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百科  > 所属分类  >  地理百科    景观景点   

须弥山石窟

须弥山石窟位于中国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原州区西北55公里处,是国家AAAA风景区。徐觅山属于六盘山山脉,其基底由紫色砂岩砂岩和页岩组成这里海拔2003米,峰峦叠嶂,山石嶙峋,山中流水,风景秀丽。它是宁夏著名的景点之一。

须弥”是梵文音译,意思是宝山。须弥山石窟是中国十大著名石窟之一发掘始于北魏晚期,后至西魏、北周、隋、唐续建,明清始修,至今已历经1500多年。有162个洞穴和500多尊保存完好的雕像,面积约6平方公里它是中国重要的洞穴群之一。其中,唐代雕刻的弥勒佛最引人注目。此外,索科库吉第51窟的北周造像精美而宏伟,这在中国石窟中非常罕见它叫做“须弥之光”。1982年,须弥山石窟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二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目录

地理环境 编辑本段

位置

须弥山石窟位于宁夏固原市原州区黄铎堡镇它位于六盘山支脉四口子河北麓的山峰上,距宁夏市区55公里。它位于东经106°,北纬36°,海拔1800米。它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中国十大石窟之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须弥山石窟现存洞窟150余个,分布在佛塔自南向北连续2公里的8座山峰上、子孙宫、圆光寺、相国寺、桃花洞、松树洼、三个窑、黑石沟8区。

气候

须弥山石窟位于黄土高原温暖半干旱气候区,属典型的大陆性气候,形成了漫长而寒冷的冬季、春季气温多变、夏季短暂凉爽、气候特点是秋季降温快,昼夜温差大,春季和初夏降水少,灾害性天气多,区域降水量差异大。

地质

须弥山石窟开凿于新生代至第三纪早期的沉积岩上岩石呈中粗砂状结构,岩石疏松,便于挖掘和雕刻。但是它更容易受到风雨的侵蚀,而且它在水中浸泡时很容易风化和剥落。

地貌

须弥山石窟所在的须弥山地区是典型的丹霞地貌,是一种沉积在内陆盆地的红色岩层这种岩层在变化过程中受到水切割的侵蚀,形成了红山群。须弥山是一个地质新生代第三纪沉积岩群,由红层造山运动和外部动力蚀刻等多种因素形成。

主要景点 编辑本段

须弥山石窟现存石窟162个,保存完好的造像500余尊,汉藏碑刻53处,碑刻3处,残碑13处,壁画20余平方米。它分布在由南向北自然形成的八个区域,即大佛建筑区、子孙宫区、圆光寺区、相国寺区、桃花洞区、松树洼区、三阁窑区和黑石沟区。

大佛楼区

大佛建筑区以徐觅大佛建筑为主。石窟中的弥勒佛像庄严肃穆、神色凝重,绸着袈裟、圆脸是须弥山石窟唐代造像的代表,也是我国现存为数不多的唐代造像之一。大佛通高20.6米,位于密山石窟入口处的第5窟(原编第二窟)唐朝武则天时期(624-705)开凿。据说大佛外面有三座突出的建筑“大佛楼”因此得名于百年战乱,大自然的风吹雨打,以及一些人为破坏的因素,导致大佛建筑的屋檐坍塌,所有的大佛都暴露在石窟之外,从而形成了须弥山石窟的著名标志。

须弥山石窟须弥山石窟

子孙宫区

儿童与少年中有大量北魏时期的洞穴崖前的第14窟是徐觅最早发掘的洞窟。石窟内有佛像、雕刻和绘画,两者结合,造型基调简单,云冈、北魏早期敦煌石窟中的造像非常相似。第24、第32窟比第14窟晚一点,窟内的佛像已经是一佛二菩萨了。

圆光寺区

圆光寺位于徐觅第三高峰徐觅山脉之间,最高海拔1811米.05米。圆光寺地区有14个洞窟,多为北周时期的洞窟(557 ~ 581)发掘的第45和46窟位于大殿的第二层,是圆光寺最宏伟的石窟,也是徐觅现存数量最多的石窟。你可以看到大石佛和石头的全景。

相国寺区

索国寺位于须弥山石窟核心区的北部,该石窟也在北方周年纪念日期间开放。索国库吉在中国石窟研究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它是全国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最有价值的北周石窟有“须弥之光”的尊称。

桃花洞区

桃花洞位于须弥山石窟核心区西部因石窟前的山谷中桃花非常密集而得名该区域共有12个洞窟,是须弥山石窟中的一个独立区域。

开发保护 编辑本段

1982年,须弥山石窟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二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08年6月,世界遗产保护基金会宣布宁夏固原须弥山石窟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世界100大濒危文明遗址”之一。

2014年8月,须弥山石窟被国务院授予国家AAAA级风景名胜区。

为了进一步保护石窟,《固原市须弥山石窟保护条例》将于2018年1月1日实施。

所获荣誉 编辑本段

2003年,须弥山石窟被自治区旅游局评为AA级景区。

2012年,须弥山石窟获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2018年4月13日,须弥山石窟入围“神奇西北100景”。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五角大楼    下一篇 吉赛尔·邦辰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