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笙
芦笙,是以竹、木材、铜片为原料,由芦苇组成、竹管、气斗、由四部分组成的簧片乐器,通过簧片的振动产生声音。主要流行于贵州、四川、云南 、广西、湖南、等地的苗、侗、布依、水、仡佬、壮、瑶族和其他民族地区各有特色,其中苗族芦笙分布最广。
芦笙是由笙演变而来的从西汉出土的青铜葫芦笙来看,芦笙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据古籍记载,直到明代才明确提出了芦笙一词;解放后,许多芦笙表演者改进和完善了芦笙;芦笙种类繁多,大小不一。它有五个八度音域,音色丰富、圆润、明亮。有站姿、坐姿、走路姿势和吹跳的玩法;有独奏、伴奏、齐奏、合奏和其他艺术表现形式。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一路声词、曲、舞、芦笙文化以芦笙社为主,其中芦笙与芦笙舞密不可分,是婚丧嫁娶等民俗活动、主要乐器和舞蹈用于节日庆典和歌舞伴奏。2006年5月,云南大关和贵州雷山的苗族芦笙制作技艺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苗族芒通芦笙音乐也于2008年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www.qwbaike.cn
历史发展 编辑本段
芦笙是西南地区的一株幼苗、侗、瑶、水等少数民族的芦笙乐器。芦笙起源于笙,笙乐器最早出现在殷代《卜辞》年的甲骨文是刻有“字,龢是小笙;云南晋宁石寨山汉墓出土的4件青铜葫芦和云南祥云县出土的青铜葫芦等相关出土实物表明,芦笙和芦笙舞在2000多年前就已存在;宋代,南宋著名诗人范成大在《桂海虞衡志·志器》年写了芦笙“卢沙”,记载了“卢沙”周曲飞 s 《岭外代答》记载了瑶族的八管芦笙;明代倪缇于《南诏野史》年首次明确提出了芦笙这一名称;到了清代,芦笙在少数民族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其技艺也更加成熟但流传最广的是六官和柳荫芦笙,芦笙舞在吕慈云《峒溪纤志》中有所描述。
www.qwbaike.cn
芦笙分布于中国贵州、云南、广西、湖南等省,苗族在中国西南、瑶、侗、彝、深受水等少数民族的喜爱。其中苗族芦笙分布在云南、贵州、湖南、广西、四川等省份分布较广。解放后,由于芦笙射程的限制,部分芦笙手将射程扩大了 、旋律与和声的表现力、为了调整演奏,芦笙被改进了。相继出现了八管、十五管、十三管、十八管、26管及其他多管芦笙,如贵州丹东的甘18管21调,是在新改良版芦笙的基础上进行研究的美国改良的贵州26簧键芦笙和孙友 改进了沈阳30春平均节奏的芦笙,使中国的芦笙文化更加丰富多彩。
www.qwbaike.cn
构造种类 编辑本段
构造
芦笙由笙斗、笙管、簧片和共鸣管由4部分组成。芦笙结构严谨,正在选材、制作工艺上有特殊要求,选三年以上,开春前“芦笙竹”制作簧片时,选用响铜,用古法烧制,制成密封的整块铜片,用刀刮平,直至变黄制成簧片,检查是否漏气;再选用白竹、紫竹制作笙管(笙苗)竹筒顶部切开,底部封口,下端开一长方形口竹口处放一片芦苇舌片,边缘用蜡封好每根管子都是切开的,演奏时用声音压着眼睛;接着选用松木、用杉木或枫树制作生豆(气箱)水桶呈纺锤形,做成46 ~ 56厘米长的水桶、宽4~9cm、高3.5 ~ 8厘米的圆筒,在下端粗端钻6个孔,将笙管和簧舌放入笙眼内,细端与另一根约15厘米长的连接、外径1.8厘米左右的竹筒为吹口在笙管上端放一个竹制的共鸣管,放大音量;经过多次调音,芦笙就完成了。
www.qwbaike.cn种类
芦笙有很多种,大小不一按少数民族中的分布,有苗族芦笙、侗族芦笙、水族芦笙、瑶族芦笙等;苗鲁生可分为:高排芦笙、大芦笙、小芦笙、芒筒芦笙、多管芦笙五种;侗族芦笙分为:地筒(特重低音)特大芦笙(倍低音)大芦笙(低音)中芦笙(中音)小芦笙(次高音)最小芦笙(高音)六种; www.qwbaike.cn
按形状和特点可分为东芦笙和西芦笙两种东部芦笙分布在贵州东南部、湖南湘西、在桂北等地,多有锐角芦笙,又称莽管芦笙芦笙的桶与管交叉约60°,芦笙上端配有共鸣管,粗狂,一般用于伴奏,成套出现;西部的芦笙分布在云南、四川及贵州黔南、在黔西北等地的苗族地区,多为钝器芦笙,笙斗与笙管交叉在90°以上芦笙上端无共鸣器,声音柔和一般用于独奏,可以边跳边跳。
www.qwbaike.cn
www.qwbaike.cn
音色音域 编辑本段
芦笙是流行于苗、侗、水、瑶、壮、彝、仡佬族等少数民族用竹子制成的一种簧乐器,音色明亮丰富,高音清脆,中音醇厚柔和,低音深沉芦笙是一种可以演奏八度音阶的和声乐器、六度、五度、四度、二次谐波和三和弦的音响效果。其中整套苗族六管芦笙有五个大小,排列成五个音,每个音有一个八度,音域为A1-A3,一共五个八度;传统芦笙有三个音,十二个音,而董芦笙能达到两个八度五度。
www.qwbaike.cn
演奏技巧 编辑本段
演奏时,姿势可以如下:站式、坐式、走式、跳式四种。站立时,身体自然站立,双脚分开,直视前方,水桶60-75度角;坐式表演取决于具体的表演场景,在保证给观众美感的同时,保持自然、舒适的状态即可;行走表演要看具体的表演活动,比如苗族婚礼、葬仪式、踩街等;一般来说,边吹边舞是乐舞结合,队形和动作是根据芦笙音乐的变化而变化的。 www.qwbaike.cn
演奏时,是通过指法、舌的运动和呼吸是由气来协调的。演奏时,按规定的指法将手指按在相应的音孔上,口含吹口,身体放松,脸颊不凹不鼓,用腹部控制气息,使用正确的呼吸方法,结合口腔技巧进行演奏。口内技巧包括:单吐、双吐、三吐、软吐、花舌音(大花舌、暴花舌、双花舌)喉颤音、由于芦笙的进气管较长,所以演奏时多采用单吐法;指法技巧分为基础和包括:打音、倚音、颤音、磨音四种。 www.qwbaike.cn
www.qwbaike.cn
演奏特色 编辑本段
芦笙音色明亮浑厚,民族特色突出改革后,芦笙可以在有独奏的民族乐队中使用、合奏或合奏等表演形式。芦笙与舞蹈关系密切,芦笙表演的最大特点是芦笙演奏者边演奏边跳舞这种舞蹈叫做“芦笙舞”,又称“踩堂”芦笙已经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中,比如祭祀活动、举行婚礼、丧葬仪式、新屋落成、年节、欢庆丰收、青年男女在传统社交活动中演奏芦笙、在大厅里跳舞在任何地方都是禁忌比如侗族在农忙的时候,除了有重要节日或者有客人的时候可以演奏芦笙,其他时间禁止演奏芦笙婚丧嫁娶禁止演奏芦笙,女性不能演奏芦笙;苗族只能在收获后和播种前演奏芦笙其他时间不玩芦笙。在贵州苗族地区,传统节日会以乐队的形式举行芦笙表演、唱歌等比赛;还有芦笙节,在农历正月,不同时间,不同地点举行、在二月或三月,家庭会祭祖,女孩和男孩会打扮起来、带芦笙去芦笙场玩芦笙舞3天-4天时间。 www.qwbaike.cn
传统曲目 编辑本段
芦笙的剧目丰富多彩,也具有民族性。常见的solo是《诺德仲之歌》《偌排和蒙兰彩谷翠》、系综有《丰收的喜悦》《欢乐的苗寨》《清水江畔丰收乐》等等;还有很多民间音乐如《合调》《集合曲》《圆圈曲》《结束曲》《比赛曲》,用于节日仪式;同时还有包括董丹甘在内的著名表演艺术家、余富文、金欧、杨昌树等。
www.qwbaike.cn
传承困境 编辑本段
芦笙是苗族的文化特色,芦笙文化的发展与苗族文化密切相关。芦笙文化传承发展了几千年,形成了芦笙、芦笙词、芦笙曲、芦笙舞蹈等相关的芦笙文化,芦笙文化也已经渗透到苗族的日常生活中,其表演形式多样,叙事性强、芦笙歌、芦笙舞、体育等等,芦笙文化也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注。1982年,芦笙进入贵州高校教授芦笙,培养了大批芦笙专业人才,保证了传统芦笙文化的传承。20世纪50年代,杨等苗族演员赴俄国参加中苏联欢晚会,使芦笙文化走向国际舞台。
贵州省雷山县和云南省大关县苗族芦笙制作技艺于2006年5月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同时,云南省大关县王杰峰贵州省雷山县莫累作为芦笙制作技艺传承人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名单;2008年,苗族牤管芦笙音乐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1年,贵州省凯里市苗族芦笙制作技艺被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7年3月,苗族芦笙制作技艺被列入第一批国家传统工艺振兴计划。 www.qwbaike.cn
www.qwbaike.cn
由于苗族在古代没有文字,专门记载芦笙技艺的书籍也很少、内容不完善、缺乏理论;芦笙的结构严谨、制作时间长,除了成本,所剩无几年轻人不愿意学习如何制作芦笙;芦笙工匠年龄较大,芦笙传承人互不联系;为了改善生活,年轻人离开村子,外出打工,芦笙文化逐渐被遗忘;这些原因使得芦笙文化逐渐远离民族生活,所以芦笙文化应该得到重视,使其能够继续传承和发展。 www.qwbaike.cn
附件列表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