业储蓄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 |
1986年 | 詹姆斯·M·布坎南 | 美国 | 公共选择研究中心 | 芝加哥 | 将政治决策的分析同经济理论结合起来,使经济分析扩大和应用到社会—政治法规的选择 | |
1987年 | 罗伯特·索洛 | 美国 | 麻省理工学院 | 凯恩斯 | 对增长理论做出贡献,提出长期的经济增长主要依靠技术进步,而不是依靠资本和劳动力的投入 | |
1988年 | 莫里斯·阿莱 | 法国 | 国立巴黎高等矿业学院 | 新古典 | 他在市场理论及资源有效利用方面做出了开创性贡献对一般均衡理论重新做了系统阐述 | |
1989年 | 特里夫·哈维默 | 挪威 | 奥斯陆大学 | 凯恩斯 | 建立了现代计量经济学的基础性指导原则 | |
1990年 | 哈里·马科维茨 | 美国 | 纽约城市大学 | 芝加哥 | 他们在金融经济学方面做出了开创性工作 | |
默顿·米勒 | 美国 | 芝加哥大学 | 芝加哥 | |||
威廉·夏普 | 美国 | 斯坦福大学 | —— | |||
1991年 | 罗纳德·科斯 | 英国 | 芝加哥大学 | 芝加哥、新制度 | 揭示并澄清了经济制度结构和函数中交易成本和财产权的重要性 | |
1992年 | 加里·贝克 | 美国 | 芝加哥大学 | 芝加哥 | 将微观经济学的理论扩展到对于人类行为的分析上,包括非市场经济行为 | |
1993年 | 罗伯特·福格尔 | Robert W. Fogel | 美国 | 芝加哥大学 | 芝加哥 | 前者建立了包括产权理论、国家理论和意识形态理论在内的制度变迁理论,后者用经济史的新理论及数理工具重新诠释了过去的经济发展过程 |
道格拉斯·诺思 | Douglass C. North | 美国 | 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 | 新制度 | ||
1994年 | 约翰·豪尔绍尼 | John C. Harsanyi | 美国 |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 | —— | 这三位数学家在非合作博弈的均衡分析理论方面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对博弈论和经济学产生了重大影响 |
约翰·纳什 | John F. Nash | 美国 | 普林斯顿大学 | —— | ||
赖因哈德·泽尔腾 | Reinhard Selten | 德国 | 波恩大学 | —— | ||
1995年 | 罗伯特·卢卡斯 | Robert E. Lucas | 美国 | 芝加哥大学 | 新兴古典、芝加哥 | 倡导和发展了理性预期与宏观经济学研究的运用理论,深化了人们对经济政策的理解,并对经济周期理论提出了独到的见解 |
1996年 | 詹姆斯·米尔利斯 | James A. Mirrlees | 英国 | 剑桥大学 | —— | 前者在信息经济学理论领域做出了重大贡献,尤其是信息不对称条件下的经济激励理论 后者在信息经济学、激励理论、博弈论等方面都做出了重大贡献 |
威廉·维克里 | William S. Vickrey | 加拿大、美国 | 哥伦比亚大学 | 凯恩斯 | ||
1997年 | 罗伯特·默顿 | Robert C. Merton | 美国 | 哈佛大学 | —— | 前者对布莱克-斯科尔斯公式所依赖的假设条件做了进一步减弱,在许多方面对其做了推广;后者给出了著名的布莱克-斯科尔斯期权定价公式,该法则已成为金融机构涉及金融新产品的思想方法 |
迈伦·斯科尔斯 | Myron S. Scholes | 加拿大、美国 | 美国长期资本管理公司 | 芝加哥 | ||
1998年 | 阿马蒂亚·森 | Amartya Sen | 印度 | 剑桥大学三一学院 | 能力方法 | 对福利经济学几个重大问题做出了贡献,包括社会选择理论、对福利和贫穷标准的定义、对匮乏的研究等 |
1999年 | 罗伯特·芒德尔 | Robert A. Mundell | 加拿大 | 哥伦比亚大学 | 凯恩斯、供给面 | 他对不同汇率体制下货币与财政政策以及最适宜的货币流通区域所做的分析使他获得这一殊荣 |
2000年 | 詹姆斯·赫克曼 | James J. Heckman | 美国 | 芝加哥大学 | 芝加哥 | 在微观计量经济学领域,他们发展了广泛应用于个体和家庭行为实证分析的理论和方法 |
丹尼尔·麦克法登 | Daniel L. McFadden | 美国 |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 | —— | ||
2001年 | 乔治·阿克尔洛夫 | George A. Akerlof | 美国 |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 | 凯恩斯 | 为不对称信息市场的一般理论奠定了基石,他们的理论迅速得到了应用,从传统的农业市场到现代的金融市场,他们的贡献来自于现代信息经济学的核心部分 |
迈克尔·斯彭斯 | A.Michael Spence | 美国 | 斯坦福大学 | —— | ||
约瑟夫·斯蒂格利茨 | Joseph E. Stiglitz | 美国 | 哥伦比亚大学 | 凯恩斯 | ||
2002年 | 丹尼尔·卡尼曼 | Daniel Kahneman | 以色列、美国 | 普林斯顿大学 | —— | 把心理学分析法与经济学研究结合在一起,为创立一个新的经济学研究领域奠定了基础 |
弗农·史密斯 | Vernon L. Smith | 美国 | 乔治·梅森大学 | 新兴古典 | 开创了一系列实验法,为通过实验室实验进行可靠的经济学研究确定了标准 | |
2003年 | 罗伯特·恩格尔 | Robert F. Engle | 美国 | 纽约大学 | —— | 用“随着时间变化的易变性”和“共同趋势”两种新方法分析经济时间数列,从而给经济学研究和经济发展带来巨大影响 |
克莱夫·格兰杰 | Clive W.J. Granger | 英国 | 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 | —— | ||
2004年 | 芬恩·基德兰德 | Finn E. Kydland | 挪威 | 卡内基·梅隆大学,加州大学圣芭芭拉分校 | 新兴古典 | 有关宏观经济政策的时间一致性难题和商业周期的影响因素 |
爱德华·普雷斯科特 | Edward C. Prescott | 美国 | 亚利桑那州立大学,明尼阿波利斯联邦储备银行 | 新兴古典 | ||
2005年 | 罗伯特·奥曼 | Robert J. Aumann | 以色列、美国 | 耶路撒冷希伯来大学 | —— | 通过博弈论分析促进了对冲突与合作的理解 |
托马斯·谢林 | Thomas Schelling | 美国 | 马里兰大学 | —— | ||
2006年 | 埃德蒙·费尔普斯 | Edmund Phelps | 美国 | 哥伦比亚大学 | —— | 在宏观经济跨期决策权衡领域所取得的研究成就 |
2007年 | 莱昂尼德·赫维奇 | Leonid Hurwicz | 美国、波兰 | 明尼苏达大学 | —— | 奠定了机制设计理论的基础 |
埃里克·马斯金 | Eric S. Maskin | 美国 | 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 | —— | ||
罗杰·迈尔森 | Roger B. Myerson | 美国 | 芝加哥大学 | —— | ||
2008年 | 保罗·克鲁格曼 | Paul R. Krugman | 美国 | 普林斯顿大学 | 凯恩斯 | 对经济活动的贸易模式和区域的分析 |
2009年 | 埃莉诺·奥斯特罗姆 | Elinor Ostrom | 美国 | 印第安纳大学,亚利桑那州立大学 | 新制度 | 经济治理,尤其是对普通民众作出的贡献和经济治理分析 |
奥利弗·威廉森 | Oliver Williamson | 美国 |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 | 新制度 | 经济治理,尤其是企业边际领域方面的贡献 | |
2010年 | 彼得·戴蒙德 | Peter Diamond | 美国 | 麻省理工学院 | —— | 在市场搜寻理论中具有卓越贡献 |
戴尔·莫滕森 | Dale Mortensen | 美国 | 奥胡斯大学,西北大学 | —— | ||
克里斯托弗·皮萨里季斯 | Christopher Pissarides | 塞浦路斯 | 伦敦政治经济学院 | —— | ||
2011年 | 托马斯·萨金特 | Thomas J. Sargent | 美国 | 纽约大学 | 新古典 | 在宏观经济学中对成因及其影响的实证研究 |
克里斯托弗·西姆斯 | Christopher A. Sims | 美国 | 普林斯顿大学 | 新古典 | ||
2012年 | 阿尔文·罗思 | Alvin Roth | 美国 | 哈佛商学院 | —— | 创建稳定分配理论,并进行市场设计的实践 |
劳埃德·沙普利 | Lloyd S. Shapley | 美国 | 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 | —— | ||
2013年 | 尤金·法马 | Eugene F. Fama | 美国 | 芝加哥大学 | 芝加哥 | 对资产价格的经验分析 |
拉尔斯·彼得·汉森 | Lars Peter Hansen | 美国 | 芝加哥大学 | 芝加哥 | ||
罗伯特·席勒 | Robert J. Shiller | 美国 | 耶鲁大学 | 凯恩斯 | ||
2014年 | 让·梯若尔 | Jean Tirole | 法国 | 图卢兹经济学院 | —— | 对市场力量和监管的分析 |
2015年 | 安格斯·迪顿 | Angus S. Deaton | 英国、美国 | 普林斯顿大学 | —— | 对消费、贫困和福利的分析 |
2016年 | 奥利弗·哈特 | Oliver Hart | 英国、美国 | 哈佛大学 | —— | 对契约理论的贡献 |
本特·霍尔姆斯特伦 | Bengt Holmström | 芬兰 | 麻省理工学院 | —— | ||
2017年 | 理查德·塞勒 | Richard Thaler | 美国 | 芝加哥大学 | —— | 对行为经济学的贡献 |
2018年 | 威廉·诺德豪斯 | William D. Nordhaus | 美国 | 耶鲁大学 | —— | 将气候变化纳入长期的宏观经济分析 |
保罗·罗默 | Paul M. Romer | 美国 | 纽约大学 | 芝加哥 | 将整合技术创新纳入长期的宏观经济分析 | |
2019年 | 阿比吉特·班纳吉 | 印度、美国 | 麻省理工学院 | —— | 在减轻全球贫困方面的实验性做法 | |
艾丝特·杜芙若 | 法国、美国 | 麻省理工学院 | —— | |||
迈克尔·克雷默 | 美国 | 哈佛大学 | —— | |||
2020年 | 保罗·米尔格罗姆 | 美国 | 斯坦福大学 | 对拍卖理论的改进和发明了新拍卖形式 | ||
罗伯特·威尔逊 | 美国 | 斯坦福大学 | ||||
2021年 | 大卫·卡得 | David Card | 通过实验方法在劳动经济学方面的研究 | |||
乔治华·安格斯特 | Joshua D. Angrist | 在因果关系方法论方面的贡献 | ||||
格多·依姆本斯 | Guido W. Imbens |
(注:1993年—2018年部分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译名来自于新华社报道)
社会评价
诺贝尔经济学奖被普遍认为是在经济学领域能够取得的最高荣誉。(The Nobel Prize is widely considered the world’s most prestigious award. It is awarded for achievements in physics, chemistry, physiology or medicine, literature, peace and economics.)
奖项争议
奖项设立争议
诺贝尔经济学奖的设立常被质疑违背了诺贝尔遗嘱中“对全人类做出巨大贡献”的要求。因为,经济学家的贡献不见得名实相符,而获奖最多的新古典主义学派,也不存在“处理金融灾难的知识系统”。弗里德里希·哈耶克(1974年得主)在内的四名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奖者,皆曾经呼吁废除此奖。哈耶克领奖时表示,倘若当年征询他的意见,肯定不建议设奖。
1997年,诺贝尔文学奖的评选机构呼吁瑞典皇家科学院废除经济学奖。
奖项名称争议
196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设立之后,成功整合进入了诺贝尔奖的评选体系里,但争议辈出。因为该奖并非根据阿尔弗雷德·诺贝尔的遗嘱所设立的,也是唯一由诺贝尔基金会官方颁发的“非诺贝尔奖”(non-Nobel Prize),因此一些批评者认为,诺贝尔经济学奖的声望,是沾了“诺贝尔”名讳的光。瑞典的人权律师、诺贝尔的曾侄孙彼得·诺贝尔是经济学奖的激进批评者,他认为此一奖项对其家族姓氏的滥用,并声明诺贝尔家族从无设立“经济学奖”的意愿。
获奖者争议
根据金融时报专栏作家萨缪尔·布里坦的说法,都担任过瑞典财政大臣的谢尔-奥洛夫·费尔特和贡纳尔·默达尔希望废除诺贝尔经济学奖,其原因是他们认为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哈耶克和弗里德曼是“反动分子”,不应得奖。
1976年,米尔顿·弗里德曼因为他在货币主义上的贡献被授予诺贝尔经济学奖,但是这却引发了多国左派的抗议,四位诺贝尔奖得主写信给纽约时报对他获奖表示反对。他因芝加哥大学经济学家与奥古斯托·皮诺切特的关系以及在智利民选总统被军事政变废黜不到2年后就去该国进行了为期六天的旅行,而被指责支持智利军事独裁。弗里德曼辩称其从未担任独裁政府的顾问,仅仅是在智利教授了一些有关通货膨胀的课程并会见了一些政府官员(包括奥古斯托·皮诺切特) 。
1994年,约翰·纳什的获奖引发了对评选委员会的非议。因为约翰·纳什不仅有精神病史,还公开宣称反犹。这场争论的结果是评选委员会规则的改变:以前委员会成员并无任期限制,而现在他们的任期只有3年。
2005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罗伯特·奥曼也因他用自己的理论为他反对以色列从犹太人定居点撤离辩解而受到一些人的批评。
批评者们经常以琼·罗宾逊(罗宾逊夫人)为例来说明评选委员会对主流经济学的偏见。他们批评评选委员会把经济学奖授予哈耶克和弗里德曼这样的异端,却故意冷落了罗宾逊夫人。
中国情况
由于诺贝尔经济学奖评审委员会专注于市场经济条件下或者资本主义条件下的经济问题,因此,一些中国经济学者为了接近诺贝尔经济学奖,模仿西方经济学研究模式和研究方法,以此来“融入”西方经济学体系之中。中国虽然创造性地提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概念,但是,至少在经济学研究方面,中国还没有形成普遍的共识。中国经济学教科书是古典政治经济学教科书,可是,中国流行的经济学理论却是西方国家现代资本主义经济学理论。假如过于关注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的研究成果,而忽视了中国当代的经济问题,那么,有可能会本末倒置、缘木求鱼。
线上举行
2021年12月10日,诺贝尔经济学奖颁奖仪式再次改为线上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