怒江
怒江,藏语叫那曲,意思是“黑色的河流”中国西南最大的河流之一,西藏自治区第二大河流,属于中国、怒江是泰国和缅甸共有的—萨尔温江的上游。位于西藏东部、在云南省西部,发源于唐古拉山脉吉格格拜峰南麓安多县的江买尔岗多层冰川全长3240公里,中国部分地区长2013公里,流域面积13.7万平方公里,流经西藏自治区和云南省后出境,流入缅甸“萨尔温江”它向南流经掸邦高原,最后在莫尔曼附近流入印度洋的安达曼海主要支流是索曲、玉曲、勐波罗河、南汀河等。
怒江,位于喜马拉雅板块边缘,是典型的低纬度高山峡谷区,整个西北高、东南低,高原、高山、深谷、盆地交错前行。属于低纬度高原季风气候,从上游到下游降水逐渐增加、气温逐渐抬升、一年中,温差逐渐减小多年平均降水量约900毫米,年平均径流量1810立方米。盆地内矿产资源种类丰富,是目前中国唯一的电气石产地,有陆生动物650种、鱼类81种,维管束植物3138种、600多种高等植物。
怒江是一个多民族融合的地区,有藏族、傣、景颇、傈僳、白、彝、德昂、阿昌、回、布朗、拉祜、佤、苗、汉族和其他民族,包括澡堂、刀杆节等民族习俗。还有怒江大峡谷、三江并流景区等众多景点。
历史变迁 编辑本段
怒江并非形成于上新世,其源头是藏北高原晚更新世古大湖——“羌塘东湖”怒江的一部分,后来被泄露,成为怒江的源头根据怒江河谷第四纪地层,进一步确定怒江形成于早更新世中更新世时期。
中新世晚期至上新世早期,怒江中有一条与怒江规模相当的巨大河流———萨尔温江中游的古怒江已经在现在的位置当时的古怒江河道已被切割到比今天更近更低的位置其谷底位于滇西高原,即街盆地的西南部由于西部高黎贡山南端的东支比东部的女山南段高,前者比后者带来更多的松散沉积物,河床逐渐东移到今天 的立场。
到第三纪,怒江只是古红河的一条支流,发源于青藏高原,向南进入红河主航道,注入南海。
后来,随着青藏高原进一步快速隆升及其主导的复杂地质运动,如横断山脉隆升,一些河流的高度发生了变化,溯源侵蚀的作用使相邻的河流向上游进攻,从而使原有的河流成为一条破碎的河流,怒江独立了。
位置境域 编辑本段
怒江和中国位于西藏东部、在云南省西部,经纬度范围是东经98° 39°'~99°39'北纬25° 33°'~28°23'在主河道和众多支流旁边、树枝和沟壑合成一体,发源于唐古拉山吉格格拜峰南麓安多县江买尔岗多层冰川流经西藏自治区和云南省后,流入缅甸,途经西藏那曲、比如、边坝、洛隆、八宿、左贡、芒康、察隅等县,行政区划包括怒江州的公山县、福贡县等;大理州的纳西县;保山市的施甸县、龙陵县等;临沧市的永德县、德宏州凤庆县和泸西市流经云南省怒江州、保山市和德宏州出境进入缅甸后改名为萨尔温江。
流域特征 编辑本段
水系组成
怒江,属于怒江—萨尔温江水系主要包括怒江干支流水系和分别出境的南丁河南卡河支流水系。从发源地唐古拉南麓算起,全长3240公里,总流域面积32.5万平方公里,年径流量703亿立方米。其中,中国的河流被称为“怒江”,流域面积为13.7万平方公里,海外段叫“萨尔温江”或“丹伦江”,全长1660公里,其下游约130公里的河段是缅甸和泰国的界河。
干流
怒江全长2013公里,天然落差4840米,径流面积22569平方公里它有四个主要的河流区域:怒江干流区、南亭河谷 、南滚河流域和南卡河部分径流区。怒江干流全长621公里从西藏流入云南,由北向南流下,在东包洛河交汇处转向东北,再转向东南、在西南方向形成180度转弯,最后沿西南方向直抵国境线,进入缅甸境内。
怒江干流按河道可分为三部分、中、河源等三个下游成员—嘉鱼桥上游,青藏高原东南部,约818公里,由现代冰川发育而成,平均河床比为2.53%嘉玉桥—六库是中游,河流蜿蜒在2000 ~ 3000米高差的深谷中该河支流众多,平均河床比降为95%六库—出口在下游,约410公里,河床平均比降至0.69%嘉鱼大桥主要位于怒江干流上、贡山、道街坝共有3个水文站,其中道街坝为出境控制站,SWN14设在缅泰边境河流上(Ban Mae Sam Laeb)水文站。
主要支流
怒江流域狭长,支流众多,但很少有又长又大的除流入河源的支流外,大部分支流沿构造线发育。西藏的分支包括热弯曲、热玛曲、嘎曲、母曲、龚曲、次曲、罗曲、卡曲、姐曲、素曲、色曲、达曲、拉布希曲、美曲、卓玛朗错曲、巴曲、八宿曲、列曲、伟曲、然布曲等。流域面积3000多平方公里的一级支流只有夏秋渠、索曲、姐曲、色曲、达曲、德曲、八宿曲及玉曲(又称伟曲)等8条。在云南,流域面积3000多平方公里的一级支流只有两条,即下游的蒙波罗河和南汀河,其他大部分支流发源于高黎贡山或罗比雪山。
索曲
索曲,位于怒江上游,是怒江左岸的一级支流,也是怒江最大的支流它发源于聂荣县,由唐古拉山南坡的本曲组成、索曲、连曲伊曲由四条贯通的河流组成,源头海拔5180米,由西北向东南流过那曲地区的聂荣、巴青、索县、比如四个县,流域面积13930平方公里,河流总长282公里此曲与索曲流向索臭口地区后,与东北来的联曲汇合,继续向东南方向流动,到达索县后,接受东北来的伊曲,形成唐古拉山南坡流域面积最大的索曲河流域。流域内落差1089米,河流平均比降3.86%,多年平均年径流量为40.10亿立方米,水力资源丰富,水力资源理论储量达到596兆瓦,主要集中在中国、下游河段。
玉曲
玉泉河,又名瞿伟,是怒江中游左岸的一级支流,发源于西藏自治区昌都区雷乌奇县附近的瓦格山脚下,海拔约4954米,全长444.3公里,流域面积9379平方公里,从河源流向东南,南北有一条狭长的玉带位于怒江与澜沧江的分水岭,塔年塔翁与龙里南山之间,流经昌都地区的洛龙县、察雅县、八宿县、林芝地区的左贡县和察隅县在察隅县查华荣乡木坝村附近汇入怒江,年平均流量110立方米每秒,平均径流量34.8亿立方米。
勐波罗河
蒙波罗河,又名库克河、位于中国云南省的湾甸河是怒江下游的一级支流。傣语“勐”为地方,“波”为泉水,“罗”对于森林来说,意味着大林区的河流。发源于老营后子山石牌东麓,从北庙峡谷流入保山市,途经伊稀、丙烷流入昌宁县,名为库克河,下部流经保山市施甸县,向西南流入怒江,全长193公里,流域面积6646.4平方公里,总落差2280米,河床比降约3%,河流平均流量为1.82立方米每秒,平均流量为0.26米每秒。
南汀河
南汀江是中缅之间的一条国际河流,位于云南省西南部的临沧市,被誉为quot临沧人和南“母亲河”它是怒江的一级支流,也是与萨尔温江汇合的左岸更大的一级支流。位置是东经98° 41′~100°14′北纬23°18′0 ~ 24 20,发源于临沧县尚波镇涌泉村西南梁山,全长272.9公里,流域面积8245平方公里,占临沧 的陆地面积%源区高2320米。盆地内山峦起伏,河流纵横交错最高的永德雪山海拔3504米,最低的南汀河出口海拔450米,总落差1860米它在耿马县离开清水河,从上游到下游流经临翔区、云县、永德县、耿马县、镇康县、沧源县6个县(区)
热曲
热曲位于西藏自治区东北部,藏北高原东部,是怒江左岸的一级支流。发源于昌都市丁青县八大乡,流域面积1461.21平方公里,河流33条.78公里,河流平均坡度为5.8‰经纬度在东经94° 45°之间′~94°33′北纬31° 36°′~31°27′其间从索县绒布镇阔达村流入境内,流经索县绒布镇阔达村、阔尔塔达村、西昌乡四洞卡村闹卡村强吉卡村、色昌卡村、亚冲村后最终流入那曲河,穿越索县和定庆县,分为东部流出区和西部流入区。其中,东部出流区包括澜沧江、怒江和雅鲁藏布江水系;西部流入区河流主要流入湖泊,较大的水系包括Selincoo水系、纳木错水系、让永措河水系时,上游段叫巴曲,瑶曲在尤巴村附近汇合后叫泽荣曲,热曲的支流在荣布镇汇合后叫热曲。大雄渠是右岸的主要支流、那曲和热曲支曲,其中热曲支曲位于索县境内,左岸支流为瞿伟和柔浪曲,均位于索县境内。
德曲
德曲,怒江中游右岸一级支流,发源于林芝地区波密县康峪乡金塔泽山南麓河流长约110公里,流域面积3794平方公里,自然落差1950米,河流平均比降17.73‰流经林芝地区的波密县和昌都市的洛龙县、八宿县,其中上游称为康峪曲,康峪乡有长葛农八曲、毛热曲、拉瓦锡曲等支流汇入康玉曲,由南向北流经波密县康玉乡洛龙县拉久乡,在洛龙县拉久乡瓦通村汇入巴曲,才称为德曲德曲在八宿县永坝乡永坝村下游约4公里处汇入怒江。流域面积200多平方公里的支流主要是巴曲、多则曲、冻错曲、毛热曲和拉瓦锡曲等。
卓玛朗错曲
卓玛朗错曲,位于西藏东部昌都市洛龙县,是怒江上游右岸的一级支流发源于条多拉山北麓,由南向北,全长82公里,流域面积2492平方公里大部分流域海拔在3200米以上,自然落差约1760米河口多年平均流量为23.3立方米每秒,年径流量7.34亿立方米,洛龙县西乡西湖村约35亿立方米.5千米汇入怒江。划分为上游-河源至阿拉贡,中游-阿拉里至荣琼达,下游-榕琼到怒江口,有中曲、达翁曲、加农曲等主要支流,以及卓玛朗错曲湖等淡水湖,地表水水质良好,达到ⅱ类水质标准,已建成径流电站。
水文特征 编辑本段
径流变化
由于怒江自然地理和气候的复杂多样,径流量的区域分布差异很大,年径流量不仅有地带性分布规律,而且有明显的垂直变化。在横向分布上,西多东少、南多北少,地带分布呈现明显的高低交替。怒江上游大部分地区径流深度在200 ~ 400毫米之间,越往源头越小,右岸大坝周围地区超过800毫米。怒江中游径流深度逐渐增大,公山至嘉鱼桥区间为400 ~ 800 mm,其中右岸的巴苏地区和干流的下卡林地区径流深度大于800 mm,公山以下径流深度明显增大—六库断面大部分径流深度在800 ~ 1600mm之间,两侧坡面有3000 mm的高值区。怒江下游径流深度多为400 ~ 1,200mm,六库水库下游道街坝以上地区存在3,000mm的高值区左岸支流水量丰富,径流深度大多在800 ~ 1,600mm之间,多年平均径流量达到63.6亿立方米。
水资源
怒江流域平均水资源量为709.2亿立方米,分中上游和下游,其中中上游地表水资源量为529.8亿立方米,占74.7%它是流域的主要水源,地下水资源量为162.8亿立方米。怒江下游地表水资源量为179.4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量为64.9亿立方米,上下游产水更加丰富。
怒江流域水电资源丰富、流量充沛,怒江下游至中缅边境全长742公里,自然落差1578米,可开发装机容量2132万千瓦是我国重要的水电资源之一,装机容量2132万千瓦。
水源补给
怒江补给方式差异较大,主要来自雪山融水和现代冰川,降雨补给较小。上游径流补给主要来自冰雪融水地下径流和降雨、冰雪融水和地下径流得到的补充较少。中游主要靠降雨补给,少量靠高山冰雪融水补给,下游全靠降雨补给。在时间分布上,冬季以地下径流为主,夏季以降雨和融雪径流为主降雨补给量从上游到下游逐渐增加,平均降雨量约900 mm,上游地区远离水汽来源,降水稀少,仅丁青644 mm、索县降水量576毫米,中游降水量600 ~ 1600毫米,下游降水量800 ~ 1200毫米。
地理特征 编辑本段
气候
怒江属于低纬度高原季风气候受地形和大气环流的影响,气温从北到南变化很大,从上游到下游逐渐升高可分为以下两个不同的气候区,年平均降雨量为896毫米,日降雨量为29%~60%
高原气候区
位于怒江上游的那曲地区“世界屋脊”青藏高原是高原气候区,海拔4500多米气候极其寒冷,降水很少除洛龙站和八宿站年平均气温位于高山峡谷外,其余年平均气温均在5℃以下河源区附近的安多站和那曲站年平均气温甚至低于0℃,各站平均最高气温为4.7~18.7℃,平均最低温度-9.0~7.6℃,平均气温为-2. 8~11.9℃,年平均温差14.7℃,南北温度梯度为3.7℃/纬度远大于中国东部同纬度距离内的温度梯度,气温日变化大,年平均气温日变幅为11.1~15.0℃。全年日照时间为1476小时.3~2855.6小时,由东南向西北递增,其中左贡、巴蜀日照10小时以上,全年日照时数丁晴、八宿、 左贡呈上升趋势,涨幅5.1~24.4小时,八晚增幅最大。
降水主要分布在夏季和春季、秋季次之,年降水量250.2~807.湿润气候区的茶角最高可达1102.7毫米,在干旱气候区至少8个晚上才109.8毫米,流域年平均降水量21毫米/随着10年的增加,除了察隅夏季的降水量有所增加外,其他地方的降水量都呈增加趋势,增加了18.4~34.7毫米/10a,其中左功、安多、那曲增幅在25.0毫米/10a以上。
季风气候区
怒江流域中下游属于季风气候区,地处印度洋、太平洋的水汽交汇区主要受西南季风和东南季风的影响这个地区位于青藏高原向云贵高原过渡的横断山区,地形在海拔3000米以上由于南北气流的侵袭,气候随着海拔的升高而降低、降水增加,形成“ 一山分四季,十里天不同”由于 的立体气候特征,降雨情况复杂多变季节降雨集中度最低,月降雨集中度最强且强度逐渐增大。怒江下游,云南省泸水县六库,以南部地区为云贵高原,海拔17002000米,暖湿气流持续输入,水汽充沛、降雨集中,降水量1000 ~ 1700毫米,平均气温12℃以上越往南气温越高,盆地南端的孟定站年平均气温在20℃以上,盆地内各站年平均气温波动不大,在2~4℃之间,最高气温28℃,最低气温-3℃。
区域内各站年降水量为850~1850毫米,其中公山站年降水量最大,为1550~1850毫米,极端年降水量约为2400毫米,其次是腾冲和孟定,年降水量为1350~1700毫米,保山站年降水量最小,仅为850~1100毫米。最大射程超过1100mm, (贡山站)最小范围是550毫米 (孟定站)各站降水浓度多为40%~70%而且是沿河递增。
地质
地质构造
怒江位于喜马拉雅板块边缘,穿越一系列大型区域性深大断裂。怒江上游流经班公湖—怒江断裂带向下游延伸至缅甸,流经龙陵——瑞丽断裂带。班公湖—怒断裂带是由四条断层组成的三条巨型弧形断裂带,发育晚三叠世至白垩纪的沉积地层在每个断裂带及其南北板块中,从北到南依次有抬升的剥蚀带和与之相关的坳陷沉积带。龙陵——瑞丽断裂带是腾冲地块和保山地块之间的一条带状断裂该断裂带是高黎贡山断裂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龙瑞断裂与高黎贡主断裂之间的夹持区,主要是一系列断裂带和夹在它们之间的若干岩石薄片,是早白垩世怒江洋闭合时岩浆活动的产物。
地层特征
怒江流域地层发育,区内建筑类型多样,有前寒武纪地层、中生代地层和新生代地层。前寒武纪地层中,最老的地层是中元古界昆阳群,高黎贡山群包含中元古界和石鼓群、苍山群、以澜沧群下古生界为主,中元古界各部分为半浅海半深海复理石沉积。所有古生代沉积物都是海洋沉积物除个别地区缺失个别系列外,所有体系沉积物总厚度均超过20000米,连续沉积于震旦系之上。中生代地层发育良好,大面积分布,最大厚度超过3万米(早三叠世一夜中三叠世)主要是海洋活性沉积物,中期(晚三叠世晚期一夜侏罗纪)主要由海陆间杂色碎屑沉积组成,晚期,(晚侏罗世至白垩纪)为陆相红层。新生代地层均为陆相,时空规律明显,第四纪沉积类型多样,反映地形复杂。
矿产资源
怒江流域是澜沧江,地质条件复杂,成矿条件优越、怒江、金沙江“三江”作为成矿带的重要组成部分,矿产资源种类丰富。目前已探明有一定储量的矿种有28种,其中铜是储量最大的矿种、锡、钨、金、沙金、铁和大理石等金属矿物、石墨、宝石、有色石头等非金属矿物。金属矿山中,有泸水县石岗河锡矿、钨已达到中型矿山规模,非金属矿山大理石储量丰富。
碧玺:怒江是中国唯一的电气石产地16世纪中叶,葡萄牙探险队在巴西首次发现电气石,并将其命名为碧玺(托玛琳),意为“多彩宝石”因其具有数百种颜色变化,成为宝石中色彩最丰富的单一品种,故称“彩色宝石之王”,名列“世界十大大宝石”20世纪,怒江碧玺被发现,村民总能从泥石流中找到碧玺怒江产的碧玺有自己独特的颜色,不同的村子出产的颜色也不一样。其中,在怒江福贡县,以粉绿色碧玺为主要矿物,发现的条状碧玺原石很多,有几十克甚至上百克。2018年底,“中国碧玺博物馆”正式在怒江成立。
地形地貌
怒江是典型的低纬度山地峡谷区,整个西北高、东南低,高原、高山、深谷、盆地纵横交错,河流切割强烈,地形十分破碎,地表覆盖以森林和草地为主,约占陆地总面积的80%上游地区位于青藏高原东南部,两岸为海拔55006000米的高山,属于高原地貌在西藏盆地,落差为3697米,平均坡度为2度.7‰它是一个宽阔的高原山谷和盆地,有许多蜿蜒的分支,谷宽1 ~ 3公里山谷中有许多湖泊沼泽和冰沉积,湖的两边是深谷和沼泽。中游地处横断山脉纵谷区,处于青藏高原向云贵高原过渡地带,两岸有高黎贡山、海拔50005500米的雪山冰川,如罗比雪山,主要在20003000米高差的深谷中穿行,河流纵向坡度较大、两岸有许多高山支流。六库下游以南是云贵高原,两边的山逐渐降低,海拔1700 ~ 2000米,多为丘陵、盆谷、坝子地形,比较平缓的地形。
土壤
这个盆地受气候影响、生物、地质、地形等相互作用,土壤资源丰富、类型多样,横向、垂直、区域性分布特点。流域内有32种土壤类型,其中16种分布在西藏,主要为耕作土壤,包括高寒草地土壤、耕作亚高山草原土壤、耕作亚高山草甸土、耕地山地灌丛草地土壤、耕种暗棕壤、耕种褐土、耕种新炽土、在黄棕壤的耕作中,山地灌丛草地土壤所占比例最大,灰褐土所占比例最小。
其余16种土壤分布在云南成土母质多为冲积湖积物,部分为红壤紫色水稻土,多为中性微酸性,有机质为1.5%~3.氮磷养分含量高于旱地。其中,分布在怒江州的土壤有29个属55个种和29种水稻土、旱地土壤有35种,主要是赤红壤、红壤棕壤和暗棕壤适合麻疯树的种植。大理州23个子类、76个土属、236种土壤,包括紫色土和红壤,都是柑橘类、苹果、桃、梅、梨、茶、桑等生产基地。德宏州有18个亚类49个土属7个地带性土壤和5个区域性土壤,分别为亚高山草甸土、棕壤土、黄棕壤土、黄壤土、红壤土、赤红壤土、砖红壤土、石灰土、紫色土、潮土、沼泽地和水稻土。保山市有红壤、紫色土、黄棕壤、石灰性土、水稻土等土壤类型,土壤多为酸性红壤,土层深厚,保水性强、保肥性强,透气性好。临沧有72个土属,348个土种,砖红壤依次分布、赤红壤、红壤、黄壤、黄棕壤和亚高山草甸土透气性好。
生物资源 编辑本段
怒江流域不仅有650种陆生动物、鱼类81种,维管束植物3138种、有600多种高等植物和其他生物资源,还有包括怒江在内的高黎贡山和南滚河两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小黑山和永德大雪山省级自然保护区。
动物
怒江流域陆生动物众多,其中哺乳动物154种,云豹等、金钱豹等;有419种鸟类,如火尾太阳鸟、火尾绿鹛等;21种两栖动物,如:虎纹蛙、红瘰疣螈等;56种爬行动物,如棕背树蜥、云南龙蜥、紫灰锦蛇等;昆虫有1690种,比如凤蝶、雷氏纤蚤等;其中有着亚洲象、羚羊、雪豹、白眉猿等国家一级濒危珍稀保护动物。在怒江州,有一种国家一级珍稀动物帽叶猴、羚羊、赤斑羚、大鼯鼠、黑鹇、灰腹雉和极度濒危动物王蛇、怒江金丝猴、滇金丝猴、中国穿山甲、云豹、印度虎、黑麝、菲氏鹿、血雌、白腹啼鸡、鹮嘴鹬、白尾雉等57种。鱼类81种,隶属于7目19科59属,其中56种为土著鱼类,如唇鱼、宽额黑鱼等怒江特有鱼类有18种,如怒江裂腹鱼、公山裂腹鱼和公山雉鸡等,包括国家二级保护鱼类背鲈鲤、细丝是黑色的等等,而角鱼、缺须盆辰鱼、《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中列出了裸腹棕榈长髯黑鱼等四种鱼。
植物
怒江流域的高等植物占中国的20%以上,包括200多户、1200余属、6000多种植物。植被类型为半湿润常绿阔叶林、湿性常绿阔叶林、针阔混交林、铁杉林、冷杉林、高山灌丛草甸等。有许多原始类群和起源古老的珍稀植物,包括刺桫椤、秃杉、水青树、伞花木以及松树、冷杉和原始被子植物木兰科、樟科、壳斗科、金缕梅科等,是国家一级保护植物、水青树、董棕、长蕊木兰、红花木莲、星夜草、云南黄连、紫薇有20多种,省级保护的也有30多种。怒江州有种子植物4300多种,国家保护植物42种(多为乔木树种)其中可食用的植物有蕨菜、野蒜、竹叶菜、山药、地衣、树衣等包括356种中草药资源和314种药用植物。并且拥有稀有的野生稻,是我国重要而珍贵的基因种植资源。
人类活动 编辑本段
早期人类活动
旧石器时代,距今12万年前,怒江流域两岸就有人类活动,流域内共发现7处旧石器遗址、新石器时代遗址67处,可分为旧石器时代晚期和新石器时代中期、晚期。旧石器时代晚期文化是怒江流域已知的人类历史起点,而蒲缥人 以汤子沟为代表的s文化属于旧石器时代晚期文化,遗址曾两次有先民居住。湾子铺遗址属于新石器时代早期,是怒江流域新石器文化的源头新石器时代,人类长期生活在火星山区,上限已进入新石器时代晚期,下限达到5000多年。在新石器时代中、怒江中中游晚期的亚热带、温带气候中的湖泊、盆地周边居民星罗棋布。
战争活动
1937年底,日军攻占南京,滇黔川三省成为重要的抗战根据地。因为日军封锁了中国沿海,中国 美国的国际运输补给线面临全面崩溃,滇缅公路成为重要的运输物资道路1942年,中国远征军进入缅甸,日军为躲避中国远征军主力的攻取,开赴缅北,滇缅公路被切断。怒江大峡谷上方一座桥的飞架,是滇缅公路的咽喉汇通桥,是连接怒江两岸的唯一通道。当日军扮成难民冲到汇通桥时,正在守桥的中国宪兵发现,它先点燃了汇通桥上装满炸药的导火索,炸毁了汇通桥宋希濂将军率部及时增援,消灭了渡江的日军。日军入侵受阻于怒江后,嵩山是核心、平达为右翼、腾冲是左翼,有龙陵、芒市、遮放、万鼎等地是后方,建立了强大的防御体系。1944年5月6日,陈纳德将军“飞虎队”的数百架轰炸机、战斗机整天冲出去轰炸日军阵地5月11日拂晓,魏将军下令强渡怒江,向敌人发起进攻集结在怒江东岸的中国远征军乘坐橡皮艇在前方150公里的12个渡口渡过怒江过了河,目标是腾冲、龙陵、芒市,此时的日本已经四面楚歌,但困兽犹斗,进行着最疯狂的垂死挣扎。1945年,经过激战,远征军收复万鼎,将日军赶出国门,歼灭日军3900余人。
强渡怒江战役是甲午战争后期的大规模战役之一,在中缅边境举行此役,日军在缅北成功建立桥头堡,5653师团日军于7月中旬退守中缅边境外的龙陵松山,日军56师团主力几乎全军覆没。
人口与语言
怒江上游源头吉热派格位于西藏自治区那曲地区安多县到2021年,全区人口39万,其中藏族占98.98%放牧牛羊是传统生产方式,房屋多为藏式毡包碉堡,饮食为牛羊肉、酥油茶和青稞是主要产品,有一个赛马会、酬神节和大型宗教舞蹈“羌姆”等民族节庆。
中游的怒江州管辖整个公山、福贡、泸水3县沿怒江大峡谷海岸自北向南排列,总人口53人到2021年达到5.4万人,包括怒江大峡谷沿线3县32个.13万人,风景优美、怒、独龙、白、藏、汉族等10多个民族形成了丰富多彩的多民族文化共存格局。由于民族众多,怒江大峡谷沿线的民族文化丰富多彩“溜索飞渡”和傈僳族“刀杆节”及“四声部合唱”较为知名。
中下游北部地区多为汉族,南部地区以少数民族为主,包括傣族、景颇、傈僳、白、彝、德昂、阿昌、回、布朗、拉祜、佤、苗、汉族等近20个民族,共计300多万人,都有傣族“泼水节”景颇族“目瑙纵歌”等民族习俗。
交通运输
怒江大部分在深山峡谷中奔流,落差大,水流急,交通极为不便。在过去的怒江,人们通过步行来旅行、过江靠溜索、交通靠人运马历史上只有芒宽到汇通桥130多公里的一段线路较长,旺季时可以用木船由于雨季和旱季水位差较大,只能因地制宜采取措施,所以大多数渡船在夏秋季节采用滑索,冬春季节采用竹筏或木船。历史上记载的古代渡口至少有50处,其中耿马县的渡口非常特殊有木筏但没有杆子,用固定的绳子拖着过河,不仅效率低,而且人工昂贵因为怒江流域的主要河流大多是悬沟和瀑布,、水流湍急、你可以 t长途旅行,所以海运以短途轮渡为主,其余只能靠轮渡只有桥或者滑索没有穿越条件。在人力物力相对不足,科技支撑不足的年代,快速抢滩险一直制约着怒江航运和贸易的发展。
2017年,怒江梅里公路正式开工建设,2019年全线建成试运营,全长343公里。它始于云南省怒江州泸水市六库镇,终于公山县丙中洛镇其前身是怒江州第一公路从保山市瓦窑镇至公山县次凯镇的怒江境内段改扩建后,由怒江州和云南角头集团负责全线按二级公路标准建设,重新定位为“怒江美丽公路”与公山接壤的三个边境县市、福贡、泸水唯一的交通要道。2018年,兰坪奉化机场正式开工建设,2019年正式通航。机场占地6513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2902平方米它是怒江州建设的第一个机场,也是云南省建设的第一个A1级通用机场主要的通勤路线是兰坪到昆明、保山、丽江、大理、六库等省内航线。它的建成有效提升了怒江州的综合运输能力和水平,对全省通用机场建设具有重要的示范和引领作用。截至2020年底,怒江州公路总里程达到6658公里,全州272个村全部实现了道路硬化,初步形成了适应怒江独特地形地貌的城乡路网格局,居民出行条件和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农业开发
怒江农业发展因一望无际的山地而受到瓶颈制约,但怒江低势河谷的气候非常适合草果的生长,发展草果产业具有很大优势。从福贡县毗河怒族乡到公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普拉底乡,沿河两岸,密林密布,沟壑纵横“草果”福贡县甲克地乡整体地势高陡,多旱地、水田少,除了长期种植玉米,没有其他经济来源近年来,植被得到了集约利用、雨量充沛季节温暖的优势,优先开发推广草果作为精准辅助全乡草果种植面积达到30平方公里,挂果面积达到20平方公里。独龙江乡马库村的独龙族也因为种植草果带来了可观的收入、玉米是独龙族赖以生存的作物,一年四季收入有限。今天,独龙江乡的草果面积为43.422平方公里,成为独龙族脱贫致富的支柱产业。现在怒江已经成为云南省草果的新产区到2021年,怒江草果种植面积达到566.6667平方公里,产值超过2.2亿元。
怒江流域女山南段的阿瓦山区是怒江流域下游优质茶叶的主要产区。当地山地海拔高、光质好,对茶树生长非常有利,而且短波紫外线有杀菌作用,茶树病虫害相对较少。历史上,生活在怒江流域的少数民族很早就有喝茶的习惯,也懂得种茶、明代保山市附近的《云南通志》记载了制茶的技术“茶园”,怒江流域的“濮人”我对茶树情有独钟。晚清时期,随着国内外市场的快速变化,刺激了茶叶种植的快速发展,怒江流域茶叶种植规模加大、面积不断扩大,仅1935年,永德县就产4.5千吨,曾经卖给保山、大理及缅甸腊戍。但是罂粟种植和茶叶种植的暴利同时进行,不断排挤茶叶种植随着战争的爆发,茶园开始贫瘠、没有人种植和管理它解放前,西永德县只有2个茶园.3333平方公里,产茶7吨,怒江流域茶叶种植的前车之鉴、管理、销售提供了一个极其重要的参考。
科考研究 编辑本段
流域考古研究
泸水石岭岗遗址
石岭岗遗址位于怒江州泸水县上江乡七棵树村2组西部遗址是一座独立的山,位于怒江西岸。遗址分布在大部分山区,面积约10万平方米。石岭岗遗址是云南边境地区为数不多的积淀较好的史前遗址,已被列入“云南边境考古”题材2013年,云南省考古研究所对遗址进行了发掘,暴露的遗存主要是墓葬共清理墓葬42座灰坑4座活动面2座房屋2座,怒江州文物部门调查收集石器、陶器、青铜器等文物。2007年,怒江族 美国政府宣布它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2008年8月,云南省考古研究所对该遗址进行了考古勘探,确认为青铜时代遗址。
流域科学研究
怒江-萨尔温江流域水文特征及其变化
2021年,清华大学地理系约翰杨博士“基于模型重建的怒江数据揭示-萨尔温江流域水文特征及其变化”作为研究对象,开展了贯穿全流域的水文研究。这个项目的合作者来自清华大学、日本上智大学、长江水利委员会、中国水利部等单位获得国家重点研发d计划项目(2016YFA0601603)青藏高原第二次科学考察和研究任务(2019QZKK0206)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9174710141801260)中国科学院战略先导科技专项(XDA20100300)的支持。该研究以分布式水文模型GBHM为核心,基于高时空分辨率的再分析数据ERA5重建可靠的水文数据(GBHM-ERA5)揭示了历史时期流域下游的水文特征及变化趋势本研究为后续研究数据和方法的选择提供了依据,同时为流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政策的制定和科学管理提供了有力支持,促进了多方合作,共同维护流域及其周边地区的和谐稳定发展。此外,本研究还可为工程开发提供科学依据,有利于决策者采取针对性措施应对各种水害。
怒江流域下游气象水文干旱特征研究
怒江流域下游的很大一部分是国际生态保护的热点在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交互影响下,流域水文过程发生了变化,引发了一系列生态水文问题。云南大学国际河流与生态安全研究院、保山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以怒江下游的蒙波罗河流域为例,利用周边气象站的年月降水量、流域出口水文站的月气温和月径流资料,计算气象干旱指数的标准化降水指数(SPI)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SPEI)和径流干旱指数(SDI),分析1966—2013年不同的参照期(12个月、6个月和3个月)基于GIS的气象水文干旱变化过程。揭示水文干旱与气象干旱的关系,将为进一步研究流域水资源动态变化和区域产业结构调整提供科学数据,同时为区域干旱监测生态水文管理和国际河流跨界水资源变化研究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环境保护 编辑本段
环境问题
污染
怒江各县污水处理厂及配套设施建设滞后,造成扬尘污染、汽车尾气污染和噪音使镇上的水、空气等环境被破坏。然而,在怒江城镇和农村,垃圾充斥着河流,生活污水的无组织排放导致水污染和村庄环境更加严重“脏、乱、差”问题难以解决,畜禽养殖业的浪费逐年增加,使得环境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
滑坡泥石流
滑坡、泥石流是怒江流域的主要地质灾害,也是对人类危害最大的灾害的生命财产和生态系统。在过去的20年里,山体滑坡和泥石流几乎平均每年造成200人死亡、财产损失超过2亿元。怒江受其明显的海拔差异复杂的区域环境阴影及其西南季风的影响,水汽受地形抬升,使得怒江总降水量、最高日降水量和各级降水日数随海拔高度的增加而增加。处于强降水中心的福贡县,高海拔地区中上游降水较多,使得怒江州福贡脆弱的地质结构更加松散、分散,为山洪、泥石流的发生提供了充足的水源条件。
战争破坏
19世纪永昌爆发汉朝,社会秩序混乱大量民众肆意砍伐树木,驻军大规模破坏森林。1942年,日军在怒江流域西岸随意烧毁砍伐大量森林,森林遭到严重破坏。抗战时期,怒江中游的龙陵县森林资源遭到严重破坏,毁林129万亩,抗战主战场松山森林900亩、树木全部被炸毁。
毁林开荒
民国时期,怒江流域滥伐林木、围垦主要集中在中下游地区,因此中下游低山区树木砍伐严重。中国成立后,响应国家号召,扩大种植面积增加粮食产量,开垦面积迅速扩大,低谷河坝地区的森林也被大量砍伐。20世纪,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怒江流域的四荒地区“荒山、荒沟、荒丘、荒滩”向私营企业有偿转让以促进发展。有的把森林当荒地卖了,有的买青山砍树卖了,毁林严重。
森林火灾
怒江流域的气候可分为旱季和雨季11月至次年5月旱季长达半年,降雨少,尤其是春季风大物燥,植被枯萎,极易引发森林火灾。怒江流域是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火不会不烧山,它 ■不肥草不旺”所以怒江流域的森林火灾大多是随意烧山,甚至放火烧动物,导致森林火灾连年不断。近代以前,怒江流域原始森林茂密,由于种种原因,森林逐渐减少,而森林火灾是森林锐减的最直接原因从1954年到1965年,怒江流域上游的怒江州共发生森林火灾1869起,年均火灾156次,受灾森林总面积达173.3333平方公里,烧毁近2000万棵树。1973年,怒江流域下游的双江县大庆生产队毁林开荒、地面火灾引发森林火灾,燃烧面积 7.5平方公里,受灾森林面积为5.5平方公里,造成怒江流域森林覆盖面积不断缩小。
保护措施
治理污染
2008年,怒江实施了“生态立州”策略,积极避免牺牲环境换取经济增长的错误做法,而是走科学发展之路、清洁发展、节约发展、在安全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上,生态环境功能分区,通过工业技术改造降低高能耗、高物耗、排污量大的行业占全行业的比重逐步解决了结构性污染,同时加强了畜禽养殖污染的无害化处理,防止了河网的进一步富营养化污染。
泥石流防范
2015年,中国地质调查局水文地质环境地质调查中心在怒江流域19个泥石流沟安装了152套监测预警设备,建立了怒江流域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系统,综合分析灾害成因,确保各项防灾减灾措施落实,实现了高山峡谷地质灾害多参数专业监测预警,60%上述泥位监测设备均布置在距沟口2公里以上的位置,为泥石流预警提供了应急时间高山峡谷地区GPRS和北斗卫星双模数据传输,保证了应急情况下监测数据的及时准确传输,还开发了地质灾害监测数据信息平台,主要包括数据查询、视频查看、数据分析、分级预警等功能,实现了怒江流域泥石流实时在线监测预警功能。
森林保护
2021年,中共怒江州委办公室、怒江州人民政府办公室美国政府发布《怒江州全面推行林长制的实施方案》号文件,对全面实施森林经营制度做出部署,并明确到2021年底,国家、县(市)乡(镇、街道)村(社区)四级森林经理制度全面建立;2025年,森林经理制度将进一步完善,权责明确、保障有力、监管严格、保护和发展森林草原资源的有效机制已经全面建立;到2035年,基本实现林草管理体系和管理能力现代化。在全面实施《实施方案》中,重点抓好林草资源生态保护、生态修复、灾害防控、深化林草领域改革、绿色生态富民产业、基层林业和基层工作基础能力建设,推动全面实施林长制,并以林长制带动“林长治”还有一个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来保护生物、气候、垂直带状自然景观、为了各种植被类型的目的,它建立在怒江西岸2000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加入世界人与生物圈网络。
风景名胜 编辑本段
怒江不仅有石月亮、石门关、怒江大峡谷三江并流景区等自然景点,以及独龙江乡丙中洛怒族传统文化保护区独龙族传统文化保护区等文化景点。
自然景点 编辑本段
怒江大峡谷
位于横断山脉的西部、云南边境地区的怒江中游,北起西藏察隅县的茶花荣,南至云南怒江傈僳族自治州首府六库,全长约300公里。西藏索曲河口至嘉峪桥河段已形成峡谷,谷深约500800米但从嘉峪桥下到中游云南六库附近,流经海拔4000多米的高黎贡山和女山山脉(碧罗雪山)在他们之间,两座山面对面、南北平行,河深,谷深1000~2000余米,呈窄而陡的V型大峡谷,断断续续绵延约780公里。在云南省,这条河长约300公里,特别是在公山县丙中洛地区,这是怒江最深的切口、河谷最窄的峡谷部分,最大深度为3478米,被称为 quot山谷 quot“东方大峡谷”怒江大峡谷是横断山区一个巨大的天然地堑,其深谷不仅是印度洋暖湿气流进入青藏高原东南部山区的水汽通道之一,也是茶马古道曾经的著名要道之一。
石月亮
位于高黎贡山脉中段的顶峰,海拔3300米,是一个巨大的大理石天然洞洞深100米,宽约40米,高约60米。从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州府六库出发,沿着怒江几百里外就能看到这个“锁云透天”该洞是怒江大峡谷的奇观之一。当地傈僳族人称之为“亚哈巴”,汉语译为“石月亮”石月所在的月亮山位于欧亚板块和印度板块的交界处强大的地质吸引力和迅速上升的地壳构成了怒江峡谷独特的地质奇观和美丽的自然风光经过数万年甚至数亿年的结构变化和风雨溶蚀,矗立在峰顶的大理石岩石最终形成了一个月亮形状的洞。
石门关
怒江石门关位于怒江州公山县丙中洛镇它是怒江以北和西藏茶马古道之间的唯一通道怒江的左边是罗比雪山,右边是高黎贡山他们总是保持一定的距离,而且是远远对立的。在石门关,两山之间的距离突然变得陡峭狭窄,远远望去,高耸的岩石高耸入云。两山如刀,开出巨大的石门,湍急的怒江在这缝隙般的峡谷中左右碰撞,喷涌而出,向南奔流。当地人叫石门关“纳依强”乃意为仙人洞,羌意为门户,意为神仙难以通行。
三江并流风景区
三江并流”是指金沙江、澜沧江和怒江,三条“江河并流而不交汇”奇特的自然和地理景观。澜沧江与金沙江最短直线距离为66公里,澜沧江与怒江最短直线距离不到19公里。三条发源于青藏高原的大河在云南省从北到南平行流过代里卡山、高黎贡山、在女山和云岭之间占地170万公顷。途经云南省丽江市、迪庆藏族自治州、怒江傈僳族自治州9个自然保护区和10个风景名胜区。地处东亚、南亚与青藏高原的交汇处,是世界上罕见的高山地貌及其演变的代表性区域,也是世界上生物物种最丰富的地区之一。三江并流”这个地区就是世界最丰富的地质和地貌博物馆。4000万年前,印度次大陆板块与欧亚板块发生碰撞,引发了横断山脉的剧烈挤压、隆升、切割,山川交错蔓延,形成了三江并流170公里的世界独一无二的自然奇观。海拔5000米以上的景区有118个、形状各异的雪山伴随着静止的原始森林和数百个冰川湖星罗棋布,这占中国不到05的面积 的陆地面积.4%,但中国有20个%超过高等植物和中国25%的动物种数。
人文景观 编辑本段
丙中洛乡位于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公山独龙族自治县北部的高黎贡山脚下,海拔1430米-5128米,辖4个村委会,32个自然村,46个村民小组团体,包括裘娜邦、甲生、丙中洛等怒族村落。有着怒江第一湾、贡丹神山、噶娃嘎普雪山、田园景点等。传统居民 丙中洛村落形态和聚落格局基本保持传统风格,以木结构房屋为主、土墙房、干柱建筑房屋占99.7%上面,它有一个独特的石板屋顶、石板盖等,择地、选材、建房、在进入房间的过程中,完整的祭祀仪式被保存下来,佛教在文化区、基督教、天主教等共存,和谐相处2006年,丙中洛被列为云南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独龙江乡独龙族传统文化保护区
独龙江乡位于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公山县西南部,中缅边境,总面积1994平方公里,边境线91.7公里,辖马库村、巴坡村、孔当村、献九当村、龙元村、地政当村6个行政村。中国独龙族人口约7000人,这里居住着4200多人,是中国独龙族唯一的聚居区。由于其独特的地理环境,独龙江乡也被称为“西南最后的秘境”,是“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的核心区之一,也是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独龙江峡谷保存了完整的原始生态,森林覆盖率达93%,被认定为“野生植物自然博物馆”和“动植物基因库”过去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每年12月至次年5月大雪封山,独龙江处于隔绝状态直到2014年4月高黎贡山隧道开通,才常年与外界联系。他们(她们)我们的生产和生活主要集中在河谷和山麓平台独龙村依山傍水,绝大部分木屋都轻盈地建在陡峭的山坡上为了让山洪从房子里流下来,河的一边是悬空的,房子的墙壁只有竹排围着,用茅草盖着整个建筑结构简单,有的是将整根原木堆在石头地基上建造坚固的木屋。2006年,独龙江乡被列为云南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独龙江乡独龙族传统文化保护区。
附件列表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