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雹
冰雹俗称冰雹或冰雹块,是雷暴云中落下的硬球、锥形或不规则固体沉淀。一般直径5~50 mm,有时可达10 cm以上常见的冰雹直径在2厘米左右,如豆。冰雹主要发生在中纬度大陆地区,多在温带地区,夏季或春夏之交最为常见。
冰雹是由强对流天气引起的一种严重气象灾害,常形成于积雨云内部,以颗粒状冰晶的形式出现。出现的范围小,时间短,但是很凶猛、它很强,经常伴有强风、强降水、急剧降温等突发性灾害天气,给农业、建筑、通信、电力、交通和人 美国的生命和财产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世界上很多地方都有冰雹发生,世界上冰雹发生频率高的国家是中国、美国、俄罗斯、印度和意大利北部。
形成原理 编辑本段
形成过程
冰雹是从一种对流性很强的积雨云上落下来的,这种积雨云被称为雹云。冰雹云厚度一般在5公里以上,云顶高度可达12公里以上云顶温度很低,经常达到-30~-40℃甚至更低。冰雹云是由水滴、冰晶和雪花一般分为三层:底层温度在0℃以上,由水滴组成;中间层温度为-在20~0℃时,过冷水下降、冰晶和雪花组成;顶层的温度是-20℃以下,基本由冰晶和雪花组成。
冰雹云的特征:冰雹云顶白底黑,云带红色,云边土黄色;远远望去,云体发展迅速,顶上常见砧云冠近看,雹云底部被剧烈扰动,周围有黑色碎云飞舞;冰雹云雷声沉闷而连续;冰雹来临前通常是白色的、凉爽的大雨滴落下来。
一般来说,冰雹最容易落在600百帕等压面附近,因为云中上升速度最快的气流大多出现在600百帕等压面以下200~300米。中纬度地区的零度层往往在600百帕左右,这也是该地区降雹次数多于高纬和低纬地区的原因之一。急流经过的区域附近对流层中上层风速较强,有利于对流的加强急流可以带走上层大气凝结释放的潜在热带区,使云中原有的不稳定状态得以维持和加强急流区风速垂直切变强烈,容易引起倾斜上升气流,有利于强雷暴的产生和发展。
冰雹云中的上升气流比一般雷雨云中的上升气流强,常达15~20米/秒以上。当上升气流较强时,它将水滴从云的下部带到云的上部和中部,水滴迅速冷却并凝固成小冰晶。在下落过程中,小冰晶与过冷水滴碰撞,在其上冻结成不透明的冰核,形成冰雹胚胎。由于冰雹云中气流的剧烈波动,冰雹胚胎就这样在空中上下翻滚,附着更多的过冷水滴,积累更多。一旦变成大冰雹,上升气流再也支撑不住它的重量时,冰雹就会落下。大冰雹处于强烈的倾斜上升气流中、产生于富含液态水的雷雨云中。每次冰雹的范围都很小,一般宽几米到几公里,长20~30公里,呈带状分布,所以经常“雹打一条线”的说法。
形成条件
1.空气相当厚、极不稳定的气氛。冰雹通常发生在春夏之交要产生10厘米的冰雹,必须是50米/超过秒的上升气流运动(一般来说,引起雷暴的积雨云仅上升10米/秒左右)如此强烈的上升运动,完全是靠大气中不稳定能量的释放获得的。因此,极不稳定大气越厚,越有利于降雹。
2.积雨云必须发展到能够冻结单个大水滴的高度(一般认为温度达-16~-12℃)
3.要有强的风切变。
4.云的垂直厚度不应小于6 ~ 8公里。
5.积雨云含水量丰富,一般3~8克/立方米,在最大上升速度以上存在液态过冷水的积聚区。
6.云内应有倾斜的、强烈且不均匀的上升气流,通常为10~20米/秒或以上。
形态结构 编辑本段
冰雹是像绿豆一样小的东西、黄豆,大似栗子、鸡蛋的冰粒最小的不到1毫米,最大的可超过10厘米。它的形状多样,呈球形、椭球形、锥形、扁圆形和不规则形状等。小冰雹一般近球形,大冰雹多为非球形。雹块中有一个可分辨的生长中心,称为雹胚,常为白色不透明和透明。雹胚上覆盖着透明或透明和不透明的冰层,一般为4~5层,最多可达20层。一些冰雹块有光滑的表面,而另一些有凸起。
雹胚外部之所以形成透明和不透明的冰层,是因为雹胚在上升气流的作用下进入了大量的水、温度不太低的区域与过冷水滴碰撞,释放出一定的潜热,使雹胚表面形成一层薄薄的水层,然后冻结成均匀透明的冰层;然后上升到水少的低温区域,冰晶、雪花和少量过冷水滴碰撞后直接相互粘附,不经过从薄水层层冻结到冰层的过程,而在冰晶中、雪花、过冷水滴与冰雹核结合过程中,往往会有许多气泡,形成不透明的冰层。当冰雹云中的气流发生剧烈变化时,冰雹胚胎在空中上下翻滚,附着更多的冰晶、雪花和过冷水滴继续生长,形成透明和不透明的冰层。
主要分类 编辑本段
根据一次冰雹过程中最多冰雹的直径、根据累计降雹时间和累计降雹厚度,将冰雹分为三级。
1.轻雹:大多数冰雹的直径小于0.5厘米,累计冰雹时间不超过10分钟,区域内冰雹厚度不超过2厘米。
2.中雹:多数冰雹直径0.5~2.0 cm,累计冰雹时间10~30分钟,冰雹厚度2~5 cm。
3.重雹:多数冰雹直径2.0厘米以上,累计冰雹时间大于30分钟,冰雹厚度大于5厘米。
根据大小和结构,冰雹可分为三类。
1.霰(软雹)霰是白色、直径约6毫米的不透明球形或圆锥形冰粒。基本上是冰晶和小云水滴碰撞形成的。密度低,碰到坚硬的表面就会碎。
2.冰丸(小雹、冰粒)冰粒是透明或半透明的冰,直径几毫米,呈球形、椭球形、锥形或不规则形状等。它可以是冻结的雨滴,也可以是覆盖着霰的薄冰壳。这层冰可以通过捕获水滴并冻结来形成,也可以通过部分融化霰然后慢慢冻结来形成。
3.冰雹:冰雹是直径超过5毫米的冰球、冰块有各种形状和球形、椭球形、锥形、扁圆形、不规则形状等,大小不一。中等强度的风暴可以产生直径几厘米的冰雹,而非常强的风暴可以产生直径10厘米或更大的冰雹。冰雹的密度在0.9克/大约立方厘米,和透明冰差不多。从冰雹剖面图可以看出,它往往是透明和不透明的多层结构,冰雹块中央有初始胚胎,可以是软冰雹、小雹或冻滴。
时空分布 编辑本段
冰雹主要发生在中纬度大陆地区,从亚热带到温带,温带地区发生最多,赤道和两极地区较少,海洋地区较少。从当地情况来说,通常是北多南少,山地多平原少,内陆多沿海。这种分布与大范围冷空气活动和地形有关山区地形复杂,加热差异大,空气垂直运动发展,容易形成冰雹。
世界上冰雹发生频率最高的国家是中国、美国、俄罗斯、印度和意大利北部。欧洲的英国、瑞士、德国西南部、奥地利等地区也经常遭受冰雹袭击,成为主要的大气灾害之一。
● 我国冰雹多发生在春季、夏、秋季47月约占总发生次数的70%随着季节的变化,逐渐北上,23月向西南、以华南和江南为主,4月中旬至6月中旬主要在江流域,6月下旬至9月在西北、华北和东北为主。青藏高原年平均冰雹日数最多(还有川西高原和山区)平均20多天,是世界上冰雹最多的地区之一。更严重的冰雹灾区在甘肃南部、陇东地区、阴山山脉、太行山区和川滇西部地区。
● 美国落基山脉以东地区是冰雹高发区。一月份,冰雹最常出现在墨西哥湾沿岸,主要是密西西比河谷和红河谷;冬天进入春天,冰雹率会增加,进入美国中南部;随着春天进入夏天,美国中南部的冰雹向北移动到高原;到9月底,全国冰雹率大幅降低,进入冬季还将继续降低。美国的冰雹主要发生在内布拉斯加州、科罗拉多州和怀俄明州,这三个州的交界处,每年平均有7到9天冰雹。
● 英格兰西部冬季降雹最频繁,英格兰北部和东部内陆地区夏季降雹最多,这些地区春季降雹率低得多。英格兰东部和苏格兰东南部春季降雹最频繁。英国最具破坏性的冰雹往往发生在夏季,但频率相对较低。
灾害特征 编辑本段
1.局地性强:每次冰雹的影响范围一般约为几十米到几千米宽,几百米到几十千米长。
2.历时短:一场雹暴一般只持续2~10分钟,少数超过30分钟。
3.地形影响显著:地形越复杂,冰雹发生的可能性越大。
4.季节性强:冰雹多发生在4月至10月。这期间暖空气活跃,冷空气活跃,容易产生冰雹。
5.时间性强:从每次发生的时间来看,下午到晚上最多,因为这段时间对流最强。
6.年际变化大:同一地区,有的年份连续发生多次,有的年份发生几次甚至不发生。
7.发生区域广:它可以发生在从亚热带到温带的广泛气候带,但发生频率多在温带。
主要危害 编辑本段
冰雹经常毁坏庄稼,打破汽车侧窗,损坏房屋,威胁人畜安全这是一场严重的自然灾害。它的破坏力和冰雹的时间是一样的、雹块的数量、大小与下落速度有关冰雹落下的时间越长,冰雹块越大,破坏力越大。冰雹从天而降,发展移动快,影响大再加上狂风暴雨,其破坏力加强,往往让人措手不及,可导致人畜重伤或死亡。
冰雹对所有农作物都有危害,主要可以砸碎农作物的叶子、茎杆打断、打掉种子或果实,不仅会造成当年作物减产或绝收,还会影响作物未来的生长。直径较大的冰雹会让果树开花结果、玉米、蔬菜和其他作物造成了毁灭性的破坏,导致粮田颗粒无收。此外,冰雹的出现往往伴随着大风和剧烈降温,还会产生雷电现象,对交通运输不利、房屋建筑、工业、通信、电等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危害。预测方法
● 听打雷:冰雹云通常是由两块或多块积云相对运动后合并而成的雷声和来自闪电各个部分的回声混合在一起,声音连续不断。有“拉磨雷,雹一堆”的说法。
● 知道有多热多冷:如果在冰雹季节早晨天气寒冷、中午湿度大,太阳辐射强,会引起强烈的空气对流,容易发展成积雨云,形成冰雹。
● 辨别风向:农谚有“恶云见风长,冰雹随风落”的说法。冰雹前常有大风,风向变化剧烈。另外,如果持续吹南风,风向变为西北或北风,风力增大时,冰雹往往随之而来。
● 云状态:从云的颜色和形状判断冰雹的前兆。谚语“我 我不怕乌云,我 我害怕红色的乌云,我 我最怕红色黄云下长的白色虫子”当空气对流极其强烈时,云体发展迅速,像浓烟直冲上来,云体上下翻滚就容易下冰雹。
● 知道闪电吗:一般冰雹云中的闪电多为云间闪电,也就是说,“横闪”这表明云中冰雹形成的过程非常糟糕。故有“强闪来,横闪防雹灾”的说法。
● 看东西:各地有很多看物测雹的经验,比如中国,贵州“大雁低飞,冰雹快来”柳叶翻,下雹天”,中国山西有“牛羊don 中午不要躺在横梁上,下午要提防冰雹”一个白色的球从草丛里钻出来,冰雹稳稳地落下来”等谚语。
防雹措施 编辑本段
农业防雹措施
1.在易发生冰雹的地区,种草种树可以增加森林面积,改善地貌环境,破坏冰雹云条件,减少冰雹灾害的发生;
2.多种抗冰雹能力强,恢复力强的作物;
3.成熟作物的适时收获;
4.夏粮种植应选择早熟品种抽穗、避免开花和灌浆成熟时的冰雹季节。
人工防雹措施
人工防雹是防御冰雹灾害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在雹云中播撒催化剂或利用爆炸等技术手段,可以抑制或减弱雹云中冰雹的增长,从而达到消除或减轻冰雹的目的,达到防灾的目的、减灾发挥了积极的作用。现在发展的人工防雹技术多采用地面火箭、飞机、通过地面燃烧炉向云中播撒人工冰核,或地面高射炮向云中发射含有人工冰核的炮弹等技术手段,抑制或减弱冰雹云中冰雹的增长。
● 催化法:云中播撒了人工冰核,影响了冰雹的形成过程。
使用火箭或高射炮转移催化剂(碘化银)弹头射进雹云堆积区,产生大量冰晶,药粒发挥冰核作用,迅速形成更多水滴或冰粒,造成雹胚争水和冰核过多的优势“食”过冷水可以阻止冰雹粒子长大或延缓冰雹的生长时间,从而达到防雹的作用。
● 爆炸法:根据爆炸原理,通过向冰雹云中发射炮弹来破碎熔滴,从而抑制或减弱冰雹的增长。
第一,爆炸时产生的冲击波可以影响雹云的气流,或者使雹云改变移动方向。二是爆炸冲击波使过冷水滴冻结,从而抑制冰粒的生长,而小冰雹很容易变成雨,从而起到防雹的作用。
灾害事件 编辑本段
● 1991 年9月7日,加拿大卡尔加里的冰雹是加拿大历史上最严重的一次冰雹持续30分钟的倾盆大雨主要导致窗户破损,导致62万起索赔,总计2.37亿美元的财产损失,还有54万起索赔1.05 万美元的车辆损坏,主要是车顶凹陷。
● 2015年3月23~24日,中国云南大部分地区出现降温降雨天气过程,部分地区遭遇雷阵雨天气、冰雹短时大风等强对流天气造成小麦、蔬菜、葡萄、辣椒苗、三七等作物受灾;西双版纳、红河、普洱等7市(自治州)14个县(市)7.5万人受灾;400多间房屋不同程度受损;农作物受灾面积9.3000公顷,其中2.4千公顷;直接经济损失1.9亿元。
● 2015年3月25日,中国四川省攀枝花市部分地区遭受风雹袭击,夹杂冰雹的大风持续20分钟,造成蔬菜绝收、果树等作物受灾。原因攀枝花市盐边县、米易县1.2万人受灾,农作物受灾面积1000公顷,直接经济损失1500余万元。
●3356 2016年3月7日,中国福建省泰宁县顺昌县洋口镇出现冰雹天气,最大直径3厘米冰雹造成顺昌县洋口镇3个行政村受灾,100多户农民的屋顶被震塌房屋受损。
● 2021年10月24日,利比亚西北部遭遇暴雨和大冰雹袭击这场雨造成了车祸,巨大的冰雹损坏了汽车。
附件列表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