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行山
太行山(英文名:Taihang Mountain),又称五行山、大形山、王母山、女娲山,位于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之间,是中国东部重要的山脉和地理分界线,地形位居中国第二、第三阶梯的分界线,金、冀、河南省自然边界山脉。太行山位于34° 58′~40°79′n 110 23′~116°57′e 东西宽50 ~ 150公里,南北长约700公里。北部以永定河为界,位于北京西山(归太行山)它以燕山山脉为界,南至吴王山,山西省阳城县与河南省济源县接壤,西至滹沱河上游和汾河流域东部边缘,东至华北平原(100米等高线是山地和平原的分界线)太行山整体呈东北走向-西南走向,总体显示''形展布。太行山多为中山和低山,北高南低2000多米的山峰是河北省的小五台山、灵山、白石山,山西太白巍山、南索山、阳曲山等。太行山有典型的嶂石岩云台山华北喀斯特地貌,还有国内罕见的变质天然桥梁,岩石地貌丰富。
太行山南部主要在新生代以来迅速抬升,古太行山在白垩纪末被剥蚀夷平。第一次大规模隆升发生在古近纪始新世,形成新生代太行山的主体。到东营末期,华北地区经历了一次大规模的构造运动,形成于古近纪的太行山主体被剥蚀夷平,仅剩下太行山最北部的一部分夷平面——。第二次快速隆升是新近纪中新世以来的23 Ma(百万年)自2000年以来,这是一个快速上升的时期。抬升的主要原因是远程应力、热冷却和构造沉积载荷。
地理特征 编辑本段
气候
太行山区位于中国中纬度温带、暖温带属于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均气温10.3℃,年均降水量400~700毫米。属典型的半干旱山区,大部分地区为半干旱气候,仅中高山区和晋东南地区为半湿润气候。整个地区气候的共同特征如下:冬季寒冷干燥,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夏风变化明显,春秋短;北方凉爽,南方温暖,温差较大;降水量自东南向西北递减,山地多于盆地且随海拔升高而增加,迎风坡多于背风坡;云量少,阳光充足,气候干燥;地面风向紊乱,风速小。
由于太行山面积大,不同地区的气候不同以下是太行山的气候区划:
1)晋东北、山西东部气候区 这个地区包括西山、小五台山、恒山、五台山、系舟山、太行山中部和太岳山北部等山地和山间盆地。由于地形起伏,气候条件也不同,垂直和水平方向差异很大“十里不同天”之说。区内具有暖温带、在不同的热量条件下,如准暖温带和中温带,年平均气温为6-10℃。该地区气候在垂直方向上的差异远远大于水平方向上的差异。该地区的年总辐射量在山区较少,在盆地较多,为每平方厘米130-140千卡以内波动,差异较大。这个地区的干旱相对较轻从干湿情况来看,除了樊氏,、广灵、灵丘等河谷盆地为重度半干旱气候,其余地方为轻度半干旱半湿润气候。降水量随着海拔的升高而增加,在山区的上部经常会出现潮湿的气候。该地区暴雨多,降水强度大,导致山洪暴发,破坏梯田和沟壑。如1966年8月23日,阳泉降水量达261.5毫米,洮河下游遭受巨大损失。此外,夏季的雷暴和冰雹会造成灾害,而灵丘、昔阳、和顺和其他县每年都有可能遭受冰雹。
2)晋东南气候带 这个地区包括太行山的中南部、太岳山和山区丘陵盆地。整个地区的地势比较高,大部分海拔都在1000米以上就气候条件而言,整个地区基本上属于暖温带和半湿润气候,山区相对较高(1100米以上)它属于准暖温带和低盆地(750米以下)呈现轻度半干旱气候。整个地区每平方厘米的光能在125至135千卡之间,东部略大,西部略小。热量在该地区的中部,其特点是夏季温度低;冬季气温不低,越冬条件好冬小麦可在海拔1200 ~ 13503356米种植。暖温带属于稳定的两年三熟制,准暖温带属于不稳定的两年三熟制。年降水量多为550~650毫米,是降水量最多的地区。迎风面降水较多,背风面降水较少。季风的年分布是:夏季占55%~64%夏季的比例由北向东逐渐增加;秋季占21%~24%,春季占12.5%~16.5%,冬季占2%~4%,秋、春、东部和北部冬季降水比例逐渐减少。该地区的一些山间盆地春季有轻微干旱。夏天降水很多,有时强度很大,还会下冰雹;再加上地势起伏,河流的宽度不一,经常造成当地的洪水或内涝。如1482年(明成化十八年)山西东南部洪水,至济源、晋城等地造成巨大损失。
3)晋南气候带 这个地区包括中条山和中条山以南的沿黄河谷地,属暖温带和轻度半干旱地区(偏东部分)和重半干旱(偏西部分)两种气候。干旱程度随着纬度和高度的增加而减轻。该地区的光能资源是全省最少的,年辐射量仅为每平方厘米120~125千卡,这是由于天气多云所致、因为日照百分比低。该地区秋季气温适宜,有利于小麦播种和冬前生长。该地区年降水量在460至630毫米之间,降水的季节分布相对均匀,夏季占435%~58%,秋季占25%~31%,春季占13%~23%,冬季占4%各地,该地区的春旱和夏旱都比较严重。
4)河北西部气候带 这个区域包括太行山系东侧河北省西部山区和河南省西北部。它北起北京西山,南至蔚县、涞源、平山、赞皇、吴 安,河南省临县人。大沙河分为南部、北两个气候区。( 1)北部气候区年平均气温7~10℃,年降水量大多在600毫米以上,其中插箭谷、刀马关等地降雨量在700毫米以上,紫荆关降雨量为713毫米,降水变率较大,春旱严重。由于地形复杂,北部地区海拔800~1000米的水热条件较差,一年只能收获一次。东南部水热条件较好,有利于作物生长。这个地区气候湿润,可以发展桑葚条、花椒、文冠果和核桃等经济林。( 2)南部气候区年平均气温10~13℃,年降水量550~650毫米,雨季可达1000毫米,丰水年仅280毫米左右。该地区气候温暖,半干旱半湿润,气候温暖,有利于果树的发展。
随着全球气温的变化,太行山区年平均气温自1973年以来呈明显上升趋势,年降水量逐渐增加,呈明显上升趋势。
地质
地质构造
太行山属于新华夏第三隆起带太行褶皱带,是一个复向斜构造台阶式断隆。太行山在大地构造位置上十分重要,位于华北板块中部华北克拉通东部、西地块位于中元古代碰撞拼贴的东边界,是中生代岩浆岩带的西边界太行山造山带总体呈东北走向分布,由一系列隆起区和凹陷区交替组成:东部的华北裂谷带,西部的魏奋地堑系和Xi 安在南方-郑州-徐州过渡带为界,东南边缘呈台状隆起。太行山所在的华北板块处于特提斯构造域、古亚洲构造域与太平洋构造域之间的构造演化历史分为太古代至元古代克拉通结晶基底形成期、中元古代至古生代克拉通盖层形成期、分为中新生代盆山构造和东亚裂谷演化三个阶段。中元古代至古生代的构造演化主要受北侧古亚洲构造域的制约、新生代以来,其西南部和东部受特提斯构造域和太平洋构造域控制。
地层
太行山从下到上大致可分为六层:古老变质岩、红色峰石岩、白色石灰岩、黑色含煤层、中生代地层和新生代黄土。其中,古老的变质岩是最低的一层,这是大约30亿至18亿年前形成的片岩、片麻岩、大理石和其他岩石,它不仅是太行山最古老的岩层,而且含有中国大陆罕见的最古老岩石的根部;
第二层红色峰岩形成于18亿至15亿年前的元古界长城系,覆盖在古老的变质岩之上;
白色石灰石位于第3层,包括石灰石、白云石和其他可溶性碳酸盐岩。在时间上,它分为两段老段形成于14亿至10亿年前,属长城系至蓟县系,以白云岩为主,简称老白云岩层;较新的剖面形成于6亿至4亿年前,属于寒武纪至奥陶纪,以灰岩为主,简称新灰岩层;
黑色含煤层形成于3亿年前至2.5亿年,包括石炭纪到二叠纪,太行山处于海陆交互植物茂盛的环境中,成为重要的成煤期。黑色煤层被白色石灰岩覆盖;
位于第5层的中生代地层形成于2年前.5亿~1.四亿年,包括三叠纪、侏罗纪时期,太行山主要受太平洋板块向欧亚板块的北西向俯冲挤压影响,进入活跃期,并伴有岩浆侵入,其中以侏罗纪最为活跃。它是太行山地区完全进入当时大陆环境后的沉积物和火山物质的堆积。
新生代黄土是第六层黄土,广泛堆积在太行山盆地和高原上,主要形成于200多万年前的第四纪。新生代以来,随着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向北碰撞,对欧亚板块内部产生了巨大影响,加速了太行山的隆升,使华北断陷区成为主要沉积区。太行山由中元古界长城系应时砂岩和早古生代寒武系组成-奥陶系碳酸盐岩分布最广,前者主要分布在太行山北部,后者主要分布在太行山南部。
矿产资源
太行山区矿产资源丰富,种类多分布广。目前已发现的矿产有115种,但探明的矿产只有56种能源矿产和金属矿产被广泛开发利用:能源矿产主要是煤炭、油页岩;金属矿物主要包括铁、锰 铁、钛、钒、铜、铝、铅、锌、钻、钼、金、银、镓、锗。上述矿产中,与全国相比,储量占绝对优势(占全国储量的20%以上)有煤炭和铝土矿。
主要矿产资源
(1)煤炭
煤炭资源极其丰富,被称为“煤乡”以储量巨大煤种齐全煤质优良地质构造简单主煤层稳定埋藏浅易开采而著称。储量巨大,分布集中,主要在山西东部、河北西部和河南西北部的90个县(市)例如,在河北省太行山东麓,有各种各样的煤,从褐煤到无烟煤不等。炼焦用煤(气、肥、焦、瘦煤)约占2/3居全国第六位,主要分布于石炭二叠纪煤田和中生代地方煤田。太行山上有许多煤田,其中主要是大同煤田、宁武煤田、西山煤田、沁水煤田、霍西煤田等,下面以大同煤田为例进行介绍。
大同煤田位于华北克拉通盆地北缘,北部为阴山隆起构造带,东部为阴山隆起构造带、南以口泉-以峨眉口逆冲断层为界,西邻吕梁西施山脉,东西以红套山背斜与宁武盆地相望,总体呈东北走向-东南不对称复合向斜。这是一个典型的二叠纪-石炭系侏罗纪二叠纪含煤盆地-二叠纪煤田面积约1739平方公里,侏罗纪煤田面积约772平方公里,重叠面积684平方公里。2000年前,侏罗纪矿区全部开发完毕煤呈弱结块,含硫量和灰分低,热值高这是一种高质量的热煤大同侏罗纪矿区已完全开发,未来没有增产潜力。21世纪以来,开发了石炭纪二叠纪矿区,煤炭为气煤,也用作动力煤。
2)铝土矿
铝土矿资源丰富,是仅次于煤炭的第二大矿产。大部分铝土矿都在山西和河南,山西省的铝土矿储量居全国首位。截至2015年底,累计铝土矿储量为16.2亿吨,储量约15亿元.27亿吨,约占中国的32美国铝土矿资源.5%,位居全国第一。其中约70%资源储量分布在吕梁市和忻州市。我国铝土矿分布相对集中,层位稳定主要矿石类型为一水硬铝石型铝土矿, 以中品位矿石为主开采技术条件简单,伴生矿物多,其中伴生镓已得到综合回收。此外,山西铝土矿主要赋存于石炭系中统本溪组中下部,矿体顶板为本溪组上部,底板为奥陶系灰岩。矿体薄,一般2米左右,呈层状、似层状产出。矿体厚度由北向南变薄,在昌野-乡宁一带尖灭。矿区水文地质条件简单,无强含水层,大部分可露天开采。豫北铝土矿主要分布在修武县西部太行山山前地带和济源西部。豫西北是我国主要的铝土矿开采基地之一。大多数矿体埋藏浅,水文地质条件简单,适合露天开采。矿区构造简单,以断层构造为主,矿体多呈层状和顶板状、底板岩性单一,岩石密度中等矿床属半硬岩工程地质群。
2)铜矿
铜矿是该地区重要的矿产资源之一,总储量居中国第六位。铜矿95%集中在中条山区的唐曲、闻喜、夏县、绛县、阜平、涞源等地,等级多为1级%左右;此外,襄汾、灵丘也是1级分布.6%~2.1%晋南中条山铜矿集中区是我国铜资源的重要产地之一,也是华北地区最大的矿区。它位于华北地台南缘,即太行山、中条山、吕梁山、贺兰山组成的“山”U型构造的顶部属于中条山古裂谷,它控制着不同方向的铜矿,是一条蛇纹石脉。矿区南起胡家峪、犁沟,北至铜矿、胡平,毕子沟以西.东至罗家河,矿区南北约20公里.东西约10公里;这里有30多个大大小小的铜矿。矿藏主要有黄铜矿、铜蓝矿、斑铜矿、辉铜矿、黄铁矿、孔雀石等铜品位为0.67%~1.5%,并伴生有钴、钼、金、银、黄铁矿、铝、铅、锌等十余种有色金属矿产。该矿区已发现的铜矿床分为多种类型,铜矿峪矿为斑岩铜矿和胡家峪矿、鼻子沟矿属于变质层状铜矿。中条山铜矿资源分布不均,铜矿峪占目前储量的95%,是一个拥有数百万吨储量的大型矿床。
地形地貌
太行山整体呈东北走向-西南走向,总体显示''形展布。太行山多为中山和低山,北高南低。2000米以上的山峰是河北省的小五台山、灵山、白石山,山西太白巍山、南索山、阳曲山等。北端的最高峰是小五台山,海拔2882米;南峰是灵川的佛子山、半山海拔分别为1745米、1791米。有多级夷平面。华北平原以东,相对高差1500~2000米,山体雄伟,山前洪积扇发育。向西逐渐下沉到山西高原,相对高差500~1000米。太行山有许多雄关,如紫荆关、娘子关、虹梯关、壶关、天井关等。
同时,在漫长的地质演化过程中,太行山区在 年经历了复杂地质作用的改造 有典型的陨石地貌和云台地貌, 北部有喀斯特地貌, 有国内罕见的变质天然桥梁, 有丰富的岩石地貌。嶂石岩地貌于20世纪90年代首次发现并命名,是中国三大砂岩地貌之一(其余为丹霞地貌和张家界地貌)其主要地貌为新构造运动改造的棕红色中元古界长城系应时砂岩,岩石质地坚硬,地层水平、雨水侵蚀和岩石风化形成的岩石景观。嶂石岩地貌整体形象雄伟壮观,顶平坡陡,往往形成绵延数百里的巨型长崖景观类型复杂变幻莫测气势恢宏。主要分布于太行山中南部,以河北省赞皇县嶂石岩为主、河南林州市红旗渠-林履山就是典型代表。
云台地貌是太行山区特有的岩石地貌。属于中国北方具有代表性的碳酸盐地貌。云台地貌的主要景观构成是下古生界寒武系-奥陶纪碳酸盐岩经历了新构造改造、由地表水侵蚀和地下水溶解形成,悬崖很长、瓮谷、围谷、悬沟、深障谷是主要形式,具有“之'形、线”形、U“形、环”形状和其他特殊地貌。云台地貌主要分布在太行山中南部地段,以河南省焦作市云台山为典型代表。
太行山区还发育了包括孤峰在内的大量喀斯特地貌、峰林、峰丛、天生桥和地下溶洞等多种地表和地下岩溶地貌。主要景观地层为下古生界寒武系灰岩或奥陶系白云岩,有大量的构造裂缝,由流水侵蚀溶蚀和受构造节理控制的崩塌塌陷形成。太行山各地广泛发育喀斯特地貌,如野三坡的百里峡洞宝鼎的玉谷洞等、北京房山石花洞和杜诗喀斯特峡谷、临城崆山白云洞、邢台峡谷群中的天生桥和金水洞天窗以及王莽岭中的山峰和洞穴都各具特色。
土壤
太行山的土壤类型主要分为地带性土壤和山地土壤。地带性土壤是在特定的生物和气候条件下通过特定的地理位置形成的土壤。太行山横跨两个生物气候带:暖温带半湿润森林和半干旱森林草原生物气候带和中温带半干旱草原生物气候带。褐土发育在前一个生物气候带,栗钙土出现在后一个生物气候带,两者之间的过渡类型主要是栗褐土。太行山的海拔高度很不一样,山底是(基带)我们的土壤是地带性土壤随着高度的增加,气温降低,降水量增加,风力增大当它达到一定程度时,它会从基带土壤变成另一种类型。出现在山区的土壤类型统称为山地土壤类型,太行山的山地土壤主要包括草甸土、棕壤和黑钙土。
地带性土壤类型
1)褐土 褐土是本区分布最广的土壤,主要分布在衡山以南。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尤其是在干湿季节年平均气温8~14℃,年降水量450~600毫米,降水集中在7时、两个月来,它经常以暴雨的形式登陆。自然植被以落叶阔叶林和森林草原为主,土壤母质多为黄土,因地势较高一般不受地下水影响。土壤结构一般是块状的,只是表层经常是粒状的、棱块状。根据土壤结构和特性的差异,本区褐土可分为四个亚类: ①淋溶褐土:分布于五台、太行、太岳、在中条山等山地棕壤下,海拔约1500~1800米,有时与山地棕壤呈多域分布,属山地土壤类型。②褐土性土:分布于褐土区广大山区的下部、丘陵、残垣、沟坡。由于受侵蚀或冲积洪水覆盖的影响,其发育程度较弱。③褐土:主要分布在灵石、太岳山与漳河汾河分界线以南的高阶地、在低山或残垣上,它位于褐土带的南部。④石灰性褐土:主要分布在衡山南部、灵石以北地区的高等级土地、在低山或废墟上,它位于这一地区褐土带的北部。
2)栗褐土 栗褐土分布在衡山北麓、灵丘的北山和广灵盆地与河北省蔚县相连。这里海拔约1200~1400米,年平均气温6~9℃,年降水量400~500毫米,春季干燥多风,干旱严重。黄土遍地,侵蚀严重的地方可见红土,山地丘陵多为石灰岩、花岗片麻岩和砂岩页岩等。栗褐土是褐土向栗钙土过渡的土壤类型,质地较轻,以沙土为主。北方沙尘暴严重,土壤沙化明显。
山地土壤类型
1)山地草甸土 这类土壤主要分布在小五台山、恒山、五台、中条、太岳、太行、在山顶的台地或缓坡上,如骊山,海拔在2200米以上,其下为山地棕壤或山地淋溶褐土。山地草甸土可分为亚高山草甸土、山地草原草甸土和山地草甸土是三个亚型:①五台山2700米以上分布着亚高山草甸土,草低而密;②山地草原草甸土分布在山区阳坡,水分状况略差于阴坡;③山地草甸土仅适用于夏季牧场。
2)山地棕壤 山地棕壤分布在中间地带、太岳、太行山等较高的部分,海拔约为800~2600米,由南向北递增。根据山地棕壤的发育程度和剖面特征,可分为山地棕壤、山草棕壤和山地棕壤三个亚类:①山地棕壤分布在未开垦的林地中;2山草棕壤发生在森林被破坏而被草灌取代的地方;3山区棕壤分布在植被破坏后地面覆盖较差的地方,土层也较薄。
3)山地黑钙土 山地黑钙土分布于本区中温带,海拔1800 ~ 2200米,上限与山地草甸土相连,下限与栗钙土相连。山地黑钙土可分为山地黑钙土和山地钙质黑钙土。
水文流域 编辑本段
发源于太行山区的河流属于海河和黄河。其中,海河流域地区(山西省部分)约59133平方公里,主要包括桑干河、滹沱河、漳河三条河流;黄河流域只有汾河和沁河的东侧支流、涑水河注入,流域面积约278万平方公里。宏观上看,发源于太行山区的河流是向东流的、南、西三个方向,进入上述两个水系。
黄河水系
汾河:作为黄河的主要支流之一,也是山西最大的河流,其流域全部位于山西境内。汾河发源于山西省忻州市宁武县管涔山,干流自北向南贯穿太原、临汾与大盆地在运城市万荣县钱缪村附近汇入黄河,地理位置为110 30e ~ 113 30'E、35°20'N~39°00'n,干流全长716公里,控制流域面积39471平方公里。汾河流域北高南低,南北长、东西狭窄,根据地形和水沙条件可分为上下两区、中、下游三段。上游段:从河源到太原兰村烈士口是一条多山的河流;中游段:从洪洞县兰村到石滩,是一条盆地内的平原河流;下游段:洪洞石滩至黄河入海口段是汾河干流最平缓的河段,河道泥沙淤积严重。汾河支流众多,流域面积超过1000 平方公里的有7条,即何蓝河、潇河、昌源河、文峪河、双池河、洪 安建河和浍河,其中温榆河的径流量最大、何蓝河的泥沙含量最大。
沁河:发源于山西沁源县霍山南麓的二郎深沟,自西北向东南流经河南济源、沁阳市和其他县市在武陟南部与黄河汇合。流域总面积13532平方公里,干流全长485公里,其中山西境内12264平方公里,干流长363公里地势北高南低上游以石质山区为主,中游多为石质丘陵区河谷两岸土地肥沃,是主要的农业区。主要支流为端氏河、阳城河和丹河。沁河水量大,含沙量小。
涑水河:黄河一级支流发源于绛县陈村峪,全长196.6千米。涑水河流域位于山西省运城市,总面积5553.87平方公里,地理位置在11017′111º43′E和34º44′35º32′N之间。地势由东北向西南倾斜,东部和南部为中条山,中部和西南部主要为冲积平原。涑水河流域包括闻喜县、夏县、盐湖区、临猗县、永济市和绛县大部、万荣县部分地区。盆地属暖温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降水年际和年内变化大,旱涝频繁。涑水河是一条典型的季节性河流,径流主要集中在6-9月。
海河水系
桑干河:桑干河是海河流域永定河的一级支流,位于河北省西北部和山西省北部,东经112° 14°之间'~114°00'E,38°55' ~40°00'N之间。桑干河全长402公里,流域面积24669平方公里除紫苑河外,其主要支流还有湟水河、浑河、御河等。桑干河上游分为紫苑河和浍河,分别发源于左云县和宁武县由于朔州市神头泉的补给,桑干河为常年性河流,在神头镇马邑附近同源子河汇合后称为桑干河。而后经纳黄水河、路庄河、浑河、口泉河、雨荷河等支流从阳原的施家汇村流入河北省,在阳原东北部的大渡口村附近与发源于山西省广灵县并流经河北省蔚县的刘虎河汇合它从石匣入峡,经宣化县南部涿鹿县,到达怀来县夹河村与洋河汇合两河交汇后进入官厅水库,官厅以下称为永定河。
滹沱河:滹沱河发源于太行山主峰五台山北麓,向南流入丁鑫盆地,然后向东蜿蜒流过太行山峡谷,汇入华北平原,在海河流域汇入子牙河水系,最终在东部注入渤海。滹沱河全长685公里,流域面积约3.09万平方公里,全流域气候属于东亚季风气候。滹沱河流域横跨太行山区(山西高原)而华北平原的两大地貌单元,以河北省黄壁庄镇出口为界,滹沱河大致可分为山地段(河源至出山处)和平原段(出山口以下)以瑶池峡口为界,山地段大致可分为山间盆地段(河源至瑶池峡口)和山峡段(瑶池峡口至楚山口)山间盆地剖面的地貌单元主要是丁鑫盆地,其南部与太原盆地相邻;峡谷段地貌单元以太行山峡谷为主,平原段地貌单元以滹沱河冲积扇为主。
漳河:位于海河流域西南部,是海河流域张伟水系的主要支流上游区分了漳河和张卓河,漳河在河北涉县河张村汇合后被称为漳河全长460公里,流域总面积19220平方公里,年均降水量564.8毫米。清漳河上游的两条支流分别发源于昔阳县西寨乡凌展山和顺县八夫岭,于 年在左权县张角村汇合后被称为清漳河。清漳河干流全长146公里,其中干流38.7公里,流域面积5339平方公里。张卓流域总面积12034平方公里,主河道长118公里。发源于太行山区,上游有张卓北苑、张卓的西源和张卓的南源是三条支流,三源汇合成为张卓河的主流。盆地以山地地貌为主,东部为太行山,西部为太岳山,两山之间为长治盆地盆地的地势从西北向东南倾斜。
生物植被 编辑本段
植物
太行山植物区系属于泛北极植物区系的两个亚区:落叶阔叶林和森林草原属于中日森林植物亚区,旱地草原属于欧亚草原植物亚区。太行山区植物的多样性与该地区的自然条件有关。据统计,该区共有维管植物131科508属1005种,约占中国维管植物科总数的37.1%,属数的16%,种数的3.7%其中蕨类植物有12科21属32种,分别约占全国的23%10%1%裸子植物有5科、8属、12种,约占全国的50%23.5%7.8%被子植物有114个科、479属、961种,占全国的395总计.2%16.3%3.9%被子植物种类在温带分布广泛,是该地区植物区系的基本组成部分。此外,植物种类最多的科是菊科(99种),蔷薇科(69种),豆科(67种),毛莨科(52种)和禾本科(52种)全区共有草本植物700余种,略多于总种数的70%,乔、灌、藤本等木本植物有300多种,略少于总种数的30%
植被
( 1)针叶林 云杉、细叶云杉林分布在五个站、恒山等山区海拔1700~2700米的阴坡、半阴坡。森林阴暗潮湿,树下几乎没有灌木,只有菜苔、问荆、粗暴的苏等,有许多苔藓。在恒山、海拔1800米的五台山阴坡、半阴坡上,云杉、云杉林与更潮湿的臭冷杉混合在一起,森林以苔草为主、藓类为主。华北落叶松耸立在恒山中、五台、太岳、太岳山也生长在中条山等山区海拔约1600米的小面积阴坡上。林下灌木很少,只有少数几种忍冬属植物,植被中常见苔草属植物。油松林分布在海拔800~1800米的低山中、中山已经被人类破坏了很长时间太岳山灵空山只有200~300年的天然林,其余为人工林。林下灌木主要有幼树、胡枝子、虎榛子等,草药有q、大油芒等。此外,在中条山约1500米处,背阴坡、半阴坡上有华山松林,常与油松混生。太岳山发现成片的侧柏、在海拔700~1500米的中条山南段阳坡上,常有含苞待放的灌木。林下灌木以荆条、黄蔷薇、鼠李占大多数,白羊草是草药、蒿类。
( 2)阔叶林 山林是由落叶属组成的森林,分布广面积大经济价值高,主要是辽东栎林。分布于中山,衡山以南、低山,中条山1600米阴坡、半阴坡有纯林。橡树林被毁后,出现了鹅耳枥、核桃楸、漆树、五角枫、复叶槭等入侵后变成了山地杂树林。山地杨桦林由桦木科桦木组成、它由杨柳科的胡杨和白桦林组成、红桦林和山杨林分布在赵衷、太岳高如中山,林下灌木草本。平地上的小叶杨林纯林在该地区的北部地区很常见,有许多人工林,沙棘为灌木,蒿为植被、问荆等。
3)针阔混交林 以油松为主、呈森林状,广泛分布于海拔1000~1800米之间,其中以油松为主、辽东栎林最常见,密度低,常呈块状分布。灌木丛下有老虎榛子、三裂绣线菊、黄玫瑰草等,植被是苔草此外,在衡山,、五台山等山海拔约1900米,有华北落叶松、白桦林。
4)灌木 锦鸡儿灌木和梅花灌木:前者分布于海拔2600 ~ 2800米的五台山,多生于阴坡,高山绣线菊停止生长;后者沿箭叶锦鸡儿灌丛下缘分布于平缓地形,再下到金银花灌丛。 绣线菊土庄、胡枝子、榛子灌木多分布在太行地区的阴坡、半阴坡或林缘阴湿处为森林破坏后的次生中生灌木。野皂荚、蚂蚱腿灌木主要分布在滹沱河以南的低处。沙棘、虎榛子、黄蔷薇灌木覆盖了刘积山的南部、三者经常混合的中山盛产草药,包括山丹、野豌豆、地榆、歪头菜等。黄垆、贯叶连翘灌木多见于晋东南黄荆、狼牙刺、扁芯木灌木向下延伸到低山中,有时可以在灌木中看到稀疏的侧柏。
5)灌草丛(以中生植物或旱生植物为主要建群种的零星灌木群落) 荆条、酸枣、白羊草灌丛主要分布在黄土丘陵和盆地边缘。靳东盆地边缘以耐旱的长芒草为主、白羊草占优势,黄玫瑰分散分布、红柳、酸枣等。荆条、酸枣、黄背草灌木主要分布在晋东南山区,生长密集,覆盖面积大,野生黄荆、酸枣稀疏、低矮。
6)草场 号艾草、细叶苔草、豹花亚高山草甸分布在五个站点、骊山之巅,芳草茂密(覆盖在90%以上),种类较多;地榆、银莲花、中间地带分布着以苔草为主的杂山草甸、太岳、在海拔2300 ~ 2800米的五台山也发现了太行山和其他山脉的山顶,物种非常丰富。
动物
根据近百年来的调查和文献记载,太行山区陆生脊椎动物约有405种,占全国总数的19.13%其中,兽类有74种,占全国总数的17.6%鸟类有299种,占全国总数的23.8%两栖动物有15种,占全国总数的10.3%爬行动物有17种,占全国总数的55.1%太行山区动物区系复杂,以北方种为主。在区系组成上,古北界有274种,占全国总数的675.65%东洋界有91种,占全国总数的225.47%其余属于两个世界广泛分布的40种,占全国总数的95.88%。
动物分布北部和西北部(从恒山北麓沿内长城以北地区)这是一个半干旱草原地带,区系组成以中亚型动物为特征。南部(中条山及其以南)这是一个半湿润的落叶阔叶林地带,区系以古北界物种为主,其中也有相当多的东洋界物种。中间部分是两个地带的动物相互渗透的过渡地带,主要是北方动物由于北半部渗透的中间亚型动物较多,南半部渗透的东洋界动物较多,可分为北中部和南中部。
北中部包括北京西山、五台山、恒山等地。有许多啮齿动物,常见的是家鼠、褐家鼠、长尾仓鼠、棕背邸、岩松鼠等。鸟类种类很多,尤其是褐马鸡、黑鹳、丹顶鹤、卷尾鹈鹕、大鸨、虎头海雕、玉带海雕、贺兰山红尾够、北红尾够、秃鹫等,最多的鸟是红嘴山鸦、石鸡、斑翅山鸡、环颈雉、树麻雀、鹑、黄眉柳莺、金腰燕子等,混合种的中间亚型为臭柏、凤头百灵、田鹤、白顶聘等。大型哺乳动物很少,梅花鹿具有经济价值、石貂、大蟾蜍和花背蟾蜍等。
南部和中部包括太岳山、中条山、王屋山等地。东方世界有猕猴、果子狸、豹、社鼠青助、猪獾等。主要的经济动物是狐狸、狗獾、水獭、黄鼬、猪獾等。常见的食肉动物是麝鼹鼠、密狗。鸟类中有大鸨、卷尾鹈鹕、鸳鸯、黑鹤、金翅雀、红尾伯劳、罗纹鸭、绿头鸭、大天鹅等。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有毒蛇、黑眉锦蛇、花背蟾蜍、青蛙等。啮齿动物不像中北部那么多,黑线姬鼠很常见、长鼠仓鼠、大仓鼠、小家鼠、褐家鼠等。
目前,太行山的一些动物受到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威胁以京冀太行山区鸟类为例,受威胁鸟类有19种,占全国受威胁鸟类种类的11.87%京冀太行山区受威胁鸟类中,极度濒危鸟类1种,占5.26%濒危物种有10种,占全国的20.00%易危种有8种,占8.60%
风景名胜 编辑本段
太行山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丰富。如河南焦作修武云台山的峡谷景观,“峡谷极品”它以红石峡而闻名、老潭沟、青龙峡等景点。艾博的青天河辉县的八里沟和林州的吕林峡谷都很壮观。河北邢台有太行栖霞群。石家庄井陉的苍岩山也以幽静的峡谷而闻名。保定野三坡有个百里峡景区,临水而来。仙人峪的源头是喀斯特大峡谷。有山西晋城陵川的洪都峡谷和壶关的太行大峡谷等。另一个例子是溶洞景观,如河南济源的王牧洞,它是道教十大洞穴之首。辉县的青龙洞、黄龙洞也深不可测。祁县云蒙山有鬼谷子洞,有很多神奇的传说。在石家庄西边的天柱山景区内有一个银河洞,也是这个景区内的重要景点。在保定野三坡风景区有一座佛洞宝塔,因洞中佛像而闻名。在山西阳泉盂县有一个如来佛洞、万花洞、玉华洞、仙人洞、拜水洞、红龙洞等溶洞群。长治武乡有太行龙洞,是华北三大溶洞之一。晋城阳城有一个修真古洞,因自然与人文的交汇而惊艳;沁水有白云洞。诸如此类,不胜枚举。
太行山大峡谷
它是国家AAAA风景区、国家地质公园、国家森林公园位于山西省长治市东南部,南太行山东麓,面积225平方公里,林草覆盖率为74.9%主峡东西长35公里,西端距壶关县城30公里。这个景点是由五指峡形成的、王莽峡、以龙泉峡三峡为主线串联起400多处景观。主要景点是八泉峡、红豆峡、青龙峡、黑龙潭、紫团山、十八盘、女娲洞、万佛山、羊肠坂、阁老陵等景区。境内有林海、峭壁、飞瀑、流泉、幽洞、古庙、神坛等44处景观、这里有400多个景点,包括中国著名的紫参、红豆杉金钱豹等300多种珍稀植物、黑鹳、金雕等130多种国家保护动物构成雄性、奇、险、以美丽为特色的太行山大峡谷自然风光。
云冈石窟
中国三大石窟之一,位于山西省大同市以西16公里的武周山南麓,十里河北岸。云冈石窟原名梧州山大石窟寺,开凿于北魏都城平城(今山西大同)时代,到现在已经1600年了。石窟沿山开凿,东西绵延一公里现存石窟254个,主要洞窟45个,造像59万余尊,是中国佛教艺术的巅峰之作,代表了五世纪世界雕塑艺术的最高水平。其中,谭瑶的五个洞穴,具有严格统一的布局和设计,是中国的经典杰作中国佛教艺术的第一个高峰。1961年3月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12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名录;2007年5月成为全国首批5A级旅游景区。
附件列表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