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百科  > 所属分类  >  艺术百科    其他艺术    文化百科   

腰鼓舞

腰鼓舞,又称打腰鼓,是一种将腰鼓横绑在表演者周围的民间舞蹈或斜挂在腰部左侧,舞者手持两根鼓槌,将腰鼓的表演与舞蹈动作紧密结合历史上主要流行于陕西衡山一带、安塞、米脂、榆林,还有山西一带,现在已经遍布中国。

www.qwbaike.cn

腰鼓起源于原始社会,腰鼓的名称最早出现在《隋书·乐志》年现在腰鼓的形式是明朝的“凤阳花鼓”演变而成的。经过长时间的传承和发展,舞蹈将武术化、体操、打击乐、吹奏乐、民歌、秧歌等融为一体,舞鼓强劲多变、婀娜多姿的舞蹈,在黄土文化中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贯穿古今的民间舞蹈艺术。腰鼓舞不受时间、地点和场合的限制,可以随时随地、广场上、在舞台上表演,具有很强的适应性和灵活性,从打法上可以分为两种“文鼓”和“武鼓”,有单人、双人、四人、集体和其他形式的表演,它经常被用于节日和秧歌、高跷、跑旱船、舞狮和其他传统民间舞蹈一起在广场上表演。 www.qwbaike.cn
www.qwbaike.cn

2006年,陕西省安塞县安塞腰鼓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2008年,陕西省横山县、山西省平定县腰鼓舞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www.qwbaike.cn

目录

历史起源 编辑本段

腰鼓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鼓的出现,腰鼓的名称最早出现在古籍《隋书·乐志》中;腰鼓的材质在唐文献《通典·乐四》中有提及、大小,因为演奏的功能不同,分别称呼“正鼓”或“和鼓”明代以来,“凤阳花鼓”花鼓灯”和淮北“花鼓戏”腰鼓在中学时经常使用,后来逐渐演变成现在的舞蹈形式;到了清代,农村的民间艺人就唱出了第一首词、跳民族舞,打花鼓。道光年间流行民间花鼓,形式是一两个人打鼓,其他人唱歌。随着民间艺人的不断发展、丰富、充实、完美,进化成李家族、潘家、蔡家等班子。 www.qwbaike.cn

从20世纪40年代开始,解放区的文艺工作者对原有的腰鼓形式进行了改革,发展成为节奏感很强的形式、有强烈动作的群众集体舞,并组织艺人使用民间曲调、民间舞蹈创造抗日新词,宣传抗日;新中国成立后,腰鼓开始在全国广泛流行,在节日里腰鼓成为一种群众、民间舞蹈经常在集会上表演;上世纪60年代,由于历史原因,腰部鼓励一度中断;直到上世纪80年代,有关部门整理整合了腰鼓舞的抢救工作,才使其得以恢复和发展。 www.qwbaike.cn

www.qwbaike.cn

舞蹈特点 编辑本段

动作特点

腰鼓舞有跑、跳、扭、转、蹬、闪、跺、摇、跨层次的舞蹈动作,其中“扭”它是最基本的舞蹈动作之一,它有一个向前的扭转、十字扭等。它的表演讲究“六劲”,即表演有猛劲、挥槌有狠劲、踢腿有蛮劲、转身有猛劲、和老虎一起跳的力量,用尽你所有的力量。腰鼓舞的表演内容丰富,有三个小点、小后点、大撇腿、两边排、男蹲女胯、胯鼓登山、小花跳跃等于行进节点;有行进步、三点步、马步、侧点步、提膝步、小蹬步、四个步骤和相等的舞步;有上下左右摆动、大甩膀等手形;有前倾后仰、转身、跳跃、提膝、甩腿等形体表现。

www.qwbaike.cn

音乐特点

腰鼓声音清脆响亮,鼓点变化很大,没有固定的音高和起点、止点、单点、花点、乱点、长点、流水、紧三槌、碎点、双点、边点、帮点等多种奏法。击打时,有时左、用右手交替击鼓,有时双手同时向前、后来打鼓,有时在鼓的边上,或者用鼓槌互相敲打。其中,花点是“咚”和“吧”穿插其中,包含一个花点、碎点、单点、双点、边点、帮点等鼓点。 www.qwbaike.cn

腰鼓经常配合大鼓、大铙、大钣、行军时演奏钹等乐器,钹既是指挥的器乐,也是击鼓的乐器当铙钹撞击的时候、匡一声令下,腰鼓咯噔一下、咚叭、咚咚叭叭、敲鼓的节奏,重复循环,敲,走。伴随着舞蹈动作,它经常被用来庆祝丰收、庆祝春节或欢迎庆典等场合。 www.qwbaike.cn

www.qwbaike.cn

安塞腰鼓舞是具有代表性的场地鼓,伴奏音乐活泼、充满活力,主要由唢呐和打击乐组成。唢呐音域较宽、音色明亮;大鼓音质浑厚、响度和穿透力;小锣、小刷子之类的属于彩色乐器。表演时,唢呐艺人可以根据舞蹈的变化需要,自由发挥,一首歌曲可以连续重复,也可以组织多首歌曲,达到催人奋进的表演气氛和意境。 www.qwbaike.cn

www.qwbaike.cn

表演形式 编辑本段

按表演形式,腰鼓可分为路鼓、场地鼓、舞台鼓三种类型。路鼓是腰鼓舞队边走边跳的一种表演形式用行动和行动的结合,简单明了。队列中的前两个伞头,后面跟着一个熟练的鼓手,指挥队伍 的动作转换和节奏,并在行进中保持交叉步伐、对于走步等相对简单的队形,队形变化与陕北秧歌相同,有走步、十字步、三步一停、四步三望、左右侧清腿等舞蹈动作。

腰鼓舞腰鼓舞
www.qwbaike.cn

场地鼓是腰鼓队到达表演地点,在广场上停留的一种表演形式可以一个人玩,也可以多人玩,内容丰富、形式多样、队形整齐,动作连贯灵活。有神前挂金牌、富贵不断头、相对复杂的舞蹈形式,如僧团的游泳门,在不断改变舞蹈队形后,导致太阳弧形图案这时,伞头根据场合和对象选择歌词,站在广场中央带领演唱者与此同时,舞者在场边慢慢转身,重复每一段的最后一句话,俗称“接后音”然后伞头退出场地,提着鼓拉着花进场表演,大裹腰站姿、单腿盖耳、连身转、老虎洗脸、雷神鼓、蝴蝶飞、舞蹈动作如三锤,踏出各种复杂多变的队形,表演将达到高潮。演出结束后,会有跑驴、水船、高跷、二鬼打架、大头和尚舞和其他形式的小型表演。集体表演的腰鼓队形变化很多,还有卷白菜、九连环、十枝梅、舞动的队形,如展翅的凤凰www.qwbaike.cn

www.qwbaike.cn

舞台鼓是指少数人或特定人集中在舞台上表演,表演者人数为偶数,表演时长较短、内容精练、技术要求高、图形变化多,有大腰、十字梅花、凤凰三点头、拜四重奏等舞蹈动作,鼓点激昂、气势磅礴、舞蹈充满活力和力量。

www.qwbaike.cn

www.qwbaike.cn

表演风格 编辑本段

表演腰鼓舞时,民间组织数量不多,官方组织的队伍从几十人到上百人不等,表演时长从几分钟到一个小时不等。腰鼓队以钹领舞,队伍击鼓、手势、行进的步伐由钹改变,表演各种表演姿势随着鼓点的节奏,队伍以各种形式变换着各种队形,或轻柔缓慢地舞蹈、或者说充满激情,其表现形式多种多样、技法节奏丰富,按其演奏风格可分为文腰鼓、武腰鼓两种类型。

www.qwbaike.cn

文腰鼓是以“扭”以打为主,打为辅,重在抒情,其鼓多种多样,动作活泼、技巧性高、表演细腻,多以单人即兴为主,内心的喜悦通过动作和表情表现出来,动作幅度较小;武术腰鼓更能体现腰鼓的艺术特点,腰鼓以打为主、踢、跨、以跺脚等动作为主,动作难度较大、要求高,运动量大,队形要求整齐一致、快收猛放、变化迅速。其鼓点快速而激烈,多为集体表演,包括踢打、跳跃、旋转、在空中跳跃等是愉快而激烈的、奔放的技术动作给观众一种英武之感,充分体现了腰鼓舞的内在气质和外在形式美。 www.qwbaike.cn

www.qwbaike.cn

地域流派 编辑本段

安塞腰鼓舞

安塞腰鼓被誉为“中华民族之魂鼓”中华鼓王”东方第一鼓”,主要流行于陕西省安塞县。按表现形式可分为以捻为主的文鼓和以打为主捻为轻的武鼓两种。动作风格上,安塞腰鼓舞在表演时基本都是重心向上,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它的角色比较简单,只保留了鼓手其中拉花由女性扮演,轻盈婉约,配合鼓手,体现刚柔并济之感;在服装道具上,传统的伞头扎着黑色的头巾,身穿黑色或黄色的外套,中式裤子,黑色布鞋,腰间系着红色的腰带。鼓头戴黄麦穗草帽,身穿大红色双排扣外套,中式长裤,腰间系黑色腰带,脚穿黑色圆头布鞋。拉花扮成白毛巾,额头正中有一面妖镜,假辫子,绢花她穿着红色或绿色的大花衬衫,天蓝色的中式裤子,长裙和红色绣花鞋。其风格的特点是强烈和大胆、刚劲饱满、快放快收,变化快、自然大方,开朗流畅,刚柔并济,刚柔并济,体现了陕北人的凶悍、憨厚朴实的性格。舞蹈在发展和演变过程中、武术、体操、打击乐、吹奏乐、民歌的融入使舞蹈的内容和形式更加丰富,更具观赏性、娱乐性。 www.qwbaike.cn

横山腰鼓舞

衡山腰鼓舞主要分布在陕西省衡山县的鲁河、小理河川、大理河川、以南塔乡张村为代表的黑木头河流域,是一种腰鼓。按表现形式可分为小腰鼓、四人腰鼓、老腰鼓、新腰鼓等四种类型;按表演形式可分为单人演奏、双人打、四人打、八人对打、群场打等;腰鼓队由伞头、鼓子手、腊花、杂色、小丑等,在动作风格上,衡山腰鼓舞在表演时重心基本是向下的,表达对土地的热爱和感恩,也是一年辛苦劳作后的发泄和释放;在角色分配上,一直保留了它杂色的结构,主要角色是伞头、鼓子手、拉花等构成。其中代表女性角色的拉花由男性扮演;在服装道具上,挂着鼓的男人,或者戴着有图案的头巾的男人、或是戴头盔、或者戴黄色耳朵的草帽大多袖口紧,金边小雕像钩,靴子。拉花夫人要包头,装饰得像宋代女英雄穆一样,英气十足,气节刚正,给人一种清秀的样子、利落、洒脱之感。衡山老腰鼓长期保持原有的击鼓手法,可见其豪放、粗犷、激越、幽默传统风格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和艺术研究价值。

www.qwbaike.cn

平定武迓鼓

平定吴昀鼓,又名“透鼓”压进鼓”或“压鼓”,主要分布在山西省平定县,是一种传统舞蹈艺术。舞者身着古代武术服装,背上插旗,胸前系八宝绳花,额头和脸颊上有梅花图案,头饰和面部化妆与中国传统戏曲人物相似,舞蹈中使用平鼓、音锣、小镲、铙、云罗等6种打击乐器21件,21名男演员背旗、装扮成梁山好汉,各持一件打击乐器,演奏一整套不同名称的古典锣鼓,同时表演舞蹈和阵法演变的各种套路,展现古行军破阵的场面。其舞蹈步法特点如下“踏”,“踏”就是跟着节拍走,表演的时候,“帅”一个中心演员打着鼓,舞蹈风格豪迈洒脱、气魄雄浑。

www.qwbaike.cn

米脂腰鼓舞

米脂腰鼓舞主要分布在陕西省米脂县,表演人数一般为两人或四人,以表演为主“小场子”和个人技能是主要特点比较有特色的表演是舞蹈演员不会把鼓绑在腰上,而是在表演过程中把鼓提起来,或者单手持鼓,单手翻筋斗,或者表演其他动作,非常灵活,但是对个人技巧要求很高这也是比较老的表现方法。 www.qwbaike.cn

传承保护 编辑本段

腰鼓舞最早流行于陕北安塞、横山、米脂、子洲等地,经过不断的继承和发展,在不同的民族中、在不同地区的文化和语言背景下,舞蹈将、武术、体操、打击乐、吹奏乐、民歌和其他文化结合形成安塞腰鼓、衡山腰鼓等地域文化浓厚的腰鼓流派,表演形式丰富,演奏技巧较多,散发着农民的淳朴和壮士的活力,具有民族风格和震撼力因此,它们在中国民间广为流行,成为一种民间喜闻乐见的表演形式。 www.qwbaike.cn

进入21世纪后,腰鼓舞不断完善,更加系统化、全面记录信息,组织团队式的腰鼓队,参加各大节日。民间腰鼓队经常参加村落、逢集、赶庙会、新居落成等庆祝活动;官方组织的腰鼓队正在庆祝胜利、节庆、文化艺术节、舞蹈比赛等场合进行表演。腰鼓舞在中国逐渐流行起来、中等城市居民逐渐兴起,一些中老年人自发组织腰鼓队自娱自乐,丰富业余生活;一些地方开设了腰鼓舞培训课程,并将其作为民族文化引入校园加以推广,为腰鼓舞爱好者提供了便捷可行的学习途径;腰鼓舞艺术团体、文艺工作者出国演出交流活动,甚至多次亮相柏林文化嘉年华它所展现的多元文化不仅增进了不同民族之间的交流和友谊,也为柏林文化节带来了丰富的内涵。 www.qwbaike.cn

www.qwbaike.cn

2006年,陕西省安塞县安塞腰鼓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2008年,陕西省横山县,陕西省、山西省平定县鼓舞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刘延河、曹怀荣、被指定为国家级相关传承人,包括延安安塞区文物博物馆一座城市(颜 安安塞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榆林市横山区文化馆、平定县文化馆等文物保护单位。这促进了腰鼓舞的传承和发展,吸引了这个富有特色的民族更多的关注。

www.qwbaike.cn


www.qwbaike.cn

附件列表


1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交谊舞    下一篇 扎染染色工艺技艺

标签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