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挑舞
花挑舞是第二批宿迁市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传统舞蹈类项目。《花挑舞》俗称“花挑子”,主要以固始县蒋集镇三人花挑舞为代表。《固始花挑》是信阳市独有民间舞蹈形式,经过艺人们代代相传,加工锤炼,已成为江淮流域众多民间舞蹈中的一个典型代表,是豫南地区民间舞蹈优秀精品,具有较高的艺术传承价值。已被列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现正积极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www.qwbaike.cn
概况介绍 编辑本段
花挑舞也叫花挑子、玩花挑,是泗洪地区十分普及的民间舞蹈形式,广泛流传于淮河流域一带。
花挑舞使用的花挑,是由一支细软而富有弹性的竹制扁担,扁担的两头各挑挂起一个插满五颜六色彩花的竹篮而组成。表演时,一女性担起花挑摆动,形成舞蹈状态。有时有旱船相配合,在乐器伴奏下边舞动边演唱。花挑舞是一种集体表演、娱乐 、演唱、舞蹈为一体的综合性民间艺术表演形式。具有风格清新、舞蹈动作明快、简洁流畅的特点。花挑舞的表演有引挑人、担挑人、伴舞人等组成。通过引挑人蹦纵跳跃的“拜四门”动作与担挑人相呼应,其场面变化多样,生动活泼,加上锣鼓、音乐伴奏 ,边歌边舞,使人百看不烦。 www.qwbaike.cn
花挑舞在内容上,旧时多以表现男女之间的爱慕之情为主,现在多为反映农村新人新事,配合表演、宣传党的政策方针。它动作轻盈、舒展大方,舞姿优美、表演细腻,深受当地群众的喜爱。
www.qwbaike.cn
历史起源 编辑本段
花挑最初在固始怎么形成的,已无从查证,但其不远的商城县却有关于花挑形成的传说。
这年,周洪两家从正月十三日就开始比着出花灯以争高下。只见周家出花伞:刘二姐赶会;洪家就出花车;李二嫂走娘家;周家出花船唱情,洪家就出以划船卖俏;周家出叉群舞,洪家就出大头和尚度柳翠;周家出五马破曹,洪家就出骑驴荐贤。你放蝴蝶,我玩蛤蟆,真可谓争奇斗艳。老百姓可大享了眼福,都夸两家花灯不相上下。
数日后,现有的花灯形式都已出完了,怎么办?两家的少爷和请来的红灯班艺人都在苦思冥想。这时,周府少爷忽见伙计挑来一担新鲜菜往厨房走去。他灵机一动,忙叫来艺人,把他的想法吩咐了一番。艺人们欣喜若狂,忙找来扎匠,设计一副桃子,让一名小旦挑着。左配一小丑,右伴一彩旦,吹鼓手们敲打着锣鼓家什风风火火地上街了。人们惊奇地观看着,可谁也不知道这叫啥灯。等灯心子唱了几段词后,领班艺人高呼:“哎――花挑顺风喽――”人们才知道这支灯叫花挑。
表演形式 编辑本段
传统的固始花挑表演形式大致有5种。
花挑舞的道具是一支细软而有弹性的竹制扁担,扁担上缠以彩纸,上用竹条扎制一弓形花蓬。扁担两端各悬挂一只竹蓝,竹蓝外沿扎满五颜六色的纸花。表演时一女性担起“花挑”舞动,形成舞蹈状态。
花挑舞主要以固始县蒋集镇三人花挑舞为代表。三人花挑舞系抒情三人舞,主要表现男女之间的爱慕之情,“花挑舞”动作舞步轻盈、舒展、大方,舞姿优美,表演细腻。
改编发展 编辑本段
《花挑舞》的改编始于1956年,第一次全国文艺采风时期,固始花挑表演时,男女混编,有一定情节。第二次改编始于1958年;第三次改编于1983年,此次采取全部更换年轻演员,对服装、道具、舞蹈动作、音乐均进行了改编和再创作,基本形成现在的群舞模式。1983年曾参加全国首届民族民间音乐舞蹈汇演(比赛),荣获三等奖。
1993年9月27日国家旅游局举办“世界旅游日中国郑州主会场开幕式”文艺展演巡游活动,“信阳花挑”应邀参加表演,演员40人,组成方阵,沿郑州市金水大道进行行进式表演,然后进入郑州省体育场,进行原地表演。
代表人物 编辑本段
王怀兰,女,1942年11月生,汉族,蒋集镇人。自1957年起开始跟随王运同等老艺人学习花挑舞表演,主要代表作品为“花挑舞”、旱船、小车舞、围灯舞等。分别于1984年、1992年、2007年获河南省第五届民间音乐舞蹈调研优秀表演奖,首届信阳茶叶节表演一等奖,第四届全国舞蹈大赛秧歌舞类优秀表演奖等。
高友贵,女,汉族,1969年7月生。她于1984年开始跟随王怀兰老师学习花挑舞各个角色的技艺,主要饰演丫环角色。主要代表作品为“花挑舞”、旱船、小车舞等,其技艺精彩之处重在挑上,主要有踩场、打舞扇、掐扇子、推扇子等。在1992年首届信阳茶叶节上获一等奖。
传承意义 编辑本段
花挑舞主要以固始县蒋集镇三人花挑舞为代表。三人花挑舞系抒情三人舞,主要表现男女之间的爱慕之情,“花挑舞”动作舞经过艺人们代代相传,加工锤炼,已成为江淮流域众多民间舞蹈中的一个典型代表,是豫南地区民间舞蹈优秀精品,具有较高的艺术传承价值。已被列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现正积极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附件列表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