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百科  > 所属分类  >  地理百科    建设建筑    景观景点    河流山脉    岛屿湖泊   

崇明岛

崇明岛,位于中国中部附近它是美国沿西太平洋的海岸线,也是长江的入海口,经纬度范围为121° 9′30″~121°54′00″,北纬31° 27°′00″~31°51′15″该岛东西长约80公里,南北宽13 ~ 18公里,总面积1200多平方公里它是世界上最大的河口冲积岛,也是仅次于台湾省岛和海南岛的中国第三大岛。

崇明岛是由长江携带的多年冲积泥沙形成的岛上地势平坦,没有丘陵和山丘整个西北和中部略高,西南和东部略低。土地肥沃,气候温和,树木繁茂,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由于地处海洋、河流、陆地交汇处适宜生物繁衍生长,形成多样的生态系统群和自然生态景观。

崇明岛经历了一千多年的风风雨雨,崇明县城五迁六建以适应其变化同时,由于地处长江入海口,这里也多次成为抗战的重要场所。岛上的东滩东平国家森林公园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西沙湿地公园等生态旅游景区都保持了原生态环境,孕育了丰富多样的珍稀动植物。此外,还有金 岙山公园古迹寿山公园一座寺庙、广福寺、寒山寺等佛教文化旅游区。

目录

位置境域 编辑本段

崇明岛位于中国的中点美国沿西太平洋的海岸线,地理位置为东经121° 09′30〃~121°54′00〃,北纬31° 27°′00〃~31°51′15〃它位于中国最大的河流长江的入海口,将长江一分为二。该岛面积1200多平方公里,东西长80公里,南北宽13至18公里,是中国最大的海岛之一它是仅次于台湾省的岛屿、海南岛是世界第三大岛,也是世界上最大的河口冲积岛。该岛三面环江,一面临海,西靠长江与江苏省太仓市隔海相望,东北与东海东南与启东市相望,东南与浦东新区接壤、宝山区隔海相望,西北与江苏省海门市一水之隔。

1972年后,隶属海门启东的永龙沙兴隆沙与崇明岛相连,成为崇明岛的一部分。

永隆沙,20世纪初由河中央的隐沙淤积而成。兴起时间为清同治四年至宣彤二年(1865~1910),地面标高在2~2.3米之间。1990年,该岛的海岸线为13条.77公里,陆地面积18.13平方公里,海滩面积5.53平方公里。

永隆沙以东的兴隆沙,也是由河中央的暗沙逐渐淤积形成的沙岛,1976年浮出水面。1990年,该岛的海岸线为23条.38公里,陆地面积12.18平方公里,海滩面积23.89平方公里。

形成过程 编辑本段

崇明岛是新长三角发展的产物它从浮出水面到最后形成大岛,经历了一千多年的风风雨雨当长江向东冲下,流入河口地区时,由于坡度减小,流速变慢,大量泥沙逐渐沉积在这里。一方面在长江口南北两岸造成沿海平原,另一方面在河道内形成分散的河口沙洲崇明岛逐渐成为典型的河口沙岛。

崇明岛的形成过程大致可分为三个历史时期:

崇明岛崇明岛

崇明岛建于初唐武德年间(618-626年)雏形出现了由于长江河口宽阔,泥沙沉积在河口中心线上,形成一个叫东的沙岛、Xi 二沙是该岛的前身。东沙于东布洲(吕四一带)江以南,海以东,畲江至太仓岛以西,畲江至吴淞港以南,畲山东南,畲江至嘉定县西南,畲江至狼山西北。1025年(宋天圣三年)东沙与新开发的姚流沙接壤,姚流沙于元末明初崩塌。西沙和东沙同时露出水面它在东沙西部,与东沙一水之隔,相距七十余里。沙洲上旧有平等、道安、释乐3村。五代初崇明镇就设在这里。元末明初崩溃,1506 ~ 1521(明正德年间)仅存道安一村。

崇明岛是北宋到明初(1025—1502年)逐渐扩大,北宋天盛三年(1025年)姚流沙成为东沙向西扩张的第一个合并沙洲;建中靖国元年(1101年)三沙出现在姚西北50公里处。因为三沙隶属西沙崇明镇管辖,所以又叫崇明沙;宋末元初,三沙与姚—东沙并入崇明岛的大沙洲,奠定了崇明岛的基本框架;元末明初,长江入海口出现大量沙洲,加上旧沙洲,大致可分为东沙-姚刘沙-三沙联合体、西沙、以平阳沙为中心的三个沙洲群。

崇明岛是明朝初年到清朝初年(1553—1855年)合并后,平阳沙成为明中叶最稳定的巨型沙洲;明末,长江口南支异常活跃,沙洲重组、合并后,海岸线显著塌陷,形成了一个巨大的蛋形岛屿;明末清初,平阳沙群与崇明岛合并,完成了崇明岛大沙洲合并的最后阶段。

地理特征 编辑本段

气候

崇明岛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兼具海洋性和季风性特征。温和湿润,四季分明,季风特征明显,雨水充足,日照充足,无霜期长。

气温

崇明岛冬季冷夏炎热,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5.0℃~15.8℃。在岛的东部,一月最冷,七月最热、西部气温略有不同东部的年平均气温高于西部,而年平均气温低于西部。受冬夏季风进退影响,11月至次年2月冬季盛行西北风,气候寒冷干燥夏季48月盛行东南风,温暖炎热潮湿,但7、8月,在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直接控制下,出现西南风高温和干燥天气;3月和910月前期是季风转换的过渡季节,一般以东北风和东风为主。

降水

崇明岛雨热同季,降水丰富,年平均降水量约1155 mm,具有明显的年际和季节变化特征,丰水年降水量可达1666.3毫米(1999年)枯水年降水量只有606.1毫米(1978年)年平均下雨天数为120天.5天,夏季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45%冬季降水量仅占全年降水量的10%近岸和岛屿受海洋影响强烈,年降水量约为900 mm ~1050 mm,从陆地到海洋有减少的趋势,岛屿上降水量明显减少。

日照

崇明岛光温协调,日照多,无霜期长,多年平均日照2129.5小时,平均日照百分率为48%日照最少的月份是2月,日照达到134.5小时,截止到8月,截止到256.7小时。日照一年比一年变化大,最高2408.2小时,年龄最小的是1817.2小时。每年的太阳总辐射是每平方厘米115.32千卡,大多数年份、最小的125.37千卡、104.67千卡。

地质

崇明岛是由长江排出的大量泥沙在江海相互作用下不断堆积而成,构造单元属于江苏沿海坳陷南缘。钻探揭示崇明岛地层对志留系感兴趣、侏罗系、上第三系和第四系。志留系地层主要为紫红色应时砂岩,主要分布在崇明岛西北部。侏罗纪主要是中性火山岩、沉积岩,主要分布在崇明南部。第三系的主要岩性是粘土、中细砂和中粗砂。第四纪主要是松散沉积物,以粘土为主、砂砾、崇明大部分地区都有沙子分布。崇明岛第四纪沉积的地层从表层到底层为早更新世、中更新世、晚更新世、全新世。

岛内断层十分发育,主要在东北部、北北东向和北西向断层。崇明岛基岩构造断层较发育,呈北东向-NEE走向和西北走向的断层很常见。NE-NEE向构造断裂主要是陈家镇断裂、城桥镇-新光断裂、江口断裂、沙溪-吕四断裂;NW向构造主要是三星-广信断层等,包括陈家镇断层和沙溪-吕四断裂的规模影响很大。仅在分布于浦镇新开河地区的燕山期花岗岩中发现有岩浆活动。

地貌

崇明岛地势平坦,没有山丘和丘陵总的地形趋势是西北部和中部略高,西南部和东部略低。大部分地面标高为3.21—4.20米之间(以吴液为基准面),约占总面积的64.88%,4.海拔2米以上的面积约占全岛面积的32.72%,低于3.海拔2米的面积占全岛面积的2.4%海堤堤岸两侧堆土标高一般在6米以上。

崇明岛属于河口三角洲平原,其中以河口沙岛为主,部分地区为浅洼地。新河口的沙岛主要分布在崇明岛西北部,毗邻海洋,其地质年龄极小。浅洼地是指地势相对较低的负地形,如湖泊、池塘、潮沟、河流等主要分布在豫北地区一个乡、张网港口两侧。

水文

崇明岛有自己相对独立的水系,是上海14个水利控制区之一但崇明岛由于地理位置的原因,三面环河,东部的东海潮汐和长江影响明显。

海洋水

崇明岛主要受两种不同的潮波系统影响,即东海前进波和黄海旋转波。这个地区的平均潮差是2.62米。南部支流的平均潮差2.3米,北部支流的平均潮差为2.95米。该地区的最大潮差约为5.05米。其中,南部支流最大潮差为4.38米,北部支流最大潮差为5.55米。该地区的平均高潮持续时间在3小时17分钟至4小时27分钟之间。平均落潮持续时间为7小时28分至9小时07分,平均海平面约2至3米(以上海城建吴淞为零点)受上游潮汐影响,崇明岛周边水质偏咸,盐度较高特别是在23月份的长江枯水期,进入长江北支的长江径流较少,上游潮汐较深,盐度较高。同时,崇明岛南支水域盐度低于北支,新河港西部盐度低于东部数据监测表明,崇明岛北支启东港平均盐度为14.51,极端盐度27.97;青龙港平均盐度为5.3极端盐度23.74;崇明南支新闸平均盐度为0.29,极端盐度2.87;宝钢平均盐度0.24,极端盐度1.15。

地表水

崇明岛的地表水文由33个城市组成、县级骨干河流组成。岛上地势平坦,全岛引水排水主要受涵洞控制,形成独特的河网河网是由环岛运河和其他垂直河流形成的复杂平原河网。地表水主要接受大气降水和地表水(主要为长江水)理论稀释度约为90%崇明岛 美国自己的决胜只有10%左右。长江是崇明岛最重要的水源,岛上的水资源很大程度上依赖于长江。每年的降水径流加上长江的潮汐量可以获得淡水27.78亿立方米,平均每年26.56亿立方米,枯水年有25.81亿立方米,特别是在干旱年份,有25.01亿立方米;由于崇明河的土壤多为粉砂,河泥的年平均淤积厚度达到10厘米;全岛地面高度差别不大,内河取统一水位,水闸内正常水位为2.8米;灌溉忙期,开闸抽潮,内陆水位涨至2.9米左右;台风暴雨期间,水闸内河沟水位降至2.6米左右。地面高程3.2米范围内,有排水泵站,内部正常水位控制在2.6米以下。

地下水

崇明岛属于长江三角洲水文地质带,地下水径流受地形控制,整体由南向北流动。地下水潜水的主要补给来源是大气降水入渗、在农业灌溉中,也有各种水体沿河海侧向补给,排泄方式以自然蒸发为主、人为开采和排入河流湖泊和海洋。地下水的盐度低于地表水。地下水矿化度从北部垦区向内陆递减,沿长江北支由北向南呈带状分布、从沿海到内陆的演变规律非常明显。一般北部边缘3 ~ 10g/l,明显高于南缘1 ~ 3克/升。地下水含盐量与土壤含盐量呈正相关地下水含盐量越高,土壤含盐量越高。

土壤

崇明岛有水稻土、潮土盐渍土和8个土属、35个土种。土壤耕层厚度一般为0.1~0.17米。三种土壤类型从东向西延伸、南北排列的带状分布。水稻土主要分布在跨海大桥、三星、合作、庙镇、江口、港西、城桥等乡及鳌山、新河、竖河、堡镇、五滧、向化、汲浜、南水北调一线以南的陈家镇等乡镇占全县的495集体耕地.87%潮土主要分布在绿色中国、港东、建设、新民、大新、港沿、合兴、裕安等乡及鳌山、竖河、堡镇、五滧、向化、汲浜、陈家镇等乡镇沿南水平线向北,占全县的395 集体耕地.99%盐渍土主要分布在从西北到东北的沿江沿海地区,占全县的 集体耕地.14%

崇明岛南部形成时间较长,表层土壤有机质含量较高,土壤类型多为黄泥黄沙;中部有机质含量低,多为盐渍土和灰色潮土;北部和东部为冲积,形成时间短,有机质含量最低,多为滨海盐土。

自然资源 编辑本段

动物资源

到2021年底,崇明岛的鸟类数量已经超过20万只。东滩自然保护区记录的鸟类有300种,包括东方鹳、黑鹳、白尾海雕、白头鹤、丹顶鹤等国家都有观测、二级保护鸟类77种。

崇明岛周边海域共有鱼类108种,主要是刀鲚、凤鲚、银鱼、缁鱼、娼鱼、白鳍豚中华鲟等游泳鱼类和淡水鱼类,其中白鳍豚中华鲟为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周围水域的底栖无脊椎动物约有50种,以多毛类为优势种、贝类和甲壳类动物根据其生态习性可分为以下两类:一是底栖游泳生物,主要是中华绒螯蟹、安氏白虾、脊尾白虾,第二,埋藏动物,主要是溢流蛙、河蜕等。

崇明岛有两栖动物1目4科8种,爬行动物2目6科14种,以蟾蜍为主、泽蛙、黑斑蛙、虎纹蛙、黑眉锦蛇、乌梢蛇等。其中虎纹蛙、黑眉锦蛇、王金社等为国家二级重点保护动物。

植物资源

崇明岛植物资源按功能可分为海防林、湿地植被、道路绿化带、庭院景观林、游憩林、大田作物和经济林、水源涵养林等七大类海防林和湿地植被是崇明岛植被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滩涂湿地植被也是崇明岛的特色植被类型。

崇明岛的植物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混交林占优势。岛内的植物是榆树、刺槐、银杏、柳树和一些山茶科植物、樟科植物和竹子是最常见的,在环岛的河边沙滩上常见芭蕉草、苔草、水葱芦苇等草本植物、禾本科植物,如白茅。遍布全岛的各种草也是丰富的植物资源,可作为饲料和药材,其中有100多种药材,如马齿苋、益母草、苍耳草、佩兰等。

土地资源

由于长江每年在河口地区排放和沉积约5亿吨泥沙,崇明岛东西两端的泥沙以每年143米的速度向东海延伸,形成了连续的滩涂土地资源。预计崇明岛每年可增加7500多亩土地。新中国成立以来,崇明岛通过围垦新增土地约100万亩,全岛陆地面积由解放初的608平方公里扩大到1200多平方公里,约占上海的 的陆地面积/6。

湿地资源

崇明岛是长江进入东海,由于潮流顶托,大量泥沙沉入海中而形成的环岛海滩面积广阔,为河口特大城市提供了重要用地、环境与空间资源。环岛海滩主要可分为崇明北部、南沙滩和崇明东滩三个街区。其中,北滩涂从涌头至启东联兴港约80公里,根据北支地貌可进一步划分为涌头—青龙港、青龙港—头兴港和头兴港—连兴港河段滩涂。崇明岛潮间带湿地的主要植被景观是森林、芦苇沼泽、海三棱草沼泽、草沼泽、互花米草沼泽。崇明岛南岸西部和中部的海堤附近,几十米到几百米宽的范围内都有森林分布,特别是崇明岛的西沙湿地。石黄在海滩上的繁殖和生长(土鸡)螠蛏、蟛蜞、芦苇、关草、丝草、芦竹等动植物生物资源丰富。特别是缢蛏,储量很大。在北部沿海大部分地区均有发现,仅在北四式至前哨农场东缘20公里的地段,估计储量就有600吨,北八式章鱼密度为每平方米20 ~ 30只。

自然灾害 编辑本段

崇明岛的气候有高温和低温、多雨年和少雨年交替出现,寒潮经常出现、倒春寒、连阴雨、热带气旋、暴雨、强热带风暴、浓雾以及冰雹、龙卷风等恶劣天气。这种多变的灾害性气候不利于农业的发展和生态环境的建设。

台风

崇明岛位于东海沿岸,平均海拔4米左右,属于脆弱气候区,平均1.五个台风对它影响很大。崇明岛的台风灾害在沿海地区表现为大风、海浪和风暴潮共同造成的灾害;在内陆,主要表现为大风大雨暴雨引发的洪水和诱发的山体滑坡、滑坡泥石流等灾害。历史上严重的潮汐灾害甚至淹没了沿海村庄。

暴雨

崇明岛暴雨多发生在夏秋季,24小时降水量一般在50毫米以上。夏季暴雨经常造成内涝,导致农田被淹,农作物减产。

梅雨

崇明岛6月10日入梅(常年6月15日)五月十一日(常年7月10日),梅雨期31天(常年25天),造成麦、油菜籽均发芽、霉烂,损失严重。

春寒

崇明岛春寒现象主要出现在4月20日以后,连续三天平均气温低于12℃。春寒导致早稻秧苗腐烂死亡,影响夏播作物的正常生长发育。

海潮倒灌

崇明岛受长江口径流和潮流影响,潮汐倒灌越来越严重大部分地区长期被咸潮包围,为居民提供饮用水、农田灌溉和工业用水产生严重影响,长江三峡水库和南水北调工程的建成可能进一步加剧潮汐倒灌同时,来沙量的减少会减缓许多淤地坝的淤积速度,有些淤地坝会变成侵蚀坝。

环境保护 编辑本段

环境问题

滩涂生态系统危机

崇明岛周围是滩涂湿地根据2018年的观测数据,崇明岛周边滩涂湿地总面积为1349平方公里,滩涂湿地在空间上分布不均,主要分布在崇明岛北岸东部和东岸。潮间带滩涂湿地资源有限,新增湿地潜力不足长江上游来水变化明显,来沙量锐减,长江滩地淤积速率明显下降,部分沙洲后退,滩地侵蚀风险加大,盐水入侵进一步加剧。外来物种入侵威胁着滩涂湿地生态系统,造成崇明湿地生态系统结构变化和功能退化,对滩涂生态系统产生严重影响。

土壤重金属污染

崇明岛是世界上最大的河口冲积岛由于地理位置的特殊性,其土壤的形成和发展与大陆不同海岛的重金属污染不仅受到人类各种生产生活方式的影响,还受到周围沉积物和上游水质的影响。崇明岛是农业的主导产业,也是上海主要的粮食供应基地由于工业排放,、农业污染、固体废弃物堆积、交通运输大气沉降等因素对土壤环境的危害越来越大一般土壤重金属不容易用水淋溶,也不容易被土壤微生物分解生物还可以富集重金属,甚至通过食物链在人体内积累,最终危害人体健康。

水污染严重

2018年,崇明岛共有河流湖泊14253个,其中劣于ⅴ类水体5725个,占40.17%黑臭水体1847处,占12.96%由于生活、禽畜、农药、化肥以及小工厂、小企业产生的污染物有的不经处理直接进入沟河,有的随农田排水流入沟河,造成水质恶化;此外,崇明岛的沙土很重、粘性差,土质疏松,水土流失严重,岸坡坍塌,再加上潮水和农田排水携带大量泥沙,输水速度慢,泥沙淤积量大,导致河道过流能力不足,排水不畅,污染加重。

保护措施

滩涂湿地修复

据《上海市生态空间建设和市容环境优化“十四五”规划》,拟推进崇明北湖自然保护区保护修复工作、崇明东滩自然保护区鹤类栖息地优化研究。结合自然保护区、重要栖息地、结合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森林廊道等重要生态空间、绿线、蓝线等工作推进,崇明东滩国际重要湿地相继形成、外环林带、青浦西部的环淀山湖湿地、黄浦江中上游水源地等一批生态保护区将改善湿地生态功能。

幸福河湖建设

据《崇明区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拟推进幸福河湖建设,启动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有序实施村沟屋河“拆涵建桥、改小并大、清淤通河”实现乡镇级河道区划、系统化治理。实施骨干河道清淤促进城市发展、区管内河段水质稳定在ⅲ类(含Ⅲ类)以上水体比重达到100%加强青草沙水库尾水利用,改善水系水动力。防洪排涝综合整治河道、生态景观、观光休闲、农业灌溉等方面的综合价值。

四长协同”工作机制

2020年11月崇明区检察院、崇明生态环境局、崇明水务局签《关于建立河长、湖长、环长、检察长“四长协同”工作机制服务保障世界级生态岛建设的意见》建一套防、联惩、修复、教育统筹的生态环境治理模式。

风景名胜 编辑本段

崇明岛东西向横跨长江口,咸淡水相间、水陆交汇,形成独特的景观。岛上的东滩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东平国家森林公园、西沙湿地公园、明珠湖公园、东滩湿地公园等生态旅游景区保持原生态环境,孕育丰富多样的珍稀动植物。

东滩候鸟保护区

湿地核心区崇明东滩候鸟保护区位于崇明岛最东端,南起团结沙水港,北至八角港,总面积327平方公里。海滩广阔,饵料丰富,每年10月至次年2月有数万只水鸟在此过冬;被子植物122种,1992年和2001年列入《中国保护湿地名录》“拉姆萨尔湿地保护国际公约”国际重要湿地名录,2005年被国务院列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被誉为“地球之肾”承担起抵御自然灾害的重任、净化环境、抗旱防涝、维护生物多样性和其他许多对区域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的功能。

东平国家森林公园

东平国家森林公园位于崇明岛中北部,东西长1700米,南北宽1400至2800米,面积约3.36平方公里,距县城12公里,是华东地区最大的平原人工林,也是上海最大的森林公园。园内森林繁茂、野趣浓郁、环境优美,以“幽、静、秀、野”见长。森林公园的生态环境得到了很好的保护,日益成为各类候鸟迁徙的必经之地。

西沙湿地公园

崇明西沙国家湿地公园是中国乃至全球唯一一处有自然潮汐现象的自然湿地和一片滩涂林地,具有典型性、代表性和唯一性。西沙湿地不同于东滩湿地,重复的潮汐现象是西沙湿地得以生存的重要条件。涨潮和落潮的平均时间是12小时24分钟。因为潮汐,这里地貌丰富,湿地有很多港湾和湖泊、泥滩、内河、芦苇丛、沼泽等不同的湿地形态。除此之外,潮起潮落也在湿地滋生了各种各样的动物,比如候鸟和随波而来的沙蟹。西沙湿地的地质遗迹和景观主要有“河口滩涂地貌地质遗迹”湿地地貌地质遗迹”及湿地植被、鸟类、底栖动物等。公园内主要有两大类17种典型地质遗迹,展示了世界地质景观最大的河口冲积岛和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态文明。

明珠湖

珍珠湖位于崇明岛西南端,是目前岛上最大的天然内陆湖它原本是长江南支的一条支流该湖南北长3000多米,东西宽近1000米,最深处有78米这个湖的容量是500万立方米。也是崇明区规划开发的西部水上休闲度假区和西部生态农业观光旅游区的主体区域。区域内大气环境质量为国家一级,水质为国家二级种桂花、本地树种,如盐生竹和美国黎蒴、灯台树、金叶复叶槭、和其他珍稀树木,共计50余种,近80万株。

寿安寺·金鳌山景区

寿安寺·金 鳌山风景区位于上海市侯家镇鳌山村寿 安寺是上海崇明最早的四大佛教名寺(奉圣寺、兴教寺、慈济寺、寿安寺)上海六大佛教古刹之一。它建于宋朝的淳祐年间(1241-1252)30多年前的崇明 这座寺庙自建成以来已有700多年的历史,是崇明岛上现存的唯一一座古代佛教寺庙。金 庙后的鳌山,又称金凤山,建于宋代这是一个人工建造的土墩因金鳌形状而得名,原为航海标志。范国泰赋有“金鳌山八景”诗,其八景为“金鳌远眺、绿水环亭、长堤新柳、清远荷香、庭荫丛桂、梅林积雪、后乐观鱼、寿刹钟声”清光绪十九年,当地乡绅冯太松集资在金山顶建了一座10层的楼房鳌山.正面竖书5米六角镇海塔“宝藏兴焉”,下横书“镇海”,东南西三面墙分书“安、静、定”三个字,意为止海崩。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明月山    下一篇 紫蓬山

标签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