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百科  > 所属分类  >  人物百科   

温铁军

温铁军,男,祖籍河北昌黎,1951年5月生于北京。著名“三农”问题专家,管理博士。温铁军教授的主要研究领域:国际方面——发展中国家比较发展研究,国内方面——国情与增长、制度变迁、乡村治理与乡村建设,及农村财政金融税费体制改革等。主要作品有:《中国农村基本经济制度研究》《“三农”问题与制度变迁》等。
目录

大事件 编辑本段

1951年
出生
1951年5月生于北京。
1987年 - 1998年
调入全国农村改革试验区办公室
1987年,调入全国农村改革试验区办公室后从事了11年农村基层实验区工作。
1998年
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任职
1998年,温铁军离开了全国农村改革试验区办公室;任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员,科研处长,学术委员会委员。
1999年
获科技进步一等奖
1999年获农业部科技进步一等奖。
2004年 - 2013年
担任中国人大院长
2004年,中国人民大学成立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温铁军作为引进人才入职被聘为院长。

人物经历 编辑本段

温铁军
温铁军

早年经历

1951年5月,温铁军生于
北京市
1968年,赴山西插队,在基层的工农兵中间生活了整整11年。
1978年,以工人身份“对调”回到北京

教育经历

1968年插队起,有11年工农兵生活经历,大学毕业后有11年农村试验区基层调研经验。
1979年-1983年,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本科学习期满,获法学士学位
1987年公派赴美国密执安大学社会调查研究所(ISR)和世界银行进修,获抽样调查专业结业证书。
1991年,自费公派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进修,并到康奈尔大学南加州大学讲学交流,其间参加密执安大学夏季学院量化分析培训,获ICPSR(国际社科联)颁发的统计分析专业结业证书。
1995年-1999年,在中国农业大学研究生院和经管学院在职攻读硕士、博士学位;
1996年7月-1997年2月通过硕士研究生必修课考试和教委外语统考后转修博士课程,1998年7月修满学分通过各科考试获得博士论文答辩资格。

工作经历

1983年毕业分配到中央军委总政治部研究室。
1985年末调入中央农村政策研究室、国务院农村发展研究中心联络室从事农村调查研究工作。
1987年全国农村改革试验区办公室正式组建后调入,1988年任监测处副处长,1993年任调研处长,1995年任主持工作的副主任;
1998年任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员,科研处长,学术委员会委员。
2004年,中国人民大学成立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温铁军作为引进人才入职被聘为院长(2013年辞职),先后担任乡村建设中心主任、可持续发展高等研究院执行院长、中国农村经济与金融研究中心主任,连任校学术委员会副主任。
2007年当选中国农业经济学会副会长。
2008年受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聘任为第六届学科评议组农林经济管理组成员。
曾任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副秘书长。
2012年,以执行院长的身份在西南大学恢复了晏阳初1936年成立的“中国乡村建设学院”;兼任西南大学中国乡村建设学院执行院长。
2013年,列入福建省百人计划兼任福建农林大学海峡乡建学院执行院长、教授、研究员。

主要成就 编辑本段

科研成就

温铁军
温铁军
承担项目
温铁军教授1992-93年担任农村金融、企业股份合作制、小城镇建设等试验区项目总结评估课题组长;担任福特基金会资助的“澜沧江-湄公河流域经济社会变迁”国际合作课题组长。当年还与中国科协合作建立亚太社会调查研究所并任学术委员会主任。
研究课题
温铁军先后主持了国家985“中国农村发展试验创新基地”,国家社科基金重点、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和教育部“国际金融危机应对研究”应急课题以及20余项国家、部委课题;先后担任了8个首席专家。

科研获奖

温铁军于1998年因长期开展农村试验区研究获国务院授予的“政府特殊津贴专家”证书,1999年因农村基本经济制度研究获农业部科技进步一等奖(部级,第一获奖人),2000年因三农理论文章获长江读书奖(优秀论文奖),2003年因重启“乡村建设”运动获“CCTV年度经济人物奖”(中央电视台);2005年获杜润生基金会农村发展研究优秀论文一等奖,2006年获“中国环境大使”称号(环保部等7部委),“中国金融杰出贡献专家”;2008年获中国人民大学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和谐中国年度人物奖”;2009年获北京市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省部级,第一获奖人),“绿色中国年度人物奖”。2010年获得中国人民大学科研奖。2012年获得北京市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

讲座报告

根据2020年5月中国人民大学官网显示,温铁军先后应邀到美国、英国、日本、德国、荷兰等大学讲学,参加百多次国际会议并到40多个国家和地区考察。
1992年8月,赴美国夏威夷大学出席“中国文化研讨会”;9月,参加农业部主办的“中德合作经济比较研修班”。
1993年11月,带领课题组赴泰国专题考察并在清迈大学举办讲座。
1996年,受欧盟聘任为中国农业政策专家,主要进行第二期对华无偿技术援助中新增的“农业政策论坛”项目的设计和经济分析。
1999年5月,受国际合作司委派赴美国参加亚太经合组织/太平洋经合理事会粮农论坛“区域整合可持续经济发展计划”的研究和讨论。
1999年10月,受广东江门政府聘请为项目顾问赴菲律宾出席亚太经合组织/太平洋经合理事会粮农论坛“区域增长中心计划”报告会。
2000年2月,受世界银行邀请赴越南出席“2000-01年世界发展报告”咨询论证会,并考察下湄公河流域。
2000年3月,应邀赴中国香港参加“WTO与亚洲经济”研讨会,2000年11月,出席汉城“朝鲜半岛统一与韩国农协”国际研讨会并做农村考察。
2001年1月,赴印度考察科拉拉邦人民科学运动。
2002年3月,应法国“百富勤”证券公司之邀赴欧洲4国和新加坡、中国香港,做中国加入WTO问题巡回演讲,同年8月,应邀参加泰国“亚洲名人论坛”,11月,考察墨西哥恰帕斯州农村制度,12月,应邀参加亚太经合组织/太平洋经合理事会香港年会。
2003年8月,考察墨西哥恰帕斯农民问题;9月,应邀参加太平洋经合理事会文莱年会;10月,应邀参加德国NGO组织的全球化问题研讨会并在德国考察;11月,出席美国哈佛和MIT举办的“中国政策文化国际研讨会”发表“三大过剩与三大差别”演讲,并到哥伦比亚、密执安、麻萨诸塞等大学演讲。
2004年1月,参加印度浦纳“草根民主与参与式经济”国际研讨会发表“中国研究的基本常识问题”演讲,并考察印度北方农村;5月,韩国汉城“环太平洋律师协会第14届年会”特邀做中国经济形势演讲,并与韩国NGO座谈;青岛“中国投资国际论坛”做“中国转轨的制度成本问题”演讲。

人才培养

温铁军担任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博士生导师,福建农林大学经济学院(海峡乡村建设学院)的博士生导师,温铁军和其团队资助、培养了十几名博士生、几十名硕士生;2009年和2013年分获北京市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二等奖

个人作品 编辑本段

出版图书

出版了《八次危机》、《解读苏南》、《中国农村基本经济制度研究》、《我们到底要什么》、《三农问题与世纪反思》、《三农问题与制度变迁》等多部专著,并在海外出版文集。

发表文章

在《新华文摘》、《管理世界》、《中国软科学》、《人民日报》、《光明日报》、《读书》、《中国改革》等刊物上发表文章百余篇。

获得荣誉 编辑本段

时间
奖项全称
1999年
农业部科技进步一等奖
2000年
长江读书奖
2003年
CCTV年度经济人物奖
2008年
中国人民大学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
2009年
北京市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
2013年
江苏省首届政府出版奖
2013年
中华优秀出版物图书奖提名奖
2013年
“三个一百”原创出版工程奖
2014年
2013年绿色中国年度人物奖(创新团队代表名义)
2020年
《2020中国品牌人物500强》第166位

社会任职 编辑本段

温铁军
温铁军
2005年被校外聘为国家环境咨询委员会委员、国家环保部战略环评专家,农业部、国家林业总局、卫生部等部委研究中心特聘专家。
先后在多个中央和国家机关从事政策研究;为多个国际组织提供研究和咨询,并在30多个国家和地区考察、交流。
曾任《中国改革》《改革内参》杂志社社长兼总编。
2021年11月11日下午,温铁军受聘为暨南大学乡村振兴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席、首席研究员。11月21日,温铁军出任福建农林大学乡村振兴研究院院长。

个人生活 编辑本段

“最野”的两次出游
温铁军左右两个膝盖上都有劳损,走路超过半个小时就走不动了。好在他年轻时“脚比较野”,走过很多人一辈子都走不完的路,如今回首往事,最难忘的还是走得“最野”的两次。
第一次是1985年,温铁军34岁,从青藏高原出发,沿着黄河,由黄土高原下到华北大平原,再到山东入海口,4个月跑了8个省。“当然不是用脚跑,而是骑着摩托车跑。我永远记得那天高云淡,也永远记得那一片蛮荒。”那一趟,温铁军体味了“人被大自然压抑得仿佛只剩下一颗渺小沙粒的感觉”,也让他“对农村的复杂性有所认知”。
从黄河边“野”回来不久,他被分配到中央农村政策研究室,研究室主任就是杜润生。这个后来以“九号院”之名而名垂改革史的部门,从1982年到1986年,连续5年酝酿形成了以农业、农村和农民为主题的中央一号文件,建立了农村基本经济制度。
第二次是1991年,温铁军自费前去摸索苏东解体的教训。“我与战争难民同居过一室,也穿行过全是沙袋、军人的街道,亲眼看到了激进变革给老百姓带来的影响。这让我知道什么是社会成本、转型代价,那是老百姓的苦难。”回国后,温铁军写了一份调查报告,记录了他的观察与思考,题目叫《苏东七国私有化经验教训的分析》。
知青岁月看懂农民
温铁军没用“伤痛”“耽误”这样的词来评价知青岁月,而是感慨“基层的生活教育让我懂得了农民”。“刚开始进入他们的环境,我很疑惑农民怎么一天到晚都骂骂咧咧?后来我跟着大队干部赶着大车往公社送粮,听他们聊,才理解了情绪何在。那时候农民往城里送的都是好粮食,那些瘪的坏的就自己留着吃。如果遇到年成好,小麦丰收了,农民多分两斤麦子也不行,超收的部分得交给国家。他们付出那么多,得到的却那么少,所以才有怨气。”
很多年后,温铁军在自己的研究中,补上了这段岁月的历史底色:“国家要搞工业化,就得积累资本,这就得让一部分人作出牺牲,中央反复讨论,只好让农民作贡献。20世纪80年代中国人民大学农经系的闫瑞珍教授研究认为,城市产业通过剪刀差提取的‘三农’剩余大约是8000亿元人民币。那时全部工业固定资产还不足1万亿元。

人物评价 编辑本段

温铁军是著名三农问题专家,人称“温三农”。用自己的脚去走、用自己的眼去看、用自己的头脑去思考,温铁军的研究自始至终坚持“不依附”。而对中国三农的未来,他更加坚持“不依附”的观点:“乡村振兴,要走自己的路。”
温铁军教授因常年深入农村,被誉为“中国农民的代言人”。
温铁军教授是著名“三农”问题专家,为国家三农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郫都区人民政府评)

www.qwbaike.cn

www.qwbaike.cn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伊索    下一篇 高屋建瓴

标签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