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洋
太平洋(Pacific Ocean 3356)是世界上最大、最深、边缘海和岛屿最多的海洋。太平洋的名字来自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它的平面轮廓呈椭圆形,长约19900公里,最宽处约159003356公里;面积17967.9万平方公里,约占世界的一半 美国的海洋总面积超过地球的三分之一表面积;平均深度约为4028米,最深的菲查兹海原为11034米,是世界上最深的地方海洋。
太平洋以热带、亚热带海洋性气候为主,海水表面平均温度为19.1℃。太平洋地貌分为大陆边缘、大洋盆底、大洋中脊,其中有8000多座高度在海平面以下1000米以上的海山和10000多个位于海洋盆地底部的岛屿。
太平洋地区有中国、澳大利亚等30个沿海国家、斐济等14个独立岛国及各国附属地区。各国都在太平洋周边发展渔业、油气业、化工业、工程等经济产业开发了亚欧航线、好望角航线、通往世界各地的北太平洋航线等。然而,人类活动排放的污水、过度捕捞加剧了太平洋海洋生态平衡的破坏。
位置境域 编辑本段
太平洋位于亚洲、大洋洲、北美洲、在南美洲和南极洲之间的五大洲,具体的版图是:
1)在北方,从亚洲大陆的最东端,杰日涅夫角(西经169 39′( 7)北纬66° 4′( 45)经由白令海峡和美国阿拉斯加西端苏厄德半岛的威尔士亲王角(西经168°5′5”北纬65° 37′40”以连接线为界,与北冰洋相连。
2)东部有两个地方与大西洋相连:一条是通过麦哲伦海峡的东出口,从南美洲的维京角进入(南纬52°19’40”西经68°21’10”,和火地岛 圣灵之角(南纬52°39’32”西经68°36’28”的连线;第二个是火地岛东南部的合恩角(南纬55°58’47.5”西经67°16’18”,以德雷克海峡沿西经67°的经度为界。
3)南部和印度洋的分界线是巴士海峡和塔斯马尼亚岛:自澳大利亚南角(南纬39°8’13”东经146° 22’27”与塔斯马尼亚岛东北部相连的线是巴士海峡的分界线;来自塔斯马尼亚岛的东南角(南纬43°38’37”东经146° 49’39”,沿着东经146°与南极大陆之间的连接线就是塔斯马尼亚分界线。
4)西方和印度洋之间有两条分界线:一个来自亚洲大陆的南端,Pi 艾(北纬1°15’58”东经103° 30’39”,经小伊乌岛、小卡里蒙岛到凯达布角(北纬1°5’36”东经102° 58’37”的连线;第二条线路是从苏门答腊岛东南端的图阿角,经松江岛北角,到爪哇岛西北端的天璇角。
环境气候 编辑本段
太平洋是热带气候、亚热带海洋性气候占主导地位,北半球的北太平洋和南半球的南太平洋气候不同。太平洋的温度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而降低海拔每升高100米,平均气温下降约0.65°C。海平面温度的分布主要受纬度和季节的影响。例如,1月份赤道附近的温度为30摄氏度,而北纬65度的白令海峡附近的温度为0摄氏度-30°C左右;7月,赤道温度仍为30°C,北纬65°白令海峡周围的温度约为20°C。
太平洋温度的日变化和年变化很小,一天中最高值和最低值之间的差异很小(即日较差)仅为0.4°C;年最大值出现在2月,最小值出现在8月,年最大值和年最小值的差值(即年较差)在赤道附近最小,随着纬度的增加而增加。
地质构造 编辑本段
太平洋的底部是海洋地壳,它位于地幔之上。与周围的大陆地壳相比,太平洋地壳缺乏硅铝层,厚度较小、比例低且年轻。太平洋洋壳平均厚度为8公里,以岩石圈为主,辉长岩为组成岩石、角闪岩、蛇纹石橄榄岩等地壳的底层是地幔的最上层物质,上层由沉积物组成。
地层之上的海底沉积物主要是陆源碎屑、海洋生物骨骼及海洋化学和生物化学产物,其中,陆上近海区主要为陆源沉积物,近海区主要为上覆水中的细小悬浮物和沉没生物骨骼。
地层
太平洋地层可分为四层:1)沉积层:该层的平均厚度为0.5公里,主要由各种碎屑和自生矿物组成;2)基底层:该层平均厚度1.5公里,主要由火山岩组成;3)大洋层:该层平均厚度4.9公里,是太平洋地壳的主要部分;4)上地幔层:这一层由地幔的最上层物质组成。
岩石
太平洋大陆架、岛弧和其他部分的岩石成分不同:1)大陆架、大陆坡大部分属于大陆地壳,岩石结构以花岗岩为主;2)大陆坡脚以下属于海洋地壳,主要由玄武岩组成;3)岛弧、海沟主要由火山岩系组成,多为橄榄岩基底和伴生绿片岩;4)大洋中脊由巨大的火山岩组成,主要是斑状富铁碱性玄武岩、富铁拉斑玄武岩;5)隆起主要由富橄榄石组成、辉石玄武岩和铁玄武岩;6)盆地主要由拉斑玄武岩组成。
矿物资源 编辑本段
成矿带
太平洋成矿带从南美洲南端开始,沿着安第斯成矿带继续到科迪勒拉成矿带,穿过阿拉斯加,然后转移到日本、菲律宾,终于马来群岛、爪哇岛,全长3万多公里。该成矿带分为内、外两个带:内带靠近海洋一侧,含钼、金、银占主导地位,第三纪贵金属矿床;外带靠近大陆一侧,有高温锡、钨、钼矿占主导地位,铅处于边缘、锌、锑、铋等矿产。
太平洋成矿带中斑岩类型分布密集、矽卡岩型、浅成低温热液型、造山型、卡林型等大型、超大型矿床。其中,有许多代表性的存款,如:比尤特铜矿床、贝茨-波斯特金矿床、埃尔特尼恩特铜-金矿床、拉科伊帕金-银矿床等。
主要矿产
太平洋海底的固体矿藏主要体现在多金属结核中、锰结核、热液矿、砂矿、稀土矿物和油气盆地。
1)据估计,全球大洋多金属结核资源总量为3万亿吨,仅太平洋就约为1.7万亿吨,分布在水深4000—在600米的海洋盆地中,结核的核心主要是深海粘土、火山碎屑、生物骨骼等,包含70多个元素。
2)太平洋锰结核的储量是世界上最高的。据估计,世界锰结核的总储量为1000万吨美国的海洋面积约为2—3×1012吨,而太平洋有1×1012吨以上,主要分布在中南部核心主要是钴含量高的下沉沉积物。
3)热液矿床是热液成矿作用形成的块状硫化物和多金属矿床,分布在大洋中脊、裂谷带等,水深1500米-3000米之间,富含钴、锌、锰、铁等金属元素。
4)砂矿形成于沿海和浅海环境,主要矿物为石英砂、锆石、钛铁矿等,主要分布在太平洋沿岸的沿海和浅海岸地区,富含黄金、铂、锆石、金属和非金属,如钻石。
5)据估计,东南太平洋和北太平洋每平方公里深海粘土中的稀土资源量分别占世界的 美国2010年的年消费量/15和1/5整个太平洋的深海稀土资源总量相当于陆地上已探明的资源量。
6)在太平洋已经发现了18个油气田:1)北美段:大多数含油盆地位于海岸线上,已知的盆地有库克湾盆地、伊尔河盆地、大谷盆地等,已发现斯旺森河等7个油田和北库克湾等14个气田;2)南美段:只有瓜亚基尔盆地含有石油;3)澳洲段:主要有萨拉瓦提盆地,已发现5个油气田;4)亚洲段:在太平洋沿岸发现了包括千叶盆地在内的七个含气盆地。
地形地貌 编辑本段
太平洋的平面轮廓呈椭圆形,长约19900公里,最宽处约159003356公里,平均深度4028米。太平洋大陆边缘狭长,地形以大陆架为主、大陆坡、岛弧、海沟、隆起;海底中间有一个洋中脊将海底地形分为两侧,因此太平洋从大陆边缘到洋中脊的地形可以划分为大陆架、大陆坡、岛弧、海沟、海盆、隆起和大洋中脊。
大陆架
大陆架是大陆延伸到太平洋的部分,是大陆边缘的浅海部分一般深度小于200米,平均深度约130米。太平洋大陆架坡度平缓,面积1015万平方公里,平均宽度52公里,平均坡度049°‘澳大利亚北部和新几内亚之间的大陆架为750度-它有1300公里,属于广阔的大陆架,而澳大利亚东海岸的外大陆架只有40公里宽,属于狭窄的大陆架。大陆架地形分为阶地、谷地、边缘堤等。
阶地:大陆架分为不同深度的多级平台,它们逐级下降到海平面,一般有五个级别,如20米处的中国东海、50米、75米、100米、在130米附近形成了一个五级下降平台。
谷地:指大陆架中侧壁陡峭中部浅而开阔的海底凹陷。在中国东海大陆架上有一条由长江延伸形成的纵欲谷,全长270公里、深仅5米的凹地。
边缘堤:大陆架边缘多呈隆起状,称为边缘岩脉,通常分为基岩脊岩脉、褶皱堤、断层堤、礁体堤、火山堤、有六类,如底辟盐丘和岩脉例如,中国东海陆架的边缘岩脉属于基岩脊岩脉。
大陆坡
连接大陆架和太平洋的部分是一个延伸到海盆底部的陡坡。太平洋靠近南美洲西海岸,狭窄的大陆架和秘鲁-智利海沟相邻。大陆坡分为平缓的斜坡、不规则陆坡、断裂大陆坡通常比大陆架大,分为几个台地。
碳酸盐台地:指碳酸盐沉积形成的台地区域例如,在中国南海有大量的新生代碳酸盐台地当海平面上升速度超过碳酸盐堆积速度时,碳酸盐台地将被海水或沉积物淹没,这就构成了碳酸盐台地淹没事件。
海底峡谷:一些大陆坡有陡峭的边缘,太平洋大陆边缘的峡谷大多是V形截面的深谷,有些延伸或跨越大陆架。
浊流:指的是水和沉积物的混合物,通过重力下沉。例如,浊积岩沉积出现在中国南海北部的缓坡地带,陆架坡折带成为浊积岩沉积的重要分界线。
珊瑚礁:由珊瑚骨骼堆积而成的珊瑚礁一般发育在太平洋浅水区,主要分布在太平洋西南部。根据礁基沉降阶段,可分为岸礁、堡礁、根据珊瑚礁的形状,环礁可分为月牙礁、泻湖平台礁、开礁等19种。一个完整的珊瑚礁由一个礁核组成、礁前带、礁后带由礁核组成,礁前带为水下向海一侧30度以内的缓坡,礁后带为向岸边一侧的礁坪或沙堤等相对平坦的地形。
岛弧
岛弧是指位于大陆边缘的弧形群岛。岛弧大部分位于太平洋,这将太平洋大陆边缘与其他海洋明显区分开来。岛弧是板块构造挤压断裂后形成的,附近往往有伴生海沟。通常岛弧的凹面朝向大陆边缘,凸面朝向太平洋的中央海盆。岛弧具有单一弧,即平行于海沟的弧;还有双弧,即平行于海沟的两个岛弧;或多弧,即有许多平行的岛弧。并非所有的岛弧都是弧形的在西太平洋,有一组明显呈直线排列的岛屿群,即向西北方向延伸1000公里的汤加克马德克岛弧群。
海沟
太平洋底部的海沟很陡、狭长的槽,通常伴有岛弧,水深超过5000米。大多数海沟呈V形,在岛屿或大陆的一侧有一个陡坡,在海盆的另一侧有一个缓坡海盆长100公里,宽千千米。西太平洋的主要海沟是千岛群岛海沟、马里亚纳海沟、汤加海沟等,东太平洋的主要海沟是中美海沟、波多黎各-开曼海沟等其中,位于西太平洋马里亚纳群岛以东的马里亚纳海沟是世界上最深的海沟,有数千万年的历史菲兹海沟位于马里亚纳海沟,深度为11034米,是已知最深的海洋。
大洋盆底
大陆边缘和大洋中脊之间的深海区域,即深度为4000-6000米的海域。海洋盆底是从大陆坡底部向海洋延伸的巨大平原,称为深海平原,主要包括盆地和海底山脉。
海盆:是指大陆边缘、大洋中脊、海山之间的深海平原。一些盆地位于大洋中脊和海山之间。太平洋海盆中有分布方向不同的大规模洋脊-槽地貌。
海山:海底山脉实际上是一个海底岛屿,它与岛屿中的火山岛有着相同的起源,并且在形式上与岛屿有许多相似之处。太平洋中有8000多座高度超过1000米的海山,其中大多数在1000米内-2000米,基地的水深一般为4500米-5000米。大多数海底山脉都是水平的顶面,其中少数山脉由于快速沉降和侵蚀尚未完全破坏其水域部分而具有明显的山峰。
隆起
指大规模低高度的海底凸起部分。太平洋的隆起与其他海洋相比不发达,主要包括东太平洋隆起和达尔文隆起。其中,东太平洋隆起位于东太平洋西经区域,长15万公里,宽2000米-4000公里,25米高-4千米;达尔文隆起位于太平洋西南部,长1万公里,宽4000公里,深2-3.5千米。
大洋中脊
从太平洋中部开始,有一条又高又陡的海脊相互连接,全长约65000公里它起于北冰洋,贯穿四大洋,波峰深度为2-3公里,宽数百公里,统称为大洋中脊。太平洋洋中脊略偏东,称为东太平洋脊它也是一个火山活动区,一些火山露出水面成为岛屿。大洋中脊是洋壳的发源地和板块的生长边界。
因为岩浆上涌形成了新的洋壳,而板块张力使板块分离,所以洋中脊是新的洋壳形成和板块分离的结果。东太平洋的洋中脊属于快速扩张型,即新的洋壳形成速度能跟上板块分离速度,因此地形上没有中央裂谷;北太平洋的胡安·迪福卡大洋中脊属于中速扩张型。
水文特征 编辑本段
太平洋是世界上五大洋中最大的一个、最深的海洋,水域面积为17,967.9万平方公里,约占世界的一半 美国的海洋总面积超过地球的三分之一表面积;包括海洋在内的体积约为71441万立方千米,不包括海洋在内的体积约为69618.9万立方千米,占全球的495水量.5%
水温
太平洋的年平均海面温度为19摄氏度.在1℃时,海洋表层水温的分布和变化过程与海洋表层温度基本一致。海洋表层水温的日变化一般不超过0.5℃,昼夜温差小,年变化比日变化大,但只有几度。
海水温度垂直分布,水深为0-100米,水温变化不大;在1000米的水深,水温降至4-5℃;在2000米的水深,水温为2-3℃;水深3000米,水温1-2℃;太平洋大部分海水的体积为0-6℃。
盐度
太平洋的平均盐度是34.62‰海面盐度负向变化,上海水总体趋于偏弱;在赤道辐合带和南太平洋辐合带存在负盐度趋势,在30 N和20 ~ 30 的高值区存在正盐度趋势,即“咸更咸,淡更淡”。
南太平洋表层最大盐度的主要变化特征是位置变化,这发生在2004年-2011年期间,最大盐度逐渐向西南方向移动,2011年,-2016年期间,最大盐度逐渐向东北方向移动;北太平洋表层最大盐度的主要变化特征是盐度值的变化盐度在2004年和2019年较小,在2013年和2014年较大。
密度
在德雷克海峡的海平面上,太平洋和大西洋之间有一条明显的分界线(见右图)这是因为水的密度不同。海洋表层水的平均密度是1.02754克/Cm随温度和盐度而变化,因此影响温度和盐度的各种因素都会影响密度的分布和变化。随着纬度的增加,密度增加。赤道地区的温度很高,盐度很低,因此表层水密度很小,约为1.023。虽然亚热带海域的盐度很高,但温度也很高,所以水的密度仍然不大,一般在1.024左右。
潮汐
在太阳和月亮潮汐力的影响下,太平洋中的海水会发生波动,白天海水的波动被称为“潮”,夜间则称为“汐”潮汐过程包括海水上升的时期、达到高水位后的平潮期、退潮期间,整个周期一般为12-24小时。潮汐有4种:一种是全日潮,即在一个农历日有高潮和低潮;第二种是半日潮,即在一个农历日内有两次高潮和两次低潮;第三种是混合半日潮,即在一个农历日内出现两次高潮和两次低潮,潮汐高度不同,波动时间也不同;第四种是混合全日潮,即大部分时间是混合半日潮,小部分时间是全日潮。
洋流
洋流是由大气环流和其他因素引起的海水大规模定向流动。例如,北太平洋的黑潮暖流,简称为“黑潮”,从菲律宾群岛出海向北,途经吕宋岛、巴士海峡、在台湾省东海岸,一股洋流从主流流向琉球群岛,途中有两条支流,其中一条流入东海、黄海,另一条流入东北太平洋。黑潮”最大宽度为200公里,最大流速为150厘米/秒,盐度、温度相对较高,表层盐度为34.6-35‰夏天地表温度高达30度;当“黑潮”当行进到北纬45°时,在西风的影响下,形成一股自西向东的暖流,称为北太平洋暖流,又称西风漂流。
生物生态 编辑本段
太平洋生态系统按水平分布区域分为海岸生态系统和海洋生态系统。
沿海生态系统
太平洋沿岸生态系统分布在河口、湿地、海草场、岩礁、沙滩、红树林、珊瑚礁和其他不同的区域。
1)河口:太平洋河口有大量微藻、鱼类和贝类,其中凤尾鱼在太平洋沿岸的鱼类资源中占很大比例;
2)湿地:太平洋的沿海湿地是含盐湿地,有盐生植物、芦苇等藜科、禾本科盐生植物和双壳类、螺、蟹等动物;
3)海草场:热带印度—太平洋区、温带的北太平洋地区是两大海藻分布区,还有海洋小动物幼体和天鹅、鹅等候鸟的栖息地;
4)岩礁:浅水中有许多藻类和一些贝类附着在岩石上、海洋哺乳动物也栖息在岩石暗礁中例如,贝类中的几种鲍鱼分布在中国和福建等太平洋沿岸的岩礁中;
5)沙滩:太平洋沿岸的海滩生物主要包括微藻和底栖藻类,以及生活在沙粒缝隙中的贝类等小型底栖动物;
6)红树林:中国、泰国、澳大利亚等太平洋沿岸国家和热带美洲的太平洋沿岸是红树林分布的重要地区,红树林植物主要是木榄、盐生植物如秋茄树和泥蟹都是动物、在红树林度过幼虫期的海螺和鱼类;
7)珊瑚礁:珊瑚礁被称为海洋中的热带雨林,其组成生物主要是珊瑚、石灰质藻类、有孔虫、贝类,如掠食性鱼类和海胆、海星类、海参等生活在里面。大堡礁位于太平洋边缘的澳大利亚东海岸附近,是世界上最大的珊瑚礁。
大洋生态系统
根据水平和垂直分布特征,太平洋生态系统被划分为光层、渐深层、深海区、海底边界层、热液喷口区、峡谷海沟区。
1)光照层(200米)这是浮游植物制造有机物的水层,具有高生物量。其中,0100米由于光照强烈,浮游植物容易繁殖,太平洋中以浮游植物为食的小型桡足类和甲壳类动物集中在这一水层,鱼类包括旗鱼、鲨鱼等大型食肉鱼、小型鱼类,乌贼、牡蛎、扇贝和海龟等海洋无脊椎动物、海鸟、海洋动物等海洋脊椎动物,包括北太平洋的200万头海狮;100-200米处的弱光不利于浮游植物的生长以浮游植物为食的浮游动物较少,灯笼鱼等小型鱼类较多。
2)渐深层(200-2000米)在太平洋的这一层水域中,浮游植物完全消失,浮游动物的种类增加,主要是介形类动物,但生物量较小,这表明它们的体型较小、体色黑、颌大的深海鱼。
3)深海区(2000米以下)海绵分布在太平洋的深海中、水螅、银莲花和其他附着物种、沙蚕栖息在沉积物中、小型双壳动物和深海鱼。
4)海底边界层:太平洋中的生物群落主要是水母、刺参幼体和其他胶体生物、小型甲壳类、海星、海蛇尾、蟹类、橙鲷鱼等1000多种鱼类。
5)热液喷口区:热液喷口附近温度很高、在剧毒环境中,细菌是主要的生物、巨型管虫、热液口蟹等。在东太平洋海山热液区,有一种蠕虫直接生活在活跃的热液喷口表面,种群密度超过每平方米500只;西太平洋深海喷口附近的桡足类密度可达每平方米6只.4×104个。
6)峡谷海沟区:峡谷海沟中的生物群落包括附着在生命上的底栖生物和少量深海漂流生物例如,在西太平洋的马里亚纳海沟有太阳水母、深海琵琶鱼、哥布林鲨等。
主要渔场
太平洋渔场分布广泛根据粮农组织的资料,太平洋的主要捕鱼区是:西北太平洋渔区、东北太平洋渔区、中西太平洋渔区、中东太平洋渔区、西南太平洋渔区和东南太平洋渔区。
太平洋的渔获量占世界的一半以上其渔获量居世界第一 海洋。其中,北太平洋西部渔场主要生产鲑鱼、狭鳕、鲱鱼、秋刀鱼等;日本鲭鱼主要产于西北太平洋的公海、远东拟沙丁鱼;长鳍金枪鱼渔业作业的主要海域位于南太平洋,占整个太平洋长鳍金枪鱼产量的50%以上;秘鲁东南太平洋沿岸有许多凤尾鱼、智利竹子鱼渔场,其中秘鲁的鳀鱼捕捞季节是4月-7月以及11月-次年1月,智利竹鱼的捕捞季节集中在4、5月,星团的重心逐渐从西北向东北移动;北美西海岸的一些地区盛产鲑鱼。
探索研究 编辑本段
1804年,人类开始在太平洋进行深海调查,英国的查尔斯就是其中之一·达尔文进行了一次海洋探险航行,并从太平洋海底收集了标本;从1873年到1876年,美国科学考察船“挑战者”11号首次成功开展全球大洋探测航次,获取了太平洋地质情况、化学、物理等资料;本世纪五十年代以后,通过一系列国际联合海洋调查,人们开始关注太平洋、对高层大气和海底的结构有了新的认识。
钻探
国际海洋钻探计划(1985—2003)它的前身是深海钻探计划(1968—1983),是20世纪最大的地球科学、世界上运行时间最长的国际合作研究项目已经钻探了近3000口井该研究验证了板块构造理论并创立了古海洋学。中国于1998年加入该计划,在南海实现了深海钻探的突破。
2001年,在国际大洋钻探计划的基础上,综合大洋钻探科学规划委员会启动了综合大洋钻探计划(2003—2013年),增加了新的内容,如大陆边缘下震源区的性质、海底微生物生态系统的性质等。
2021年,浙江大学海洋科学系的研究人员对包括流体地球化学剖面在内的8个关键特定目标提出了钻探建议。
深潜
从1991年3月31日到4月24日,艾尔文 美国深潜器在东太平洋中脊轴观测到持续的火山爆发;
2012年3月26日,美国导演和探险家詹姆斯.卡梅伦乘坐了一艘绿色潜艇'鱼雷'单人潜入海底一万米,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到达马里亚纳海沟的人;
2020年5月23日俄罗斯'勇士-D'该系统在马里亚纳海沟成功下潜10028米,创造了无人深潜系统自主下潜的世界纪录;
2020年11月10日,'奋斗者'10909号创造了中国载人深潜新纪录。
重大事件 编辑本段
《太平洋战争》由HBO于2010年出品,史蒂文·这部由斯皮尔伯格执导的电视剧涵盖了太平洋战争中美军的重要战役;
《环太平洋》这部2013年的好莱坞科幻电影讲述了整个地球将受到来自其他位面的怪物的攻击,所有国家将共同努力建设地球“贼鸥计划”应对怪物 美国的入侵。
附件列表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