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百科  > 所属分类  >  文化百科   

圣堂庙会

圣堂庙会亦称春会,流布于江苏省苏州市相城区阳澄湖镇及周边地区。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之民俗类项目。

圣堂庙会是古老的中国民俗及民间宗教文化活动。崇福道院,俗称“圣堂”,相传为三国时期,东吴陆逊的祠堂。宋宣和元年(1119年),赐额“崇福道院”。

目录

历史记载 编辑本段

《相城小志》载:圣堂庙正名东岳行宫,始建于明代嘉靖初期(1522-1532)。三月廿六至廿八日相传为东岳诞辰,各地神司均解饷岳庭祝寿,名曰春会。

20世纪50年代初,圣堂庙会曾一度停办,90年代后期逐渐恢复。及至2008年已具相当规模,阳澄湖镇已有42支民间文艺团队参加庙会活动。如今的圣堂庙会多集中在28日当天。从27日下午起到28日清晨,当地各村先在各自村庙中祭祀土地神,然后各村村民、几十支队伍抬着当方的土地神像“会班”后,陆续从四面八方出发,在阳澄湖镇区巡演一圈向圣堂庙汇集,途中大小店面都燃香烛、放鞭炮,观众多达万人。

圣堂庙举行的祝寿仪式称为“上朝”。其间,各路神祗依次向东岳帝行“叩首”礼,“汇报”一年来为保佑百姓安康而实施的事项,得到肯定后赏寿酒三杯同饮。仪式完毕后,调龙灯、挑花篮、打莲厢等民俗文化表演活动悉数登场,庆贺东岳帝诞辰。庙会一直延续到傍晚始散尽,当日庙周边摊贩云集,热闹非凡。

企业发展 编辑本段

千百年来,庙会是道院的传统特色,本地百姓叫“三月半场”。清代圣堂住持王作霖“笔记”载:庙会益盛,时有“三月半,上圣堂”和“烧烧圣堂香,投个好爷娘”之谚。作为古老的民俗文化,庙会丛明代嘉靖年间开始,场面非常壮观,北到杨思老街,南至三林老街,南北有三里路,商贾云集,道院内钟声齐鸣,香烟缭绕,故历来被三林的文人雅士把这种融商业、旅游、宗教于一体的庙会称为“三林十景”之一。
旧时“三月半”圣堂庙会,商贩甚多,从浦西、湖州杭州等地远道而来。庙会通常以圣堂为中心,北到杨思老街,南至三林老街,在长约三里的道路两侧,货摊、小吃摊鳞次栉比;算命、看相、拉洋片、捏面人儿和江湖把式的猢耍把戏一显身手。游人顾客和进香的善男信女接踵摩肩,成为三林芳春胜景。文革中圣堂庙会随之中断。八十年代初,偶办“三月半”圣堂庙会,但此时的庙会仅是城乡物资交流会而已。

发展现状 编辑本段

2006年起,三林镇文化部门深入挖掘这一地方民俗文化。2007年“三月半”圣堂庙会被列入浦东新区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8年三林镇政府恢复举办“三月半”圣堂庙会。“三月半”圣堂庙会以道教依仗出巡、民间行街表演为特色,彰显了“百年圣堂庙会,千年古镇魅力”民俗文化影响力,成为浦东乃至上海民俗文化的品牌

文化意义 编辑本段

圣堂庙会是在阳澄湖区域延续至今的民间信仰活动,是民俗仪式、民间文艺的重要载体之一。长久以来,它已成为阳澄湖地区传统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该庙会具有一定的社会影响和人文价值,对于民族文化根脉的传承有着积极意义。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徐州伏羊食俗    下一篇 华山畿

标签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