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百科  > 所属分类  >  地理百科    建设建筑    景观景点   

大同市博物馆

大同博物馆是中国山西省大同市的一座综合性地理博物馆,位于大同市平城区太和路506号,总建筑面积32821平方米。2020年,大同博物馆被评为国家一级博物馆。

大同博物馆始建于1959年,原名大同市文物陈列馆。1963年正式更名为大同博物馆。大同博物馆经历了半个多世纪,几经易址,从下华严寺、展厅西厅到大同十中天文楼。新楼于2010年5月18日开工建设,2014年12月31日正式对外开放。

大同博物馆现有文物17万余件,其中珍贵文物3000余件,收藏展示北方少数民族文化、边陲重镇文化、以宗教文化特色著称,侧重大同尤其是北魏时期的融合基因、辽、金代三代精品文物。以大同的地域特色正殿以历史文化为主线,着重反映这一地区民族融合和对外开放的发展历程“代地沧桑” “北魏平城” “辽金西京” “明清重镇”四个历史陈列。此外,还设有“大同恐龙” “梵语清音”两个专题展览。有两个临时展厅,每年都会推出几个临时展览。

2020年3月19日大同博物馆《 西京风华——辽金元民族融合文化展》和“红色记忆——大同近代革命历史文物展”荣获山西省首届博物馆展览评选推广奖。2020年12月,大同博物馆入选第四批国家一级博物馆。

目录

历史沿革 编辑本段

大同博物馆成立于1958年,1959年开馆。原名大同文物陈列馆,1963年改为大同博物馆博物馆遗址最初建立在华严寺,隶属于市文化管理委员会“山西云冈石窟文物维修办公室”,主要用于对外展览和宣传、田野考古、收集社会文物。

博物馆举办了“历代综合艺术展”辽代西京文物展”建国40周年大型文物展中华民国”联合举办了“山西省出土文物展览”日本大阪的“中国古代玻璃、金银器文物展”等。在国家文物局的支持下,徐从来旧址和辽代王陵得到了保护和加固。对青瓷窑旧石器遗址、高山镇细石文物发掘,独立完成北魏司马金龙墓、方山永固陵、金代阎德源墓、重要的发掘,如冯道真和元墓;1982年至1994年,配合基础设施建设,发掘了1200多座各个时期的墓葬,出土了大量珍贵文物。

大同博物馆大同博物馆

因市镇合并,雁北地区撤销,所辖大同县划入大同市文物部门重新划分,考古发掘工作划归市考古研究所该博物馆主要从事文物收藏、研究和展览工作。1994年,在下花岩寺北侧,修建了博物馆综合办公楼,同时修建了文物库,极大地解决了博物馆长期以来没有坚固的文物库房的问题。

2006年,大同市开始建设新博物馆。新馆占地5600平方米,其中展厅面积1800平方米,展览面积比老馆增加了3倍。2009年1月16日,大同博物馆新馆正式对外开放。2011年7月,大同博物馆得知(研究会)该委员会的成立标志着大同博物馆向专业化研究机构的迈进。2012年5月29日起,由于展厅整体平移,大同博物馆迁至原三中。

新馆成立

大同市豫东博物馆新馆于2010年5月18日开工建设,总投资4.9亿元,占地面积51556平方米,建筑面积32821平方米。由中国著名建筑师崔凯先生设计。2014年12月31日正式对外开放。2020年12月21日,中国博物馆协会公布了第四批全国I、二、三级博物馆名单,其中大同博物馆成为国家一级博物馆。

目前,大同博物馆实施“总分馆制”除了主图书馆,还有9个分馆向公众开放,即梁思成纪念馆、平城记忆馆、明堂遗址博物馆、魁星文化博物馆、北朝博物馆、辽金元民族融合博物馆、大同红色记忆馆、古代青铜艺术博物馆、渭北书法家张故居纪念馆。在总馆“融合”在主题的指引下,不同的分支有着鲜明的主题、各有特点,相互关联、互为增补。

建筑布局 编辑本段

建筑设计

大同博物馆是由中国著名建筑师崔凯先生设计的。整个建筑设计试图对异形建筑空间的上升动力作出典型的描述,将大同 中国的历史文化融入其中,大胆吸收大同 大同火山群、龙壁文化与云冈石窟空间演变的文化因素。建筑外观呈现双螺旋“S”造型,犹如一条即将腾飞的巨龙,也寓意着胡汉交融。

展厅布局

博物馆有一个地下室、地上三层,部分区域有夹层。含文物展览区、公共服务区、多功能厅、文物存放区和办公区等。博物馆一层为“大同恐龙”专题展览区,“沧桑代地”展区和临时展区。二层为“魏都平城”陈列区。三层为“辽金西京”和“明清重镇”陈列区,以及“梵语清音”专题展览区。

陈列展览 编辑本段

主馆永久陈列以大同历史文化的地域特色为主线,开辟“沧桑代地”魏都平城”辽金西京”明清重镇”四个历史陈列,“大同恐龙”梵语清音”两个专题展览。

常设陈列

沧桑代地

展览位于博物馆一楼,展示了大同从旧石器时代到秦汉时期的沧桑巨变,展示了人类从野蛮一步步走向文明的历史进程。展览分为四个单元,即文明的序幕、狄代方国、战国兴城与秦汉烽火。展览包括研磨石器、陶器、刀币等,展现古人的生活方式。

魏都平城

展览位于博物馆二楼,展示了大同地区从繁荣到衰落直至北魏灭亡的历史。平城与拓跋鲜卑建立北魏都城。398年,北魏拓跋珪迁都平城;526年,平城在战争中化为废墟。展览分为六个单元,即乐圣时报、京都平城、丝路遗珍、胡风汉韵、墓俗与衡州平城。展览包括宋绍祖和司马金龙墓的文物、宴猎壁画、兵马俑和异国情调的金银玻璃器皿。

辽金西京

展览位于博物馆的三楼,展示了大同从唐朝到元朝的历史。期间契丹、女真、蒙古等民族相继经营,大同成为中国第二次民族融合的重要舞台。展览分为五个单元,分别是唐代的云州、西京遗构、边地风情、宗教大观与丧葬习俗。展览包括铜器、金银器、瓷器、绘画、雕塑和各种陪葬品等。

明清重镇

该展览位于博物馆的三楼,展示了大同地区的明清历史。展览分为五个单元,即九边镇、大同宏府、边境贸易和人民与贸易民生反映了当时人们的生活状况。展览包括武器和大炮、金铜玉和古代家具。

专题展览

大同恐龙

展览展示了恐龙化石和植物化石,包括左云和新荣恐龙化石、天镇恐龙化石。

左云和新荣恐龙化石

左云和新荣恐龙化石位于大同恐龙展。1958年,我国著名古生物学家杨院士在左云发现了蒙古飞龙、已经公布了戈壁小角龙和江豚三种恐龙化石,是大同发现的最早的恐龙化石。1973年,新荣区一农民在其耕地中发现多块恐龙化石,交给大同博物馆,经专家鉴定为兽脚亚目食肉恐龙3354跃龙的椎体化石。1996年,一位中学老师在宗高墩村发现了一块恐龙骨骼化石,并送到大同博物馆。它被鉴定为大型蜥脚类恐龙的股骨化石。这些恐龙化石的发现对大同地区地层化石分布的划分和对比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天镇恐龙化石

展览展示了六具较为完整的甲龙骨骼化石。2009年,大同博物馆和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联合调查了天镇恐龙化石的分布历时三年,发现甲龙化石数十具,约为0.73亿年,丰富了天镇恐龙的内容,为研究大同地区恐龙的分布提供了详实的实物资料。

梵语清音

佛教在北魏时期兴盛。大同作为一个多元文化融合的地方,见证了佛教的发展。从北魏到明清,佛道经历了竞争与融合,大同佛道雕塑层出不穷,于是有了“雕塑之都”的称号。展览包括四个单元,即上海世博会的遗产、十八罗汉、关帝庙的窖藏与民间造像。

海会遗珍

展示了十八座石雕。最初是大同华严寺海会殿的雕像,海会殿在20世纪50年代被拆除。雕像由玄武岩雕刻而成,均为蹲坐式,面容肃穆,手印各异,具有鲜明的辽金时代特征。

关帝庙窖藏

展示57尊具有明代特色的佛教道教铜像。2008年10月21日,在该市鼓楼东街关帝庙保护修复时出土。这些雕像造型端庄,塑工精美,外观完好。其中,佛教造像含蓄庄重,道教造像清幽恬静,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刻有纪年、铸造现场的铭文铜像为研究明代大同地区的佛教和道教造像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其他单元

十八罗汉单元展示十八罗汉像,民间造像单元展示民间供养的佛教造像,明清铜像传世于汉代、藏族等类型,道教造像题材更加多样。

临时展览

四川省绵阳市博物馆藏涪城韩云3354汉代文物精品展

本次展览将于2023年1月12日至3月29日举行地点是一楼展厅,由大同博物馆组织、绵阳博物馆协办。此次展览分为“千载汉风道涪城”物阜民丰百业兴”居诸不息烟火盛”礼正乐教慕神仙”四个单元,包括陶器、漆木器、青铜器、铁器、拓本等97种(套),生动地勾勒出汉代绵阳的生活。

穿越千年,一部壮丽的彝族史诗

本次展览将于2023年4月5日至5月12日在一楼展厅举行,由大同博物馆承办、凉山彝族奴隶社会博物馆协办。本次展览共展出110件(套)独具凉山彝族文化特色的文物。通过语言文字、宗教信仰、等级制度、家支制度、习惯法、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生活习俗的八个方面既展现了凉山彝族奴隶社会的历史原貌,又再现了不同于其他奴隶制度的特点,揭示了凉山彝族奴隶社会的发生、发展和终结的过程,是多方面的、它从多个角度再现了凉山彝族的历史全景,也反映了彝族辉煌的历史文化和智慧。

风吹在 纵横天下——晋商 历史文化专题展览

展览时间为2023年5月18日至7月18日,由太原晋商博物馆和大同博物馆联合策展,以明清晋商发展史为脉络“源起开中”香飘万里”汇通天下”三个部分,旨在向观众讲述晋商“诚实守信、开拓进取、和衷共济、务实经营、经世济民”的可贵精神。

馆藏精品 编辑本段

大同博物馆的珍宝是司马金龙 的木漆画这是北魏的墓、司马金龙汉墓中的釉陶俑■墓、元代广寒宫釉瓷枕及“北魏蓝”玻璃制品。

司马金龙中的木板漆画■墓

这批藏品陈列在杜威平城博物馆二楼,年代可追溯到北魏太和八年(公元484年)1965年,出土于司马金龙 大同市石家寨村的王氏墓墓内清理出五幅漆画,每幅垂直尺寸为0.8米,横0.2米,厚2.5米,榫卯结构拼接,四周包边并绘有图案。板的两面都有绘画和题字,每一页都画有四层文字,每一层都是单独的图画,上面列有书名。漆画画的故事内容是列女、孝子、高人、伊势等,体现了墓主生前思想中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崇拜。

司马金龙汉墓中的釉陶俑■墓

该俑阵位于杜威平城,博物馆二楼,在同时期的墓葬中极为罕见,是中国北魏时期最大的俑阵。兵马俑有360多件,大同博物馆修复整理了238件相对完整的兵马俑,还原了当时的盛况,效果就像一个缩小版的兵马俑。兵马俑分为六种形状、八柱摆布,高约30cm按照当时贵族出行的礼仪规定,安排导游骑俑、骑马仪卫俑、步行者警卫人影等,有生动的表情、气势恢宏、尽显王家气象。

影青釉镂空广寒宫瓷枕

藏品位于博物馆三楼,陈列于辽金西京它可以追溯到元代,于1973年在大同市五里店出土它长32厘米,宽16厘米,高15厘米.3厘米。整体造型是一座宫殿,四面雕刻着故事。枕面呈海棠曲线花瓣状。枕体的四边分别设有宫门,宫门头和宫门四角挂有雕刻的如意云珠,墙体上雕刻有菱形或云纹。宫中雕刻了四组神话故事,前面是广寒宫,后面是嫦娥奔月e居中,玉兔在前,四个宫女在左右。后正中,一名身着官服的男子站在案后,两侧站着朝臣。左右子宫塑造了两组童话。胎质白而坚,釉面白亮。

北魏蓝”玻璃制品

北魏蓝”作为大同博物馆的名片之一,属于博物馆二楼的展览“魏都平城”玻璃制品有碗、瓶、壶一应俱全。早期,中国的玻璃制品主要含有铅和钡,而西方的玻璃成分主要是钠和钙北魏建立政权后,平城成为连接中西的枢纽,西方的玻璃制作技术来自当时的大岳家族。

其他分馆 编辑本段

梁思成纪念馆

它是大同博物馆的分馆之一2011年9月28日开业,2016年升级。下沉广场,位于大同市东城墙带公园,是一座仿古二元院落,面积1210平方米,四个展厅“大师•大同”为主题,分为一代宗师、不愧山河、大同调查、安慰老师四个展示单元,用了很多话、图文并茂介绍梁先生尤其是梁先生来大同考察古建筑的时期梁先生的许多著作藏书中的专著更是弥足珍贵。

辽金元民族融合博物馆

它是大同博物馆的分馆之一位于大同市平城区清源街北95号它是一个以重建的开化寺为场地的主题博物馆2019年5月18日正式对外开放。该馆为大同博物馆耗时两年打造,也是大同古城第一座辽金元民族博物馆。博物馆占地面积2935平方米,建筑面积1590平方米大同地区出土的辽金元文物以民族融合多元文化为主题,以展览的形式呈现在公众面前。展览分“京华·锁钥”法相·庄严 ”茗酌·商贸”溢彩·生活”魂归·彼岸”五个单元。

大同红色记忆馆

它是大同博物馆的分馆之一,位于大同市平城区古城街楼南街6号-9号院,2019年12月21日对外开放。大同红色记忆博物馆是以古城四合院为场馆而建的“红色记忆——大同近代革命历史文物展”展览以1921—以1949年为期限,以黎明的第一道曙光、共赴国难、革命到底、缅怀四大烈士重温大同地区的中国共产党、团组织和学、工、群体运动的发展史再现了党领导大同人民抗日争取民族独立推翻国民党政府建立新中国的伟大壮举。共展出各类文物440余套,图片380余幅,其中国家一级文物1套(12件)

古代青铜艺术博物馆

它是大同博物馆的分馆之一,位于大同市平城区古城街县楼北街10号-2019年12月21日对外开放的12号院。大同古代青铜艺术博物馆是一座明清风格的四合院建筑,总面积998.5平方米,有七个展厅。其基本显示《铜耀大同——明清大同铜造艺术陈列》分为“古韵新风”炉火纯青”燕闲清赏”奢华铜享”四个单元,展示了600多年的历史大同地区明清铜器制作技艺,包括明清仿商周铜器、宣德炉、书房的休闲欣赏,蒙中两国的商业交流,充分体现了明清时期雁北古城大同繁荣的商业景象,繁荣的人文,繁荣的民族融合。

北朝博物馆

它是大同博物馆的分馆之一,位于大同市平城区向阳街288号,于2017年1月20日正式对外开放博物馆建在唐明的主楼上。其中面积为4628.88平方米,高27米,地下一层,地上三层,六个单元,即“妙相西来”卤簿庄穆”魏碑风骨”石雕气象”殿堂华章”都会风华”,展示青铜、雕塑、绘画、碑铭、陶瓷、瓦当等千余件文物,展现了北魏乃至整个北朝平城时代的繁荣景象,反映了各种文化的汇聚与融合。是一座集休闲、集娱乐为一体的文化圣地。

魁星文化博物馆 

它是大同博物馆的分馆之一,位于武定街和大十字街交叉口的魁星楼。2008年,在明清大同县学堂旧址附近重建魁星楼2016年12月31日,博物馆首次对外开放。魁星楼五层三檐、一座盔顶的亭子状建筑,明暗相间,底部四面有街,平面为正八边形,总高31.24米。博物馆以“昌文兴教”作为主题,主要表现与科举制度相关的文化内容。建筑一楼有魁星画像,二楼有闻鸡起舞等劝学故事壁画,三楼有40件文房四宝展品和科举制度。

明堂遗址博物馆

它是大同博物馆的分馆之一,位于大同市平城区向阳街288号,于2016年12月25日首次对外开放。唐明遗址博物馆是在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平城唐明南门遗址的基础上建立的,建筑面积1800平方米它由三部分组成,即“惊世发现”平城明堂”考古发现”,利用模型和出土文物建筑构件进行集群展示。同时,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采用视频回放触摸屏VR技术等多媒体手段,直观全景地向公众还原北魏唐明的壮观景象。

渭北书法家张故居纪念馆

它是大同博物馆的分馆之一位于大同市平城区马王庙街18号院2017年9月28日正式对外开放。纪念馆为明清传统四合院,两个院落,建筑面积334.36平方米,有四个展厅。馆内的基本陈列包括两部分张和张的生平事迹和书法艺术,并展出张s相关用品、文件、270多幅书法作品(套),从人品、阐释张先生的艺术价值和道德精神价值从书法的两个方面来看。

平城记忆馆

大同博物馆分馆之一的平城记忆博物馆,位于东城墙带状公园南侧下沉广场,梁思成纪念馆对面,面积约1210平方米。2011年9月29日开业馆内有四个展厅,是沧桑的故土、萌动的边城、奋进的岁月,变革的时代,与“老大同记忆”以此为主题,展现了大同从鸦片战争到改革开放的近200年历史,分为四个历史阶段,包括清末、民国、新中国成立于第三个十年、改革开放四十年后。2022年8月10日,展览升级,2023年初重新开放。升级后的平城记忆博物馆展出了294件藏品(套),25处重点文物(套)

学术研究 编辑本段

大同博物馆出版《融合之路——拓跋鲜卑迁徙与发展历程》《镜月澄华——大同市博物馆藏铜镜》《翰墨留香——大同市博物馆藏书画精品》《熠彩千年——大同地区墓葬壁画》《博古钩沉》《大同市博物馆馆藏精品图集·第一辑》3《平城文博》2018卷一卷二。

科研课题为《藏品管理智慧化系统建设研究 保障博物馆传统文化传承发展》《中华传统漆器文化研究—以北魏司马金龙墓漆屏风画为例》《大同特色民居研究—新形势下的现状与展望》3010,大同博物馆也举办过多次研讨会,如文博讲堂辽五经会议等。

文博大讲堂

文博讲堂是大同博物馆的学术研究之一,并邀请国内专家进行专题讲座。截止到2023年9月,已经有五次讲座,分别是《北魏平城明堂研究》《从大兴安岭到天山——契丹人的兴起及西行之路》《牛川古城与北魏六镇》和《北朝墓室的空间营造与来世想象》。

文化活动 编辑本段

社教活动

大同博物馆的研究活动始于2019年作为一个展示大同 它以独特的民族融合魅力和深厚的地域文化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游客。大同博物馆以北魏文化为核心、以大同历史为主线,制定主题研究活动,旨在让学生通过参观博物馆了解北魏文化、了解家乡历史;支持研究课程,重点培养学生和历史和人文遗产、科学实践精神和爱国主义是主要目标。博物馆设计了《北魏洛阳城的考察及都城发展史上的意义》系列课程之一,比如《三星堆祭祀坑(陪葬坑)出土遗存梳理》《我与博物馆》《我眼中的文物世界》。

博物馆“进校园”进军营”进社区”进社区”进企业”下乡”社会教育项目,开展了宣传教育项目,包括在云端与博对话、同博带你看世界、品鉴文物、博闻晋风、云赏同博、同博与你“宅”一起几大板块。该博物馆还提供在线和线下课程,以开展社会教育。

文创设计

博物馆开设了通博文创展厅,以馆藏文物为主题,推出了小虎枕等众多文创产品、独具平城特色的面具、文化书签、大同蓝”玻璃器具、明信片、忍冬纹丝巾、鼠标垫、钥匙扣、文件夹、水杯及书本等。

所获荣誉 编辑本段

2020年3月19日,大同博物馆“西京风华——辽金元民族融合文化展”和“红色记忆——大同近代革命历史文物展”荣获山西省首届博物馆展览评选推广奖。

2020年,大同博物馆入选“第四批国家一级博物馆名单”

2022年7月,大同博物馆荣获全国文物系统先进集体称号。

2022年11月30日,“平城魏碑‘拓’退一步——大同博物馆经典系列活动”入选全国文化社会教育百佳案例。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平顶山博物馆    下一篇 首都博物馆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