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浔古镇
南浔镇是国家AAAAA级旅游景点,位于中国浙江省湖州市南浔区“江南六大古镇”之一。景区占地约34.27平方公里,东与江苏省吴江市震泽镇接壤,西距湖州市30公里.3公里,陆路到上海120公里,到嘉兴96公里,到杭州124公里,到苏州97公里。
南浔镇是中国著名的旅游小镇,始建于1252年。景区旅游资源丰富,目前有三大功能区,包括以张世明 旧屋与刘s梯号、以嘉业堂图书馆为代表的景观带和以张静江 的故居和白建楼,主要景点是白建楼、小莲庄、辑里湖丝馆、頔塘故道、广惠宫等。
南浔镇风景名胜区于2003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亚太地区文化遗产保护杰出成就奖”2014年成功入选世界文化遗产,2015年成功授予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
历史沿革 编辑本段
根据南浔马腰洪城古文化遗址的发掘和考证,早在公元前2100年至公元前1600年,就有先民在南浔镇繁衍生息。南宋高宗时名为“浔溪”,理宗初始称“南林”,各取字首合称“南浔”,这个名字一直保留到今天。
元末,张士诚反元,定都苏州,以南浔为后方粮站基地。从元朝到郑铮十六年(1356年)张士诚为南浔修筑城墙,14年后拆除,在苏州城重建,使镇中心北移,金童桥成为南浔的中心。结果,运河和大桥周围的地区变成了繁忙的商业区。当时,南浔依靠丰富的物产和独特的交通优势,逐渐成为繁荣的经济中心。
明万历年间至清中叶,南浔商品经济发展迅速,主要依靠丝织业。清道光、咸丰年间,南浔系列的湖丝夺得第一届“世博会”的金奖。到清末民初,南浔已成为全国丝绸贸易中心,此时在民间流传“湖州一个城市,不如南浔半个镇”的说法。
鸦片战争前后,上海的开埠给南浔带来了机遇商业繁荣来自世界各地的商人来到上海南浔丝商率先抓住了上海的商机中国依靠直接的丝绸贸易开埠,积累了巨大的财富,这也促进了南浔 美国商业文化与南浔古镇的作品、园林、艺术与教育的发展。但后来,外资的涌入对南浔的丝绸业造成了严重的冲击,南浔的经济状况急剧下滑。面对严峻的形势,南浔的丝商开始寻求转型,将投资重点转向新兴产业,如盐业、房地产、典当行等。
80年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立,各种乡镇企业开始兴起在城市化进程中,南浔当地政府意识到古镇的价值,只在新区为居民新建建筑,保留了古镇作为水乡的特色。2000年后,湖州市政府和南浔镇政府开始大力改善老城区环境,发展旅游业,让南浔镇重新回到公众视野。
南浔镇自南宋以来一直处于全盛时期(1252年)自该镇建立以来,其管辖范围经历了许多变化。
春秋时期,南浔先属吴国,后属越国。
战国时,南浔并入楚国,淳沈骏曾在湖州设虞城县。此后,南浔在秦、西晋、南朝、隋和其他时期有不同的隶属关系。
直到南宋春节,南浔才得以建镇,设镇官。
此后,南浔一直隶属于武城县(今湖州),直到清末时期。
民国初年武城县与桂安县并入吴兴县,南浔隶属于吴兴县。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在湖州市区设立湖州市,郊区设立吴兴县,南浔隶属吴兴县。
1988年,湖州从郊区人民 南浔由市领导直接管辖。
1993年9月,湖州市划入市区、南浔区、菱湖区三个区工商所委员会。南浔镇属于南浔区。
地理环境 编辑本段
南浔镇的地理坐标是东经120° 25’120°26’北纬30°52’30°53’地处长三角杭嘉湖平原,隶属于浙江省湖州市南浔区,是长三角城市群的中心。东与江苏省吴江市震泽镇接壤,西距湖州市30.3公里,陆路到上海120公里,到嘉兴96公里,到杭州124公里,到苏州97公里。318国道、苏神万喆高速公路、京杭运河又被称为“东方小莱茵河”长湖神水道穿境而过。南浔镇总面积约80平方公里,其中南浔镇风景名胜区位于南浔镇老城区,面积34.27平方千米。
南浔镇美国气候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湿度适中,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夏季、冬稍长。年平均气温为15度.5℃—16℃之间,1月气温最低,平均2.8℃—3.8℃;7月最高,平均28℃—28.3℃。年平均雨天数142—155天,平均降水量1050—大约1850毫米,平均湿度78%左右,年平均风速为3.2米/秒左右,无霜期224—246天。年日照为45%,气候温和宜人。
以水为脉的南浔镇,与江息息相关,是江南水乡的代表。南浔镇水资源丰富,有一条东苕溪支流贯穿其中,还有一条钱塘江、长湖神水道与城河相连,河道纵横,水网密布它曾被称为“水市”钱塘江运河连接太湖水系和钱塘江水系经过改造和疏浚,一直发挥着水利和航运的作用。南浔镇城南河、东市河、西市河、宝山河形成的十字河为骨架,主要街道和民居建筑沿河分布,构成了一个类似“十字型”格局街道布局基本完好,水系依然健康。
古镇格局 编辑本段
南浔镇是中国第二批历史文化名镇,也是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景区占地约34.27平方公里,景区内文物保护单位众多,自西向东主要分布在老钱塘江两岸,自南向北主要分布在城河两岸。南浔镇保护范围的东界起于沂源遗址东侧,西界起于雍县安街,南界起于嘉业堂图书馆小连庄,北界止于百建楼,保护面积约1.68平方公里,其中重点保护区面积约为0.88平方千米。
南浔镇城南河、东市河、西市河、宝山河形成的十字河是骨架,其中有许多纵横交错的河流,街道和房屋沿河分布,并向东南街、南溪街串联,街巷肌理完整,水系基本保留,形成十字格局。克罗斯河岸形成了“小桥流水人家”补充豪宅花园的街区特征。
南浔镇景区旅游资源丰富,目前有三大功能区。其中,第一个街区是南东街、西南大街是一个丰富的旅游景区,也是以张世明 旧屋与刘s梯号主要景点包括张世明 s旧屋,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俗称“红房子”的刘氏梯号、南浔商会旧址南浔历史博物馆、秋墅里别墅南浔丝业俱乐部等;第二街区由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小连庄和嘉业堂图书馆组成、江南水乡一条街、由文远等景点组成的中心景区是以嘉业堂图书馆为代表的众多建筑组成的景观带;第三个街区是张静江故居、东北街区以百建大厦和东街为主,主要景点有张静江 ■故居、百间楼等。
建筑特点 编辑本段
南浔镇的建筑主要有千年古桥、百年民居、名人旧宅、传统街道和古典园林等。古镇上的传统房屋“清丽典雅、别致内蕴”古镇中的豪宅园林在中国传统建筑形式的基础上,渗透融合了西方建筑风格,在秉承传统的同时兼容海派风格,使南浔镇中西文化得以交流碰撞,形成了独特的、超越时代的、中西合璧”江南大厦的建筑艺术。因此,在南浔镇,游客可以看到许多中西合璧的建筑、家具和装饰艺术,如张世明 这是一栋老房子、刘氏梯号、嘉业堂藏书楼、辑里湖丝馆等。
主要景点 编辑本段
张世明 他的老房子,也叫唐以德,是南浔“四象”它是由张松贤的孙子张世明建造的。张世明 s老宅在古浔溪河前,东西向,占地6500平方米,建筑面积7000平方米“江南第一巨宅”整个豪宅由典型的江南传统建筑和法国文艺复兴时期的欧式建筑组成、150栋西式建筑,从地砖、壁炉、雕花玻璃,从克莱恩斯铁柱到顶部,处处显示出中西合璧的特点,体现了18世纪欧洲的巴洛克建筑风格。同时,其砖雕、木雕、从法国进口的石雕和玻璃雕被称为“四绝”第四大厅是一个带有乐池的豪华舞厅、更衣室和更衣室,地砖是法国进口的,墙顶是红砖。洋房前院有两棵广玉兰,200多岁了。2001年7月,张世明和南浔镇风景区的旧宅被列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刘氏梯号,俗称“红房子”朝西的西式两室楼,就是南浔“四象”由柳永的第三子刘体卿所建,其中之一。整个建筑几乎仿照欧洲建筑,同时又基于传统儒家文化和思想豪宅宽敞,融合了欧洲罗马式风格,是中西建筑风格的又一经典。
孝廉庄是清末的南浔“四象”柳永 首座私家花园位于南浔镇西南万古桥西,占地27亩(18000平方米),内有御赐牌坊、匾额和碑廊、家庙、景像诗洞等经典建筑,因推崇元末湖州大画家赵孟頫所建莲花苑之名,故称小莲庄。孝廉庄创建于清朝光绪十一年(1885年)历经40年经营,于1924年由孙刘承干完全建成,2001年7月被列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嘉业堂图书馆是江南四大图书馆之一“四象”之首刘镛的孙子、由清末著名藏书家刘承干所建,与孝廉庄仅一河之隔整体设计为中西合璧的园林式布局,是中国近代最大的会馆建筑、最丰富的私人图书馆。嘉业堂图书馆建筑名称“嘉业”源于清朝末代皇帝溥仪的题词“钦若嘉业”九龙金匾。鼎盛时期,图书馆有宋代、元、明、清代古籍60万卷,总计约16万卷,其中不少是国内外的秘籍、孤本和珍本。1949年江南解放,周总理指示陈毅派兵保护图书馆。2001年7月,叶嘉图书馆被列入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张静江 故居,又名尊德堂,位于南浔镇东街它是由张静江 其祖父张松贤于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建成后,整体建筑是典型的江南豪门大宅风格,保持了传统的清代古建筑三进五出风格一进去就一厅五室,每个入口都有自己的天空,每个入口都会提升一个等级。每个入口都连接一条笔直的消防车道,用于防火。二厅、有各种各样的张静江 三宝殿的生活、书札、委任书等,很多都是名人的遗物。
白家楼位于南浔东部相传是明朝礼部尚书董放为妻妾仆从所建刚建的时候大概有100栋左右,所以叫“百间楼”距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是江南明清时期保存最完整的沿江民居建筑之一。白建楼的特点是临江而立,即沿河而建,长约400米,以石桥相连。建筑为传统的乌瓦粉墙,形成由卷帘门组成的骑楼式长街,建筑之间有不同形式的火山墙。
南浔李记湖丝绸馆是一座中西合璧的建筑,占地950平方米它是历史上的南浔商会,由南浔商会会长梅玉忠等人于1926年发起并开始筹建。解放后,一直是南浔镇政府所在地。1998年10月,镇政府搬迁后,李记南浔湖丝博物馆改建为南浔历史博物馆,共有五个展厅,是一座集科普教育为一体的博物馆、历史记实、人文体验、产品展览等多功能综合展厅。
2014年6月22日,中国大运河项目成功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南浔成为湖州首个世界文化遗产,也是中国首个获得世界遗产的江南古镇。钱塘江运河连接太湖水系和钱塘江水系经过整修和疏浚,一直在水利和航运中发挥作用,对我国古代水利研究具有重要意义、航运和沿海社会经济的发展历史具有重要价值。
创建于北宋的广惠宫,是道教福地,历史悠久庙里供奉着道教的最高神“三清”神像原名广惠宫。广惠宫佛道合一,既服务黄大仙,又服务观音菩萨。相传元末农民起义军首领张士诚曾占据广惠宫作为自己的宫殿,所以广惠宫也被称为张王淼。
开发保护 编辑本段
2003年1月,南浔有机区成立,区委成立、区政府设在南浔镇。南浔区委、为进一步开发利用南浔镇,区政府与上海博达公司签订合作协议,计划投资23亿元对南浔镇进行联合保护性开发。
自2012年以来,南浔镇决定争创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并在景区消防设施方面投入巨资、管网、道路、停车场等基础设施得到升级,标识系统严格按照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标准建设。
2014年,南浔镇景区启动省级旅游度假区创建工作。同年7月,南浔镇与康辉旅行社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共同成立文旅发展集团,负责古镇的运营、营销等,引入企业管理模式,用市场竞争来增强古镇的活力。
2016年3月,南浔区政府提出“南浔镇保护利用三年行动计划”为南浔镇的发展和国家旅游度假区的创建“以南浔镇城市振兴促进南浔镇景区旅游产业的提升和发展”的行动指南。
1983年,湖州撤市建市后,各级政府加大了恢复南浔镇的力度。90年代初,南浔区工委成立,南浔镇政府成立湖州南浔旅游发展有限公司,负责古镇旅游的保护和开发在这一阶段,南浔镇通过改造,基本恢复了清末民初南浔的原貌。
2004年,南浔镇风景名胜区编制实施《南浔古镇历史文化保护区保护规划》,浙江省政府批准设立南浔历史文化保护区,南浔镇风景名胜区成立南浔区文保所。
2005年,南浔镇景区成立南浔镇历史文化保护管理委员会,编《南浔历史文化保护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2011年,南浔区委、区政府正式收回南浔镇的经营权,成立南浔镇管理委员会,负责南浔镇的规划美国的管辖权、建设、管理及保护工作。
2018年开始,南浔区政府开始主导南浔镇景区保护,并通过了古镇专项规划、协同发展规划、全域旅游规划等举措,促进古镇保护。
获奖情况 编辑本段
2003年,南浔镇风景名胜区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亚太地区文化遗产保护杰出成就奖”
2004年,南浔镇景区顺利通过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评估
2014年,南浔镇景区成功入选大运河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2015年,南浔镇景区成功荣获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
2016年,南浔镇景区成功荣获省级旅游度假区。
附件列表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