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带气旋
热带气旋是一种快速旋转的风暴,它从热带或亚热带海洋表面吸取能量,由外向内加强。它有一个低压中心叫做“风眼”,“风眼”是系统的中心部分,云面向“风眼”周围的眼壁螺旋上升,“风眼”里面气压低,风很小或者没有风、晴天时天气状况为部分多云;风眼”外风墙是一个复杂多变的天气对流系统,经常带来大风、暴雨和暴潮。热带气旋的直径通常在200到500公里左右,但也可以达到1000公里。北半球的风是逆时针吹的,南半球是顺时针吹的。
名称分级 编辑本段
世界各国和有关国际组织对热带气旋有不同的分类标准和名称1989年,世界气象组织规定以热带气旋中心附近10分钟平均最大风力作为热带气旋强度分级的标准。世界气象组织规定最大持续风速小于63公里/每小时一次的热带气旋被称为热带低压;最大持续风速将超过63公里/长达一小时的热带气旋被称为热带风暴,然后被命名;最大持续风速将超过116公里/根据海洋盆地的不同,每小时一次的热带气旋被称为飓风、台风、热带气旋、极强气旋风暴。
2006年6月15日,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了国家标准《热带气旋等级》(GB/T 19201—2006)该标准将热带气旋分为:热带低压、热带风暴、强热带风暴、台风、强台风和超强台风六级。
命名原则 编辑本段
每个英文名不超过9个字母
容易发音
成员国语言中没有不好的意思
不会给成员国带来任何困难
不是商业机构的名字
选择的名称应该得到所有会员国的承认
在西北太平洋和中国南海(东经180度以西、赤道以北的太平洋和南海)采用统一的热带气旋命名法。该术语包括亚太经社会的140个名称/世界气象组织(ESCAP/WMO)台风委员会和世界气象组织在该地区的14个成员,即:柬埔寨、中国、朝鲜、中国香港、日本、老挝、中国澳门、马来西亚、密克罗尼西亚、菲律宾、韩国、泰国、美国和越南各贡献了10个名字。
使用规则
命名表按顺序命名热带气旋,循环使用。
在热带气旋的整个生命历史中,它们的名字保持不变。
对于造成特别严重灾害的热带气旋,组织成员可申请从名称清单中删除该热带气旋的名称作为该热带气旋的永久名称,或因其他原因申请删除名称。
亚太经社会每年/气象组织台风委员会会议将审议、删除并替换热带气旋命名表。
被删除的名称由原成员亚太经社会重新提供/WMO台风委员会经过商议,更换了原来的名称。
气旋特征 编辑本段
气旋结构
成熟的热带气旋大多呈圆对称分布,圆涡直径一般为600~800 km,有的可达1000 km以上。热带气旋的气压从外围向中心急剧下降,低层有一股气流向中心汇聚,顶层气流主要向外发散,这是热带气旋的显著特征。热带气旋的表面流场通常可以根据风速分为外围区域、涡流区和眼区。
外围区
螺旋雨带,宽200~300公里。从外到内,气温升高,气压下降,风速增大,并伴有降水,强度向中心增大。
涡旋区
云墙区,平均宽度从10到100 公里不等。温度向中心迅速上升,气压呈漏斗状迅速下降,梯度大,等压线特别密集,风速达到最大,对流和风暴最强,强台风最大风速可达60~70m/s以上。
眼区
平均半径5 ~ 30 km,处于暖中心状态,气压最低,风速下降,晴天局部多云。
形成天气
大风
在成熟的热带气旋中,最大风速一般可达30 ~ 60米/秒,几可超过100米/秒。热带气旋中心附近的最大风速与中心气压密切相关一般来说,气压越低,风速越大,但并不是一一对应的。
降水
热带气旋往往伴随大量降水,个别登陆台风造成的过程降水量可达1000毫米。
海浪
热带气旋中心极低的气压和云壁区的强风使海面产生巨浪和涌浪。在热带气旋大风区,海浪都在5米以上,强热带气旋可达10米以上。
风暴潮
当热带气旋沿着海岸登陆时,由于强烈的天气系统(热带气旋、温带气旋、强冷空气等)海水向海岸方向强烈积聚的作用,造成海平面异常上升的现象,称为风暴潮,也称为“风暴增水”或“气象海啸”
形成源地
世界气象组织的统计结果显示:世界上每年大约有80个热带气旋,它们形成于世界 除南大西洋和东南太平洋外,其他大洋相对集中在西北太平洋、东北太平洋、北大西洋、孟加拉湾、阿拉伯海、南印度洋东部和西部、西南太平洋的这八个特定区域也被称为热带气旋的源地,但迄今为止在东南太平洋没有发现热带气旋,只有少数热带气旋发生在南大西洋和赤道两侧的纬度5°范围内。
形成条件
广阔温暖的海洋表面,海水温度为26.5℃以上,水深不小于60m。这个温度的海水可以持续提供热带气旋所需的热量和水汽,积云对流释放出大量的凝结潜热,维持了台风的暖核结构,造成海面上层大气足够的不稳定。
热带地区有一个低层次的扰动在低层的初始扰动中,摩擦辐合引起的上升运动可以将气团抬升到自由对流高度以上,从而释放不稳定能量。适宜的流场使气流汇聚到气旋中心并向上运动,水汽凝结释放出巨大的潜热,形成暖核供给台风能量并使向上运动越来越强。
在纬度大于5°的地区,一定的地转偏力可以逐渐形成辐合气流的强烈逆时针旋转(南半球顺时针旋转)赤道附近没有足够的旋转来维持强烈的梯度运动,通常有足够的地转偏转在远离赤道的5区发展成热带气旋。
对流层风速垂直切变小,有利于热量积累。在通风良好的区域,积云对流产生的凝结潜热会被扰动区域带走,热量无法积累,所以通风条件差,凝结释放的潜热会积累在同一个气柱的有限范围内,能迅速形成暖核结构。
发展阶段 编辑本段
热带气旋整个过程一般持续38天,最长可达20多天,最短仅1天。夏、秋天持续时间更长,冬天、春季较短。
形成期
在热带扰动中,积雨云增多,地面气压下降,风力开始增大。
发展期
气压达到1000 hPa或风力达到6级时,进入 发展期积雨云继续增多,中部气温继续上升,地面气压继续下降,风力继续增大,直至中心气压达到最低值,中心区附近最大风速范围达到最大值。
成熟期
中心气压不降低,风速不增加,但是大风和降雨的区域扩大。
消亡期
进入中、在高纬度地区,由于冷空气的入侵,登陆后变成温带气旋或消失。
移动因素
气压梯度力
水平气压梯度越大,地转气流越强,热带气旋移动速度越快。
地转偏向力
整体而言,热带气旋在移动时也会受到地转偏折的影响。偏转力的方向垂直于热带气旋的移动路径,并指向路径的右侧。
内力
热带气旋内部气流分布对热带气旋本身产生的作用力。热带气旋中气旋气流和辐合上升气流产生内力,内力的大小往往造成热带气旋的转向问题。
天气系统
副高的影响
热带气旋的移动主要受500(或700)hPa副热带高压周围大尺度基本气流的引导。
强度较强、形状稳定的东西向纬向副热带高压可以在转向流中向西移动,热带气旋路径稳定向西移动,不易转向。
当东西向纬向副热带高压强度减弱时,南侧的强热带气旋可将副热带高压一分为二,热带气旋会从副热带高压的分裂点北上。
副热带高压在热带气旋东侧有脊,向南延伸当副热带高压倾向于由东向西转向北时,热带气旋就会转向北移。
副热带高压减弱东移,副热带高压南侧的热带气旋未来将转向偏北如果此时热带气旋位置偏东,将在海上转向。
当西风带高压或大陆副热带高压与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合并时,副热带高压的形状和强度会发生较大变化,导致热带气旋的突变或路径异常。
西风带长波槽、脊的影响
西风带长波脊的演变对热带气旋的移动有相当大的影响。当西风带的环流和副热带气流型稳定且变化不大时,热带气旋一般稳定,路径正常。当西风带中的长波系统发生急剧变化时,会导致副热带高压发生突变,从而导致热带气旋路径发生突变,甚至出现异常。
双台风”效应
在一定范围内,当有两个热带风暴级以上的热带气旋,且它们之间的中心距离在20个纬度以内时,这种现象称为“双台风”由于气旋流场,两个热带气旋将围绕其中心排成一行“质量中心点”逆时针旋转,相互靠近,使彼此的路径受到影响,停滞不前、异常路径,如摆动或旋转。
移动的一般路径
世界海洋中热带气旋的一般移动路径
北半球
大多数热带气旋向西移动、西北行驶和抛物线转向类型
南半球
大多数热带气旋向西移动、西南向和反抛物线转弯型。
北太平洋热带气旋的移动路径
据统计,在北太平洋热带气旋的移动路径中,向西移动的热带气旋占19个%向西北方向移动的热带气旋数量占总数的27%转向的热带气旋数目占49个%其他热带气旋占总数的5%
西行路线
热带气旋经过菲律宾或巴林塘海峡、巴士海峡进入中国南海,西行穿过中国南海,在中国南海沿岸、登陆中国海南岛或越南沿海。从9月到2月,它们大多沿着这种路径移动。
西北行路径
热带气旋在中国台湾省从菲律宾东部向西北偏西方向移动、登陆中国福建;或者从菲律宾以东向西北移动,穿过琉球群岛,在中国和浙江登陆。从七月到九月,大多数人沿着这种路径移动。
转向路径
热带气旋从菲律宾或中国台湾省以东向西北方向移动,到达中国东部海域或在中国沿海登陆,然后转向东北方向向日本移动,路径呈抛物线状。七月到十一月,转弯路径最为常见。
特殊路径
热带气旋在移动时也可能会弯曲、摆动、打转、停滞、不规则的移动路径,例如突然加速和突然转弯。
气旋影响 编辑本段
灾害
热带气旋的直接灾害主要是由强风引起的、暴雨、风暴潮引发的灾害,常见的灾害现象是强风、巨浪、暴风雨、洪水、风暴潮、龙卷风和热带气旋引发的地质灾害。
强风
热带气旋是一个巨大的能量场,其最大风速一般可达30 ~ 60米/秒,几可超过100米/秒。如此强劲的风可以摧毁建筑物、建筑物甚至会将物体吹到空中,造成人员伤亡。
巨浪
海地区形成热带气旋,其强风系统往往在海面形成巨浪台风级的风力足以损坏船只的结构和设备,特别是在船上 的上层甲板及以上,航运系统受到影响。台风、风暴潮,尤其是超强台风,也严重威胁着海上平台和作业人员的安全。
暴雨
热带气旋是一种很强的暴雨天气系统,暴雨是热带气旋活动的重要表现,也是造成暴雨的主要灾害之一。其降雨具有强度大范围广降雨速度快的特点,容易形成洪涝灾害。
风暴潮
当热带气旋向陆地移动时,由于强风和低气压,海水在海岸上积聚,形成海平面上升的风暴潮,其特点是力量凶猛、强度大、破坏力强。风暴潮是一种破坏性特别大的海洋灾害,往往带来猛烈的风浪,危及海堤及周边地区的安全如果风暴潮和天文潮同时发生,会产生高频潮位,容易冲毁海堤,淹没城镇、码头、工厂,导致海水入侵,土地盐碱化。
农业
热带气旋季节在热带、在亚热带水果生长的关键时期,其引发的大风大雨非常容易损害农作物、经济林果、露天蔬菜水产养殖和农田、农业生产设施遭受损失,导致作物减产。
基础设施
热带气旋能引起生命线工程(如交通、通信、能源等)损坏设备和设施,导致停电、停水、停工会影响社会生产的有序进行。
疾病
热带气旋对传染病传播的影响有限。然而,热带气旋会破坏下水道系统,增加水传播疾病和其他媒介传播疾病的风险。
积极影响
降水
热带气旋能给沿海地区带来大量雨水,对改善区域淡水供应和生态环境具有重要作用。
降温
热带气旋带来的强风和暴雨可以驱散热带、相应亚热带地区的高温天气有一定的降温作用。
地震震颤波
热带气旋经过后,低压系统会触发地震震颤波的能量波动,使地层的能量逐渐释放,避免大规模地震的发生。
观测预警 编辑本段
观测
洋面风场估测
海面风浪会导致海面粗糙度和微波辐射特性的变化。近年来,随着微波探测器和算法的不断改进,由微波探测器观测资料反演的热带气旋温度和水汽廓线已被用于估算气旋中心附近的最大风速、最低海平面气压和不同风速半径。比如L波段微波辐射计可以更好地用于估算热带气旋的海洋风场,C 波段合成孔径雷达可以更好地全天候观测海洋风,获取气旋的核心结构,从而提高海洋风的信号灵敏度和气旋风速的准确性。
静止气象卫星监测
静止气象卫星监测是热带气旋跟踪和分析的主要技术手段近年来,新一代静止气象卫星相继发射并投入使用,如日本的向日葵卫星( Shimahara-8/9)美国的GOES-16/17、中国的风云四号(FY-4) 3356等,新一代静止气象卫星的高时空分辨率观测和快速扫描提高了热带气旋中心的定位精度,卫星多通道数据的应用有助于提高热带气旋生成潜力、结构和强度的估计也有利于提高热带气旋数值模式初始场的精度。
飞机观测
近年来,热带气旋飞机的目标观测方案受到广泛关注,逐渐从试验走向业务应用。所谓飞机观测,就是飞机在合适的位置和高度,在机载观测平台上用仪器进行热带气旋相关要素的测量,从而获得热带气旋中心和周围环境的观测数据。美国是世界上最早开展飞机观测热带气旋的国家,并不断升级和提高其空中观测能力。中国台湾省的追风计划—DOTSTAR在飞行器观测方面不断加大投入和研发,已经成为世界上飞行器观测的重要力量。
预警
预警机制
世界气象组织已经建立了一个及时的、广泛传播热带气旋信息的机制和框架——热带气旋计划(TCP)和恶劣天气信息中心 (SWIC) 。
热带气旋计划(TCP)
热带气旋计划(TCP)通过提供包括天气预报 在内的各种信息(NWP) 和遥感观测数据或产品,以及热带气旋的发展、运动、加强和风分布信息,通过国家和地区的协调,确保热带气旋造成的生命损失和损害降到最低。
热带气旋警告中心 (TCWC)
热带气旋警告中心 (TCWC)它是世界气象组织 美国区域专业气象中心 (RSMC) 和热带气旋警告中心 (TCWC) 发出的实时热带气旋警告。各国也建立了区域预警信息中心,如美国的联合台风预警中心(JTWC)中国气象局在中国(CMA)日本气象厅(JMA)。
附件列表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