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剧
吕剧,原名坐腔扬琴或化妆扬琴,有“驴戏”捋戏”闾戏”截至1944年第《双寻夫》期的出版,吕剧终于有了名字。吕剧起源于山东省滨州市博兴县它是在山东舒勤的基础上结合了民间花鼓、小曲、腔等,主要流行于山东省和江苏省、安徽省部分地区。
吕剧属于农村艺术,1880年光绪六年,民间艺人孙忠信等人开始演绎,主要演绎民间生活,戏份不多、小旦、以丑角为主,歌词多为民间词,伴奏乐器多为胡、二胡和三弦,曲调风格简单朴实、优美动听、灵活顺口、它易学易唱,唱腔以板腔为主,唱腔曲牌为辅,已逐渐形成【四平】二板】流水】娃娃腔】等基本板式和【叠断桥】莲花落】以孙忠信为代表的曲牌有30多个,包括近300个剧目、史殿元等人,其代表作有《王小赶脚》《姊妹易嫁》《李二嫂改嫁》等作品。
2008年6月,博兴县吕剧团正式公布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负责吕剧的保护工作、发展和传承工作。
起源发展 编辑本段
起源
根据杨舒童 它于1880年左右由山东省博兴县的孙忠信创建。孙忠信作为民间艺人,联合刘等多位歌手根据人物进行化妆表演,完成了《吕剧源流新探》《后娘打孩子》等多部作品。最初的伴奏乐器是四弦,后来增加了扬琴。1890年,吕剧从唱单个剧目发展到根据小说改编的系列戏剧,并开始尝试在京剧和梆子戏中加入打击乐。
大约在1887年,施甸园被称为 quot电院 quot“戏窝子”他在菏泽地区研究舒勤1893年,石殿元和他的弟子们组建了山东舒勤班社,最初在广饶、博兴、回民区,后来经常在淄博活动、潍坊和胶东一带。1900年,石殿元和艺术家们表演山东秦书《审青杨》这一变化突破了山东秦书原有的表现形式虽然仍沿用原有的曲调形式,但已初步具备了戏曲的艺术特征,完成了从山东秦书说唱形式向化妆表演形式的转变。
根据刘彦祥 吕剧于1894年由胶东著名扬琴剧作家翁老明创建。在扬琴演唱的过程中,他开始考虑将扬琴的音乐形式改为表演。翁老明自己写的《三打四劝》第一次表演开创了男女角色和军民分工的先例。1894年在邓州府举行公演,为扬琴开辟了新的表演形式。
发展
1918年,随着越来越多的剧团进入济南,吕剧开始不断创新发展。在此期间,除原有剧种外,吕剧还演出了《看瓜园》《王小赶脚》等作品,并根据人物 的偏好。唱腔上除了“四平”开始有快有慢的节奏,还在“四平”和“二板”在新加入的基础上“二板散板”等分板使板腔的音乐形式逐渐成熟。为了适应济南观众的喜好,剧团逐渐将舞台语言改为济南普通话,并在伴奏中加入笙、笛、唢呐、低音二胡等乐器。在这一时期,吕剧已经成为一种成熟而系统的戏剧,并产生了自己的影响虽然它的发展受到战争的影响,但它仍然产生了几位著名的艺术家,以薛锦田为代表、李同庆、于廷臣等。
1955年,人民与政治报山东省滨州市博兴县人民政府成立了人民政府博兴县鲁剧团1958年,该团向上调整后正式定名为回民区陆剧团(现为滨州鲁剧团)同年7月,博兴县政府,作为吕剧的起源地县,将刘官村、马家村、夹河村被命名为吕一乡。在文革背景下,随着新时期文艺工作者的涌入,吕剧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它被正式命名为吕剧,成为山东省的地方戏曲。在原有吕剧的基础上增加了导演制,并通过舞台场景调度的方式对吕剧进行升级,然后固定歌词和唱腔,使吕剧摆脱了无章法的随意发挥。后来,文艺工作者借鉴了京剧的内容,把原著“四平”二板”不断变化,丰富了吕剧的板块类型,创造了《胶东蹦蹦戏音乐研究》《三打四劝》等剧目因此,吕剧达到了顶峰,成为一种新的戏剧形式,在许多省份都有剧团。2002年,博兴县吕剧团正式成立。
角色行当 编辑本段
生行
包括小生、老生、娃娃生、武生诸行。肖胜铎在剧中饰演小公子、儒生,以吟诵为主,唱腔讲究情绪变化,说话自然,讲究百褶、水袖、折扇等功夫。如《温凉盏》中的王、王等人物《五女兴唐》;老学生扮演的角色大多留着黑胡子,因此也被称为大胡子、胡生。他饰演的角色在剧中大多是正派人物,他的表演稳重大方,需要丰富的歌声和注意褶皱、袍带、髯口、帽翅等技功。如《啼笑因缘》年的杨六郎、《似水流年》中的宋江;为了在剧中扮演孩子的角色,娃娃学生表演天真,唱歌明亮此外,他必须有一定的武术技能。如《李二嫂改嫁》中的杨;武胜部在剧中饰演武士、侠客一类的角色。注意腰腿功和刀枪套路。
旦行
包括青衣、花旦、闺门旦、彩旦、武旦、老旦等类。青衣,扮演一个成年女性的角色。二重唱要求委婉流畅、字正腔圆、清透精致,带袖子、圆场功夫,表演时情绪饱满。比如《逼婚记》中的李荣华、《姊妹易嫁》中的兰瑞莲等;陆饰演花旦,饰演一个活泼热情的青年、年轻女性的角色需要甜美的歌声和清晰的吐字、身段灵活娇俏。如张在《王定保借当》、《借年》中的两个女孩等;闺密,演一个没有结婚或者家境贫寒的受过良好教育的年轻女孩。道白讲究押韵,唱腔委婉缠绵,身段端庄,衣袖飘逸、折扇等功夫。比如《打焦赞》中的洪美蓉;蔡丹,又名蔡婆,扮演滑稽角色、狠毒、八卦的女人,她们的表演和台词大多来源于生活。比如《玉清楼》里的刁、《穆桂英挂帅》中的继母等;吴丹,在剧中饰演一个会武术的女子,要求动作轻盈灵活。如《小姑贤》中的陶三春、杨排风在《井台会》等;在剧中扮演老年妇女的老聃专注于老年生活,要求唱腔沉稳大方。比如《姊妹易嫁》中的佘太君。
净行
鲁的传统戏剧作品很少年代剧,只有《王小赶脚》里的李五举、《逼婚记》年,洪彦龙和其他丰富多彩的角色尚未形成一套完整的本行业独有的表演节目。新中国成立后,这一行业的作用逐渐增强,如《小姑贤》、武花脸 在《龙凤面》等剧集中的表现。
丑行
包括小丑、老丑、武丑。小丑经常在剧中扮演不戴嘴的丑陋角色。其表演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语言丰富通俗,道白中经常使用方言。常扮演剧中诙谐、不同的角色如狡猾或狡猾。如《打瓜招亲》年的王晓。老丑主要扮演男性老年人的角色,他的表演生动有趣。比如《打焦赞》中的田二红。在传统的吕剧剧目中,吴丑这一角色并不多见,但它是在移植和吸收其他剧种剧目的基础上逐渐形成的。
主要板式 编辑本段
四平、慢四平、快四平、反四平、二板、慢二板、反二板、二平、反二平、二六、反二六、六水、反流水、散板、反散板、尖板、摇板、回龙、娃娃腔(又名娃娃调)凤阳歌等。
常用曲牌 编辑本段
吕剧的大部分歌曲来自“山东琴书”明清以来的民间小曲与娃娃腔、莲花落、罗江怨、叠断桥、呀二哟、靠山调、普地锦、想思、打茶文、乱弹、楼上楼、呀儿僧、上合调、迎春调、小上坟、慢凤阳歌、凤阳垛、打枣竿、阴阳句、又名楼上楼)后娘打孩子、大汉口、汉口垛、又名上合调)下合调、画扇面、丝罗扣等。
唱腔特点 编辑本段
共和班建立后,当寺元、崔心悦、谭明伦以“老顶板凤阳歌”进行基本的演唱,并在此基础上提高原创“顶板”起唱变为“板下”歌唱使曲调显得灵活多变。在此基础上,谭明伦对自己的唱法进行了创新他在保持凤阳歌基本结构的基础上,开始加入不同的曲调,且多为四句调“闪板”唱腔,使唱腔变化自如,节奏加快,为后世艺人所称“老四平腔”,这成为后来的吕剧创作“四平腔”的基础材料。
1909年,谭明伦将旧四平调与新凤阳调作比较,并与施殿元作比较、吴春田等人反复尝试演唱,创造了适合的生活、丹丹 的新腔唱法被艺术家称为“四平腔”板状变奏四声调的出现是吕剧音乐发展史上的一大成就,为后期吕剧音乐唱腔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1913年,共和班发现四平话不能表达调 执行《小姑贤》时的偏心率、性格凶猛,所以与“四平腔”为头板,时殿元、谭明伦参照琴书“垛子板”板块结构创造了“二板”腔调。
1950年,山东省文联地方戏曲研究室对《小姑贤》《蓝桥会》进行了重点改革,以老调为基础,广泛吸收五音戏、茂腔、评剧、京剧等曲调,把徽式四平腔变成了宫廷式,创造出来了“反四平”,使得音乐演唱更加完整、流畅和表现力。次年,山东省文联地方戏剧研究室决定改编《李二嫂改嫁》“四平腔”二板”等等,并创造性地吸收了刘孜戏曲、茂腔、五音戏等地方戏曲中的音乐唱腔已被成功运用“快四平”慢四平”二板散板”和“慢二板”等唱腔板式。到1952年,吕剧音乐唱腔的板块结构基本确立。
1953年,山东省吕剧团成立后,吕剧作曲家们总结经验,进行创作“二板流水”快二板”反二板”紧板”尖板”二六板四平”各种新歌盘等等“丝罗扣”四句娃”平曲牌和吕剧板的腔体结构日趋完善。
音乐特点 编辑本段
主要的伴奏乐器是挂件(主弦)扬琴、三弦、琵琶,称“吕剧四大件”20世纪40年代左右,他与五音戏合作、莱芜梆子等地方剧种同台演出后来在京剧的影响下,吕剧的各个方面都得到了改进和提升。吕剧善于用音乐表现人物的形象和情感流动,而不是生搬硬套通过音乐伴奏节奏和乐器的变化,可以完成整体剧情的转折和氛围营造。吕剧的音乐结构与西洋音乐相似,尤其是多声部思维的作曲技法,其中板式线腔的运用增加了歌曲的韵味。自诞生以来,吕剧一直是一部小戏、以莲台本戏和现代戏为主,剧目既继承了吕剧音乐的传统,又是吕剧音乐改革的必由之路,是音乐创新的要素之一。
服装特点 编辑本段
作为中国八大优秀地方戏曲剧种之一,吕剧在中国戏曲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中国独特的服饰也丰富了中国传统服饰的文化和艺术。传统吕剧的服装被称为“行头”,是演员穿的所有服装的总称吕剧服饰属于舞台服饰的一种,具有强烈的时代感和社会风貌,是在民间生活的基础上提炼出来的、被美化的特殊服装,从服装款式到色彩呼应再到首饰搭配,都是通用且包容的。传统戏服的名称大致可分为戏服、头面、鞋子和靴子有三种类型,其中服装可以根据其风格特征细分为粗糙的服装、帔、靠、褶、衣五类,其中“衣”是戏衣中除去莽、帔、 靠、四大款式之外的裤子统称为百褶,百褶又可以细分为长裙、短衣、 的特殊服装、配件四个子类。
传承保护 编辑本段
传承
2020年乳山市吕剧协会.面向220名对吕剧感兴趣的观众(20名社区居民和200名学生)提供服务,包括知识、学、擂、创、表演五个方面普及吕剧文化知识、学习经典剧目、吕剧擂台赛、创作并开展了49项社区故事和戏剧等服务活动,并为90的活动提供了支持%吕剧艺术爱好者演唱了五首优秀的吕剧唱段,选拔吸收优秀传承人参与社区剧目创作,激发了广大市民 观众喜爱传统文化,感受戏曲的魅力,丰富了传统艺术,促进了农村文化保护。
为加大吕剧文化发展力度,2023年,广饶县创新编写出版了吕剧培训教材《吕剧艺术》,在广饶县10所学校试点培育,取得良好效果每年开展咨询110余次,培训学生2000人次。
困境
随着社会的发展,在新的时代和环境下,吕剧的发展迎来了发展困境。主要问题表现在三个方面首先是一些吕剧曲目、标语牌和歌声有丢失的危险随着老一辈艺术家的去世,许多经典的艺术资料没有得到相应的保存;其次,在现代主流文化的冲击下,观看吕剧的观众数量严重减少,演出团队无法 t依靠现有的演出量维持运营,专业团队的发展陷入危机;最后,随着媒体的多元化发展,吕剧的传播方式仍然单一不能吸引更多的观众吸引并留住年轻观众。
保护
随着时代的发展,它促进了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技术又促进了传播媒介的发展,媒介的发展又促进了各种文化的延续和产生在当今时代背景下在快速发展的今天,吕剧艺术的发展路径和灵感来源需要根据社会和人文需求进行改编和调整。吕剧虽已不复盛期,但作为传统戏剧文化,要想在政府重视和扶持的同时保持其艺术生命力和关注度,需要社会各界的支持和帮助,构建吕剧的媒体架构,充分利用各种媒体的属性和功能,增强吕剧媒体的创意延展性和引导性,增强传播内容的丰富性和联动性,推动吕剧与媒体融合发展。
2008年,吕剧正式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作为中国的一员作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山东省加大了对吕剧的开发力度,其主要价值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吕剧的发展为中华民族做出了贡献这是提升地方城市软实力的体现,也为山东省打造吕剧艺术品牌形象奠定了基础;另一方面,它将有助于中国民间艺术的传承和发展,使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更好的保护。
2019年11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被公告,滨州市吕剧演艺有限公司、博兴县京剧团(吕剧团、扽腔剧团)东营市东营区文化馆、济南市吕剧院、山东鲁剧院获奖“吕剧”工程保护单位资质。
2021年,由山东鲁剧院创作编排的经典鲁剧《苦菜花》亮相国家地方戏演出中心“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优秀舞台艺术作品展演”舞台。
附件列表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