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人口第一大国易主,这意味着什么?
根据联合国的预测,印度人口可能在今年的4月14日超过中国,达到14.2亿人,但因印度最新人口普查尚未完成,无法精确印度具体人口数量。
但可以确定的是,印度人口超越中国成为“世界第一”几乎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情。
和许多人所设想的人口减少是好事不同,今天的我们面临着低生育率的人口断代困境,在这样的前提条件下,人口减少无时不刻不在提醒着我们,老龄化社会的即将到来。
作为世界上仅有的两个人口超过十亿的国家,印度这些年来的经济发展和潜力,有望成为“下一个世界经济史上的奇迹”,印度和我们相比,同样拥有广阔的人口和市场潜力,而印度未来很多方面可能也会直接对标我们。
印度人口的迅速增长不仅仅会提升印度国际地位,作为世界第五大经济体,印度同样也是增长最快的经济体。
而我们去年出生人口仅为956万人,死亡人口为1041万人,人口比上一年年末减少85万人,历史性的变化,必将带来长远的影响,在蝉联“世界人口第一大国”的头衔近千年之后,这次头衔易主,对我们来说又意味着什么?
我们很容易踏进的一个误区,就是很多人把人口问题看作是一个当下的即时的问题。但其实人口危机所反映的并不是当下,而是未来。
如果仅仅以当下来看,每年毕业的高校生高达千万,最新公布的青年失业率接近20%处于历史高位,内卷现象也愈演愈烈,于是很多人人口太多了不是好事情,世界第一人口大国易主,当然是好事情。
但人口对于经济、社会、国际的影响,当然不可能反映到现在,更大的危机,其实是在未来。
今天我们的出生率全球倒数第五,但我们的人口总量却是世界数一数二,这是一个非常可怕的现象,去年一整年,国内每100个育龄女性只生育了1.175个孩子,如果这样的现状不改变的话,那么很多东西是无法运转的。
现代市场经济,能够维持运转的,最终靠的其实就是人。
很多人会拿发达国家举例子,说没有一个发达国家是人口大国,其实这是犯了一个比较严重的错误认知,人口和经济当然有关系,但人口和发达经济体之间的关系,却并非是因果。
我们和印度都是全球仅有的两个人口超十亿的国家,为什么不是发达国家呢?
其实答案很简单,我们要看历史,回顾历史的话,不管是印度还是我们,都或多或少走在了后面,印度一开始是英属殖民地,争取独立也没多少年。
而我们则被日本侵华和清朝的无能又耽误了数百年。
从历史来看,人口大国几乎都错过了最早的工业革命的兴起,这和成为发达国家之间的关系,人口并非是绝对的,这还牵扯到政治、社会、意识形态和文明甚至是地缘因素等等,是一个复杂问题,我们不能简单归纳为人口大国就不能成为发达国家,我们还需要从历史中去找原因,除开人口多之外,还有哪些原因,这很重要。
从历史来看,自新中国建国以来,我们的人口出生率可以说是创造了历史新低,未来还会不会创造历史新低呢?我看大概率还会。
哪怕是在三年自然灾害时期,我们的人口出生率也在18.1‰,而2022年,我们的人口出生率为6.8‰,创历史新低。
人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在三年自然灾害时期,人们啃树皮、吃不饱饭的时候,人们依然愿意生孩子,尤其是有条件的情况下。
但在我们解决了温饱物质问题之后,今天的我们生育率反而创历史新低,究其原因,当然很大一个原因是人们的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社会的经济发展也给了人们做出自由选择的可能性。
但除此之外,人口的问题,更多的其实是个体的问题,尤其是宏观现象的流行趋势,例如生育率低下,反映到个体上,那就是对未来的期望值降低,尤其是在生孩子这件事上。
《人类简史》的作者尤瓦尔赫拉利说,繁衍是人类天生的本能,但自从人类迈入现代文明之后,在繁衍生育之后,更容易做出“物竞天择”的选择,人会根据环境调整自我行为和决策,这是我们今天所面临的一个很大的问题。
世界第一人口大国易主,本身说明了生育率的低下,而生育意愿不足,又本身说明了一些社会中存在的问题急需解决。
看起来今天我们的人口多,青年就业竞争大,但如果人口生育率得到解决和恢复,那么未来我们所面临的青壮年劳动力的不足所导致的恶果,恐怕会比今天强上十倍、百倍。
这话并非妄言,人口不仅仅决定着一个国家的国际影响力和军事实力,同样也决定了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不管是教育开支还是医疗开支亦或是公共设施建设开支,本质上都离不开我们每个人的贡献,个体消费、就业、工作、娶妻生子,本质上就是对经济增长做贡献,然后税收就会提高,最后这笔钱会被用到民生开支上面。
而人口一旦减少,尤其是考虑到今天的老龄化危机,未来将不可避免地把压力转移到年轻人身上,届时由于年轻人更少,老年人更多,这对养老金来说,恐怕也会造成一个不小的挑战。
与此同时,由于年轻人的养老金赡养比过高,也会无形之中继续加剧年轻人的负担。
很多人说人口减少了,未来的年轻人就不会内卷了,日子也就更好过了。
但未来的老人数目是多少呢?当年轻人减少,老年人每个月嗷嗷待哺领取的养老金,其实就是从年轻人每个月缴纳的养老金中扣除。
养老金压力,可能还会继续重创本就低迷的生育率。
而印度的人口结构,要比我们健康的多。
世界上25岁以下的人口中有五分之一来自印度,47%的印度人年龄在25岁以下,三分之二的印度人出生在20世纪90年代初印度经济自由化之后。
印度的年龄中位数只有28岁,这说明印度的人口结构非常年轻,而我们的年龄中位数则在38岁,比印度早了十年。
“更老”的年龄中位数,更多的老年人口,也就意味着更大的养老压力。
根据社科院发布的《中国养老金精算报告2019-2050》中提到,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养老金)将在2028年之后收不抵支,年度缺口将达到惊人的1181.3亿元,并在2050年扩大至11.28万亿。
人社部的数据也显示,在2000年时,国内老年人抚养比为9.92%,也就是每十名养老金缴费者赡养一名退休老人,到了2017年这个数字则升至15.9%,也就是每六名养老金缴费者赡养一位老人。
到了今年,根据《中国养老金精算报告》的预测,将不到2名缴费者赡养一名退休人员。
我们完全可以假设一下,如果维持现有的人口出生率不变的话,那么随着老年人越来越多,劳动力越来越少,那么三十年后,也就是2050年的样子,可能会出现一名缴费者赡养一名退休人员。
我们假设,每个退休人员月均养老金三千元,那这三千元,又会如何分担到个人和企业上呢?
我们说环境要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含义就是能够在未来持续提供动力或享受到该资源。
人口的可持续发展也是同样的道理,今天我们的基础设施建设全球第一,服务于14亿人口,未来随着人口的老龄化和人口进一步减少,资源的有效利用是一个问题,地方的负债也是一个问题,而这些东西都依赖于经济的基石,那就是人口。
未来我们势必会走向发达经济体的经济模式,那就是以第三产业为驱动力来使经济增长,而第三产业其实就是消费端,什么样的人有能力和意愿消费呢?
答案当然是年轻人。
今年一季度我们的消费占经济总量为66%,开了一个很好的头,当然这也有可能是疫情后的报复性消费,但不管怎样,人口都决定着未来经济的基本走向。
当然,以发达国家的经验来看,高收入也能够刺激第三产业的增长,但眼下我们可能还身陷“中等收入陷阱”,对于人均收入的提高,这还需要很长的一段路去走。
更多的,我们能否抓住最后五年十年的红利期,向上扎根发展,这才是最重要的。
过去以人口为主导的经济发展模式,未来必定会慢慢进入到以收入和消费为主导的经济发展模式,而在这个转型的过程中,困难和挑战都是并存的。
眼下,国际形势的变化,也颇有一种内外挑战的严峻和急迫,印度这样一个人口大国,又是邻居,它的一举一动都显然和密切相关。
考虑到未来的不确定性,人口生育激励的难度等等,今天我们面临的困难不小,未来大概率要面对的困难,也不会太低。
人口的变化,最终将会自下而上影响到我们每一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