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博物馆
洛阳博物馆位于河南省洛阳市洛龙区涅台路,占地300亩,建筑面积6.20000平方米,其中地上面积为4.2万平方米,地下面积2万平方米,总投资3.5亿元,是文物收藏、科学研究、陈列展览、集社会教育和文化交流为一体的综合性博物馆,2008年被评为国家一级博物馆。
洛阳博物馆创建于1958年,2007年11月为了进一步改善博物馆和服务功能,满足公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洛阳市开始建设新馆,2009年3月竣工,2011年4月16日正式开馆,免费向公众开放。新楼形似方鼎,意为“鼎立天下”
洛阳博物馆现有文物20315件,其中珍贵文物5406件;展览面积1.7万平方米,由一个基本展和六个专题展组成基本展览如下“河洛文明”,专题展览包括“珍宝展”汉唐陶俑展”唐三彩展”宫廷文物展”石刻艺术展”书画展”
洛阳博物馆是全国文物系统先进集体、国家中小学研究实践教育基地、何 南省优秀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河南省科普基地。《2020年度全国博物馆(展览)海外影响力评估报告》 2021年发布的综合类博物馆综合影响力中,洛阳博物馆排名第9。
历史沿革 编辑本段
建馆初期
1957年,以洛阳国民经济第一个五年计划成就展为契机,洛阳博物馆开始筹建。1958年5月,洛阳博物馆成立,原址位于洛阳洛南关林。它是建国后最早建立的地市级博物馆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当时由于经费紧张,暂定关林寺为馆址,洛阳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和博物馆合署办公,关林寺的正殿和厢房改为展厅。
1969年,博物馆工作人员下乡接受再教育,人民 解放军接管了关林寺。博物馆工作人员回来后,暂时留在西关,生意处于停顿状态。1972年,博物馆通过王城公园的一个简易花棚举办了《文化大革命时期洛阳出土文物展》,成为洛阳博物馆的第二个临时遗址。
迁建时期
1972年,洛阳市政府批准修建博物馆新馆。展馆建筑由洛阳设计院李传泽设计,分期建设。博物馆位于洛阳市中州路西段北侧,占地35亩,文物库房3141平方米,办公楼1550平方米展馆建筑展览面积2800平方米,分上下两层、顶、双阙对称仿古建筑,琉璃瓦脊,古色古香,气势磅礴。1974年5月,展览大楼一期工程竣工并投入使用。1974年10月,该遗址竣工并迁至此处。1975年,洛阳博物馆负责修复白马寺并对外开放。白马寺成了博物馆的下属单位。
1980年,人民 中国人民解放军将关林寺归还给了博物馆,博物馆将关林寺改造成了墓志铭、石刻陈列。上世纪80年代,文物事业发展进入快车道为了适应新形势的需要,1981年10月,根据职能分工,洛阳博物馆被拆分为三个部分。展览楼属于洛阳博物馆,西关博物馆办公室属于新成立的洛阳文物队,关林寺成立了洛阳古代艺术博物馆。洛阳博物馆的主要任务是展示、宣教和收藏保管。有15名工作人员,包括展示股和行政股。
建设新馆
2007年11月,洛阳博物馆新馆开工建设,占地300亩,建筑面积6.2万平方米,总投资4亿元。新楼由主楼和附楼组成,于2009年3月竣工。2011年4月16日,新馆正式开馆,免费对外开放。2008年5月,洛阳博物馆被命名为首批国家一级博物馆。 2009年4月,中国2009世界集邮展览举行,10月,大遗址保护洛阳高峰论坛国际大型展览成功举办。2018年10月,被评为全国中小学生实践教育基地。
建筑布局 编辑本段
建筑特色
洛阳博物馆采用'鼎立天下'洛阳的设计理念充分体现了古都洛阳的深刻内涵和隋唐洛阳城的布局与特色。建筑的形状像方顶,寓意“定鼎洛邑”鼎立天下”整个建筑由主楼和附楼组成主楼长230米、宽140米。附楼的物理处理采用景观手法,解决了主体与陪衬的物理关系,生动再现了洛阳城与邙山的位置、南方一阙的地理特征。屋顶根据功能分为13个部分,象征洛阳为首都的13个朝代通过13处遗址考古场景的再现,揭示千年古都洛阳的深刻内涵,将遗址特色与建筑理念融为一体。博物馆的南面设计有“河图洛书”绿色广场的主题。博物馆前的观光塔是仿照苏州的“天枢”而建。八角棱柱高39米,观光塔顶部雕有4条9米高的站立龙.5米,龙托起的“火珠”直径3.9米,龙和“火珠”均为铜制品。洛阳博物馆获得2016年河南最美当代建筑一等奖。
馆内布局
洛阳博物馆一展区.7万平方米,博物馆整体布局有序,展厅集中布置,形成两层展厅文物库房办公室、设备及其他辅助用房集中为三层辅助建筑,布置在展厅北侧。在身体治疗中形成一个亭子作为主体、辅助建筑的图案作为陪衬。通史基本展按时间顺序安排在展厅一楼,特展安排在二楼可顺时针组织环形连续游览路线,可根据需要自由选择路线。中央大厅将安排在一侧,大厅和主入口将安排在西面,在大厅的东面、北侧由一个L型大厅环绕,以延伸空间。
展览陈列 编辑本段
基本陈列
河洛文明展
展览位于博物馆一楼,展览面积5000多平方米。藏品涵盖石器、玉器、陶器、铜器、铁器、瓷器、骨角牙科用具和许多其他类别。分为史前时期、夏商周时期、汉魏时期、隋唐五代北宋五部。展览围绕着夏都的首府二里头、偃师商城、东周王城、汉魏故城、隋唐洛阳城五都遗址,以洛阳出土的典型文物为主体,以历史时间为顺序,将不同历史时期的重大历史事件串联起来、重要史迹、重要历史人物、科技发明等,展现古都洛阳的文明变迁历程,突出河洛文明在中华文明中的特殊地位。本次展览被评为2011年全国十大展览之一。
专题陈列
唐三彩展
展览位于博物馆二楼,总展览面积800平方米,分为“惊世发现”人文风采”丝路印记”精神家园”流彩天工”五个单元,共展出近百件各种唐三彩文物,从人文和、贸易、宗教等角度展现了唐代洛阳丰富多彩的社会画卷,体现了昂扬向上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开放多元的盛唐气象。
唐三彩是流行于唐代两地的一种彩色低温釉陶20世纪初在洛阳邙山唐墓首次发现,因其釉色偏黄、绿、白色是以三种主要颜色命名的。唐三彩是在汉魏单色低温釉陶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个新品种。洛阳唐三彩以高岭土为原料,胎质洁白细腻、器类丰富、造型优美、釉色艳丽,代表了我国彩釉陶器的发展高峰主要见于隋唐洛阳城周边时代多属于武则天至玄宗的盛唐,主要作为明器使用。
洛阳文物珍宝展
展览位于博物馆的二楼。洛阳历史上先后有十三个朝代在此建都,历时1500多年地上地下有数不清的文物和珍宝。洛阳文物珍宝展”它呈现了从洛阳出土的数十万件文物中挑选出来的20件不同时代的文物、不同材质、不同文化内涵的珍品。有夏代铜爵、商代玉戈、西周兽面纹方鼎、曹魏从石经入手,其中有一个残破的泥塑佛像这是1980年代在洛阳永宁寺塔基出土的佛像,是数百尊出土佛像中最大的一尊。身高25 cm,只剩下下眼睑、鼻子、嘴巴、下巴和脸颊等部位。佛祖 s的脸很光滑,鼻子很漂亮,嘴唇紧绷,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种微妙而柔和的笑容,既有超越尘世的神秘感觉,又有温柔可亲的世俗意味是北魏民族大融合和佛教本土化的生动写照。本次展览希望参观者能够感受到古都洛阳深厚的历史文化。
宫廷文物馆
该博物馆位于博物馆的二楼,拥有1800多件文物,是1973年由周恩来总理批准的、从北京故宫博物院转移到洛阳博物馆。宫殿佛教文物是主要部分,包括佛像和神龛、法器、供养者和佛教用具等;辅以宫廷生活用具,有宫廷生活家具、装饰用的插屏、挂屏、字画、瓷器等;质地有金、银、铜、玉、螺钿、琉璃、象牙、陶瓷、漆木等;展览分三佛多佛、一代藏传佛教大师-宗喀巴、禅祖达摩和众佛、宫廷家具和家居装饰是四个部分,展出的文物是宫廷佛教的精品和日用器皿。它的镇馆之宝是一座清代的金丝楠木宝塔,是1973年从故宫转移到洛阳的2000多件文物之一。塔高约6米,雕刻手法多样是佛教艺术中的瑰宝。
汉唐陶俑馆
这个博物馆展出了200多件洛阳汉代文物-唐陶俑,集中展示了这一时期的汉俑、晋俑、北魏陶俑、不同风格的唐兵马俑为了解中国古代雕塑艺术史提供了不可缺少的珍贵实物资料。
陶俑在古代被用作陪葬品,是为了让死者在来世继续过着和以前一样的生活。这种用木偶殉葬的习俗起源于流行的人祭习俗。人殉的习俗始于原始社会末期,到商代更为盛行。春秋战国时期,由于生产力的发展,社会制度转型,人祭受到舆论的谴责和法律的禁止。然而,与人祭制度相对应的“事死如事生”但丧葬观念根深蒂固,人们想方设法寻找殉难的替代品,于是俑的使用逐渐普及,用俑葬逐渐成为一种制度。
书画馆
博物馆位于博物馆二楼西侧,洛阳博物馆书画藏品为宋代、明、以清代和近代作品为主,集涉及宋代苏轼明代张虹清代王铎、赵之谦、查士标、恽寿平、康有为、吴昌硕、任伯年、翁同龢、何等人,现代齐白石、溥儒、于右任、郭沫若等。他们学养深厚、精美的笔墨,其鲜明的艺术风格和人文精神在世界绘画发展史上独树一帜,对中国书画艺术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石刻馆
博物馆位于博物馆一楼,展览分为陵墓石刻、宗教石刻、三个单元的建筑和其他石雕。洛阳石雕时代从东汉开始、北魏,一直到唐宋明清。这座雕塑的主题是石雕、佛教造像、造像碑、装饰图案和童话故事等。造像多用青石、汉白玉和砂岩制成的石凿,突出了人和动物的主要特征,或表情夸张,或富于新奇,或线条浑厚,或灵动凶狠。虽然风格不同,但比例协调,神韵生动,写意传神。
临时展览
2019年河洛文化旅游节期间,洛阳博物馆引进平山爱国丝绸之路美术馆展览“从地中海到中国——平山郁夫藏丝绸之路文物展”展示了丝绸之路对沿线国家和地区交流合作的重要历史影响。在第36届中国洛阳牡丹文化节期间,举办了大型文物展“大话西游别针 ,天下第一花——,故宫博物院牡丹文物特展”让故宫牡丹题材的精品文物与城中盛开的洛阳牡丹相得益彰。还与河南博物院、甘肃省博物馆、陕西历史博物馆等7家单位联合主办“谁来调整清管——丝绸之路音乐文物展的新声”,和大同博物馆、呼伦贝尔国家博物馆花了两年多的时间,联合策划了一场大型原创展览“融合之路——拓跋鲜卑与华夏文明的交融”
馆藏精品 编辑本段
母鼓铜方罍
母鼓青铜方编钟是商代晚期的器物,高50厘米,肩宽33厘米1963年在洛阳城北窑出土。钱是盛酒的器皿这个方形钱被一个盖子盖住了、腹部由两部分组成,盖呈四面有坡的屋顶状,内有铭文“母鼓”据考证,是商代母系氏族与鼓国联姻的物证。两边有耳环,装饰分三层基底是云雷纹,云雷纹装饰有动物脸的图案、蕉叶文、真龙图案等,腹部前后还装饰有突出的动物头像,图案繁多,美观。商代晚期,目前发现的青铜方铸器数量有限,方铸器制作精美、器型硕大、纹饰复杂,是商代晚期青铜酒器的代表作。
叔牝方彝
方毅这位大叔,是西周皇室的重型武器,身高32.6厘米,重7.75 kg,1960年洛阳郊区小李村出土。方毅大叔是一个长方体,全身雕有三层半浮雕图案精细的云雷纹是地面,凶猛的饕餮图案分布在腹部和盖子上圈足和盖饰凤鸟纹,密密麻麻,精铸而成。它的棱角和每个面的中心都有突出的边缘,就像突然出现的龙 s脊椎,让整个乐器有了立体感,像一把鹤立鸡群的刀,有着不可抗拒的杀气。封面和腹部铸有铭文3行12字'涓叔把贝送给,作为孝敬伊的宝物'文史大师郭沫若根据器皿的类型和铭文进行思考'当你是吴国的国王或者成为国王',铭文中的'王姒'It 是文王的公主,叔父以为 是文王的儿子,武王的弟弟,程。方毅大叔是铜锡合金,铸造花纹美观,坚韧耐用,体现了当时高超的青铜冶炼、铸造技术是西周青铜礼器的典型作品。
泥塑人面像
泥人年代为北魏,残高25厘米1980年在洛阳偃师永宁寺塔基出土。北魏熙平元年(516年)胡太后在洛阳修建了永宁寺,这是当时首都最大的官营寺庙寺庙里的木塔被称为“古代最高的佛塔”公元534年,木塔被雷火摧毁,原本供奉在木塔内的佛像也被摧毁。上世纪80年代,永宁寺塔底出土了数百尊佛教造像,而这幅泥塑佛面是其中最大的,只剩下下眼睑、鼻子、嘴巴、下巴和脸颊等部位。根据面部推测,头部应该在40 cm ~ 50 cm如果直立,身体可能达到3米高,给人留下无限的想象空间。佛祖 s的脸很光滑,鼻子很漂亮,嘴唇紧绷,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种微妙而柔和的笑容,既有超越尘世的神秘感觉,又有温柔可亲的世俗意味是北魏民族大融合和佛教本土化的生动写照。
三彩黑釉马
三色黑釉马高73厘米,高大、造型生动,身体强壮、肌肉线条极度紧张。马背上的马鞍是完整的,用棕色的皮带装饰,皮带上有15个浮雕挂件,上面有人和马的形象。马尾辫短而上翘,表现了人们参加马球时,为避免马尾辫与球杆纠缠而扎马尾辫的场景。
1981年出土的安普夫妇三色黑釉马洛阳龙门东山唐墓是一座保存完好的唐夫妇合葬墓。墓主人安普来自西部地区安国,也就是今天的安国乌兹别克斯坦南部。其父是安国首领,昭武九姓之一唐太宗贞观年间,唐军征服东突,铁力加入唐朝,被封为五品定远将军。铁力死后,他的儿子安普继承了他的父亲 的头衔,但也继承了他的父亲 的勇气和果断他为保卫唐朝浴血奋战,成为一名杰出的粉丝。
乳钉纹铜爵
乳头纹铜爵年代为夏朝,高22.5厘米,流、尾长31.3厘米,壁厚0.1厘米,1975年偃师二里头文化遗址出土。杯身呈细腰细腹圆柱形,腰腹正面饰有一排胸钉,共五枚,夹在两个凸弦之间。一侧设有便于握持的手柄,下部设有三个扁平的长尖头脚。杯口窄长流、一条长长的尾巴,倒酒的时候,酒流出一条长长的小溪。壶嘴处的乳头状双柱较短,既美观又实用。是我国发现的最早完整的青铜酒礼器之一,被称为“华夏第一爵”乳头纹青铜骑士历史悠久,工艺精湛,是国宝级文物,为探索中国早期文明提供了重要物证。
错金银铜鼎
错金银铜鼎年代为战国,高16.5厘米,10口径.5厘米,最大腹径13.2厘米。1979年在洛阳市西工区小屯村的一个地窖里出土。该鼎盖、身体合二为一,形成一个扁球体;盖作拱顶,中间有一个带小环的卧钮,钮旁有一对对称的镀金蟾蜍;子母口内收,腹鼓,足有三蹄,上有方耳,耳间有中空短柱上翘的短管流。鼎为青铜制成,造型小巧精致,外层饰以金银,其中顶部有盖、口沿、流和耳都用金银三角交错排列,壶盖和鼎腹用银盘装饰、四瓣以金为芯,鼎脚饰以三角云纹。
石辟邪
石貔貅在东汉,身高1.9米,长2.它长97米,宽90厘米,重8吨它于1992年12月在金梦油坊村 号出土。石小妖 S的整体形状由脖子和四肢的五个S形组成,四肢粗壮的长尾巴和拖地形成五个支撑点S形弯曲是发电的前奏;五个支撑点给人一种稳定和柔顺的感觉。巨大的头部增强了威武的气势,细长的身躯也像一头善于驰骋追逐的雄狮。2004年12月,施碧玺去美国大都会博物馆展览。
白玉杯
白宇杯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三国的曹魏时期,高度为11.8厘米,口径5.2厘米,底径4厘米1956年在洛阳市涧西区曹魏正始墓中出土。玉杯呈圆柱形,口直,腹深直。白玉杯采用新疆和田白玉制成,杯身打磨完美,无任何纹饰和雕刻,符合当时崇尚朴素自然的社会风气。曹魏时期的玉杯是目前国内唯一的。
唐三彩灯
唐三彩灯笼,高44.5厘米,座径22.6厘米,1987年洛阳吉利区唐墓出土。由座、柄、盘、盏四部分组成。它的底座是圆形的,上面盖着盆,外壁上覆盖着珍贵的花朵和火红色;手柄呈圆柱形,顶部和底部装饰有小圆圈和凸弦;这道菜的腹部很浅,底部很平盘子里有一朵莲花,上面有一盏灯。它挺拔,造型规整,装饰丰富。
金丝楠木塔
近似楠木塔建于清朝,高6米,重约4吨它是一座三层八角金字塔形屋顶宝塔,有304个佛龛,里面存放着304尊长生不老的镀金佛像。佛祖 的脸庄严而慈祥,坐在一个方形的基座上,铸得很漂亮。佛座下方,有“大清乾隆辛巳年(公元1761年)敬造”等字样。除了木塔本身精美的雕刻工艺,塔的材质也极为罕见,中国历代宫廷使用的珍贵木材有——根“帝王之木”之称的金丝楠木。闽楠生长期非常长,木质坚固,抗虫耐腐蚀,木纹有天然的金色纹理,非常难得。
学术研究 编辑本段
洛阳博物馆成立以来的学术成就如下:1959年,科学出版社出版了该馆早期创始人之一蒋若主编的考古报告《洛阳烧沟汉墓》,成为指导北汉墓葬研究的基本参考资料。1971年,何等人完成了《洛阳北窑西周墓》报告的初稿1999年4月,张謇等人主持修订,由文物出版社出版,成为中国西周考古的重要研究成果。
发表的论文主要有:《西周文明论集》《西周青铜器研究》《洛阳古都史》《洛阳文化论丛》等。此外,还与展览合作出版了《洛阳博物馆建馆四十周年论文集》《洛阳汉代彩画》《魅力洛阳—河洛地区考古成果精华》010等数十种大型目录。
文化活动 编辑本段
文创设计
洛阳博物馆本着“让文物活起来”让文物保护成果更多惠及人民”策,根据镇馆之宝三三三五四东汉辟邪石的形象,研制而成“辟邪系列”文化创意产品,包括恶角梳、辟邪优盘、辟邪红包、辟邪汉服、辟邪脚踏垫、2016年12月,枕头等一系列辟邪文化创意产品获奖“中国十大最佳文化遗产奖”2022年中秋节之际,洛阳博物馆推出首款文创月饼,文创月饼设计结合白云杯、石辟邪、三彩黑釉马、洛阳博物馆的兽面青铜方鼎等四种代表性文物元素,分别对应四种不同口味的月饼,让人在享受美食的同时,也能体会到文化创意产品背后的特色文化内涵。洛阳博物馆深挖文物内涵,开发三色马、北魏永宁寺泥塑佛面等各类3D打印文创产品以及“舌尖上的文物”小吃和创意产品很受游客欢迎。
社教活动
为了充分发挥博物馆陈列的作用、教育和研究的功能,洛阳博物馆实施了《河洛文明》《洛阳唐三彩》项目,将文物进行三维数字化采集,通过触摸的方式在展厅进行展示,并制作互动游戏,增加参观的趣味性。该项目的数字成果仍在洛阳博物馆的官方网站上、微信微信官方账号等多个线上平台展示,让大众随时随地通过互联网欣赏到精美的文物。
洛阳博物馆按照“文明中心、丝路起点、运河枢纽、客家族源、民族熔炉”文化定位,发挥古都文化和藏品优势,加强对外交流,传播丝路精神,每年引进或输出多件精品展览。洛阳博物馆也走出国门,到了韩国、日本、瑞典、意大利、乌兹别克斯坦等国举办丝绸之路文化展览。2019年,在国家文物局组织的中国最具影响力的综合性博物馆排名中,洛阳博物馆进入前十,在全国丝绸之路对外交流专题展览中排名第五。
2020年国庆期间,洛阳博物馆举办了丰富多彩的活动。洛水霓裳”服饰复原展依托洛阳博物馆收藏的文物,复原了25套古代服饰,展示了从战国到宋代一千多年的服饰文化。
所获荣誉 编辑本段
洛阳博物馆基本陈列“河洛文明”荣获2012年度大奖“全国十大展览和展销”奖。
2016年12月,洛阳博物馆获得“中国十大最佳文化遗产奖”
2018年10月,洛阳博物馆被评为全国中小学生实践教育基地。
永恒的文明——洛阳文物精品展”,1999年被评为中国十大展览之一。
2021年《文物精粹》展2021年3月获奖“中博热搜榜”十大热搜展览;《古都洛阳》入选中国共产党晋升名单 s 100th周年精品展。
附件列表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