泾河
泾河又名水镜,是渭河的一级支流,黄河输沙量最大的二级支流它位于甘肃陇东地区和陕西关中平原西北部,东经106° 14°之间′108°42′北纬34°46′37°19′这条河的总长度是455英里.1公里,泾河干流(在马莲河进入晶晶的入口上方)长度不到210公里。流域面积45421平方公里,主要支流为马莲河、蒲河、纳河、黑河等。
泾河发源于宁夏回族自治区的六盘山东麓,也就是泾源县的老龙潭(南源)与固原大湾镇(北源)它流经中国31个县/市/该区的行政区域包括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甘肃崇信彭阳晏池等、环县、灵台、庆城、西丰和正宁,以及陕西省宾县、长武、泾阳、咸阳与永寿等。
泾河流域全年温差大,四季分明,冬冷夏热。地貌类型包括小型起伏山脉、中起伏山地、丘陵、有五种台地和平原,流域水土流失严重由于宾县破荆之上为第四纪黄土和白垩纪红砂岩的松散土壤,据张家山站测定,泾河平均含沙量为141千克/立方米,每年向黄河输送3.1亿吨沉积物,运送300万吨.09亿吨泥沙。
泾河流域是中华文明起源的核心区域20世纪50年代,盆地内发现了最大的商周时期遗址溪头遗址——,对泾河流域聚落演变和商周社会变迁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流域内有许多中小型水利工程,其中包括崆峒水库、王家坪水库、张家山水库、巴家嘴水库等,除崆峒水库为中型水库外,其余均为小型水库。由于不合理的水资源开发和土地利用,泾河流域存在水资源流失问题、水质污染、旱灾频繁、水土流失严重,土地生产力低下,而且作为西北地区重要的能源工业基地之一,大气污染中的二氧化硫和烟尘非常严重,大部分污染地区超过国家二级标准。20世纪70年代以来,黄土高原开展了一系列大规模的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程,实施了大规模人工造林、拦沙坝、封放牧区、梯田等水土保持措施。从1999年开始,政府正式实施退耕还林(草地)政策。经过几十年的综合治理,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得到了显著改善。
位置境域 编辑本段
泾河流域位于甘肃陇东地区陕西关中平原西北部,东经106° 14′108°42′北纬34°46′37°19′这条河起于宁夏回族自治区的六盘山,自西北向东南流动,在宁夏回族自治区绵延39公里,在平凉市的崆峒峡进入甘肃省,流动161公里,经过平凉市的部分县和甘肃省庆阳市的所有县,在陕西省长武县的塘渠进入陕西,流动255公里,最终到达陕西省高陵区的渭河。以分水岭为界,它覆盖了中国8个地级市,包括宁夏回族自治区的固原和吴忠,甘肃省的平凉和庆阳,以及陕西省的宝鸡、铜川市、咸阳市及榆林市。
地理特征 编辑本段
气候
泾河流域位于暖温带向温带半湿润向半干旱的过渡地带气候类型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云量少,日照充足。气候特点是冬春季干旱频繁少雨,夏季暴雨,春秋多霜,冬季多雪。
在温度方面,盆地的总体平均温度为1.47-13.24℃,特点是东热西冷,南暖北冷。纬度和海拔对盆地内的温度有一定的影响比如西部有六盘山山脉,导致气温常年比其他地区低2℃;南部处于低洼地区,多年最高气温为13℃;盆地东部和北部的气温分别为10℃和9℃。年平均气温的特征如下:春季冷热变化明显,气温回升迅速夏天,温度高,时间短冬天,雨雪很少,但寒冷的时间很长;
在降水方面,流域年平均降水量在390毫米至560毫米之间降水的时间特征是年内分布不均,最小降水量集中在1、2月份,7-9月降水量可达全年的50以上,降水形式多为暴雨;年际降水量变化显著,因此流域干旱频繁发生;空间特征为北少南多,其中六盘山区最为丰富,年均降水量约655毫米,其次为站立区,年均降水量约604毫米。
1970年的泾河流域阳光-2016年平均日照时数为2071小时-2501小时;年最大日照时数为2370小时-2798h。泾河流域日照时数在时间尺度上没有明显变化,但在空间尺度上存在显著差异马立安河是日照时间最长的地区,其次是泾河上游和泾河源头,其次是张家山泾村,泾河下游流域日照时间最短。
风向方面,泾河站全年以东北风和西南风为主,在春季、秋季东北风和西南风的频率相近,夏季东南风较多、冬季西北风较多。
地质
泾河流域地表多为第四纪更新世黄土,河谷内分布有全新世冲洪积砾石。盆地西部地质成分复杂,地层时代丰富“沙井子——平凉——龙门深度”大断层呈南北走向,西起六盘山脉,属于鄂尔多斯西缘冲断带,主要分布于白垩纪、震旦系、奥陶纪地层主要是碳酸盐岩;东部为中生代构造沉积盆地和鄂尔多斯古生代盆地,其基底主要为震旦系结晶变质岩寒武系是盆地中最古老的地层,分布于陕西省。
作为国家能源开发基地,泾河流域煤炭资源丰富、天然气、石油等能源资源。盆地煤炭资源丰富,已探明煤炭资源265亿吨·2000米以内浅层预测资源量达1464亿吨,总预测资源量超过3000亿吨是西北地区煤炭资源的主要聚集区,具备建设亿吨级煤炭生产基地的资源条件;盆地煤层气资源量达13588亿立方米,石油资源总量40亿吨,占鄂尔多斯盆地油气资源量的三分之一它是中国较大的油气产区之一。
地貌
泾河流域平均海拔范围约为355-2400米,最高海拔为2899米,最低海拔仅为360米,整体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河水从东南端流入渭河。周围的山脉构成了泾河流域集水区的天然分水岭,包括东部的子午岭西部的六盘山南部的秦岭北部的鄂尔多斯高原和贺兰山。盆地内有四种地形,包括山脉、丘陵、高原和平原是盆地最常见的地貌类型,其中黄土丘陵占总数的近50,主要分布在盆地北部;高原沟壑居第二位,占总数的415.72%,主要分布在盆地中部;然后是冲击平原和山地,分别占5.16%与4.31%
泾河及其各级支流深深嵌入塬中、梁、岬角和黄土沟壑嵌入黄土地貌景观中,因此盆地内的地貌和沟壑纵横,根据地貌特征可分为四种类型,即:土石稍林区、河川阶地区、还有水土流失最严重的黄土丘陵沟壑区和黄土高原沟壑区。河流阶地区分布在关中地区主要农业区之一张家山以下的泾河两岸,土壤肥沃,地势平坦,水利条件优越。黄土高原沟壑区(农业较集中地区)沟壑发育,植被贫瘠。
土壤
盆地内的土壤类型主要是黄绵土、灰褐土、黑垆土、褐土等,土层的厚度在50米到80米之间。其中,生长在黄土母质上的黄绵土主要分布在流域中上游其土壤抗蚀性差,成熟度低,湿填料大,土质差,易被水流侵蚀;灰褐土是森林植被下发育的土壤,具有养分含量高水分条件差的特点主要分布在海拔1900米以上的丘陵地带和梁上、峁部位;山地草甸土具有土壤渗透性差但有机质含量高抗腐蚀性好的特点,主要分布在梁峁部分和海拔2700米以上的丘陵坡地;黑垆土作为一种优良的农田土壤,具有土壤肥力高适应性广的特点,分布在平缓的阳坡底部、沟阶地和四川台地;淤泥主要分布在河谷地区,是由现代冲积作用形成的。因为泾河流域大部分地区被黄土覆盖,黄土很容易分散在水中、抗蚀性低,垂直节理发育,土壤疏松缝隙丰富,泾河流域水土流失严重。
生物植被 编辑本段
动物
泾河流域动物资源丰富共有鱼类3目5科22属27种,其中人工养殖8种,野生19种鲤鱼是泾河流域的主要保护鱼类、斯氏高原鳅、酸模鲫鱼等。
植物
盆内植物种类较多,但观赏价值较差,主要包括芦竹、槐树、其中干流甘肃段有种子植物5科97种,其次为菊科、豆科、禾本科、唇形科和蔷薇科。总体植被类型为温带森林草原类型,气候的区域分异造成了植被格局的空间变化灌木植被类型大多分布在黄土高原、黄土丘陵区和六盘山区分别分布着草原植被和森林植被资源、子午岭天然林区。分水岭包含三种类型的植被,即农作物、草原和林地,主要农作物是谷子、高粱、稻谷、薯类与其他谷物。
自然保护区 编辑本段
西安泾渭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
西安泾渭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位于Xi北部安,即渭河、泾河与灞河交汇处横跨Xi市灞桥区安、未央区和高陵区。保护区总面积为3029平方米.83万平方米,其中湿地面积为2380万.87万平方米,东至西汉路渭河大桥,西至桐庐渭河大桥,南至西航花园西侧的曹林路灞河大桥,北至渭河泾河北岸塬上200米。保护区内的大多数土地类型都是湿地,包括人工湿地和自然湿地,特别是河流和水体、河漫滩湿地和人工鱼塘。
保护区生物种类丰富,其中鸟类最多,有14目30科91种,其中包括苍鹭、斑头雁、鸬鹚、白琵鹭、白鹭、豆类鹅等其中国家一级保护鸟类大鸨金雕2种,国家二级保护鸟类16种;陕西省重点和一般保护动物56种。最高峰时,有近两万只鸟栖息地的植被主要是暖温带落叶阔叶林有高等植物34科50属97种,其中湿地植物有2个植被型和24个群系。
甘肃太统—崆峒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甘肃太统—崆峒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平凉市崆峒区陇东黄土高原西部,属泾河中上游保护区西起宁夏泾源县,东至甘沟大湾梁,北至胭脂河,南至鲍家沟梁。区内野生动物资源丰富,有脊椎动物5纲28目80科193属298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有9种,包括林麝、黑鹳、梅花鹿、大鸨、金猫、豹、金雕、草原鹰和秃鹫,二级保护动物24种,包括大鲵、灰鹤、红腹锦鸡、红隼和鸳鸯等;维管植物群落共有野生植物134科604属1421种,其中国家一级重点保护植物1种,二级重点保护植物4种,分别为紫斑牡丹和野生大豆、甘草,杓兰、杜鹃花,主要保护植物有飞机草、小斑叶兰、小花火烧兰、凹舌兰、绶草、黄芪、胡桃楸、麻黄、牡丹、芍药、中国沙棘等;有昆虫资源1185种,其中包括国家重点保护的小红蜘蛛丝蝶。
水系特征 编辑本段
水系组成
泾河流域河流众多,水系包含24条主要支流,其中13条支流汇水面积达1000平方公里,26条支流汇水面积达500平方米,左岸支流有马莲河、蒲河、红河和三水河等,还有黑河等是右岸的支流。
泾河干流
泾河干流发源于六盘山东麓宁夏回族自治区泾源县境内的河谷坡地河源海拔2850米,河流自西南向东北方向流过平凉市,在长庆桥下4公里处(杨家坪)进入陕西。泾河干流分为三段:
第一段是从甘肃省平凉市到陕西省宾县早餐头村(泾河上游)这一段河长293.1公里,河床相对开阔,属于复合河床,贯穿黄土高原沟壑区宾县至泾川上方为河谷盆地,河谷宽阔,谷底主要为宽400的一级阶地-在500米之间,有明显的海滩和低谷,以及许多天然悬崖(石咀)它分布在干流两岸的许多地方,控制着河势的走向,导致整个河势在平面上以藕节的形式发展。两岸有许多海滩,海峡的宽度为1000米-3000米之间,基本上已经开发利用。
第二段为宾县早餐头村至泾阳县张家山(泾河中游)这一段河长127公里,贯穿黄土高原这是一条典型的山区河流。水资源丰富,河流弯曲,地形上有许多峡谷河岸陡峭,形成狭窄的峡谷,山坡陡峭,河水湍急河底高程为802-448米,河道坡度约为0.28%,基本流向东南。水流曲折,弯曲系数为2。河谷宽阔,河床宽阔,海滩罕见。
第三段为泾阳张家山至高陵区陈家滩(泾河下游)它流向东南,这一段河长55公里流经关中平原,河漫滩和河岸发育属平原河流,有直汊或微弯汊。河流的平均坡度约为0.18%,地势较为平坦,河谷开阔,农业发达,被称为“秦川冲积平原”。
补给来源
流域内河流径流的补给来源主要为降雨,年内河流径流变化特征与降雨变化特征基本一致,丰水期与降雨集中期相同,为7-8月份的径流量可占全年径流量的34.5%然而,降雨比径流更集中,径流集中的程度比降水10更慢-30天。
径流量
泾河流域年平均径流量为21.4*108平方米,其支流黑河和三水是径流的主要分布区,径流年内分配不均,主要受降雨量年内分配的影响,具有大夏小冬的季节特征,7-10月径流量可达全年总量的60以上,2月径流量为全年总量的21.9%多年来月径流量最大的月份是8月,达到22159亿立方米,而月径流量最小的月份是1月,只有731万立方米。
泥沙量
泾河流域水土流失严重,属于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地区泥沙主要来自甘肃省上游泾河的主要特点是沙多水少,多年平均含沙量为141公斤/立方米,实测最大含沙量为1430千克/立方米,年均输沙量为2.47*108吨,最大值出现在1964年,达到7.03*108吨。 泾河泥沙年内和年内分布不均,年际差异受降水和人类活动的影响2000年后,泥沙量明显减少;年内枯水期泥沙量少,汛期泥沙比例可达90。
水质
2022年,泾河路过“五河共治”项目中,五河水质全面达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达标率为100%黑臭水体消除率为100%。
主要支流 编辑本段
马莲河
马莲河发源于陕西省定边县红柳沟镇杜家沟,在甘肃省宁县正平镇汇入泾河流域,全长374.8公里,流域面积为1.91万平方公里,流域内海拔最高的是2017年.5米,位于环县秋楠的老山梁上。马莲河位于黄土高原,流经庆阳市七个县区(除镇远县外)盆地内有许多地貌,包括高原、山峦、沟壑、平川、梁峁、山谷等,整体地势南低北高。
马莲河不仅是泾河流域最大的一级支流,也是泾河流域泥沙输移的主要来源,多年平均径流量为4.49亿立方米60%洪水急剧上升和下降时的径流;环县北部水资源为苦水区,水质咸度高,使得干流全河段水质恶化;该流域多年来水土流失严重,年均输沙量为1.34亿立方米,占流域年均输沙量的50。
黑河
黑河的发源地是秦岭太白山的叶儿海,全长125.8公里,其中平原河段为28.3公里,流经楼观等7个镇、终南、司竹、辛家寨、马召、辅仁尚赫村,流域总面积2258平方公里,最高海拔2710米,河流总高差2306米。根据自然地形,黑河可分为山区段和平原段,其中山区段流域面积达80。盆地属大陆性季风气候,夏季炎热多雨、多为偏南风,冬季寒冷干燥、大部分为偏北风,多年平均降水量为697.6毫米,蒸散量为788.15毫米。
红岩河
红岩河是位于泾河左岸的一条支流,发源于子午岭,自东向西南流过正宁县和旬邑,后流入宾县上游水流清澈,植被丰富,中游水土流失严重,多为耕地。流域干流长度为78.7公里,平均河长比降至5.3‰流域总面积715平方公里,红岩河多年平均径流量4437万方。
三水河
三水河发源于子午岭以南,属泾河左岸支流这条河从东北流向西南,在刘家合村附近汇入泾河,全长122.5公里,流域面积1315平方公里,年均径流量8130万方马兰之上有650平方公里的土石林区,水质良好,水土流失轻微。马兰以下地区为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
风景名胜 编辑本段
泾河流域历史遗迹众多,自然景观丰富。泾河上游有花果山水帘洞、马刨泉、彬县大佛寺、公刘祠、柳毅庙、隋牛红墓等历史文化资源。中段有东庄水库和世界级水利风景区。下段包括中国古代三大水利工程之一的郑国渠汉代的白公渠和唐代的三白渠、宋代的丰利渠和民国李仪祉先生修建的泾惠渠,这些水利工程反映了中国不同历史时期灌溉工程技术的演变“天然水利博物馆”
六盘山国家森林公园
作为西北地区重要的水源涵养林基地,六盘山国家森林公园位于宁夏南部,地跨宁夏靖远、隆德、原州区位于Xi 安,辖两县一区、银川和兰州形成的三角中心。公园总面积为6.78万公顷,森林覆盖率超过80,年降水量676公里,年平均气温5度.8℃,年平均相对湿度60-70%主峰米岗山海拔2942米。这里有凉甸峡,是古代先民的避暑胜地、环境优美的小南川、泾河还有天然次生林等众多景区。
园区内植被类型丰富,包括水平地带性草原、森林、在山地植被垂直带谱中也有垂直植被景观(由阔叶混交林、低山草甸草原、阔叶矮林和针阔混交林)在2200米以上的阳坡和2600米以上的阴坡发育山地草甸土和杂草草甸,是大型牲畜的良好牧场;海拔2200米以下的阳坡和林带为草甸草原和干草地。植物资源有788种,主要树种有紫椴、桦、槭、山杨、山柳、辽东栎、华山松等,森林里大多是箭竹、川榛及多种灌木。野生动物资源丰富,仅药用植物就有600多种、贝母、桃儿七、黄芪等药材畅销全国;园内一级保护动物为金钱豹,二级保护动物为锦鸡、林麝、勺鸡和金雕等;脊椎动物大约有200种,其中豹是哺乳动物、有林麝等38种,金雕是鸟类、锦鸡等147种;昆虫资源有17目123科905种,其中有珍贵稀有的蝴蝶、金蝠蛾、波纹水蜡蛾、黑凤蝶等。
崆峒山
崆峒山是古丝绸之路的西部要塞,位于甘肃省平凉市,景区面积84平方公里,主峰海拔2123米,占95%超过森林覆盖率。崆峒山有着丰富多彩的丹霞地貌,这是由已发现时代最古老的紫色岩层形成的丹霞地貌,其基本特征是平顶、身陡、麓缓。截至2010年,崆峒山有植物1000多种,动物300多种,其中珍稀野生动物70多种,有列入国家野生动物保护名录的长耳号、秃鹫、白鹤、雀鹰、金雕、鸱鹗、金钱豹等。
崆峒山被称为中国西北之路有八座建筑,九座宫殿和十二个庭院,以及72个石屋洞穴、佛宗教圣地。据史料记载,隋朝统一后,崆峒山进入稳定期在唐朝,和尚和道士先后开办了寺院和寺庙,后来在宋朝也是如此、元、明、清、民国时期,有建设或重建。据记载,在鼎盛时期,有42座寺庙和650多座房屋。其中“八台九宫十二院”,八台指的是东、西、南、北、钟五台与八仙台、桂苓平台和赵世春读书平台;九宫是指文宫、王母宫、紫霄宫、南崖宫、太清宫、净乐宫、遇真宫、飞升宫、子孙宫;十二院指的是舒化寺、真乘寺、法轮寺、茶庵寺、弥陀庵、宝庆寺、栖云寺、舍利寺、香山寺、海觉寺、莲花寺、文殊庵;而食府中的七十二洞,指的就是钻羊洞、玉女洞、玄鹤洞、朝阳洞、老君洞、广成洞、归云洞、金银洞、三教洞、灵官洞等等。
附件列表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