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百科  > 所属分类  >  地理百科    建设建筑    景观景点   

中国丝绸博物馆

中国丝绸博物馆(英文名:National Museum of China)位于浙江省杭州市玉皇山路73号-1号。它是以中国丝绸为核心的丝绸纺织品和服装文化遗产的集合、保护、研究、展示、传承、创新、它是一个向公众开放的非营利性常设机构它是国家一级博物馆,是全球第一个专业的丝绸博物馆,也是世界上最大的丝绸博物馆。目前是浙江省省级副厅级机构,中国纺织鉴定保护中心,国家文物局纺织文物重点研究基地。

中国丝绸博物馆于1986年经国家有关部门批准,1987年12月28日破土动工,1992年2月26日建成对外开放,2004年1月1日免费对外开放。2015年的扩建工程于2016年9月完工,并在G20杭州峰会上开通。中国丝绸博物馆占地42286平方米,建筑面积22999平方米。展厅分为序言厅、历史文物厅、民俗厅、蚕桑厅、制丝厅、丝织厅、印染厅、服饰厅(后来它被命名为现代成就馆)移动大厅等九个部分。整个建筑群是圆形的、扇形或曲线组合。由具有江南水乡特色的马头墙和穹顶形玻璃中庭围成的大厅犹如一个蚕茧,象征着建筑鲜明的个性。

中国丝绸博物馆收藏69465件(套)三级以上珍贵文物4865件(套)展出的收藏品包括宋代的、元、明、清代出土的丝织品。2021年中国丝绸博物馆获得“2021中国特色旅游商品大赛”铜奖。2022年7月22日,中国丝绸博物馆获得“全国文物系统先进集体”奖。2023年6月,中国丝绸博物馆入选国家文物局《丝绸之路数字文物共享平台 促进文明交流互鉴》年度文物高质量发展十大案例。

目录

历史沿革 编辑本段

成立背景

改革开放以来,为了进一步发展丝绸,让全世界了解中国丝绸的发展历史。经国务院旅游局批准,纺织工业部批准、国家文物局、中国丝绸协会、丝绸重点产区港澳丝绸圈和浙江省、杭等有关单位,成立了由吴文英部长任主席的领导小组“中国丝绸博物馆筹备委员会。经过三年多的筹备,中国第一个国家丝绸博物馆落成。浙江是著名的丝绸之府,所以当博物馆开始建造时,它就决定落户在杭州西湖南岸的黄愚山脚下。中国丝绸博物馆隶属原纺织工业部,委托浙江省人民政府管理美国政府。这是中国的第一次展览、经贸、集旅游为一体的国家丝绸博物馆,也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丝绸博物馆。当它于1992年2月26日正式开放时,江泽民、李鹏和其他国家的领导人为博物馆题词:弘扬古蚕丝绸文化,开辟新的丝绸之路”彩绸飘千里,银丝绕五大洲”。

中国丝绸博物馆中国丝绸博物馆

建设历程

中国丝绸博物馆占地五公顷,建筑面积8000平方米,展览面积5000平方米1992年2月26日正式对外开放2003年,该博物馆开始了基本的展览改造工程,这是近十年来最大的一次、投入的最大一笔钱。改造工程按计划分两期进行第一阶段的展览改造于2003年结束,第二阶段的改造工程是博物馆的重点,并获得了省文化厅的批准、省文物局及全体工作人员的关注和支持。二期工程是改造养蚕厅和染织厅、现代成就馆以科普知识为主。2004年9月12日,该馆完成了第二期基本陈列和馆内环境的整体改造,是浙江第七届中国艺术节举办的重大展览项目之一。2012年是中国丝绸博物馆成立20周年,博物馆再次对馆内的陈列进行了大规模的修缮工程。2016年9月,整体扩建工程竣工,并在G20杭州峰会上启用。

开馆日期

1992年2月,中国丝绸博物馆开馆,成为杭州西湖文化建设中的一件大事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为博物馆题词“弘扬古蚕丝绸文化,开辟新的丝绸之路”的题词。2004年1月1日,中国丝绸博物馆开始向公众全年免费开放。卜哲和思博是全国首批承诺免费开放的省级和国家级博物馆,不仅为浙江省全部和部分博物馆免费开放提供了借鉴,也在全国起到了一定的示范作用。开放博物馆促进了国民素质的提高,得到了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

方位布局 编辑本段

场馆设计

最初的博物馆建于20世纪90年代初这座老建筑的圆形和弧形平面多年来一直受到批评。扩建工程受到西湖景区建设管理的严格限制,建筑师设计改造有一定难度。建筑师认为,虽然老博物馆不是历史保护建筑,但它仍然是特定时期的历史记忆、尤其是场馆记忆的重要组成部分。旧博物馆改建部分的建筑布局、形态、在结构和细节的基础上,部分修复一些特定的功能问题,比如时尚馆的弧形走廊、天窗、扇形亭、岳东门等整个建筑被中央湖包围着。此外,新楼还有许多精心设计的开口,形成了面向整个花园的取景器。

除了设计,建筑师还必须在杭州G20峰会开幕前一年完成时尚馆、藏品楼、所有科研基地和办公楼的设计建设,以及整体改造,都需要对90年代的5个老展厅和公园景观进行改造。为了保证设计质量、工程如期完工,建筑师团队在整个施工过程中不断完善和确认设计。整体设计是两个垂直轴将是圆形的、作为变化组合的空间,弧形如丝,打破了方方正正的生硬感。相对分散的布局与自然景观相结合,同时具有展览和旅游的功能。将现代建筑风格与中国园林相结合,在室内设计中,序厅采光天棚的斜梁与曲梁相交,有传统建筑中藻井吊门的意味。

馆内布局

1991年5月,在中国丝绸博物馆展览内容论证会上,正式决定将全馆展览划分为序厅、历史文物厅、民俗厅、蚕桑厅、制丝厅、丝织厅、印染厅、服饰厅(后来它被命名为现代成就馆)移动大厅等九个部分。博物馆基地三面环山,北面通往西湖整体建筑采用分散式布局,由八个单体建筑组成,从入口广场开始,通过序厅连接大厅和房间,形成流畅的游览路线。博物馆采用分散与集中相结合的方式,形成五个区域,即博物馆前部区域、展览陈列区、陈列观赏区、休息观赏区和公共设备区。

陈列展览 编辑本段

基本陈列

序厅

序厅用于引导观众进入主题,起到突出博物馆特色和桑蚕丝主题的作用大厅中央是一个抽象的蚕茧模型、背面绣有桑叶纹理的巨大乱针刺绣、丝筒吊顶、象征经纬交织的木格栅,左右两边的玻璃页分别简要介绍蚕、桑、丝、丝帛年表使观众在参观之初就对丝绸的生产和中西丝绸的发展历史有了初步的了解,为了解后来的展览做了铺垫。

在序言厅的大厅中央矗立着一座高大的宋代提花织机模型,这是已知最早的提花模型,代表了中国古代丝绸的杰出地位。展台周围陈列着我国最早的反映蚕桑丝绸生产过程的长卷本《宋人蚕织图》,还有一本是草原集、绿洲、三大洋一体的丝绸之路”附图展示了丝绸之路沿线的风景和出土的丝绸物品。

丝绸文物厅

丝绸文物馆分序、丝绸的起源和发展、多彩的中国丝绸由三部分组成,分别讲述了丝绸和织染刺绣的发展历史。丝绸的起源和发展”子单元中的展品与板块相结合,展示了过去五千年中国丝绸发展的三个重要阶段。多彩中国丝绸”分为丝织品种、印染织物、丝绸绣品、丝绸图案的四个部分,通过展示丝绸、罗、绸、缎、历代织锦和其他精美的织绣产品、明清时期设置了官织面料和丝绸品种的组织结构模型,设置了面料观察台和刺绣室的场景,更直观地回答观众斜纹是什么、罗、绸、缎,什么是织、染、绣。文物馆按时代分为两个馆:第一馆主要介绍新石器时代至宋元时期的丝绸发展史;第二个展厅专门展示明清皇家珍宝丝绸和考古出土物品。

丝绸馆文物馆里陈列着大量古代丝绸文物和资料、模型和照片。一些新石器时代的展品是:大约4700年前的丝线、丝带和绢片;大约5600年前染色的洛斯织物;出土的青铜器和玉器上经常发现丝绸遗迹。湖北江陵马山楚墓出土的丝绸是中国古代丝绸的典型代表战国时期的丝织水平。

蚕桑厅

养蚕馆的展览分为栽桑、家蚕、蚕茧、柞蚕与其它蚕、丝副产品等部分,此外还有三个蚕房和一个茧房。房间配有恒温装置,一年四季都可以养蚕三个蚕房布置了不同的蚕具,使其具有不同的地方特色。

养蚕馆主要介绍四季养蚕的方法,五千年前养蚕的分布历史,蚕的驯化、野蚕利用等。展出了我国现存1000多年的部分古桑标本,以及全国各地植桑养蚕的文物。大厅里展示的内容可以让观众了解到蚕吐丝结茧的过程。采用科普教育的半封闭展示,通过神奇的变化、家蚕最爱吃桑叶、蚕体的奥秘、蚕茧、蚕丝、美丽的吐丝昆虫、蚕农的家园、养蚕利用等八个方面,展示了从蚕到丝的过程。以桑、蚕、以蛾类标本和彩板为主要展示手段,大量运用多媒体形式,并安装了几个触摸屏展示蚕选桑、蚕结茧过程、蚕乡的蚕器与蚕俗。

制丝厅

制丝馆的陈列分为烘茧、缫丝、缫柞蚕丝、纺线、制丝成品等部分。有甘肃收集的石桥缫丝工具实物、新疆和田收集的手动缫丝车,种类各异,反映了不同地方不同时期的缫丝技术。大厅里主要展示古代制丝工具,还有操作表演,观众也可以自己动手。展出了各个历史阶段捻丝缠丝的工具,以及从民间征集的各种传统缫丝车,介绍了历代制丝的工艺特点。

印染厅

印染厅分为精练、染色、印花、整理、刺绣五个部分。本文主要介绍古代丝绸、染色、印花、整理等工序的开发过程。展示了各个民族的传统织布机,比如横卧织布机、丁桥织机、傣锦机、和田机、竹笼机和表演捐赠机等。展示了各种传统印染工具、矿物染料、植物染色标本,展厅附近有一个染色植物园,里面种了几十种木本和草本染色植物,大厅里恢复了打夯、染色和压延场景。展览分工艺流程、丝线加工、机杼原理、织机脉络、染色系统的五个部分。还设立了“学习园地”在展区,观众可以制作丝绸工艺品,感受手工丝绸带来的乐趣。同时,安装在多媒体上“吉斯平纹织物计算机设计系统”学生可以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设计织物组织和图案,以培养学生 对纺织品设计感兴趣。

文物修复展示馆

纺织文物修复展厅是国家文化遗产保护科技区域创新联盟的示范应用基地,旨在进一步提升纺织文物的保护能力,将幕后修复工作作为博物馆展览的一部分。文物修复展厅展出了数千年的丝绸文物,这些文物受到了病菌的感染、微生物、受潮湿等因素影响,一些文物出土时大多已破碎腐烂。经修复者修复后,可呈现原有的形状和光泽游客可以透过玻璃窗观看文物的修复过程。修复展厅一楼,用于纺织信息提取、修复、研究等二楼向观众展示修复后的纺织文物。

现代成就厅

现代成就馆以图片的形式展示了党和国家领导人对丝绸工业的关心和新中国丝绸工业取得的成就,突出了过去一年中国的精品丝绸和名优产品,包括白厂丝、绢丝等原料类;提花、印花织物和服装;还有全国各地的丝绸艺术家制作的手工艺品。你可以欣赏各种用丝绸制成的手工艺品和一些具有收藏价值的丝绸新产品。

民俗厅

民俗馆从芙蓉花开始,然后介绍各种蚕神,比如黄帝元妃雷祖、马头娘、三姑、蚕花五圣、四川的青衣神、新疆的川四公主和机神,还有纳西族传说中的三姑娘等展示了农夫与蚕中祭祀蚕神的场景江南的蚕之乡,桌上各种祭祀用的壁龛里的雷祖像,这是中国唯一能看到祭祀蚕神的地方。描述了蚕农、丝绸生产过程中织工形成的信仰崇拜、节气时令、饮食居住、贸易游艺、行业管理、禁忌和其他习俗,兑现丝绸和中国社会、文化、生活的密切关系和丝绸在中国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丝织厅

丝织馆陈列分为准备、织造、丝织品分三部分,展出全国各地的各种传统制造机器,如海南黎族使用的原始腰机、新疆和田的爱丽丝织机、广西壮族使用的竹笼具。介绍了古代丝织机器和工具的演变、丝织技术和产品开发流程等。丝织馆是一个完全开放的展厅,集中展示织布机的现场操作和性能,展示目前仍在生产的民族、民间织布机和修复的古代织布机。按复原织机、江南染织、以少数民族织布机为主题,布置了13台不同种类的织布机,动态表演展示了我国古代织布机的高超技艺。

服饰厅

服饰厅分“遵神循礼、锦衣绣服、家常13用”第三部分历代丝绸服装和微型服装人物模型、图版、结合象征性的复原场景,阐释丝绸在古代社会的作用,展现战国至清代流行的长袍礼服、补服、宫廷服饰,如长袍和家庭刺绣。

新猷资料馆

新沂博物馆主要展示现代纺织面料的样品、珍贵的纺织人物档案和与纺织科研有关的报刊书籍、视听资料等,并可提供借贷服务。

专题陈列

丝路馆

中国丝绸之路晋城——”展

中国丝绸之路晋城——”展览以丝绸之路上出土的汉唐织物为基础、北方草原的辽金实物、江南地区的宋代服饰、明清时期的官方编织产品,以及旗袍向京织物等精美文物的收藏,向观众展示了中国丝绸五千年的历史。

蚕桑馆

天蚕灵机一动——中国蚕桑丝织技术非物质文化遗产”展

展览重点展示了我国蚕桑丝织技艺等非物质文化遗产,讲述了桑树种植、养蚕、缫丝、染色和丝织全过程的制作技巧,其中使用的各种工具和织布机,以及由此生产出的五彩丝绸、纱罗、织锦缫丝等丝绸制品,也包括由此工艺衍生的相关民俗活动。养蚕对纺织技术有重要影响,2009年9月28日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中国时装馆

中国时装艺术展

这次展览主要展示了不同时期中国服装的经典款式、面料种类和艺术风格,从而展现人类对服装的创造力和美的追求,体现中国服装设计的独特性,扩大中国设计的影响力,促进中国服装的繁荣。

西方时装馆

西方时尚起源于北非、南欧和西亚在欧洲发展了两千年左右。发现新大陆后,移民把欧洲的衣服带到了美国。虽然有当时各地区各民族文化的元素,但其主体还是西方。在19世纪和20世纪,西方转向“国际”单词 quot取代西方时尚 quot表明西方时尚已经成为国际时尚。展厅展示了这400年来的西方时尚。前三百年主要是欧洲时装,二十世纪下半叶以来,尤其是七十年代以来,美国和日本时装也出现在人物 的视野。

临时展览

衣饰祥瑞:中国的吉祥图案传统服饰

展览于2023年4月1日至6月1日在文物修复博物馆二楼举行本次展览主要展示了丝绸服装中的织造和刺绣印染技术,并将其融入到丝绸服装中,与人们 it良好的祝愿。从早期虚无缥缈的珍禽异兽,到唐宋以后的花鸟虫蝶,再到明清时期,服饰的吉祥图案历经千年,完成了从神秘自然到世俗世界的蜕变。

童心绘丝路:青年丝绸之路主题创作展

这个展览在儿童和青少年博物馆举行2023年7月13日8月10日s馆本次展览旨在提高新生代的艺术素养和审美,树立年轻人从小的爱、倡导传统文化的信仰和自觉,进一步增强青少年的文化自信,在继承和创新中建设中国文化,用文化自信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展示中国形象。

重要馆藏 编辑本段

林爽小华旗提花丝织机

1988年7月,在林爽镇西乡朱杨湾村发现了一台小提花丝织机其模型与明代宋所记载的非常一致现收藏于中国丝绸博物馆可以追溯到清道光到咸丰年间(1821-1851)这种织布机是另一种流行的提花织布机,在历代有过几次改进其功能完善,品种适应性强,可织造多种丝织品。在明清时期,林爽丝绸大多是用这种机器织成的。织花少的时候有200根花基纬纱,花基纬纱均匀分布在四根耙子上;花斜纹的地组织是5经缎,花组织是5纬缎。一个熟练的织布工通常可以从早上6点到午夜12点织出3块以上的丝绸。

明代丝车

1984年5月,浙江丝绸职业技术学院丝绸史研究生赵峰大师到李记湖著名的丝绸产地南浔,在董倩乡方张岗村发现了一辆保存完好的旧丝绸车(现陈列于中国丝绸博物馆制丝馆)南浔丝绸车在明代基本定型,并在湖州地区广泛使用。浙江省农业科学院研究员姜晓龙正在评论清代王日臻《天工开物》“缫丝”第一节,有一张湖州南浔丝绸车图。这与董凯荣在周青云《湖蚕述》第31卷中提到的相同“徐有珂缫车图说”基本相符。清代的日志中记载,丝车有肥丝、细牙螺纹分为两部分粗牙螺纹车有两个螺纹,两块板作为一辆车使用;细丝车有丝眼三.以三板为一车。车是檀香木做的,方床,前面有滑轮、灶列后。这种先进的缫丝车在湖州地区被广泛使用,所以湖丝的质量是世界上最好的。

树叶锦

新疆吐鲁番阿斯塔那北部地区出土了叶锦,也出土了许多类似的织锦墓志铭和衣服放在一起可以证明是北朝的遗物。叶锦由一一对应的平纹和双纹织成,一般为红色、白、蓝、绿等色相间换色。它的图案有一片叶子,叶柄上有一条丝带,形似桑葚,中心有一个方形点阵,起装饰作用,现藏中国丝绸博物馆。

长葆子孙”锦缘绢衣裤

这些收藏品在丝绸之路博物馆展出。长葆子孙”金元绸本来就是一套衣服,金元绸的衣身就是用这种颜料丝做的,袖口、下摆和裙子用红色底“长葆子孙”锦镶缝作缘;锦边丝裤的前襟也是这种颜料丝,裤身缝有蓝底“长葆子孙”金座元,形制比较完整。从所用的锦边来看,其组织结构采用了典型的汉代经平结构,云兽铭文等图案也具有典型的汉代风格。

杂宝花罗群裤

福建福州南宋端平二年出土杂宝华罗群裤(1235年)墓中。裤料为黄褐色三经捻罗,即罗地上养斜纹花,杭州样为杂宝(金铃、珊瑚、犀角、法轮、菱格、折枝花)等等,都是宋代非常流行的图案。裤里是黄褐色绢。裤子的造型很特别,长79厘米,腰宽39厘米它们一边开叉,一边打结,腿很宽,类似于现代的裙裤它们现在在中国丝绸博物馆。

素罗单衣

这些收藏品在丝绸之路博物馆展出。出土于周的衫德南宋墓安,江西人。面料为棕色四经加捻,双排扣和袖边用6cm浅颜料加宽,领边用1cm宽窄边装饰。罗衫的制作采用“一剪法”裁剪,就是用一整块长方形的布把袍子的前后两片对折,竖缝,然后袖、贴边等。在宋代,妇女和s的服装非常讲究衣服的边缘和衣领、袖口、接袖、下摆、在衣服的左右两边,甚至在后背的中缝处,都有精致的下摆。

绞缬绢衣

这些收藏品在丝绸之路博物馆展出。绞丝衣出土于北朝,长72厘米,宽192厘米。这件连衣裙是棕色的,有交叉的领子和喇叭形的袖子。面料是素丝,通过捻线工艺染有小黄点。绞缬草,又称扎染,在北朝开始流行,很少见到如此完整的北方妇女 s连衣裙。这件北朝的绞绸衣服是深棕色的基本款式是短款,有一对翻领,两个翻领略微相交袖子为喇叭形宽袖,袖宽44.5cm,属于当时流行的颜,裙上带红色、褐两根系带。所有的织物都用捻丝染色,以给出棕黄色的点。丝绸衣服地面上的点状图案直径不到1厘米,密度极高一个一个绑起来,繁琐费时,在当时应该是有价值的。

短袖长袍的碎片,缠绕着树枝和花朵

唐代出土有枝花缠绕的短袖袍件,数量为1件、丝质、呈褐色、长180厘米、宽38厘米。这种织物是一块缠结的丝绸。斜纹是一种有深色花朵的斜纹织物。辽国的团花代表了盛唐时期的奢华与荣华,一般以小花纹为图案。这个碎片推断出它的原型是一件短袖长袍。

黄花真丝印花躺金动物图案双排扣大衣

黄土地上的双排扣花卉丝绸印花和黄金大衣是国家一级文物,出土于元代。数量1件、丝质、呈黄色、长55厘米、宽154厘米。该上衣对襟、袖口窄的长袖,里面是长袖,外面是短袖。以碎花丝绸为面料印金,印金图案主体为水波地上的麒麟图案(又似鹿纹)领口印有方形条纹,非常华丽,极为罕见。

刘芸蝙蝠图案化妆龙袍在黄土地

行云妆花袍出土于清代,长135厘米、袖长152 cm、丝质。龙袍是古代皇帝参加庆典时穿的礼服。绣龙形图案,又称龙纹的肚子,特点是衣领、右衽、黄色、紫色。清朝的时候基本都是圆领、黄色为主。这件文物是清代黄土地上的一件带有流动蝙蝠图案的龙袍一般是九条龙,前后三条,左右肩各一条,前面一条,后面五条,符合皇帝“九五之尊”的地位。下摆绣有江海流水的图案,象征着山河合一。同时这件龙袍使用了化妆,这是清代普遍使用的、缂丝等手法。

学术研究 编辑本段

机构设置

2010年10月,国家文物局批准以中国丝绸博物馆为依托,建立国家文物局纺织文物保护重点研究基地研究方向为纺织文物保护,研究内容包括纺织相关文物的分析测试鉴定、保护与修复关键技术研究、传统工艺和价值挖掘等。科研基地按照国家文物局的部署,围绕纺织文化遗产保护和技术开发,推动纺织文化遗产保护事业的发展。为了更好地促进丝绸之路沿线纺织文物保护的发展、加强科研成果转化、发挥辐射效应,科研基地一直在新疆(2011年)甘肃(2015年)内蒙古(2017年)俄罗斯北高加索(2018)河南郑州(2019年)陕西(2020年)在西藏设立工作站(2014年)成立联合工作站,以工作站为平台,加强与科研基地的合作,不断为地方纺织文物保护提供技术和人才保障。

学术成果

新华社杭州电(秦钰阳、冯源)商务印书馆是中国第一个现代出版机构,中国丝绸博物馆是中国第一个国家级丝绸博物馆。两家博物馆于2022年8月24日在杭州签约,双方围绕丝绸博物馆丝绸之路主题展、丝路考古研究、中国 丝绸文化海外传播从三个方面策划图书选题,并以适当方式协办丝绸之路文化国际研讨会,结合国内外学术资源,推动中国丝绸文化和丝绸之路文化的研究与传播。

中国丝绸博物馆长期为国内外多家单位提供纺织文物鉴定和保护的技术服务,已与25个省合作、与俄罗斯等国家和地区的近90个文化艺术机构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共有鉴定报告30份,文物保护修复方案70个,重大保护项目近60个。中国丝绸博物馆充分发挥专业优势,赢得了委托单位的一致好评。通过项目合作,为丝绸之路沿线出土纺织品的研究提供技术支持,以多语种形式发布研究成果,如流散在英国、法、俄罗斯等国敦煌藏经洞帛书全面整理,多语种出版。

2023年,国际丝绸之路与跨文化传播研究中心还与浙江大学艺术考古学院发布了2022丝绸之路展“十大榜单”和学术成果“十大榜单”,以及Xi 同年,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的一个国际保护中心发布了与丝绸之路遗产有关的文化活动“十大榜单”年报显示,2022年,全球举办了84场以丝绸之路为主题的展览;全球学术界已经出版了200多部丝绸之路研究专著、论文集、报告或目录,以及700多篇论文;世界各地还举办了57场与丝绸之路遗产相关的文化活动,使学术界和公众重新认识了遗产价值,并促进了更多年轻人参与遗产保护。

学术交流

2019年10月9日上午,由浙江大学主办,浙江大学出版社出版、中国丝绸博物馆主办“当代诠释与传播:2019中国丝绸国际研讨会”在杭州召开。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英国维多利亚和阿尔伯特博物馆、英国苏格兰国家博物馆、英国苏格兰格拉斯哥博物馆、米兰昂布罗休艺术博物馆、意大利中国“一带一路”交流合作中心、法国浙江大学巴黎高等研究与实践学院、来自中国丝绸博物馆等博物馆和研究机构的60多名代表参加了研讨会。作为中华文明的重要特征之一,丝绸的传播和贸易强化了历史“丝绸之路”许多沿线国家之间的联系促进了和平稳定的国际关系的维护和世界文明的进步与发展。希望通过聚集和引进国内外中国丝绸研究领域的优秀学者,为相关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提供学术支持。

中国丝绸博物馆、国际丝绸之路与跨文化交流研究中心负责实施“2021丝绸之路周”该活动于2021年6月18日至24日举行。该活动的主会场是中国丝绸博物馆,它也将在Xi 陕西安、甘肃兰州和福建福州设立分会场,在法国、意大利、比利时等地举办各种宣传推广活动,实现海内外联动。各种活动精彩纷呈,有主题展览,也有网络直播、视频分享、丰富多彩的游戏,线下学术论坛、研讨会、讲座等。

中国丝绸博物馆承担科技部重点研发项目《敦煌丝绸艺术全集》,是中国学者在文化遗产领域发起的第一个、由多个国家牵头和共同实施的重大学术项目获得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奖励“丝绸之路项目”大力支持并签署了合作协议,同时吸引了14家欧洲公司、亚洲12家、美洲2家、来自两个非洲国家30个机构的学者参与了世界丝绸起源的探索。2021年12月14日下午,国家丝绸博物馆在新沂图书馆举办了本年度第一次小型学术研讨会。陈列保管部、国际交流部、科技部和社会教育部的专业技术人员参加了会议,夏丹河副馆长及办公室同志列席了会议。其中,12名记者分别为“策展与数字化”藏品研究与保护”社教与传播”三位课题分享了各自的学术研究成果和工作经验。

2022年9月2日上午,由中国博物馆协会服装与设计博物馆专业委员会主办、由中国丝绸博物馆主办的学术研讨会在第九届郑州举行“博博会”期间成功举办。本届研讨会以“分享服装魅力,设计美好生活”作为主题,从对服装的认知、从发展与传承等方面深入解读服饰文化,探讨博物馆设计的发展方向。上海历史博物馆、广东民间工艺博物馆、清华大学美术馆、中国丝绸博物馆、北京服装学院民族服装博物馆、何 南工学院纺织服装博物馆、中央美术学院、包括中央民族大学在内的50多名专家学者出席了会议,郑州当地高校的多名师生也参加了听证会。

文物保护 编辑本段

中国丝绸博物馆是国家文物局首批认定的可移动文物技术保护甲级设计资质、一级修理资质单位。2021年4月29日上午,由中国丝绸博物馆和敦煌研究院联合举办“敦煌丝绸展”,介绍了敦煌丝绸的发现、收藏、种类、用途、敦煌贾峪的研究修复和发掘、经帙、伞盖、经幡、刺绣等丝绸文物传统生产工艺恢复研究。

1995年10月26日,中日尼雅探险队对新疆尼雅古墓群8号墓进行发掘,出土一件织锦文胸,被列入中国第一批禁止出国的物品(境)文物展览是中国织锦最高技术的代表。2017年1月,中国丝绸博物馆的罗群刘健等技术人员前往新疆“五星出东方”brocade护手对织物信息的采集分析和检测。2017年2月,罗群带领他的团队成功复制了“五星锦”

2019年12月3日,由中国丝绸博物馆和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共同组建的中国丝绸源头研究郑州工作站正式落户荥阳清泰遗址。2000年,中国丝绸博物馆成立中港纺织鉴定保护中心,2010年10月,国家文物局评估批准建立国家文物局纺织文物保护重点科研基地,推动纺织文物保护事业发展。

2020年8月7日“后宫遗珍:清陵慈禧太后和容公主修复成果展”拉开帷幕。这批丝织品共20件,主要出土于慈禧丁咚陵地宫和荣飞园林地宫,2014年分批运往中国丝绸博物馆。8年来,博物馆一直在保护和修复这些文物。2023年7月12日,“2023丝绸之路周”该活动在中国丝绸博物馆开幕,包括许多国宝,其中大部分是首次在浙江展出。

文化活动 编辑本段

社教活动

2020年2月13日,中国丝绸博物馆陆续推出国粹“五个一”线上知识:一物、一技、一文、一例、一问。国丝馆宣传平台活动,如微信、微博、网站、抖音、B站等推出。2022年中国丝绸博物馆国际影响力品牌活动“丝绸之路周”借助主流媒体,与丝绸之路沿线的文化和文化机构建立联系、行业媒体、社交媒体等传播平台采用线上线下融合、国内外同步传播的方式。经过主流媒体等重点报道,丝路周话题国内社交媒体阅读量达到3.42亿次、讨论3.6万次,海外社交平台阅读量突破200万次,直播平台达到1449个.7万次。

2022年3月,为了更好地将小学课程与传统蚕桑文化相衔接,中国丝绸博物馆启动了一项以知识为基础的计划、趣味性、娱乐为一体的活动——我们饲养蚕宝宝。博物馆向所有参加活动的在校学生免费发放蚕宝宝科普包,里面有20只蚕宝宝、2个蚕宝宝喂养箱、饲养手册、全程所需的新鲜桑叶。在养蚕宝宝的过程中,如果同学们遇到什么问题,可以通过网络向中国丝绸博物馆养蚕基地的专业老师寻求帮助。中国丝绸博物馆还会组织当地学生去蚕桑基地“小云龙蚕桑乐园”就地采集新鲜桑叶,亲近绿色自然。

2022年5月,中国丝绸博物馆响应省文物局关于乡村博物馆建设的部署,采取多项措施助力乡村博物馆建设。牵头成立乡村博物馆建设工作专班和专家指导组,明确工作职责和目标任务。根据博物馆的基本条件,全方位帮扶农村特色博物馆建设、主题关联度、资源特点等。以结对指导、策展指导、借展服务、技术服务、项目指导、送展览、送活动等七项措施精准服务乡村博物馆建设。为乡村博物馆提供博物馆运营管理、讲解导览、志愿服务、技术保护等方面的人员培训,为相关人员提供在国家丝绸博物馆的在职培训机会。

文创设计

中国丝绸博物馆还设计制作了很多文化创意周边,比如有经纬标志的丝巾、方巾系列(紫气东来、沙鸣花开、百年旗袍)锦上胡风丝巾、玫瑰花语丝巾、广东李思集团丝巾及其他丝绸产品。此外,还有印有花卉图案的沙发套和枕头、花盘鸟图案文化衫、清智叶莉系列鼠标垫、清逸立业系列笔记本、人物切杯垫等周边产品结合日常生活用品。2018年,中国丝绸博物馆与微软亚洲研究院合作利用“微软小冰”人工智能设计和生产“宋之雅韵”融合了多种宋代丝绸图案的产品,成为人工智能设计在继承和发展丝绸文化领域的新尝试。

2023年3月29日,“一曲新词”宋韵邀请展在杭州的中国丝绸博物馆展出了来自60位国内艺术家的120多件作品、服装设计师之手,涉及服装、刺绣、染织、瓷器等类别,按四季循环分为“春日游”芙蓉醉”深闺院”长歌行”4个单元。每个单元对应两首宋词,出自欧阳修、苏轼、周邦彦、李清照、黄升、陆游等六位诗人的名字作为创作元素。展览还举行了“松韵数码时装系列”在发布会上,邀请了六位设计师来激活该系列中宋代图案的设计。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染织服装艺术设计系教授李伟设计了五套“宋韵”数码时装作品,作为中国丝绸博物馆首批数码藏品永久收藏。

​获奖情况 编辑本段

2004年获第六届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奖

2012年获第二批国家一级博物馆

2016年获第十四届(2016年度)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奖

2016年11月获“十二五”文物保护科学和技术创新奖“二等奖

2019年获5月18日最具创新力博物馆

2020年获第十八届(2020年度)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奖

2021年获“2021中国特色旅游商品大赛”铜奖

2021年10月获2021全国优秀文物藏品修复项目

2021年11月15日获“典赞 2021科普中国”十大科普展览

2022年1月获第一批国际人文交流基地

2022年7月22日获“全国文物系统先进集体”奖

2022年9月获弘博奖.最佳绿色环保奖

2023年1月获2022年度全国热搜博物馆百强榜单

2023年6月6日获2023年国家文物局文物事业高质量发展十佳案例

2023年6月获《丝绸之路数字文物共享平台 促进文明交流互鉴》文物事业高质量发展十佳案例。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长沙市博物馆    下一篇 苏州博物馆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